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 杀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军出发到江边,赵德昭征发船只准备过江。
江南的几个豪强家族听闻赵德昭要兵谏,纷纷赶至营中,愿意为大军提供粮草辎重。
前南唐枢密副使林仁肇的兄弟林仁寅收拢江南各路溃散之兵,共计三万人,亦前来投效。
嘉敏喜到:“公子入汴梁兵谏,实是顺天应人之举,江南军民无不欢欣鼓舞。先前江南虽经历多场恶战,但实力尚存,公子以此为基业,大事可期。”
赵德昭说到:“出兵之前,须拟定详尽的计划,以期一击必中。”
王彦进建议到:“公子,过江便是淮南,先前王师四出征战,淮南守备薄弱,先前又与江南大战,此刻淮南各县皆是空城。我军正可趁此时快速通过淮南,随后联络宋州赵大人,前后夹击淮北。取下淮北通过宋州,便可直逼汴梁。”
“好,”赵德昭踌躇满志:“便依统领之计出兵。”
大军开始往船上装载粮草,先期已有斥候过江侦查江北军情,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到了出兵的黄道吉日,赵德昭自要登上高台做一番鼓舞人心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正要大手一挥大喝出兵,台下却有个熟悉的面孔要上台。
赵德昭大喜:“啊,赵大人,小侄本要派人通知你,哪知你却先来了。得你相助,小侄正是如虎添翼。”
来的正是一直为赵匡胤经营宋州的赵普,当年赵普曾救过赵匡胤的爹一命,私底下他们是以兄弟相称的,所以赵德昭自称小侄。
赵普也笑到:“日新既是举事,本官自然要来共襄盛举。”
赵德昭躬身一礼:“大人深明大义,小侄不胜感激。”
赵普说到:“既是举事,须得详尽筹划,力求一击必中。日新,将你的出兵计划给我看看。”
赵德昭说到:“大人,吉时就要到了,可否出兵之后再让小侄一一给大人解释?”
赵普摇摇头:“若计划得当,是否吉时并不重要;倘计划失当,吉时反会变成凶时。还是先将出兵计划解释与我听吧。”
“小侄遵命,”赵德昭下了高台:“大人这边请。”
俩人一起进了营帐,王彦进和嘉敏,以及林仁寅要一同进去,却被赵普的随从挡住:“诸位,我家大人与公子有要事相商,请诸位少待。”
嘉敏有些紧张:“这位相公,我等皆是公子亲厚之人,正好一起商议出兵之事……”
“不行,”随从打断她:“我家大人讲兵法要略之时,从不容许外人在旁。”
几人只得悻悻的站在门外,焦急的看着营帐。
方入帐内,赵普左右看了看,随即低喝到:“日新,赵氏一门要大祸临头了。”
“我知道,”赵德昭说到:“正因为此,我才放手一搏。”
“糊涂,”赵普说到:“枉我教了你那么多,为什么你在关键时刻就迷糊了呢?那王彦进岂是能相信之人?他明着答应你兵谏,暗中早派人前往汴梁送信。好在我因为搜捕龙卫军之事封锁宋州城,将他的信使截下,这才匆匆忙忙赶到江宁。”
“王彦进竟敢骗我,”赵德昭低声咆哮到:“我这便杀了他,夺取兵权,亲自带兵杀入汴梁解救父王。”
赵普冷不丁来了句:“宋王根本无须你解救。”
“啊?”赵德昭一惊:“莫不是父王已……”
“日新,你且稍安勿躁,”赵普说到:“坐下听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大人,你叫我如何坐得住?”
赵普将赵德昭按在椅子上:“我告诉你,所谓宋王谋逆,不过是皇上布的一个局。目下宋王根本没被关在大狱里,而是在外面暗中查访陷害他的人。”
“啊?”赵德昭瞪大眼睛。
赵普很不满意:“日新,你是朝廷的三品大员,遇事能否沉着冷静些,不要这般一惊一乍?”
赵德昭忙执礼到:“大人教训的是。”
赵普说到:“当日皇上出征在外,皇后临盆,接生的稳婆与宫女太监串通,以狸猫换走皇嗣,且制造各种假证据,将矛头指向宋王。”
“但皇上却不信此事乃宋王所为,便将计就计将宋王下了大狱,以引出幕后真凶。宋王出狱后很快便与我联络,我这才封锁宋州城,搜捕江南龙卫军。”
“父王竟然没事?那我这兵谏?”赵德昭开始担忧起来。
赵普说到:“不知王彦进究竟派了多少信使出去,倘有遗漏,此刻汴梁必已传遍你造反的消息。”
“啊?”赵德昭抓住赵普双臂:“大人救我。”
赵普安抚到:“日新且放心,我正是为救你而来。”
赵德昭执礼到:“我该如何做,还请大人示下。”
赵普淡淡到:“把林仁寅带来的三万士卒全部杀掉,然后再将支援你粮草的豪强富户诛杀九族,之后上一道表给皇上。江南局势不稳,为一次性肃清残敌,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
几万条性命,在他眼中仿佛如蝼蚁一般。
“大人,可否留这几万士卒一命,便是流放到灵州牧马也好啊。”赵德昭求情到。平日里他见嘉敏对江南百姓非常友善,所以难免有恻隐之心。
“日新,”赵普低喝到:“你以为现在在做什么?你在谋逆,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罪孽吗?若不杀光这些士卒,如何证明你的清白?”
赵德昭低着头,只是不说话,赵普恼怒到:“你还在犹豫什么?还不叫王彦进和林仁寅进来。”
“好吧,”赵德昭硬吞了一口口水:“王统领,林统领,嘉敏姑娘,请进来吧。”
几人一起进来,嘉敏见赵德昭面色有异,便问到:“公子,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赵德昭在她面前不敢狡辩,只能支支吾吾掩饰。
“公子听说江北守备空虚,以至于兴奋失态,还请姑娘和两位统领勿要见怪才是。”
林仁寅说到:“我等现在同坐一条船,唯公子马首是瞻,怎会怪罪公子。”
“林统领高义,”赵普说到:“烦请公子颁布军令。”
赵德昭深吸一口气:“宋州交赵大人负责,务必在我军经过时保证畅通,林统领率军先行过江,镇守淮南,确保我军粮道无虞。王统领暂且在江南养精蓄锐,待淮南与宋州通道打通,便以最快的速度攻入汴梁。”
“末将领命。”
这样的安排很合乎情理,宋州一线交给赵普去打通;林仁寅率领的不过是残兵败将,也就能帮着运送一下粮草;王彦进的铁骑军战斗力强大,最适合攻坚。
几人得令之后便按计划开始调兵,赵普目下得回到宋州去,临走之前,他重重的拍了拍赵德昭的肩头,接着头也不回的上船。
汴梁城中,赵德昭在江南举兵造反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正在进行最后部署,只为抓获狸猫换太子幕后真凶的柴宗训对此却不屑一顾。
先前一直关注赵匡胤冤狱,每每上书与他争辩的官员此时却三缄其口,一个个默不作声,朝堂上安静得柴宗训有些不习惯。
“老董,”柴宗训问到:“这些人平日里不就喜欢吵吗?眼下赵德昭造反,怎地没人喊打喊杀替朕平叛,也没人为赵德昭赵匡胤辩解?”
董遵诲说到:“回皇上,造反牵涉的干系太大,且消息并未坐实,百官自然只能作壁上观,如此将来也好有个退路。”
“退路?”柴宗训微微皱眉:“什么退路?”
董遵诲拱手到:“皇上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柴宗训略有不满:“老董你什么时候学会跟朕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了,快说。”
“回皇上,”董遵诲解释到:“若赵德昭造反是真,将来皇上平叛得胜,百官自是歌功颂德,连带跟着加官进爵。倘是,倘是赵德昭获胜,百官一样可以歌功颂德加官进爵,何必急于现在跳出来站队呢?”
柴宗训幽幽到:“朕都养了些什么东西,不过侧面也说明,朕只得民心,却不得官心,做一个好皇帝,难啊。”
董遵诲安慰到:“皇上即位以来,忙着收复河山,政务一律委于宋王,所以朝臣更亲近宋王些倒也不出意料。倘是带兵修整的潘曹二太尉,或是捉拿叛逆的曹大人,以及守孝在家的慕容郡公在此,早就要提兵平叛了。”
当然,朝臣也并非全部都是柴宗训想的那样。
譬如魏仁浦,因为赵德昭造反的消息未坐实,不敢在大殿上廷议,便单独求见了柴宗训。
“魏枢相有事不在朝堂上说,怎地散朝却又要见驾?”
魏仁浦说到:“皇上,赵德昭造反之事,虽是空穴来风,却也未必无因,还请吾皇早做防备。”
柴宗训心里得到一丝安慰,总算有个忠臣,口中却不以为然:“小赵自小与朕一同长大,和朕亲如兄弟,怎会反叛于朕?”
“皇上,”魏仁浦苦心劝到:“谚曰‘白头如新’,又有俗语曰‘知人知面不知心’,况事关社稷安危,皇上还须防备才是。”
柴宗训笑到:“小赵一无兵二无粮,拿什么造反?枢相忠心为国,朕心甚慰。万华,将高句丽前儿进贡的老山参拿出来赐予枢相,将来朕须倚仗枢相的还多哩。”
魏仁浦正色到:“皇上,为君上分忧乃臣子本职,臣并非为赏赐才进言。”
柴宗训说到:“朕知道魏枢相的苦心,朕这便降旨虔城杨令公,时刻注意赵德昭动向,若他敢率兵过江,朕必杀无赦。”
大军出发到江边,赵德昭征发船只准备过江。
江南的几个豪强家族听闻赵德昭要兵谏,纷纷赶至营中,愿意为大军提供粮草辎重。
前南唐枢密副使林仁肇的兄弟林仁寅收拢江南各路溃散之兵,共计三万人,亦前来投效。
嘉敏喜到:“公子入汴梁兵谏,实是顺天应人之举,江南军民无不欢欣鼓舞。先前江南虽经历多场恶战,但实力尚存,公子以此为基业,大事可期。”
赵德昭说到:“出兵之前,须拟定详尽的计划,以期一击必中。”
王彦进建议到:“公子,过江便是淮南,先前王师四出征战,淮南守备薄弱,先前又与江南大战,此刻淮南各县皆是空城。我军正可趁此时快速通过淮南,随后联络宋州赵大人,前后夹击淮北。取下淮北通过宋州,便可直逼汴梁。”
“好,”赵德昭踌躇满志:“便依统领之计出兵。”
大军开始往船上装载粮草,先期已有斥候过江侦查江北军情,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到了出兵的黄道吉日,赵德昭自要登上高台做一番鼓舞人心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正要大手一挥大喝出兵,台下却有个熟悉的面孔要上台。
赵德昭大喜:“啊,赵大人,小侄本要派人通知你,哪知你却先来了。得你相助,小侄正是如虎添翼。”
来的正是一直为赵匡胤经营宋州的赵普,当年赵普曾救过赵匡胤的爹一命,私底下他们是以兄弟相称的,所以赵德昭自称小侄。
赵普也笑到:“日新既是举事,本官自然要来共襄盛举。”
赵德昭躬身一礼:“大人深明大义,小侄不胜感激。”
赵普说到:“既是举事,须得详尽筹划,力求一击必中。日新,将你的出兵计划给我看看。”
赵德昭说到:“大人,吉时就要到了,可否出兵之后再让小侄一一给大人解释?”
赵普摇摇头:“若计划得当,是否吉时并不重要;倘计划失当,吉时反会变成凶时。还是先将出兵计划解释与我听吧。”
“小侄遵命,”赵德昭下了高台:“大人这边请。”
俩人一起进了营帐,王彦进和嘉敏,以及林仁寅要一同进去,却被赵普的随从挡住:“诸位,我家大人与公子有要事相商,请诸位少待。”
嘉敏有些紧张:“这位相公,我等皆是公子亲厚之人,正好一起商议出兵之事……”
“不行,”随从打断她:“我家大人讲兵法要略之时,从不容许外人在旁。”
几人只得悻悻的站在门外,焦急的看着营帐。
方入帐内,赵普左右看了看,随即低喝到:“日新,赵氏一门要大祸临头了。”
“我知道,”赵德昭说到:“正因为此,我才放手一搏。”
“糊涂,”赵普说到:“枉我教了你那么多,为什么你在关键时刻就迷糊了呢?那王彦进岂是能相信之人?他明着答应你兵谏,暗中早派人前往汴梁送信。好在我因为搜捕龙卫军之事封锁宋州城,将他的信使截下,这才匆匆忙忙赶到江宁。”
“王彦进竟敢骗我,”赵德昭低声咆哮到:“我这便杀了他,夺取兵权,亲自带兵杀入汴梁解救父王。”
赵普冷不丁来了句:“宋王根本无须你解救。”
“啊?”赵德昭一惊:“莫不是父王已……”
“日新,你且稍安勿躁,”赵普说到:“坐下听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大人,你叫我如何坐得住?”
赵普将赵德昭按在椅子上:“我告诉你,所谓宋王谋逆,不过是皇上布的一个局。目下宋王根本没被关在大狱里,而是在外面暗中查访陷害他的人。”
“啊?”赵德昭瞪大眼睛。
赵普很不满意:“日新,你是朝廷的三品大员,遇事能否沉着冷静些,不要这般一惊一乍?”
赵德昭忙执礼到:“大人教训的是。”
赵普说到:“当日皇上出征在外,皇后临盆,接生的稳婆与宫女太监串通,以狸猫换走皇嗣,且制造各种假证据,将矛头指向宋王。”
“但皇上却不信此事乃宋王所为,便将计就计将宋王下了大狱,以引出幕后真凶。宋王出狱后很快便与我联络,我这才封锁宋州城,搜捕江南龙卫军。”
“父王竟然没事?那我这兵谏?”赵德昭开始担忧起来。
赵普说到:“不知王彦进究竟派了多少信使出去,倘有遗漏,此刻汴梁必已传遍你造反的消息。”
“啊?”赵德昭抓住赵普双臂:“大人救我。”
赵普安抚到:“日新且放心,我正是为救你而来。”
赵德昭执礼到:“我该如何做,还请大人示下。”
赵普淡淡到:“把林仁寅带来的三万士卒全部杀掉,然后再将支援你粮草的豪强富户诛杀九族,之后上一道表给皇上。江南局势不稳,为一次性肃清残敌,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
几万条性命,在他眼中仿佛如蝼蚁一般。
“大人,可否留这几万士卒一命,便是流放到灵州牧马也好啊。”赵德昭求情到。平日里他见嘉敏对江南百姓非常友善,所以难免有恻隐之心。
“日新,”赵普低喝到:“你以为现在在做什么?你在谋逆,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罪孽吗?若不杀光这些士卒,如何证明你的清白?”
赵德昭低着头,只是不说话,赵普恼怒到:“你还在犹豫什么?还不叫王彦进和林仁寅进来。”
“好吧,”赵德昭硬吞了一口口水:“王统领,林统领,嘉敏姑娘,请进来吧。”
几人一起进来,嘉敏见赵德昭面色有异,便问到:“公子,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赵德昭在她面前不敢狡辩,只能支支吾吾掩饰。
“公子听说江北守备空虚,以至于兴奋失态,还请姑娘和两位统领勿要见怪才是。”
林仁寅说到:“我等现在同坐一条船,唯公子马首是瞻,怎会怪罪公子。”
“林统领高义,”赵普说到:“烦请公子颁布军令。”
赵德昭深吸一口气:“宋州交赵大人负责,务必在我军经过时保证畅通,林统领率军先行过江,镇守淮南,确保我军粮道无虞。王统领暂且在江南养精蓄锐,待淮南与宋州通道打通,便以最快的速度攻入汴梁。”
“末将领命。”
这样的安排很合乎情理,宋州一线交给赵普去打通;林仁寅率领的不过是残兵败将,也就能帮着运送一下粮草;王彦进的铁骑军战斗力强大,最适合攻坚。
几人得令之后便按计划开始调兵,赵普目下得回到宋州去,临走之前,他重重的拍了拍赵德昭的肩头,接着头也不回的上船。
汴梁城中,赵德昭在江南举兵造反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正在进行最后部署,只为抓获狸猫换太子幕后真凶的柴宗训对此却不屑一顾。
先前一直关注赵匡胤冤狱,每每上书与他争辩的官员此时却三缄其口,一个个默不作声,朝堂上安静得柴宗训有些不习惯。
“老董,”柴宗训问到:“这些人平日里不就喜欢吵吗?眼下赵德昭造反,怎地没人喊打喊杀替朕平叛,也没人为赵德昭赵匡胤辩解?”
董遵诲说到:“回皇上,造反牵涉的干系太大,且消息并未坐实,百官自然只能作壁上观,如此将来也好有个退路。”
“退路?”柴宗训微微皱眉:“什么退路?”
董遵诲拱手到:“皇上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柴宗训略有不满:“老董你什么时候学会跟朕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了,快说。”
“回皇上,”董遵诲解释到:“若赵德昭造反是真,将来皇上平叛得胜,百官自是歌功颂德,连带跟着加官进爵。倘是,倘是赵德昭获胜,百官一样可以歌功颂德加官进爵,何必急于现在跳出来站队呢?”
柴宗训幽幽到:“朕都养了些什么东西,不过侧面也说明,朕只得民心,却不得官心,做一个好皇帝,难啊。”
董遵诲安慰到:“皇上即位以来,忙着收复河山,政务一律委于宋王,所以朝臣更亲近宋王些倒也不出意料。倘是带兵修整的潘曹二太尉,或是捉拿叛逆的曹大人,以及守孝在家的慕容郡公在此,早就要提兵平叛了。”
当然,朝臣也并非全部都是柴宗训想的那样。
譬如魏仁浦,因为赵德昭造反的消息未坐实,不敢在大殿上廷议,便单独求见了柴宗训。
“魏枢相有事不在朝堂上说,怎地散朝却又要见驾?”
魏仁浦说到:“皇上,赵德昭造反之事,虽是空穴来风,却也未必无因,还请吾皇早做防备。”
柴宗训心里得到一丝安慰,总算有个忠臣,口中却不以为然:“小赵自小与朕一同长大,和朕亲如兄弟,怎会反叛于朕?”
“皇上,”魏仁浦苦心劝到:“谚曰‘白头如新’,又有俗语曰‘知人知面不知心’,况事关社稷安危,皇上还须防备才是。”
柴宗训笑到:“小赵一无兵二无粮,拿什么造反?枢相忠心为国,朕心甚慰。万华,将高句丽前儿进贡的老山参拿出来赐予枢相,将来朕须倚仗枢相的还多哩。”
魏仁浦正色到:“皇上,为君上分忧乃臣子本职,臣并非为赏赐才进言。”
柴宗训说到:“朕知道魏枢相的苦心,朕这便降旨虔城杨令公,时刻注意赵德昭动向,若他敢率兵过江,朕必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