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舌战群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来昨天就睡得晚了,听到早朝上一片的阿谀奉承之音,高宠有些昏昏欲睡,以至于后来赵佶宣他的时候都没有听到。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鸦雀无声,都在寻找这位神秘的林虑县县令。
内殿崇班,知西上合门事高世则是皇帝的侍卫,就在大殿的门口守卫,偷偷的捅了他一下。
高宠就知道不好,他赶紧表现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跪下磕头道:“皇上赎罪,臣,臣被陛下龙威所摄,实在,实在是失礼。”
赵佶听了哈哈大笑道:“免了,免啦,你是第一次上朝,难免有些紧张,朕恕你无罪!爱卿,给大家说说你的那个5年规划吧!”
这个高宠早就烂熟于胸,当即也不推辞,按着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的讲了起来。这让他有了一种自己正在教授一些刚入门的厨师们,厨艺一样。
高宠越说思维越是清楚,有些滔滔不绝刹不住车的意思,如果不是自己有些也是一知半解,他都想给这些家伙们好好的上一堂经济课。
一些新式的词语在高宠的口中不住地吐出来,不过这些词语却十分的精辟,好像是蕴含着朴素的大道理,不仅这些相公们听得懂,就是赵佶理解起来也没有任何的难度。
这一次高宠一口气讲了大约2个时辰,大约小半天的时间,这么一个规划奏章,竟让让他讲的天花乱坠,大家听了都没有感到不耐烦。
好不容易等他住了嘴,赵佶看看众人道:“大家对于高爱卿讲的还有什么疑义吗?有不要问的尽管提问。”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白时中等人都将目光投在了唐恪的身上,这位三司使是国家的最高财务长官,号称计相,这里最有资格质疑高宠的就是他了。
唐恪目光闪烁,他轻轻的咳嗽一声道:“高知县说的果然天花乱坠,但是这些都是你的一些猜测而已,你凭什么保证按照你的这个规划,林虑县就肯定能得到这个结果?”
这句话问的很没有水平,任何未来都是不可琢磨的,谁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自己能成功呢?
“唐大人,下官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我敢立军令状,如果不能完成,我愿意受罚。”
“受罚?高知县,你可知道国家的财政有多紧张,要想完成你这个规划,你计算过需要多好钱吗?最少几百万贯!如果你不能完成又当如何?到时候只是一句你负责就没事了吗?”
白时中等人一听都跳了出了,一个个指责高宠这是哗众取宠,是为商人张目,是要断了士族的根,是要绝了大宋的基础。一下子将高宠说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
赵佶现在也有些犹豫了,大宋朝的皇帝在对外上面,颇有些钱财如粪土的味道,只要是钱财能够摆平,都不叫个事。但是对内却又是一个态度,在他们眼中这些钱,甚至天下都是我的,凭什么给你们这么糟蹋?
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微微笑道:“知县主要的职责是为民牧守,你是代表天子教化,管理手下的百姓。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奈何要这样哗众取宠?”
说话的正是少宰李邦彦,此人为人俊朗豪爽,风度优美,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只是品德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高宠看了他一眼道:“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现在林虑县的百姓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够维持,,这个教化如何推行?现在仓廪实和衣食足才是当务之急。”
“胡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些百姓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就行了。你这个县令管理好他们即为能,不必节外生枝。”
“这位是白相公吧?我不认为你这句话说得对。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认为圣人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样理解应给跟符合孔圣人的行为和儒道的精神。”
“荒谬!大胆!你小小年纪可制何经典?竟然敢篡改经典?”白时中等人一见大怒,对着他又是一阵批判。
高宠毫不在乎,大有要舌战群臣的架势,他猛地抬起头,站直了身子,一种犹如山岳一样的气势让大家都是一愣。
“嘿嘿,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这句是今年新流行的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这本书在开封甚至大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赵佶都自己看了好几遍。
据说这本书是从状元楼里最先流传出来,,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高宠写的,没有想到他用里面的一句话,将白时中顶了回来。
这些相公们都是科举出身,任何一个读的经典都比高宠两辈子加起来还多,哪里会被这个小孩子震慑住了?一个个抖擞精神和高宠辩论起来,威严庄重的紫宸大殿就成了菜市场。
牛保和高公泰已经插不上话了,他们就是想替高宠说话,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就只能看着高宠和这些人舌战。
高宠倒是丝毫不在乎和这些人争辩的的唾沫横飞,好像是要打起来一样。赵佶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好好的事情最后又搞成了这样?
眼瞅着事态继续升级,他们又要争吵个没完,赵佶冷哼一声抚案而走。李彦没有丝毫表情的说了一声散朝,也跟着退了下去。
白时中等人眼瞅着高宠的计划没有得逞,也都得意洋洋的走了。高宠也丝毫没有战败的意思,这么多相公,拿不下他一个县令,这就很说明原因。
过两天就是宣和7年了,我会怕你们?到时候还不知道谁要求谁呢?
“伯父,咱们走了!”高宠和高公泰,打声招呼。高公泰也是十分得意,给高宠介绍了旁边的两个人,一个是工部尚书牛保,一个是尚书右丞欧阳珣。
牛保高宠已经见识了,而且还从他的手下借过水利官员,可是帮了自己的大忙。
“牛大人,真是多谢你了。明天请大人在状元楼赴宴,不知可肯赏光。”
牛保哈哈笑道:“好啊!我对你的那个规划很感兴趣,正要和你高知县请教一下。”
和牛保打了招呼,高宠再次看向了欧阳珣,这位可是当时的大儒,大宋朝的丞相,抗金义士。他大观四年(1110),率欧阳族人鸩资倡建潘湖仁颖书院,授徒里中,究心学问,博授师友,讲学不倦。政和元年(1111)被荐为仁颖书院山长。
政和元年(1111)受荐诏任河南开封即京都汴州主事,未几晋秘书郎,迁大司成军司录、湖广知州、中书侍郎,将作监丞,尚书右丞兼翰林学士承旨。
时值金兵大举南侵,投降派白时中、李邦彦主张割让河北三镇向金求和。欧阳珣与李纲等九名阁臣联名上奏进谏极言说:“宗祖之地,寸土不可与人”。力持主战。
翌年,金兵包围京师,赵佶再集阁臣商议,欧阳珣反对割地求和,欧阳珣力主与战,与兵部侍郎李纲上书抗金五策,抗言当与力敌。他说:“战败而失疆土,日后要收复理直;不战而割让疆土,日后要收复理屈”。
而且欧阳珣临阵到汴州城下指挥,率武安军夜袭金营,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大怒,起兵进犯宋军。
欧阳珣辅政年余,不久遭到李邦彦、张邦昌等投降派的排挤,与李纲等抗金派一同遭贬,被降为监丞衔。
白时中寻机报复欲杀欧阳珣,乃遣其奉使割深州与金。翌年,金兵南下围攻汴京,索河北三镇并作为议和条件,割深州与金,懦弱的赵恒答应了。
赵恒派欧阳珣等同为人质,抵达汴京城下。欧阳珣见北宋江山将沦陷与金,便放声恸哭,勉谓城上守卫军民,严防死守,忠义报国。
不久河南开封城外围失守,京城很快就被金兵攻陷,欧阳珣与赵恒被俘押送到燕京。次年四月,金诱欧阳珣叛国,充当新朝宰相,他视死如归,拒不接授。最后被金兵执送燕京而焚死,抗金忠烈欧阳珣尽忠报国,终以身殉职,卒年四十有六。
相比于牛保,对于大宋朝的为数不多的忠义丞相,高宠还是很敬佩的。他上前一拱手道:“欧阳相公,久闻大名,一直没有机会拜见,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他这么恭维也不是说不过去,欧阳珣这个尚书右丞,位列中枢,就是高公泰见了也得客客气气的,他当然也不能例外。
本来昨天就睡得晚了,听到早朝上一片的阿谀奉承之音,高宠有些昏昏欲睡,以至于后来赵佶宣他的时候都没有听到。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鸦雀无声,都在寻找这位神秘的林虑县县令。
内殿崇班,知西上合门事高世则是皇帝的侍卫,就在大殿的门口守卫,偷偷的捅了他一下。
高宠就知道不好,他赶紧表现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跪下磕头道:“皇上赎罪,臣,臣被陛下龙威所摄,实在,实在是失礼。”
赵佶听了哈哈大笑道:“免了,免啦,你是第一次上朝,难免有些紧张,朕恕你无罪!爱卿,给大家说说你的那个5年规划吧!”
这个高宠早就烂熟于胸,当即也不推辞,按着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的讲了起来。这让他有了一种自己正在教授一些刚入门的厨师们,厨艺一样。
高宠越说思维越是清楚,有些滔滔不绝刹不住车的意思,如果不是自己有些也是一知半解,他都想给这些家伙们好好的上一堂经济课。
一些新式的词语在高宠的口中不住地吐出来,不过这些词语却十分的精辟,好像是蕴含着朴素的大道理,不仅这些相公们听得懂,就是赵佶理解起来也没有任何的难度。
这一次高宠一口气讲了大约2个时辰,大约小半天的时间,这么一个规划奏章,竟让让他讲的天花乱坠,大家听了都没有感到不耐烦。
好不容易等他住了嘴,赵佶看看众人道:“大家对于高爱卿讲的还有什么疑义吗?有不要问的尽管提问。”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白时中等人都将目光投在了唐恪的身上,这位三司使是国家的最高财务长官,号称计相,这里最有资格质疑高宠的就是他了。
唐恪目光闪烁,他轻轻的咳嗽一声道:“高知县说的果然天花乱坠,但是这些都是你的一些猜测而已,你凭什么保证按照你的这个规划,林虑县就肯定能得到这个结果?”
这句话问的很没有水平,任何未来都是不可琢磨的,谁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自己能成功呢?
“唐大人,下官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我敢立军令状,如果不能完成,我愿意受罚。”
“受罚?高知县,你可知道国家的财政有多紧张,要想完成你这个规划,你计算过需要多好钱吗?最少几百万贯!如果你不能完成又当如何?到时候只是一句你负责就没事了吗?”
白时中等人一听都跳了出了,一个个指责高宠这是哗众取宠,是为商人张目,是要断了士族的根,是要绝了大宋的基础。一下子将高宠说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
赵佶现在也有些犹豫了,大宋朝的皇帝在对外上面,颇有些钱财如粪土的味道,只要是钱财能够摆平,都不叫个事。但是对内却又是一个态度,在他们眼中这些钱,甚至天下都是我的,凭什么给你们这么糟蹋?
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微微笑道:“知县主要的职责是为民牧守,你是代表天子教化,管理手下的百姓。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奈何要这样哗众取宠?”
说话的正是少宰李邦彦,此人为人俊朗豪爽,风度优美,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只是品德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高宠看了他一眼道:“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现在林虑县的百姓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够维持,,这个教化如何推行?现在仓廪实和衣食足才是当务之急。”
“胡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些百姓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就行了。你这个县令管理好他们即为能,不必节外生枝。”
“这位是白相公吧?我不认为你这句话说得对。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认为圣人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样理解应给跟符合孔圣人的行为和儒道的精神。”
“荒谬!大胆!你小小年纪可制何经典?竟然敢篡改经典?”白时中等人一见大怒,对着他又是一阵批判。
高宠毫不在乎,大有要舌战群臣的架势,他猛地抬起头,站直了身子,一种犹如山岳一样的气势让大家都是一愣。
“嘿嘿,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这句是今年新流行的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这本书在开封甚至大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赵佶都自己看了好几遍。
据说这本书是从状元楼里最先流传出来,,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高宠写的,没有想到他用里面的一句话,将白时中顶了回来。
这些相公们都是科举出身,任何一个读的经典都比高宠两辈子加起来还多,哪里会被这个小孩子震慑住了?一个个抖擞精神和高宠辩论起来,威严庄重的紫宸大殿就成了菜市场。
牛保和高公泰已经插不上话了,他们就是想替高宠说话,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就只能看着高宠和这些人舌战。
高宠倒是丝毫不在乎和这些人争辩的的唾沫横飞,好像是要打起来一样。赵佶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好好的事情最后又搞成了这样?
眼瞅着事态继续升级,他们又要争吵个没完,赵佶冷哼一声抚案而走。李彦没有丝毫表情的说了一声散朝,也跟着退了下去。
白时中等人眼瞅着高宠的计划没有得逞,也都得意洋洋的走了。高宠也丝毫没有战败的意思,这么多相公,拿不下他一个县令,这就很说明原因。
过两天就是宣和7年了,我会怕你们?到时候还不知道谁要求谁呢?
“伯父,咱们走了!”高宠和高公泰,打声招呼。高公泰也是十分得意,给高宠介绍了旁边的两个人,一个是工部尚书牛保,一个是尚书右丞欧阳珣。
牛保高宠已经见识了,而且还从他的手下借过水利官员,可是帮了自己的大忙。
“牛大人,真是多谢你了。明天请大人在状元楼赴宴,不知可肯赏光。”
牛保哈哈笑道:“好啊!我对你的那个规划很感兴趣,正要和你高知县请教一下。”
和牛保打了招呼,高宠再次看向了欧阳珣,这位可是当时的大儒,大宋朝的丞相,抗金义士。他大观四年(1110),率欧阳族人鸩资倡建潘湖仁颖书院,授徒里中,究心学问,博授师友,讲学不倦。政和元年(1111)被荐为仁颖书院山长。
政和元年(1111)受荐诏任河南开封即京都汴州主事,未几晋秘书郎,迁大司成军司录、湖广知州、中书侍郎,将作监丞,尚书右丞兼翰林学士承旨。
时值金兵大举南侵,投降派白时中、李邦彦主张割让河北三镇向金求和。欧阳珣与李纲等九名阁臣联名上奏进谏极言说:“宗祖之地,寸土不可与人”。力持主战。
翌年,金兵包围京师,赵佶再集阁臣商议,欧阳珣反对割地求和,欧阳珣力主与战,与兵部侍郎李纲上书抗金五策,抗言当与力敌。他说:“战败而失疆土,日后要收复理直;不战而割让疆土,日后要收复理屈”。
而且欧阳珣临阵到汴州城下指挥,率武安军夜袭金营,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大怒,起兵进犯宋军。
欧阳珣辅政年余,不久遭到李邦彦、张邦昌等投降派的排挤,与李纲等抗金派一同遭贬,被降为监丞衔。
白时中寻机报复欲杀欧阳珣,乃遣其奉使割深州与金。翌年,金兵南下围攻汴京,索河北三镇并作为议和条件,割深州与金,懦弱的赵恒答应了。
赵恒派欧阳珣等同为人质,抵达汴京城下。欧阳珣见北宋江山将沦陷与金,便放声恸哭,勉谓城上守卫军民,严防死守,忠义报国。
不久河南开封城外围失守,京城很快就被金兵攻陷,欧阳珣与赵恒被俘押送到燕京。次年四月,金诱欧阳珣叛国,充当新朝宰相,他视死如归,拒不接授。最后被金兵执送燕京而焚死,抗金忠烈欧阳珣尽忠报国,终以身殉职,卒年四十有六。
相比于牛保,对于大宋朝的为数不多的忠义丞相,高宠还是很敬佩的。他上前一拱手道:“欧阳相公,久闻大名,一直没有机会拜见,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他这么恭维也不是说不过去,欧阳珣这个尚书右丞,位列中枢,就是高公泰见了也得客客气气的,他当然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