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谋划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除了接下来的期货市场投资,最起码几年之内,郑焱都没有继续在投资市场赚钱的打算。本来郑焱手里的资金虽然充足,但是如果加上几大家族的资金,自己也就有了足够的积累,起码对未来几年的互联网投资计划来说,资金不再是问题。
“郑焱,今天霍老几人的捐款,我们是直接给到救灾部门还是用来采购物资?”
要说这次的晚宴,最高兴的还是赵卫民。自从他执掌慈善基金以来,对于行善的热情越来越高。
“在慈善基金名下的那些资金,全部用来采购物资,不过,想必短时间内也很难备齐这么多。我看不如这样,李叔叔已经帮忙采购了一部分,这两天你先去一趟苏省,把这些物资送过去。”
“至于霍爵士几人的捐款,我们还是直接交到有关部门手里吧,我们私自处理有些不太合适。”
郑焱虽然有帮刘建业的意思,但这不是郑焱的最终目的。接下来的灾情还会进一步扩大,受灾最严重的除了苏省以外,还有相邻的徽省,那的受灾情况并不比苏省差多少,郑焱还准备把一部分钱投到徽省的救灾当中。
“你们哥俩嘀咕什么呢?”
郑融因为矿泉水公司的缘故,与赵卫民也非常熟悉。
“你过来的正好,矿泉水公司那边什么情况了?”
之所以矿泉水公司是与郑融合伙,就是因为郑焱怕麻烦,所以自从上次从贵省回来之后,郑焱再也没问过那边的情况。只是这次救灾物资的采购,让郑焱思起了别的心思。
“现在员工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一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试验生产。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初我们只是确定了公司的名字,但是生产出来的饮用水还没想好名字。”
当初因为厂址定在武陵山的缘故,郑焱几人商量着把公司名字定为武陵山饮用水有限公司。不过对于瓶装水的名字,因为没有正式投产的缘故,也就拖到了现在。
虽然后世的矿泉水种类繁多,但是郑焱印象最为深刻的依然是农夫山泉,而且听起来,最符合公司成立的初衷。
“就叫农夫山泉吧!公司成立本来就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另外公司的员工也都是当地的农民,这个名字比较贴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郑焱实在不想为了一个名字费心劳神,干脆剽窃了后世的饮用水大拿。郑融对此更不会在意,甚至整个公司都没怎么放在心上。
“还有一件事,这次为了救济灾区,我们采购的物资就有饮用水这一项。既然我们自己的公司已经能够正常生产,你和那边打一声招呼,接下来的时间里,工厂全力进行生产。”
“不过,这次生产出来的饮用水不对外销售,全部运送到灾区做赈灾之用。当然,工厂方面也不能亏本,后期让那边的负责人,把这次所有的费用算一下,用慈善基金的善款结算。”
“另外,矿泉水公司那边也自行准备一批产品,用捐献的名义投放到灾区,这对我们的公司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对于一个新公司来说,最怕的就是第一炮打不响。至于借用洪涝灾害这次机会,郑焱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毕竟捐献的物资都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郑焱把经营企业和慈善事业分的很清楚,慈善基金已经做的够多,完全不必把矿泉水公司再搭进去。慈善基金采购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和公司自行捐献的部分,一旦全部投入灾区,一定能让很多人记住这个企业。
“郑焱,这样是不是有些欠妥?如果被有心人察觉,恐怕会成为攻击我们的借口。你可能不知道,港城不少企业都在这方面吃过亏。”
郑融当然明白郑焱的意思,慈善基金采购的矿泉水和公司自行捐献的部分,在进入灾区之后,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会因为企业也曾捐献的缘故,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所有农夫山泉都是来自企业的捐献。
这样的确能够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但是同样,也会给人留下口实,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污点。从小在港城长大的郑融,见过太多这种情况。
“这个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又没主动去引导别人,而且我们也没虚捐物资。”
如果是在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郑焱当然不会冒这种风险。如今对于灾区的报道,只有政府控制下的报社、电台和新闻,不能说只会报喜不报忧,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面对灾情的时候,对于正能量的宣传才是主流,至于其他的东西,根本不会有人去关注。
“对了,还有一件事,李建东目前的情况怎么样了?”
在郑焱离开贵省之前,虽然替李建东解决了后顾之忧,但郑焱之所以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做善事。
“他目前主要负责车间内的工作安全问题,工人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了点,也就李建东还算不错。不过我已经和派去的负责人说过,会慢慢让他接手一些企业的管理工作。”
郑焱对李建东的看重,郑融是真的有些看不太懂,在他看来,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多的是,完全没必要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自己培养。但是既然郑焱坚持,他也不会在这种小事儿上驳了郑焱的面子。
“等到厂里的矿泉水生产出来以后,就由李建东负责运送到灾区,捐献的事情也全部交给他。另外,你和他交代一下,这次让他带上老婆孩子,工作结束之后,给他放几天假,让他回老家看看。”
既然决定培养李建东,自然不能让他一直窝在山里,他“与世隔绝”的时间太长了点,想要成才,必须出来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另一方面,如今的慈善捐助,肯定会有报社的记者采访,李建东如今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相比郑融派去的管理者,他的话更有说服力。
除了接下来的期货市场投资,最起码几年之内,郑焱都没有继续在投资市场赚钱的打算。本来郑焱手里的资金虽然充足,但是如果加上几大家族的资金,自己也就有了足够的积累,起码对未来几年的互联网投资计划来说,资金不再是问题。
“郑焱,今天霍老几人的捐款,我们是直接给到救灾部门还是用来采购物资?”
要说这次的晚宴,最高兴的还是赵卫民。自从他执掌慈善基金以来,对于行善的热情越来越高。
“在慈善基金名下的那些资金,全部用来采购物资,不过,想必短时间内也很难备齐这么多。我看不如这样,李叔叔已经帮忙采购了一部分,这两天你先去一趟苏省,把这些物资送过去。”
“至于霍爵士几人的捐款,我们还是直接交到有关部门手里吧,我们私自处理有些不太合适。”
郑焱虽然有帮刘建业的意思,但这不是郑焱的最终目的。接下来的灾情还会进一步扩大,受灾最严重的除了苏省以外,还有相邻的徽省,那的受灾情况并不比苏省差多少,郑焱还准备把一部分钱投到徽省的救灾当中。
“你们哥俩嘀咕什么呢?”
郑融因为矿泉水公司的缘故,与赵卫民也非常熟悉。
“你过来的正好,矿泉水公司那边什么情况了?”
之所以矿泉水公司是与郑融合伙,就是因为郑焱怕麻烦,所以自从上次从贵省回来之后,郑焱再也没问过那边的情况。只是这次救灾物资的采购,让郑焱思起了别的心思。
“现在员工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一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试验生产。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初我们只是确定了公司的名字,但是生产出来的饮用水还没想好名字。”
当初因为厂址定在武陵山的缘故,郑焱几人商量着把公司名字定为武陵山饮用水有限公司。不过对于瓶装水的名字,因为没有正式投产的缘故,也就拖到了现在。
虽然后世的矿泉水种类繁多,但是郑焱印象最为深刻的依然是农夫山泉,而且听起来,最符合公司成立的初衷。
“就叫农夫山泉吧!公司成立本来就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另外公司的员工也都是当地的农民,这个名字比较贴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郑焱实在不想为了一个名字费心劳神,干脆剽窃了后世的饮用水大拿。郑融对此更不会在意,甚至整个公司都没怎么放在心上。
“还有一件事,这次为了救济灾区,我们采购的物资就有饮用水这一项。既然我们自己的公司已经能够正常生产,你和那边打一声招呼,接下来的时间里,工厂全力进行生产。”
“不过,这次生产出来的饮用水不对外销售,全部运送到灾区做赈灾之用。当然,工厂方面也不能亏本,后期让那边的负责人,把这次所有的费用算一下,用慈善基金的善款结算。”
“另外,矿泉水公司那边也自行准备一批产品,用捐献的名义投放到灾区,这对我们的公司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对于一个新公司来说,最怕的就是第一炮打不响。至于借用洪涝灾害这次机会,郑焱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毕竟捐献的物资都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郑焱把经营企业和慈善事业分的很清楚,慈善基金已经做的够多,完全不必把矿泉水公司再搭进去。慈善基金采购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和公司自行捐献的部分,一旦全部投入灾区,一定能让很多人记住这个企业。
“郑焱,这样是不是有些欠妥?如果被有心人察觉,恐怕会成为攻击我们的借口。你可能不知道,港城不少企业都在这方面吃过亏。”
郑融当然明白郑焱的意思,慈善基金采购的矿泉水和公司自行捐献的部分,在进入灾区之后,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会因为企业也曾捐献的缘故,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所有农夫山泉都是来自企业的捐献。
这样的确能够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但是同样,也会给人留下口实,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污点。从小在港城长大的郑融,见过太多这种情况。
“这个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又没主动去引导别人,而且我们也没虚捐物资。”
如果是在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郑焱当然不会冒这种风险。如今对于灾区的报道,只有政府控制下的报社、电台和新闻,不能说只会报喜不报忧,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面对灾情的时候,对于正能量的宣传才是主流,至于其他的东西,根本不会有人去关注。
“对了,还有一件事,李建东目前的情况怎么样了?”
在郑焱离开贵省之前,虽然替李建东解决了后顾之忧,但郑焱之所以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做善事。
“他目前主要负责车间内的工作安全问题,工人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了点,也就李建东还算不错。不过我已经和派去的负责人说过,会慢慢让他接手一些企业的管理工作。”
郑焱对李建东的看重,郑融是真的有些看不太懂,在他看来,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多的是,完全没必要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自己培养。但是既然郑焱坚持,他也不会在这种小事儿上驳了郑焱的面子。
“等到厂里的矿泉水生产出来以后,就由李建东负责运送到灾区,捐献的事情也全部交给他。另外,你和他交代一下,这次让他带上老婆孩子,工作结束之后,给他放几天假,让他回老家看看。”
既然决定培养李建东,自然不能让他一直窝在山里,他“与世隔绝”的时间太长了点,想要成才,必须出来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另一方面,如今的慈善捐助,肯定会有报社的记者采访,李建东如今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相比郑融派去的管理者,他的话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