海德小说网 > 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 第167章 惊世之作,满分文章!

第167章 惊世之作,满分文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博雅杯》的最大特点是,你写的观点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能不能自圆其说,在期间是否展现出了你和别人不同的一面,这才是考核的重点。

    眼下这100位高中生,说实话他们在各自的群体里再突出,又能有什么学术水平呢?能有名校文学院高材生的水平?所以,《博雅杯》考核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潜力。

    《博雅杯》不需要只会读书考试的“傻子”!

    所以当看到李亦儒挥毫而下不靠谱言论后,两位导师并没有嗤笑,而是欣喜,虽然李亦儒的言论在他们看来是荒唐的,但是,他所陈述的一切,还蛮有道理的。

    这时只见李亦儒再次挥笔而下:

    [其次,《后出师表》的写作时间可疑。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临别之际向后主刘禅呈上《前出师表》。而《后出师表》按《汉晋春秋》的说法,则是在建兴六年十一月诸葛亮呈给后主的。

    两表的写作时间相隔一年而已,大军仍驻扎在汉中,为何还要上表求出师?何以会“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何以在《前出师表中》求自贬,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时隔一年就不顾战争对黎民的残害而力争“出师”呢?

    另外,前后表相隔仅一年,《前出师表》言辞恳切,充满热情与理想。如“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昂扬向上的斗志溢于表文。

    而《后出师表》不仅绝口不提兴隆汉室之事,行文也不似前表那样气足语豪,全文都在主张出师,却又承认“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文气低迷悲观,况且出师之文应是鼓舞士气,怎会写的如此萧瑟呢?

    两表相隔一年,文气,风格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同样出自诸葛亮之笔。]

    商教授是研究古汉语的,郑教授是搞当代文学的,这二人虽然在历史学上并不强,但是在文学这块研究得非常通透,都是该领域很杰出的教授。

    见李亦儒又拿出了这一佐证,他们二人微微蹙眉,若有所思。

    讲台上,《博雅杯》负责人董之鹏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心想人家小伙在那考试呢,你们两位大教授蹲守在那看着不太好吧?现在室内100位考生,别人你们就不管了么?

    你们现在是监考老师,可不是阅卷老师啊!你们真关心李亦儒写了什么也行,不过在那扫几眼就成了,别一动不动跟雕像似的,盯着人家写啊!

    偏心不?尴尬不?

    但董之鹏资历浅,所以也不好去吩咐教授。这时,考古学家董必胜正好从讲台前飘过,董之鹏忙悄声道:“董教授,您看那边,这~~~哈哈。”

    董教授好像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哦”了一声,直奔李亦儒那边而去,然后站在郑教授身后,好奇地看起了李亦儒的试卷。

    董之鹏一怔,他不是这个意思啊,他不是让董教授也去凑热闹,而是让他把两位教授带走啊!

    干嘛啊?哎!

    这一幕,特别像中学考试时,如果某个考场有个超级学霸,那么他很可能吸引到老师驻足观看。而眼下的李亦儒,很明显已经不是学霸这么简单了,那是学仙学神啊!

    李亦儒此时身边站了三位权威的教授,如果换做别人的话,可能早慌了,下笔可能都歪歪扭扭了,不过李亦儒,简直视若无物。

    他书写的速度并未降低,行文依旧流畅,丝毫不被外界环境所打扰,这就是充足的底气和自信心带来的实力的正常展现。

    中性笔笔头,在试卷上沙沙作响:

    [第三,《后出师表》文本本身存在的不合逻辑之处。

    《后出师表》,全文都在为出师伐魏寻找理由。首先,强调这是先帝的遗命,不可违。其次,强调了六点出师的理由,即“六未解”。最后,申明自己的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仔细推敲表文,看似缜密构思的背后,实则漏洞百出。先帝遗命,众所周知,刘备晚年,对挺进中原已经没有什么信心了,托孤诸葛亮之意,也只是想保住自己的蜀汉小朝廷。

    况且刘备已死,遗命也没有说非得伐魏不可。《后出师表》把伐魏当成是先帝的遗命,是既定的国策来执行,其实是放弃了自己对这一战略的思考,撇清了自己的责任。

    这与一向心思细密,严谨负责的诸葛亮形象不符,也不合于前表中注重休养生息,“亲贤臣”的治国方针。

    至于出师的六条理由,不直接言出师,句句迂回,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一定要出师,否则就是坐以待毙。

    言辞委婉,论证薄弱,行文看似谨严,实则草率鲁莽,完全不是诸葛亮的风格。

    最后,说明世事难料,“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纯粹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自我激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战争无论胜负都事关老百姓的生死,无论如何都要慎重权衡才可以定夺。这种草率的出师,理由牵强,与一向亲民爱民的诸葛亮的做法不符。

    总之,纵观全文,偏激之处颇多,难以服人,内在的逻辑思维经不起细致的推敲。从头到尾都不似诸葛亮的风格,难以让人相信是出自一向行文严谨的诸葛亮之笔。]

    董教授眯着眼睛盯着试卷,心说有道理啊!他又抬头看了一眼历史学家林峰教授,此时林峰教授正在靠窗那边巡视监考,不过林峰的余光好像一直在往这边儿扫。

    董教授心想李亦儒虽然选择的是古文,但其实研究的是历史问题,如果林峰教授知道李亦儒对历史的偏向,估计他能乐屁了吧?

    讲台上的董之鹏,见到董教授迈着方步转身离开李亦儒的时候,他终于笑了笑,还是董教授没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监考!

    可很快,董教授又迈着方步回到了李亦儒身边,顺便还带回来一个林峰教授。

    董之鹏:“……”

    林峰教授是历史学方面的权威,他其实很早就想去李亦儒那边看看了,可是李亦儒身边的两位教授迟迟不走,他再赶过去凑热闹的话有些不妥。一是场面上不好看,二是还得有人监考啊。

    他就不停地用余光观察李亦儒那边的情况,只要李亦儒身边空出来,他就过去扫一眼,看看他究竟写了啥。

    结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那两位同事就像被钉在了那里,一动不动的,这给他急的啊。

    直到董教授过来跟他耳语,他便急急切切地过来了。他眯着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试卷,却见李亦儒下笔如飞:

    [第四,《后出师表》中的称谓存在诸多可疑之处。

    我们知道《后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力排众议,出师伐魏,所以整个文章都洋溢着要将伐魏进行到底的凛然之气以及对曹魏强烈的批判精神。

    《前出师表》中对曹魏抨击的地方很少,只是在结尾处提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算是对曹魏比较严厉的抨击之语。

    而《后出师表》中,此类抨击之词,比比皆是,而且锋芒愈加尖锐,抨击更为强烈。诸如用“贼”字的地方就有七处之多,如:“先帝虑,汉贼不两立”,“托臣以讨贼也”,“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今贼适疲于西”……。

    另外,表中还有直呼曹操,曹丕软肋的地方,如“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曹丕称帝”。这些称呼在前表中是没有的,在现存诸葛亮的其他文集中,如此抨击曹魏也是不多见的。

    这一反常态,不合诸葛亮行文常规之语,的确令人生疑。另外,称刘禅“今陛下未及高帝”,实为荒诞。

    作为臣子向皇上上书,这种表述是极为不得体的。虽然刘禅才能不及刘备,但要受到臣下如此不敬之辞的刺激,实在是有伤君主的尊严。

    熟知礼仪,行为谨严的诸葛亮无论如何都不会粗心大意到会这样对君主不敬,实属伪托之人在义愤填膺之时的激烈言辞。]

    林峰教授皱了皱眉,他正要往下看的时候,只见李亦儒突然抬起手掌,“啪”地一声蒙上了试卷。

    林峰:“???”

    其他教授:“???”

    李亦儒猛然抬头,惊讶地道:“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有人抄我试卷呢。”

    四位教授面面相觑,然后笑着四下散开了,他们不情不愿的,但没办法,他们刚刚打扰到李亦儒的写作了,为了学生有好的发挥,他们监考老师要尽量营造好的氛围嘛,这个道理谁都懂。

    四位教授刚走,另外一位坚守着监考工作的教授——王聪教授,他不失时机地踱步过来了。

    李亦儒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笑笑后,继续低头写作。王聪今早没吃韭菜盒子,所以不影响他写作。

    他继续阐明自己的论点:

    [第五,表中存在的其他离谱的表述,更加证实了此表的伪托性。

    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后出师表》中“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如果真的都是出自诸葛亮之笔,何以同一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再说一遍?

    仔细思来,这并非他先前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笔。另外,曹操“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任用”,“图”都是封建时代的大事,这样的大事在其他的历史记载中都不到任何的佐证,实在是让人生疑,想来该是伪托者没有诸葛亮的经历而造成的常识性错误。

    至于曹操“危于祁连”就更难理解了,曹操用兵一生,史籍中也不曾提到兵涉祁连之地。

    另外,对曹操的军事挫折,诸葛亮并不提及赤壁之战而拿这些伪造的边角料来说明,实在让人费解。比较合理的解释该是伪托者的漏洞。]

    王聪教授只是扫了一眼李亦儒的试卷,他便转身走了。相较于其他四位教授,王聪在华夏历史上很薄弱,他是著名的哲学研究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华国近现代是没有哲学家的,王聪也不是。

    这场考试从早上9点开始,李亦儒从9点40开始执笔,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多了。

    李亦儒决定对这篇近5000字的文章进行收尾。此时,他身边五位教授直勾勾地盯着他的试卷。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再次聚拢在了李亦儒的身边。

    不要影响学生考试这个道理,他们当老师的自然懂,可是,偏偏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

    因为林峰教授已经明确地跟几位教授说了,他觉得李亦儒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他也对《后出师表》有一定怀疑。他倾向于李亦儒的观点!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如果这篇文章公诸于世,如果李亦儒的观点真的站得住脚,那么,李亦儒将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而系统地提出《后出师表》系伪作的人。

    这个爆炸性的观点,将会在国学界造成怎样的震动呢?

    此时,五位教授眼中的李亦儒,仿佛就是一颗高能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继而引起国学界的大地震!

    诸葛亮啊!《后出师表》啊!这名气太大了,简直妇孺皆知!然而却被一个高中生断定为伪作,如果却为伪作,那这个高中生将会多么的备受瞩目啊!估计得刷遍所有新闻吧?

    何况,这个高中生还是李亦儒!

    五位教授围着李亦儒,他们此时是非常激动的,他们仿佛在凝视李亦儒“破茧成蝶”,他们五位对他的期盼极高。

    李亦儒沙沙下笔,五位导师凝眉细看。

    [笔者据以上的诸多可疑之处综合来分析,《后出师表》无论是在其行立意,语言风格,还是文本本身都存在着诸多无法解释的漏洞和破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以及诸葛亮的其他文章都大相径庭,实属伪托者没有诸葛亮的经历地位,没有那样的心境,才会导致伪出来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鄙陋之处。

    而我国历史上,向来伪作累累,这并不是孤例,前世谬作,后世奉之经典,常有之。

    【参考文献】

    [1]陈寿.裴松之注.三国[M]京城:华夏书局,1982.

    [2]班固.汉书[M].京城:华夏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京城:华夏书局,1965.

    ……]

    李亦儒放下笔,将试卷重新翻到了第一页,仔仔细细地又检查了一遍,然后几位教授又看了一遍。

    啪!

    李亦儒合上了试卷,放进了文件袋,贴上密封条,才起身准备交卷走人。

    他茫然地看着几位教授:“各位教授,有什么问题么?”

    “没……没什么。”

    李亦儒笑笑,将试卷放到讲台后,便转身潇潇洒洒地离开了。

    董之鹏特有深意地看着李亦儒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他对这文件袋里的内容很好奇,他很纳闷,究竟李亦儒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五位教授眼巴巴地看他肆意挥毫?

    这文章的成色那得好成什么程度啊,能让教授们啧啧称奇?

    他掂量了一下这个文件袋,这文件袋轻飘飘的,可心里莫名感觉到仿佛又沉甸甸的,一定不简单啊!

    他特别想将上面的密封条撕开,一窥究竟,可是这违反原则啊!其实他也一度想去李亦儒座位那看看,究竟李亦儒写的是什么,可是,如果他也去凑热闹,那么这个阶梯教室里,也就没人在监考了。

    《博雅杯》考试,从早9点到下午4点钟,一共7个小时,可是李亦儒只用了三个多小时而已。

    李亦儒走后,五位教授终于恢复了本职工作,开始了监考,可是他们的心思都在李亦儒的这篇文章上。

    尤其是林峰教授,他脑袋里全是李亦儒这篇文章的细节。

    下午监考过程中,五位教授难免会扫几眼其他选手的文章,当看过李亦儒的文章后,再看其他选手的文章,那什么心情呢?

    那种感觉就仿佛刚吃了一颗糖,紧接着又嚼了口黄连!

    本来100位选手,在教授眼里各个是宝,现在呢,再看这些学生,简直平庸无奇啊!

    凡事就怕对比!

    铃……

    铃声大作,考试结束!

    五位教授快步走出阶梯教室。

    王聪教授憋了一下午,终于可以详细地询问了:“林教授,李亦儒这个观点,你真的也赞同?”

    林教授肯定地道:“当然!我都已经跟你们说过好几遍了,我更倾向他!”

    “但你为什么没率先发表过这个观点呢?”商教授一针见血。

    林峰道:“很多事情不能儿戏,尤其是咱们这个身份了,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能乱发表意见。而且,坦白地讲,我虽然心里对《前出师表》这文有所质疑,但真没像李亦儒这样,将论据整理得这么充分。”

    “真的?”

    林峰点点头:“对,李亦儒的一些论据,其实我都没想到,如果我有这么充分的论据,我可能也会发表一篇这样的文章。李亦儒比咱们想象中的,还要出色。

    起码,在这篇文章上,我的确不如李亦儒。”

    这就是优秀的教授,优秀的教授就是如此的坦诚。

    越牛逼的人越谦虚,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会感知到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是多么的渺小和脆弱无力。

    郑潇潇教授不禁赞叹道:“你们别忘了啊,这篇文章,可只是李亦儒的考试文章,没有机会搜集资料,没有太多时间整理思路,可是一笔而下,仅仅3个小时就完成了啊!”

    商教授倒吸了一口凉气:“是啊!这,也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啊!”

    ……

    吃过晚饭,教授们便开始了《博雅杯》的批卷工作了。

    在拆卷的时候,董之鹏率先拆开了李亦儒的试卷,他迫不及待地要看看,李亦儒究竟写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文章,结果扫了一眼后,还真是惊世骇俗啊!

    100个人的试卷,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每个教授负责一个领域,所以,一个教授只有20左右篇的试卷要批阅。

    以教授的速度,这点儿工作量很快就会完成,不过由于《博雅杯》的严谨性,试卷会经过多位教授交叉批阅,同组教授还将开会讨论,最终每个人给出分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

    假如说以商教授为代表的古汉语组,综合组里10位组员给出的最终成绩,选出其中的优秀文章,然后将优秀文章在和其他组的优秀文章混在一起,进行无领域总评分。

    李亦儒的这篇《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归到了林峰教授的历史组。

    这晚,历史组十位老师坐在会议室内,每个人都在交叉审核选手的文章。

    董之鹏终于合上了李亦儒的试卷,叹息道:“天纵之才啊!”

    他话音刚落,试卷便脱手而出。当他低眉看去时,发现有两只不同肤色的手各自掐着这试卷的一端,还有一只手从远处伸来跃跃欲试……

    晚上六点,历史组开会,讨论18篇选手的文章,李亦儒的文章被放在了最后,因为他的这篇文章争议性很大,组员的意见完全不统一。

    历史就是这样,你可以从各个方面解读,而且历史向来都是被严重涂改过的,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

    其他学生的文章很好评价,毕竟他们也写不出让这些起码副教授起步的组员拍案惊奇的文章。

    所以,这17篇文章的成绩很快出炉了,目前的最高分是唐中贺的《论明》,这篇文章打了98分,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唐中贺酣畅淋漓地批判了明朝的腐朽,虽然在明朝历史的解析上稍显不足,但书里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改革天下的情怀,令人读起来热血沸腾。

    这是《博雅杯》组织者们想要看到的东西,一个学生的精气神,以及他们的抱负!

    第二名《历史的变迁》,只有93分。

    其他选手的文章都已经打过分数了,目前,只剩下了李亦儒这篇《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

    此时,这篇文章已经复印成了多份,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

    林峰教授敲了敲桌子上的这篇文章:“我想,这篇文章应该是今晚争议最大的,现在,请大家各抒己见。”

    有组员道:“李亦儒这个观点,真的是如晴空炸雷,太新颖太大胆了,我是不能同意的。”

    林峰教授笑道:“请说!”

    “《后出师表》虽然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诸葛恪》是谁?他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弟弟啊!

    诸葛恪“著论谕众”的这篇论文被称为《征魏论》,摘要收入《诸葛恪传》。此论所说‘叔父’,就是指诸葛亮;‘表’,即指《后表》,‘与贼争竞之计’,是《后表》的内容……”

    这位组员就这一点刚说完,孙副教授不同意了,他道:“我认同李亦儒的观点,我觉得,《后出师表》很可能就是诸葛恪伪造的。

    诸葛恪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诸葛恪在吴王孙权死后被任命为吴大将军。诸葛恪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掌握兵权,打算发动对魏的战争,但是此举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所以诸葛恪很有可能就伪制了《后出师表》,以使自己的伐魏主张有一个旁证,因此表中才有‘议者谓为非计’一句。”

    郭副教授也道:“有一定道理,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蜀汉并没有人反对北伐,那么诸葛亮何必有‘议者谓之非计’一说?”

    光光就这一点,办公室内,一大票历史教授们就讨论了起来,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谁也很难说服谁。

    这就是历史,说不清道不明啊。

    至于李亦儒文章中的每一论点,大家拿出来讨论的时候,都是吵得办公室内嘈杂声不绝于耳,大家的观点根本无法统一。

    从晚八点到次日凌晨1点,就李亦儒这篇《后出师表伪作之我见》,历史组足足讨论了5个小时,没有统一结果。

    分歧实在太多了,有些人支持李亦儒,有些人反对,但就算是支持李亦儒的人,也未必李亦儒的每一个论点都同意,反对者那边也是,也不是每一条都反对。

    综合在一起,究竟《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所做,大家四六开,有的人被李亦儒大胆的观点唤醒了,非常认可李亦儒的分析,有些人依旧沉睡,坚持这个世界固有的认知。

    支持李亦儒结论的稍少一些。

    林峰教授道:“这是个长年累月甚至永远无法辩解明白的问题,今天就不讨论了。我们回到这篇文章本身,回到《博雅杯》的主旨,给这篇文章打分。好,请写下分数,我们进行综合评定!”

    众教授不再争辩,纷纷提起笔,在A4纸上留下分数!

    林峰教授:“请大家展示分数!”

    哗!

    众人齐刷刷举起A4纸。

    100分!

    100分!

    100分!

    100分!

    ……

    会议桌两侧,整整齐齐的全是满分!

    林峰教授有些激动:“哇!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去掉一个最低分100分,李亦儒的平均分,100分!”

    会议室众人相视而笑,这篇文章所提出来的这个惊世观点,自然有人认同有人反对,但其价值,价值就在于在学界内抛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在今天以前,学界是没有《后出师表》真伪这个命题的,而今天之后,想必会有无数学者加入这个命题的争辩讨论中。

    李亦儒这篇文章的意义极其重大,可能很多教授并不认同李亦儒的结论,但是,他们必须认同李亦儒卓绝的才华,以及这篇文章后续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林峰拍拍手起身:“好,所有选手的成绩出炉了,李亦儒这篇文章是咱们历史组的第一名,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是咱们这届《博雅杯》的第一名。辛苦大家了,散会!”

    “林教授,李亦儒这个学生,无论如何也要抢到咱们历史系啊!”

    “对啊,尤其是李亦儒还写了这篇文章,很明显他更擅长历史,并对历史更感兴趣啊!”

    “这小伙,如果发展顺利,一定是杰出的历史学家,而且还很可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获得极大成就。林教授,绝对不能错过他!”

    林峰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眼神,李亦儒,他势在必得!

    ……

    李亦儒可没有那帮教授那么忙。

    当他交了试卷后,离开富旦大学,就直奔迪士尼而去,不过,并没带着小伟。

    李亦伟小朋友,现在已经不敢跟李亦儒独处了,尤其是外出!

    《博雅杯》终于忙完了,李亦儒感觉自己的压力卸去了一半,这段时间为了准备《博雅杯》考试,他简直是忙坏了。甚至于,撩妹的工作都暂时搁置了。

    他已经很久没和夏雨晴在现实生活中见面了,当忙碌的时间一过,清闲下来的李亦儒,突然还挺想她的。

    完了完了,李亦儒觉得自己这状态不对,仿佛要沦陷一般。

    李亦儒在迪士尼里漫步,难得一身轻松的他,看到每个熊孩子都觉得特别的可爱。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定给自己好好放两天假,痛痛快快地玩玩。

    逛完迪士尼,李亦儒刚准备去外滩,突然手机响了。

    夏雨晴发来了微信:考试考得怎么样?

    李亦儒看了下时间,此时正好4点整!

    这也就是说,夏雨晴可能一直捧着手机,等着自己考试结束的时候,第一时间发来消息。

    估计她也很担心自己吧?

    哎,有人关心的感觉,而且还是那种真心实意的关心,真他妈的好啊!

    李亦儒突然好同情那些单身狗啊,你们真的好惨好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