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继续变革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次加开恩科的制度改革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因为有了这一改变,使得有心入仕途的那些士子们对策论的关注不禁提高了许多。要知道在以往的时候,虽然科举考试也分为明经和策论两个方面,可决定考生成绩的却还是明经科,也就是四书五经和八股。可是有了这么一次例外,就让考生们不敢如以往般的肯定了,若是在秋闱以及今后的科考中也照着这个来的话,他们只靠着明经科未必就能出好成绩,所以许多人也随之改变了策略。
这也正是唐枫希望看到的现象,国家的强盛其实还是要靠精英分子的力量的,而在大明的这个时候,读书人就是精英分子,能在会试里名列榜上的更是精英里的精英,这些人若是真能在学识上更上层楼,眼光不被那四书五经这样的书所困住的话,大明想要更进一步地发展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一次的秋闱所点的一百多名进士就有多半是能让唐枫满意的人才,他们除了明经科的考试成绩优异之外,于治国为官一道上也有着不弱的本事。一般来说,这些新晋的进士是不可能立刻授予实职官的,他们或将被放入翰林院中继续深造,或是回乡等待,等到哪里有了缺后,才会被任命到该处为官。可是这一次唐枫却大异于往常,将这些人和之前恩科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士子一起委派到了陕西等地为官。
这也是当下大明官场的局势所造成的,虽然已经过了好些年了,可陕西等地的衙门还没有满额。这一方面是许多人不想去那贫穷的所在,二来也是朝廷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人选,只有命当地的那些官员兼任数职。现在有这么一些对治民有着理论基础的新科进士出现,唐枫自然不会任他们回去了,正好用这些很是破败的地方来验证这些人的能力。
从这几百人中,唐枫选出了五十六个成绩突出的,为他们安排了县令、县丞等各种官职,都是实职官。在任官的当天,日理万机的安国公也拨冗亲自见了他们,一者为他们打打气,二者也算是提个醒。
看到一身蟒服的国公突然出现,着实地让这些新科进士们感到受宠若惊。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此之前还对唐枫对科举的改变耿耿于怀,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成了大明官员时,他们心里就只剩下感激了,自然对唐枫这样的大人物很是敬重。
看到众人见自己到来都有些紧张,唐枫便是一笑:“各位,若是仔细讲来,你们该叫我一声前辈,所以在这里就不必太过拘礼了。”他指的是自己也曾是同进士的身份,虽然这与现在的他并无多少关系,但却也很好地搞活了气氛。
众人见国公居然如此和善,脸上的紧张之色便也不见了,纷纷笑着称是,也有顺着他的话称呼唐枫为前辈的。见大家都有些放松了下来,唐枫才继续道:“不过朝廷的规制却不能因此而不顾,此番我一力主张让你们以新科进士的身份远赴他处为官,可知道是为的什么吗?”
对此,众人心里也有些不解,便都拿眼看向了唐枫,等着他的解释。唐枫呵呵一笑,这才道:“只因为在我心中,你们将成为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材,此次让你们去任那县令等官不过是要试上一试你们的本事而已。若是在这些官职上你们能做出了成绩来,将来回到京城之后,必然会有你们一展报复的时候。不过……”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拿眼扫过了一张张激动而怀着期盼眼神的年轻脸庞道,“若你们做了官不但没有作为,反而出了什么差错的话,本国公下手也绝不会留情,不会因为你们是我看重的人就对你们网开一面。”
“我等记下了!”一众年轻的官员连连点头道,他们都满怀着信心,相信以自己十多年的学识,一定能在任职上做出一番成绩的。
“好,那本公就拭目以待了。三年之后,本国公希望你们所有人都是做出了成绩的人。还有一点我要告诉你们,虽然当年的乱事已经过去了,可在陕西当地,百姓们对官员依旧是深怀着戒心的,你们这一去,不但要治理好地方,而且要把握一个度,万不能使当地的百姓再对朝廷不满。若不然的话,不用三年,本公就会奏请朝廷革了你们的职。”这预防针还是得打的,不然唐枫怕这些人眼高手低,使那几处地方的情况更加的不堪。
这几十人中虽然没有陕西几省的,但却也知道当初的乱事,再有唐枫的这一提醒,自然不敢再大意了,连忙说道:“我等一定不负朝廷和国公的厚望,一定能将在职的属地治理好,使那里的百姓重新知道朝廷的好处!”
“如此甚好。好了,其他的本国公也不多说了,我已经命人在旁边的厅中为你们备下了一些酒菜,就权当是为各位饯行和预祝各位能够成功吧。请!”
将一众他所看重的人都送走了之后,唐枫就继续着自己的改革。有了前面一系列的变革成功的经验之后,唐枫再对大明的原有制度进行变革就驾轻就熟得多了。有了海禁的开启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而如此一来,原来三十税一的税率自然也就不再适合发展了。唐枫就在正元四年的秋冬之交出台了新的商业税的税率,达到了十五税一的高度。
虽然如此一来商人要交给朝廷的银子是多了,可是因为近几年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人赚取的利润远超过往,这让他们倒也能负担得起。另外,税收的提高也象征着商人地位的提升,原来正因为他们的卑下,朱元璋才定下的低税率,这样一来,许多的大商人对此项变革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是举双手地表达了自己的赞成。
虽然民间的一些顽固势力对此依然颇有看法和微词,但这些声音却已经无法改变这一切的发生了。而且总体来说,那些在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也多是有着商人背景或是与商人有着什么瓜葛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极力促成此事了,那些反对的者更是不可能有所作为。这正象是唐枫当初所希望的那样,当有更多的人和自己的利益绑在一处时,固有的守旧思想便不可能阻止变革的到来了。
除了商人和商业税收这一块外,唐枫对大明稳定的根本——卫所官兵也进行了察查。上百年来,因为吃空饷和抢夺官兵的土地,已经使得各省卫所官兵的数量急剧下降,即便留下的也多是些老弱,这才是李自成这样的反贼能造反成功的关键所在。若是明初时的大明军队实力,即便再是天灾人祸,也不可能让这些跳梁小丑有出头的一天。
之前唐枫虽然也知道这个问题,却因为有着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又不想两面作战,才暂时隐忍了下来。可如今朝廷里的官员已经被收服,又有不少人被派去积累经验,为今后政策的延续奠定着基础,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此事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唐枫也并没有对这卫所里的弊病不管不顾,他早就秘密地让锦衣卫的密探对全国上百个卫所进行了暗中的调查,现在证据已经齐全,是该秋后算帐了。一道道的兵部调令,以及圣旨不断地从大明的中枢发了出去,整顿卫所的行动开始了。
唐枫知道,相比起来,北方的官军作风比之南边要强硬一些,所以这次他便先难后易,先拿南边江浙两省开刀。因为没有了嘉靖年间的倭寇之祸,所以现在这两省的兵力已经不是太多了,再加上某些将领的侵占土地,使得官军逃跑,这两个省的兵员十不足二,正是最好的开刀对象。
不过为了防止这两省的那些将领在眼看情况不妙而铤而走险,做出什么让当地混乱的事情,唐枫还命人给南京的驻军下了命令,让他们随时出兵以防不测。南京毕竟不比其他省州县,它的戍卫军队的人数还是没有人敢虚报的,所以有那里人马的镇压,江浙两省的各卫所官军即便真闹事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坏。
果然,在看到朝廷的指令之后,那些当地的军官将领就有些慌了。虽然有那几个胆子大的想要做些什么,可是随即就被南京那边虎视眈眈的大军给威吓住了。这些人被查出了贪污数万两以上的银子,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人,很快就将他们都给押解到了京城,由刑部和兵部一起对他们进行定罪。
随着南方数省的卫所得到了整顿,朝廷的重点就放到了北边。这个时候那些卫所的将领已经知道了此事,他们连忙开始征召兵马,希望能在朝廷查出确切的证据之前就掩盖一切。
他们这么做显然是有些小瞧了朝廷的能力了,早在向他们下手之前,朝廷已经通过了锦衣卫的密探掌握了他们的罪证,现在只想着随便找些人来填充军队数量,完全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朝廷奉命前来朝察的官员在一查之下就将其中的破绽给看了出来。
有了确凿的证据,这些将领自然无法再行狡辩了,而为了提防他们狗急跳墙,辽东等重镇的兵马全都陈兵于侧,那些将领别说绝大多数没有反意,即便有也只能放弃这种心思了。要知道在他们手上的人马看似众多,可实际数量却是大大的不足,还有部分是新近才招来的普通农民,如何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的敌手。而且这些将领的家眷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束手就擒了。
所以很快地,南北数百卫所就有近半的千户以上的将领被押送回了京城听参定罪。
不过唐枫这一次并没有真个大开杀戒,他很清楚之所以会有今日之弊,其实是百年来就一直存在的,实在怪不得那些将领们。但军纪却要严肃,必须要让后来者有一个警醒,只有这样大明军队的战力才有希望得到提高。所以他便做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处置手段,这一干将领,除个别最严重的人,以及在事发之后依然有着不轨心思的人外,其他人都只是被除去了一切职务,打发回了家乡当平头百姓去了。当然,人也是杀了几个的,那些是着重宣传的典型,为的就是给那些受压榨的军士一个交代。
做完了这个,朝廷又发出了明文,向民间征召兵丁,保家卫国。这一次不再行那朱元璋时的军户制度,而是改为的募兵制,不但当兵的可以随时离开军队,就连军队也能因为兵员素质的差别而遣送走士兵。当然,如今当兵的待遇已经比之以往要高了许多,除了充足的田地之外,还有不菲的军饷可用,足够让一般的人家心动了。
其实这募兵制早在嘉靖年间就悄然盛行了,那时候为了对付倭寇,戚继光等名将就从东南各省自己招募人马,这比之当时的卫所官军战力要强得多,倭寇也正是因此而被赶回了海外,得保东南的太平。不过朝廷对此是根本不会承认的,所以很快地这些被冠以“某家军”名字的军队就最终不见了。
可是这种募兵制因为所得战士的素质要远高于子承父业的军户制度,所以还是被有心人给继承了下去,比如之前的辽东军。孙承宗当初就是看通了这一层,才会在辽东招募当地青壮组成了辽东精兵,并且一守国门就是是多年的。
这一点,不论是唐枫以现代人的思维,还是之后跟随着孙承宗学习的时候所得到的指点,都是很清楚的。所以在这一次对军队进行改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就将之给推了出来。
军中有见识的人都深明军户制度的不合时宜,所以虽然有些微词,但阻力却并不大。在到了次年的春末之后,这种新的军队制度就得到了推广,而且被所有各省的卫所所奉行。
有自由的出入军中的前提,再加上现在当兵的所得也比以往要丰厚了许多,这使得原来对军队有着看法的百姓们也放心地让自己家的男丁当上了兵。而且现在大明的外敌已经尽数被除,当兵的危险系数大大地降低了,百姓们自然更不怕自家的孩子因为当兵出什么事了。不过一些有着偏见的人还是很多的,一些富庶的地方几乎没有子弟入伍,这却也有些头疼。
对这些情况,唐枫通过各种渠道都得到了掌握,他知道要一下子扭转百多年来大明百姓对军队的看法很不容易,能让他们不那么抵触已经很是难得了,便不再拔苗助长,只等着用时间来使这一制度完全地被天下人所接受。
解决军事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唐枫的目光还落在了更大的一件事情——农业上。中国向来以农业大国自居,而在更早的大明时,更是有八成以上的百姓是农民,没有一件事情比让农民得到实惠更重要的了。
虽然前些年由沿海地带引进的一些新的作物在东南一带的种植情况很是乐观,可是在中原地区,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些新作物并没有得到百姓们的信任。他们祖祖辈辈都靠着种五谷为生,现在突然跑出这么些从不曾见过的作物来,这让百姓们如何能够放心地种植呢?所以虽然这些作物的种子已经传到了中原各地,可实际上种植的却不过寥寥。
唐枫也明白百姓们的保守思想,但他更清楚地知道要想在粮食生产上得到突破,就必须将这些新的作物也一样大面积的种植下去。但他又不好用强硬的手段命百姓们照自己说的做,那就只有用一些委婉的办法了。
好在随着对海禁的开放,以及商业的兴旺,大明的国库已足够充盈,唐枫便借此而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让各地衙门都传下了话去,只要有那肯尝试着种植玉米和甘薯等新作物的人家,官府一律补给他们足够一年所需的银两和粮食,另外还会相应的减少部分的税赋。
如此一来,果然大大地增加了各地百姓的兴趣,既然官府能负担一切,而且少交不少的税,百姓中不少胆子大的便作了尝试。他们从官府手中拿到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并且签下了文书,就这样农业方面的改革也开始了。
许是老天也想促使唐枫的改革能够成功,居然在这一年里没下几场雨,但天气却很是寒冷,这导致了原来的作物都欠收了。但很是好养活的甘薯等物却不曾受影响,产量还远高于一般时候的小麦等粮食。
这一下,有着鲜明对比的两种作物自然让百姓们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次年不用官府的宣传,大部分的百姓就很是自觉地选择了新的作物,而且朝廷的保障这个时候还没有了。
几件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大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最高速的时候,这让唐枫觉着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很快地,原来落后的大帝国就会真正地崛起了……(未完待续)
一次加开恩科的制度改革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因为有了这一改变,使得有心入仕途的那些士子们对策论的关注不禁提高了许多。要知道在以往的时候,虽然科举考试也分为明经和策论两个方面,可决定考生成绩的却还是明经科,也就是四书五经和八股。可是有了这么一次例外,就让考生们不敢如以往般的肯定了,若是在秋闱以及今后的科考中也照着这个来的话,他们只靠着明经科未必就能出好成绩,所以许多人也随之改变了策略。
这也正是唐枫希望看到的现象,国家的强盛其实还是要靠精英分子的力量的,而在大明的这个时候,读书人就是精英分子,能在会试里名列榜上的更是精英里的精英,这些人若是真能在学识上更上层楼,眼光不被那四书五经这样的书所困住的话,大明想要更进一步地发展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一次的秋闱所点的一百多名进士就有多半是能让唐枫满意的人才,他们除了明经科的考试成绩优异之外,于治国为官一道上也有着不弱的本事。一般来说,这些新晋的进士是不可能立刻授予实职官的,他们或将被放入翰林院中继续深造,或是回乡等待,等到哪里有了缺后,才会被任命到该处为官。可是这一次唐枫却大异于往常,将这些人和之前恩科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士子一起委派到了陕西等地为官。
这也是当下大明官场的局势所造成的,虽然已经过了好些年了,可陕西等地的衙门还没有满额。这一方面是许多人不想去那贫穷的所在,二来也是朝廷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人选,只有命当地的那些官员兼任数职。现在有这么一些对治民有着理论基础的新科进士出现,唐枫自然不会任他们回去了,正好用这些很是破败的地方来验证这些人的能力。
从这几百人中,唐枫选出了五十六个成绩突出的,为他们安排了县令、县丞等各种官职,都是实职官。在任官的当天,日理万机的安国公也拨冗亲自见了他们,一者为他们打打气,二者也算是提个醒。
看到一身蟒服的国公突然出现,着实地让这些新科进士们感到受宠若惊。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此之前还对唐枫对科举的改变耿耿于怀,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成了大明官员时,他们心里就只剩下感激了,自然对唐枫这样的大人物很是敬重。
看到众人见自己到来都有些紧张,唐枫便是一笑:“各位,若是仔细讲来,你们该叫我一声前辈,所以在这里就不必太过拘礼了。”他指的是自己也曾是同进士的身份,虽然这与现在的他并无多少关系,但却也很好地搞活了气氛。
众人见国公居然如此和善,脸上的紧张之色便也不见了,纷纷笑着称是,也有顺着他的话称呼唐枫为前辈的。见大家都有些放松了下来,唐枫才继续道:“不过朝廷的规制却不能因此而不顾,此番我一力主张让你们以新科进士的身份远赴他处为官,可知道是为的什么吗?”
对此,众人心里也有些不解,便都拿眼看向了唐枫,等着他的解释。唐枫呵呵一笑,这才道:“只因为在我心中,你们将成为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材,此次让你们去任那县令等官不过是要试上一试你们的本事而已。若是在这些官职上你们能做出了成绩来,将来回到京城之后,必然会有你们一展报复的时候。不过……”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拿眼扫过了一张张激动而怀着期盼眼神的年轻脸庞道,“若你们做了官不但没有作为,反而出了什么差错的话,本国公下手也绝不会留情,不会因为你们是我看重的人就对你们网开一面。”
“我等记下了!”一众年轻的官员连连点头道,他们都满怀着信心,相信以自己十多年的学识,一定能在任职上做出一番成绩的。
“好,那本公就拭目以待了。三年之后,本国公希望你们所有人都是做出了成绩的人。还有一点我要告诉你们,虽然当年的乱事已经过去了,可在陕西当地,百姓们对官员依旧是深怀着戒心的,你们这一去,不但要治理好地方,而且要把握一个度,万不能使当地的百姓再对朝廷不满。若不然的话,不用三年,本公就会奏请朝廷革了你们的职。”这预防针还是得打的,不然唐枫怕这些人眼高手低,使那几处地方的情况更加的不堪。
这几十人中虽然没有陕西几省的,但却也知道当初的乱事,再有唐枫的这一提醒,自然不敢再大意了,连忙说道:“我等一定不负朝廷和国公的厚望,一定能将在职的属地治理好,使那里的百姓重新知道朝廷的好处!”
“如此甚好。好了,其他的本国公也不多说了,我已经命人在旁边的厅中为你们备下了一些酒菜,就权当是为各位饯行和预祝各位能够成功吧。请!”
将一众他所看重的人都送走了之后,唐枫就继续着自己的改革。有了前面一系列的变革成功的经验之后,唐枫再对大明的原有制度进行变革就驾轻就熟得多了。有了海禁的开启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而如此一来,原来三十税一的税率自然也就不再适合发展了。唐枫就在正元四年的秋冬之交出台了新的商业税的税率,达到了十五税一的高度。
虽然如此一来商人要交给朝廷的银子是多了,可是因为近几年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人赚取的利润远超过往,这让他们倒也能负担得起。另外,税收的提高也象征着商人地位的提升,原来正因为他们的卑下,朱元璋才定下的低税率,这样一来,许多的大商人对此项变革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是举双手地表达了自己的赞成。
虽然民间的一些顽固势力对此依然颇有看法和微词,但这些声音却已经无法改变这一切的发生了。而且总体来说,那些在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也多是有着商人背景或是与商人有着什么瓜葛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极力促成此事了,那些反对的者更是不可能有所作为。这正象是唐枫当初所希望的那样,当有更多的人和自己的利益绑在一处时,固有的守旧思想便不可能阻止变革的到来了。
除了商人和商业税收这一块外,唐枫对大明稳定的根本——卫所官兵也进行了察查。上百年来,因为吃空饷和抢夺官兵的土地,已经使得各省卫所官兵的数量急剧下降,即便留下的也多是些老弱,这才是李自成这样的反贼能造反成功的关键所在。若是明初时的大明军队实力,即便再是天灾人祸,也不可能让这些跳梁小丑有出头的一天。
之前唐枫虽然也知道这个问题,却因为有着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又不想两面作战,才暂时隐忍了下来。可如今朝廷里的官员已经被收服,又有不少人被派去积累经验,为今后政策的延续奠定着基础,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此事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唐枫也并没有对这卫所里的弊病不管不顾,他早就秘密地让锦衣卫的密探对全国上百个卫所进行了暗中的调查,现在证据已经齐全,是该秋后算帐了。一道道的兵部调令,以及圣旨不断地从大明的中枢发了出去,整顿卫所的行动开始了。
唐枫知道,相比起来,北方的官军作风比之南边要强硬一些,所以这次他便先难后易,先拿南边江浙两省开刀。因为没有了嘉靖年间的倭寇之祸,所以现在这两省的兵力已经不是太多了,再加上某些将领的侵占土地,使得官军逃跑,这两个省的兵员十不足二,正是最好的开刀对象。
不过为了防止这两省的那些将领在眼看情况不妙而铤而走险,做出什么让当地混乱的事情,唐枫还命人给南京的驻军下了命令,让他们随时出兵以防不测。南京毕竟不比其他省州县,它的戍卫军队的人数还是没有人敢虚报的,所以有那里人马的镇压,江浙两省的各卫所官军即便真闹事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坏。
果然,在看到朝廷的指令之后,那些当地的军官将领就有些慌了。虽然有那几个胆子大的想要做些什么,可是随即就被南京那边虎视眈眈的大军给威吓住了。这些人被查出了贪污数万两以上的银子,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人,很快就将他们都给押解到了京城,由刑部和兵部一起对他们进行定罪。
随着南方数省的卫所得到了整顿,朝廷的重点就放到了北边。这个时候那些卫所的将领已经知道了此事,他们连忙开始征召兵马,希望能在朝廷查出确切的证据之前就掩盖一切。
他们这么做显然是有些小瞧了朝廷的能力了,早在向他们下手之前,朝廷已经通过了锦衣卫的密探掌握了他们的罪证,现在只想着随便找些人来填充军队数量,完全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朝廷奉命前来朝察的官员在一查之下就将其中的破绽给看了出来。
有了确凿的证据,这些将领自然无法再行狡辩了,而为了提防他们狗急跳墙,辽东等重镇的兵马全都陈兵于侧,那些将领别说绝大多数没有反意,即便有也只能放弃这种心思了。要知道在他们手上的人马看似众多,可实际数量却是大大的不足,还有部分是新近才招来的普通农民,如何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的敌手。而且这些将领的家眷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束手就擒了。
所以很快地,南北数百卫所就有近半的千户以上的将领被押送回了京城听参定罪。
不过唐枫这一次并没有真个大开杀戒,他很清楚之所以会有今日之弊,其实是百年来就一直存在的,实在怪不得那些将领们。但军纪却要严肃,必须要让后来者有一个警醒,只有这样大明军队的战力才有希望得到提高。所以他便做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处置手段,这一干将领,除个别最严重的人,以及在事发之后依然有着不轨心思的人外,其他人都只是被除去了一切职务,打发回了家乡当平头百姓去了。当然,人也是杀了几个的,那些是着重宣传的典型,为的就是给那些受压榨的军士一个交代。
做完了这个,朝廷又发出了明文,向民间征召兵丁,保家卫国。这一次不再行那朱元璋时的军户制度,而是改为的募兵制,不但当兵的可以随时离开军队,就连军队也能因为兵员素质的差别而遣送走士兵。当然,如今当兵的待遇已经比之以往要高了许多,除了充足的田地之外,还有不菲的军饷可用,足够让一般的人家心动了。
其实这募兵制早在嘉靖年间就悄然盛行了,那时候为了对付倭寇,戚继光等名将就从东南各省自己招募人马,这比之当时的卫所官军战力要强得多,倭寇也正是因此而被赶回了海外,得保东南的太平。不过朝廷对此是根本不会承认的,所以很快地这些被冠以“某家军”名字的军队就最终不见了。
可是这种募兵制因为所得战士的素质要远高于子承父业的军户制度,所以还是被有心人给继承了下去,比如之前的辽东军。孙承宗当初就是看通了这一层,才会在辽东招募当地青壮组成了辽东精兵,并且一守国门就是是多年的。
这一点,不论是唐枫以现代人的思维,还是之后跟随着孙承宗学习的时候所得到的指点,都是很清楚的。所以在这一次对军队进行改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就将之给推了出来。
军中有见识的人都深明军户制度的不合时宜,所以虽然有些微词,但阻力却并不大。在到了次年的春末之后,这种新的军队制度就得到了推广,而且被所有各省的卫所所奉行。
有自由的出入军中的前提,再加上现在当兵的所得也比以往要丰厚了许多,这使得原来对军队有着看法的百姓们也放心地让自己家的男丁当上了兵。而且现在大明的外敌已经尽数被除,当兵的危险系数大大地降低了,百姓们自然更不怕自家的孩子因为当兵出什么事了。不过一些有着偏见的人还是很多的,一些富庶的地方几乎没有子弟入伍,这却也有些头疼。
对这些情况,唐枫通过各种渠道都得到了掌握,他知道要一下子扭转百多年来大明百姓对军队的看法很不容易,能让他们不那么抵触已经很是难得了,便不再拔苗助长,只等着用时间来使这一制度完全地被天下人所接受。
解决军事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唐枫的目光还落在了更大的一件事情——农业上。中国向来以农业大国自居,而在更早的大明时,更是有八成以上的百姓是农民,没有一件事情比让农民得到实惠更重要的了。
虽然前些年由沿海地带引进的一些新的作物在东南一带的种植情况很是乐观,可是在中原地区,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些新作物并没有得到百姓们的信任。他们祖祖辈辈都靠着种五谷为生,现在突然跑出这么些从不曾见过的作物来,这让百姓们如何能够放心地种植呢?所以虽然这些作物的种子已经传到了中原各地,可实际上种植的却不过寥寥。
唐枫也明白百姓们的保守思想,但他更清楚地知道要想在粮食生产上得到突破,就必须将这些新的作物也一样大面积的种植下去。但他又不好用强硬的手段命百姓们照自己说的做,那就只有用一些委婉的办法了。
好在随着对海禁的开放,以及商业的兴旺,大明的国库已足够充盈,唐枫便借此而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让各地衙门都传下了话去,只要有那肯尝试着种植玉米和甘薯等新作物的人家,官府一律补给他们足够一年所需的银两和粮食,另外还会相应的减少部分的税赋。
如此一来,果然大大地增加了各地百姓的兴趣,既然官府能负担一切,而且少交不少的税,百姓中不少胆子大的便作了尝试。他们从官府手中拿到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并且签下了文书,就这样农业方面的改革也开始了。
许是老天也想促使唐枫的改革能够成功,居然在这一年里没下几场雨,但天气却很是寒冷,这导致了原来的作物都欠收了。但很是好养活的甘薯等物却不曾受影响,产量还远高于一般时候的小麦等粮食。
这一下,有着鲜明对比的两种作物自然让百姓们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次年不用官府的宣传,大部分的百姓就很是自觉地选择了新的作物,而且朝廷的保障这个时候还没有了。
几件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大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最高速的时候,这让唐枫觉着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很快地,原来落后的大帝国就会真正地崛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