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远方来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13章、远方来人
牧场建设进度不慢,因为石头就在现场开采,需要从外面运进来的材料就少了一大半。寨方洪带人负责购买沙子、石灰、水泥、木料瓦片,这些讲价的事李远山可没经验,他们也不让李远山去,会多花不少冤枉钱。
不过李远山也有事情做,去供电所叫人拉电线。本来按照李远山的意思,还要安装一个电话,寨方洪他们阻止了,觉得电话死贵死贵的,安了也没用。
“有用啊。”李远山说道,“要是有贼进去,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再通知其他人,就能把他围住了。”
“那还不如多喂几个狗呢。”寨方洪说道,“贼一来,狗儿围上去,他能飞上天去?”李远山一听也就罢了,别看是土狗,有些土狗恶得很,那些胆子小的狗,如果几个伙在一起,胆子也会大起来。
先修一排仓库带着宿舍,然后在修圈舍的时候李远山他们赶着马车将饲料运进仓库,水电接通,过几天圈舍也建好了,挑个好日子将几千只鸡和百多只大鹅也抓了用马车拉过去。牛羊本就放在后山吃草,晚上赶进去就行。
“这下老场子就没用了。”寨方洪看着几大排宽敞的圈舍,说道。
“没用就没用吧。反正也是茅草房,隔一年就要翻一次屋顶也麻烦得很。”李远山说道。
杨光明笑道:“我就说你怎么老是不让盖成瓦房,原来是惦记着修在这边。”
“也倒是,那边地方太小,每天放牛放羊还要赶过来,麻烦得很。”杨光立笑道,“还有那些鸡,经常跑进寨子,到处拉屎,恶心得很,现在全弄到这边来,以后寨子头就干净了。”
“现在也是因陋就简,以后有钱了,我们还是要搞科学养殖。”李远山笑道。
寨方洪笑道:“怎么个科学法?让牛羊住楼房啊?”寨方洪说得有趣,大家都呵呵笑起来。
“牛羊要赶到外面吃草,住楼房不方便。”李远山笑道,“不过猪却是可以的。到时候小猪送上楼,喂几个月送下来的时候就是出栏的时候。”
“哈哈!可不敢想,我们这辈子怕是见不着了。”宋世安摇头道。猪住楼房?他们忙碌了这么多年,住的还是瓦房呢,整个乡也只有刚修的三四栋两三层的单位办公楼房。
这种事情要是李远山没有未来的见识,也不敢想。人都住不起楼房的时候,谁敢想象猪住楼房?于是笑道:“我们争取让你们这辈子能看到。”
牧场建好了,耗子药厂也招到了足够的工人,一下子李远山就清闲了,每天各处看看,不时进地里干点农活就得一天,日子过得悠闲。
五月份放农忙假,小学中学的大小孩子都回来了,让他们去地里干活一个个不愿意,上山摘茶叶却欢喜得很。
大树底下先前砌了炒茶叶的灶还在,安上大锅就行。李远山正忙着炒茶叶,一架马车晃悠悠地进了寨子。
李远山听着马蹄声,转头一看,赶车的是乡里的荀明忠,之前建牧场的时候还帮着拉水泥的,李远山熟悉。另外三人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年轻女人,都陌生,看穿着不像是附近的人。
还隔着二三十米,荀明忠就喊道:“老李,你们寨子来亲戚了。”
李远山起身到盆里洗了手,马车正好停下。年轻女人先下车,扶着老头下来,然后再去扶老太太。
老头站到地上之后应该是坐车时间长腿麻了,歇了一下,试着走了两步,然后才看向李远山问道:“你姓李,难道是以前那个李老师的后人?”寨子里姓李的只有那个他没见过,但是从长辈嘴里听说过无数次的李老师。
“算是吧。”李远山回答着,问道,“你是?”
“我是杨光义。”老头说道。
李远山想了一下,惊讶地说道:“杨光义……哟,你还在啊。他们都以为你不在了,还给你立了衣冠冢。你是杨光礼的大哥吧?我带你去他家。”
赶着马车,几人跟着走,路上李远山了解到,年轻女子是杨光义的大女儿,叫杨明玉,还有一个儿子叫杨明仁。“呵呵!都是重名啊!”李远山笑道,“寨子里的杨明仁是杨光立的大儿子,现在没在家。还有杨光信家小女儿叫杨明玉,现在在贵阳读书。”
“重名,说明这两个名字好。”杨明玉笑道。
“我说,你们来就来,这大包小包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又浪费钱,路上又麻烦。”李远山说道。
杨光义笑道:“家里这么多小辈我都没见过,怎么也得带份见面礼嘛。”他嘴上说得轻松,为了筹备这些见面礼,一家人可是省吃俭用了一年。
来到杨光礼家,家里没人,李远山开门帮忙把东西拿进屋,然后熟门熟路找来烟,又泡上茶,才说道:“他在耗子药厂,我去打电话叫他回来。”
李远山离开之后,杨明玉疑惑地问荀明忠:“他刚才说打电话?”
“是。”荀明忠回答道。
“村里有电话?”杨明玉惊讶地问道。
“其他村没有,但是他们这里有。”荀明忠羡慕地说道,“他们要是想安电话,家家都安得起。你没听他刚才说的耗子药厂吗?这个厂就是他们办的,一年能赚二三十万。最近搞了个牧场,就在后山,光承包费一手就给了十万。听说他们还在深圳搞了个厂子,那个厂子赚得更多!”
杨光义三人听着荀明忠的介绍面面相觑,各人脸上都是一片吃惊之色。他们没想到,在他们心目中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居然这么富裕!
杨光礼几人得到消息,急急忙忙地赶回来,先来了一声“哥,我还以为你死球了”,然后就抱在一起呜呜地哭。听得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李远山干脆先避避再说。
等情绪平息下来,杨光义说起过去的事,才知道,他们当年拉省兵去的四个,就他一个活下来,其他三个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后来内战的时候,杨光义已经是排长,带着一个排悄悄投降,因为功夫不错,又有头脑,zhengzhi上可靠,所以留在了部队。
至于因为这段经历,特殊时期招受了迫害,这些他并没有说出来,不过这是李远山脑子一转就能想到。要不是因为这样,杨光义应该早就回来探亲了。至于当年为什么不通信,李远山觉得应该是保密需要。他不知道,杨光义这次回来探亲,虽然仅仅是一个退休上校,但毕竟参加过抗战的,县里还安排了人陪同,只是杨光义被留在了乡里。
接着杨光义问起寨子里的变化,杨光礼几人也一一说了。谁去参加游击队牺牲了,家里老人什么时候去世了,村里现在过得如何。
这边说着,那边准备做饭做菜。宋世安特意去牧场抓了一只羊和两只鸡回来,正在外面张罗着杀。
杨光义听着羊叫,高兴地说道:“是不是白山羊啊?”得到确定之后欣喜地跟杨明玉说道:“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白山羊,味道美得很,今天有口福了!”
“除了白山羊,还有忘不了鱼。”李远山起身去帮忙说着,起身去帮忙。
白山羊和忘不了鱼,杨明玉从小到大听爸爸叨念过好多次,一直以为是因为爸爸想家才认为好吃,马上就要见识是否名副其实了。
开饭的时候,不只是羊肉和鱼肉,就连米饭也特别香,杨明玉一尝眼睛发亮,总算理解了为什么爸爸一直恋恋不忘了,实在太美味,谁吃过这些东西都无法忘记。
“怎么样?爸爸没骗你吧?”杨光义见女儿吃得眉开眼笑,笑道。
杨明玉嗯嗯直点头。
“不只是这羊和鱼,就连这米饭,爸爸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杨光义接着说道,“《红楼梦》上倒写过胭脂米,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
热热闹闹地吃过饭,杨光义虽然身体不好,依然执意去上坟。
杨光礼担忧地看着,生怕出问题,悄悄叫过李远山说道:“我这老哥身体太差了,也不晓得支撑得住不,你看着点。”
“没事,支撑得住。”李远山安慰道,“就是老毛病罢了,有胃病,有旧伤,回来配几副药,喝完就能好大半,不过想要断根就难了。”这需要杨光义在村里修养几年,好好治疗才能彻底治好。
回来之后,李远山配了几副药送来,杨光礼按照李远山的嘱咐熬药给杨光义喝。
第二天,家在附近的姐妹得了信回来。下午。城里的杨光礼和在隔壁县的杨光智也回来了,兄弟姐妹围在一起说个没完。
热闹了两天,杨光义一家要走了,杨明玉得赶着回去上班。她妈也要回去帮她带孩子。好说歹说答应了过年再来,才放他们离开。不过离开的时候每家送一包东西,马车都装不下了,杨明玉直说这么多东西坐车不让带,才有放下来许多。
第213章、远方来人
牧场建设进度不慢,因为石头就在现场开采,需要从外面运进来的材料就少了一大半。寨方洪带人负责购买沙子、石灰、水泥、木料瓦片,这些讲价的事李远山可没经验,他们也不让李远山去,会多花不少冤枉钱。
不过李远山也有事情做,去供电所叫人拉电线。本来按照李远山的意思,还要安装一个电话,寨方洪他们阻止了,觉得电话死贵死贵的,安了也没用。
“有用啊。”李远山说道,“要是有贼进去,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再通知其他人,就能把他围住了。”
“那还不如多喂几个狗呢。”寨方洪说道,“贼一来,狗儿围上去,他能飞上天去?”李远山一听也就罢了,别看是土狗,有些土狗恶得很,那些胆子小的狗,如果几个伙在一起,胆子也会大起来。
先修一排仓库带着宿舍,然后在修圈舍的时候李远山他们赶着马车将饲料运进仓库,水电接通,过几天圈舍也建好了,挑个好日子将几千只鸡和百多只大鹅也抓了用马车拉过去。牛羊本就放在后山吃草,晚上赶进去就行。
“这下老场子就没用了。”寨方洪看着几大排宽敞的圈舍,说道。
“没用就没用吧。反正也是茅草房,隔一年就要翻一次屋顶也麻烦得很。”李远山说道。
杨光明笑道:“我就说你怎么老是不让盖成瓦房,原来是惦记着修在这边。”
“也倒是,那边地方太小,每天放牛放羊还要赶过来,麻烦得很。”杨光立笑道,“还有那些鸡,经常跑进寨子,到处拉屎,恶心得很,现在全弄到这边来,以后寨子头就干净了。”
“现在也是因陋就简,以后有钱了,我们还是要搞科学养殖。”李远山笑道。
寨方洪笑道:“怎么个科学法?让牛羊住楼房啊?”寨方洪说得有趣,大家都呵呵笑起来。
“牛羊要赶到外面吃草,住楼房不方便。”李远山笑道,“不过猪却是可以的。到时候小猪送上楼,喂几个月送下来的时候就是出栏的时候。”
“哈哈!可不敢想,我们这辈子怕是见不着了。”宋世安摇头道。猪住楼房?他们忙碌了这么多年,住的还是瓦房呢,整个乡也只有刚修的三四栋两三层的单位办公楼房。
这种事情要是李远山没有未来的见识,也不敢想。人都住不起楼房的时候,谁敢想象猪住楼房?于是笑道:“我们争取让你们这辈子能看到。”
牧场建好了,耗子药厂也招到了足够的工人,一下子李远山就清闲了,每天各处看看,不时进地里干点农活就得一天,日子过得悠闲。
五月份放农忙假,小学中学的大小孩子都回来了,让他们去地里干活一个个不愿意,上山摘茶叶却欢喜得很。
大树底下先前砌了炒茶叶的灶还在,安上大锅就行。李远山正忙着炒茶叶,一架马车晃悠悠地进了寨子。
李远山听着马蹄声,转头一看,赶车的是乡里的荀明忠,之前建牧场的时候还帮着拉水泥的,李远山熟悉。另外三人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年轻女人,都陌生,看穿着不像是附近的人。
还隔着二三十米,荀明忠就喊道:“老李,你们寨子来亲戚了。”
李远山起身到盆里洗了手,马车正好停下。年轻女人先下车,扶着老头下来,然后再去扶老太太。
老头站到地上之后应该是坐车时间长腿麻了,歇了一下,试着走了两步,然后才看向李远山问道:“你姓李,难道是以前那个李老师的后人?”寨子里姓李的只有那个他没见过,但是从长辈嘴里听说过无数次的李老师。
“算是吧。”李远山回答着,问道,“你是?”
“我是杨光义。”老头说道。
李远山想了一下,惊讶地说道:“杨光义……哟,你还在啊。他们都以为你不在了,还给你立了衣冠冢。你是杨光礼的大哥吧?我带你去他家。”
赶着马车,几人跟着走,路上李远山了解到,年轻女子是杨光义的大女儿,叫杨明玉,还有一个儿子叫杨明仁。“呵呵!都是重名啊!”李远山笑道,“寨子里的杨明仁是杨光立的大儿子,现在没在家。还有杨光信家小女儿叫杨明玉,现在在贵阳读书。”
“重名,说明这两个名字好。”杨明玉笑道。
“我说,你们来就来,这大包小包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又浪费钱,路上又麻烦。”李远山说道。
杨光义笑道:“家里这么多小辈我都没见过,怎么也得带份见面礼嘛。”他嘴上说得轻松,为了筹备这些见面礼,一家人可是省吃俭用了一年。
来到杨光礼家,家里没人,李远山开门帮忙把东西拿进屋,然后熟门熟路找来烟,又泡上茶,才说道:“他在耗子药厂,我去打电话叫他回来。”
李远山离开之后,杨明玉疑惑地问荀明忠:“他刚才说打电话?”
“是。”荀明忠回答道。
“村里有电话?”杨明玉惊讶地问道。
“其他村没有,但是他们这里有。”荀明忠羡慕地说道,“他们要是想安电话,家家都安得起。你没听他刚才说的耗子药厂吗?这个厂就是他们办的,一年能赚二三十万。最近搞了个牧场,就在后山,光承包费一手就给了十万。听说他们还在深圳搞了个厂子,那个厂子赚得更多!”
杨光义三人听着荀明忠的介绍面面相觑,各人脸上都是一片吃惊之色。他们没想到,在他们心目中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居然这么富裕!
杨光礼几人得到消息,急急忙忙地赶回来,先来了一声“哥,我还以为你死球了”,然后就抱在一起呜呜地哭。听得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李远山干脆先避避再说。
等情绪平息下来,杨光义说起过去的事,才知道,他们当年拉省兵去的四个,就他一个活下来,其他三个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后来内战的时候,杨光义已经是排长,带着一个排悄悄投降,因为功夫不错,又有头脑,zhengzhi上可靠,所以留在了部队。
至于因为这段经历,特殊时期招受了迫害,这些他并没有说出来,不过这是李远山脑子一转就能想到。要不是因为这样,杨光义应该早就回来探亲了。至于当年为什么不通信,李远山觉得应该是保密需要。他不知道,杨光义这次回来探亲,虽然仅仅是一个退休上校,但毕竟参加过抗战的,县里还安排了人陪同,只是杨光义被留在了乡里。
接着杨光义问起寨子里的变化,杨光礼几人也一一说了。谁去参加游击队牺牲了,家里老人什么时候去世了,村里现在过得如何。
这边说着,那边准备做饭做菜。宋世安特意去牧场抓了一只羊和两只鸡回来,正在外面张罗着杀。
杨光义听着羊叫,高兴地说道:“是不是白山羊啊?”得到确定之后欣喜地跟杨明玉说道:“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白山羊,味道美得很,今天有口福了!”
“除了白山羊,还有忘不了鱼。”李远山起身去帮忙说着,起身去帮忙。
白山羊和忘不了鱼,杨明玉从小到大听爸爸叨念过好多次,一直以为是因为爸爸想家才认为好吃,马上就要见识是否名副其实了。
开饭的时候,不只是羊肉和鱼肉,就连米饭也特别香,杨明玉一尝眼睛发亮,总算理解了为什么爸爸一直恋恋不忘了,实在太美味,谁吃过这些东西都无法忘记。
“怎么样?爸爸没骗你吧?”杨光义见女儿吃得眉开眼笑,笑道。
杨明玉嗯嗯直点头。
“不只是这羊和鱼,就连这米饭,爸爸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杨光义接着说道,“《红楼梦》上倒写过胭脂米,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
热热闹闹地吃过饭,杨光义虽然身体不好,依然执意去上坟。
杨光礼担忧地看着,生怕出问题,悄悄叫过李远山说道:“我这老哥身体太差了,也不晓得支撑得住不,你看着点。”
“没事,支撑得住。”李远山安慰道,“就是老毛病罢了,有胃病,有旧伤,回来配几副药,喝完就能好大半,不过想要断根就难了。”这需要杨光义在村里修养几年,好好治疗才能彻底治好。
回来之后,李远山配了几副药送来,杨光礼按照李远山的嘱咐熬药给杨光义喝。
第二天,家在附近的姐妹得了信回来。下午。城里的杨光礼和在隔壁县的杨光智也回来了,兄弟姐妹围在一起说个没完。
热闹了两天,杨光义一家要走了,杨明玉得赶着回去上班。她妈也要回去帮她带孩子。好说歹说答应了过年再来,才放他们离开。不过离开的时候每家送一包东西,马车都装不下了,杨明玉直说这么多东西坐车不让带,才有放下来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