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坚守策略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眼看到了三月初,本来是三月里春暖花开的时节,江都之地却被异常迟来的大雪所笼罩。大雪接连下了几日,街路无人,就连要传递一些公文往来也收到阻碍。
可也就在这时候,北方战事突然起了变化,洛阳军和北王军联合南下,从洛州向江都方向挺近。
因为消息的阻滞,以至于东王府收到前线的战报时间也有所延迟,在制定军事计划时也被耽搁。
三月初九晚上,韩健风尘仆仆来到城东公馆朝廷临时驻地,这也是紧急军事会议召开的地方。出席会议的不但有东王府的幕僚和军将,同时还有朝廷兵部以及内阁的一些成员。
事关江都的生死存亡,这一战在东王府和朝廷眼中都很重要,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东王!”
“东王!”
韩健到来,早就在做等候的官员纷纷起身行礼。
韩健摆手示意众人在这等时候不必太拘礼,他刚进屋,身后便有人给他拿下大氅,而此人便是东王府的大管家林小夙。
作为如今东王府的“实权人物”,而且全权负责东王府粮食调运的林小夙,也会出席今日的会议,反倒是韩健的“贴身幕僚”杨苁儿并未参加。这主要跟杨苁儿的身份有关。至于韩松氏和韩崔氏,也并未出席此次会议。按照她二人的说法,既然放权给韩健,便是彻底放权。
韩健到来,意味着会议正式开始。
韩健作为会议的主持者,也是在场之中话语权最高的,就算是如今朝廷的官员,也要受他的节制。“国难”当前。政治斗争还是其次,而本身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也知道在江都之地斗不过韩健。因而在这些日子也消停下来。
“……叛军从四野、当阳、黎宁一带南下,兵马不详。在茂屏和安州一代也有叛军出没的消息。北地诸城闭城不出。大雪令驿道阻滞,前线战报延迟约莫两日,前线消息尚不明朗……”
负责情报的将领将前线最新的战报一一禀明,令在场之人清楚,如今形势紧迫,已经到了火烧眉毛。
这次北方洛阳军和北王军并非是从一点进发,而是多点出击,整个从一条战线上多点进行突破。由于大雪堵路。前线的消息也滞后了两三天,也就是说如今江都得到的战报是三四天前的消息。
听完战报,又有人对战报进行了分析,在场之人都不言语,韩健环顾众人,语音沉稳道:“看来这次,是要全面应战了。”
在场之人都是神情严肃,以前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一次出动十几万兵马,却也只是攻取洛州一座城池,所涉及的地域很狭窄。但这次却不同。虽然敌军在出动人马上不会更多,但因为点很分散,不能一次将其击破。就只能是以一条战线来进行抗击,靠城池的稳固来坚守。
“如今江都兵马都已派往北方,江都内部空虚,才是最着紧之事。”一旁一名将领提醒道。
韩健看了其一眼,这将领他以前没什么太多印象,只知道是朝廷洛阳派系的人,在兵部供职。
对于江都防务之事,韩健并未透露太多给兵部那边知道,因而兵部那边的人也只能靠猜测。之前江都接连派了几批兵马北上。在外人看来,江都的防守也会空虚一些。但实际上。东王府留在江都的兵马有六七万之多,虽然并非是精兵良将而以守备军居多。却也能应付战事。
“现在不提江都防务问题。”韩健表明态度,道,“最要紧的,是要先能确保叛军不至于骚扰到江都城下,抵御在北地,而并非在江都。”
韩健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杀过来,只要没到江都城下,那江都城肯定就是安全的。只要江都北方一些城市没失守,洛阳军和北王军绕过南下的可能性也不大,要奇袭,首先要能保证粮草支援,身后有一堆敌人的城市,是进攻战的大忌。洛阳军和北王军虽多,也不能同时兼顾那么多城池,他们要打,也只能一座座来,那耗时日久,也并非杨余和杨科所愿。
“那东王意下如何?”顾唯潘作为文官,是不该出席这种军事会议的。
但在场之人,唯独他的官品理论上是在韩健之上,他一是代表朝廷洛阳派系的人问的这句话。
现在别人来,也就是要听韩健的意思,不管谁提出什么建议,只要以韩健为首的东王府不采纳,那说了等于白说。
“北方各城,坚守不出。”韩健也直截了当说道。
韩健说完,在场之人议论纷纷。
虽然韩健所说的,也符合现在的现实,但很多人还是表示了担忧。
坚守不出,就代表将城市以外的地区完全交给了洛阳军和北王军,主动权拱手让出,变相的也等于是“国土沦丧”,光有城池,久守必失,这在兵家属于大忌。
“东王,如今叛军兵马也不过一二十万,是否需要如此?”顾唯潘在跟身后洛阳派系的人商量过后,上前问询道。
“那顾太傅……可是有好的建议?”韩健说话时候看了一下顾唯潘身后那些人。
那些官员,说是幕僚,却没一个上过战场,对战场的事属于纸上谈兵。他们之所以反对韩健的主张,也并非是因为韩健的战略不得当,而是因为坚守的策略会令江都处于困境之中,把城外的广袤之地让出去,就代表城市将成为孤城。
顾唯潘摇摇头,没说话。
韩健道:“而今不是兵马问题,北王的军队,长期与鲜卑人作战,骁勇善战,这次他们大举南下,虽然江都并非草原宽广之地,却也能发挥其骑兵优势。若是我们出城,等于是放弃自己所长,不能以城池来坚守,不用几个月,江都必失。”
顾唯潘叹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坚守城池,也算是妥当……”
顾唯潘这么一说,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便不再说话。
不过顾唯潘话锋一转,道:“若是要坚守,怕还要防备内患。”
听顾唯潘提及“内患”,韩健知道说的是什么。在江都大部分的州县里,负责城防的虽然是守备军,但到了战时,地方行政首脑同时也兼顾守城重任,军政两面一肩挑。这样的问题是为了防备战时政策不统一,方便调度。
但问题就是,若是这个“首脑”变节,城市就当不保。
一些武将,或许有精忠报国的气节,但战时负责城防的是文官,文官有时候更会“权益行事”,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
一旦江都陷入坚守不出的状况,久而久之,这些文官就会以为大势已去,会选择“投奔明主”,到时候开门投降,坚守的策略就等于不能奏效。而且这种事很容易“传染”,一旦周围有城市投降,会有更多的文官觉得大势已去,会形成连锁反应。
韩健点头道:“此事,我会考虑。”
韩健只是说会考虑,没说怎么解决,令顾唯潘心中也很有担忧。
顾唯潘跟韩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洛阳派系的官员,他是真心为朝廷着想,希望江都可以渡过这次的难关。韩健越表现的淡定,在他看来越是容易出事,说到底,他还是对年轻气盛的韩健有所不放心。
会议之后的内容,全是商议在坚守不出的状况之下,粮草如何调运,或者是城市之间如何形成“联防”,在叛军绕过城市攻打其他城市的情况下如何支援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地图,也有现成的官道和粮道,都要作出合理的计划,甚至要细分到哪座城市。在江都以北,也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坚守住,很多小的县城,本身城墙就低矮,洛阳军和北王军用不上一两日就能攻陷,如今东王府要保的,也并非是这些小城,而是一座座大城。只有保住了城市,那城市之间的广袤区域里,就算是都是敌军,在理论上这些区域都是没有失陷的。在这年代,城市才是地区繁荣的标志,也是一地行政的大脑。
涉及到联防问题,韩健主要安排的是东王府的官员,已经令洛阳派系的人不满。说到粮食调运,韩健却不断对林小夙交待事情,这令洛阳派系的人彻底愤慨。
这次随女皇到江都来的,也有不少在户部和库司供职的官员,虽然之前户部和库司曾经历过韩健的“洗劫”,但朝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韩健不找他们负责粮草,却找个女人来负责这么大的事,而这个女人还是东王府一个普通的管家,怎能令他们不怒?
“东王殿下,不知与齐朝借粮之事,要如何收场?”一名官员走过来,直接对韩健说道。
韩健认得此人,便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孙效宁。说是户部尚书,却没有任何实权,毕竟在江都,很多朝廷的衙门本身就是个摆设。
“孙尚书说借粮?东王府曾借过粮吗?”韩健反问道。
“嗯?”这次不但孙效宁惊讶,连身旁的人也有些惊讶,借粮之事才发生了两个月时间,都在揣测江都何时要将城池交给南齐来履行交换条件,韩健却在这时候,说压根没借粮之事?(未完待续)
眼看到了三月初,本来是三月里春暖花开的时节,江都之地却被异常迟来的大雪所笼罩。大雪接连下了几日,街路无人,就连要传递一些公文往来也收到阻碍。
可也就在这时候,北方战事突然起了变化,洛阳军和北王军联合南下,从洛州向江都方向挺近。
因为消息的阻滞,以至于东王府收到前线的战报时间也有所延迟,在制定军事计划时也被耽搁。
三月初九晚上,韩健风尘仆仆来到城东公馆朝廷临时驻地,这也是紧急军事会议召开的地方。出席会议的不但有东王府的幕僚和军将,同时还有朝廷兵部以及内阁的一些成员。
事关江都的生死存亡,这一战在东王府和朝廷眼中都很重要,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东王!”
“东王!”
韩健到来,早就在做等候的官员纷纷起身行礼。
韩健摆手示意众人在这等时候不必太拘礼,他刚进屋,身后便有人给他拿下大氅,而此人便是东王府的大管家林小夙。
作为如今东王府的“实权人物”,而且全权负责东王府粮食调运的林小夙,也会出席今日的会议,反倒是韩健的“贴身幕僚”杨苁儿并未参加。这主要跟杨苁儿的身份有关。至于韩松氏和韩崔氏,也并未出席此次会议。按照她二人的说法,既然放权给韩健,便是彻底放权。
韩健到来,意味着会议正式开始。
韩健作为会议的主持者,也是在场之中话语权最高的,就算是如今朝廷的官员,也要受他的节制。“国难”当前。政治斗争还是其次,而本身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也知道在江都之地斗不过韩健。因而在这些日子也消停下来。
“……叛军从四野、当阳、黎宁一带南下,兵马不详。在茂屏和安州一代也有叛军出没的消息。北地诸城闭城不出。大雪令驿道阻滞,前线战报延迟约莫两日,前线消息尚不明朗……”
负责情报的将领将前线最新的战报一一禀明,令在场之人清楚,如今形势紧迫,已经到了火烧眉毛。
这次北方洛阳军和北王军并非是从一点进发,而是多点出击,整个从一条战线上多点进行突破。由于大雪堵路。前线的消息也滞后了两三天,也就是说如今江都得到的战报是三四天前的消息。
听完战报,又有人对战报进行了分析,在场之人都不言语,韩健环顾众人,语音沉稳道:“看来这次,是要全面应战了。”
在场之人都是神情严肃,以前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一次出动十几万兵马,却也只是攻取洛州一座城池,所涉及的地域很狭窄。但这次却不同。虽然敌军在出动人马上不会更多,但因为点很分散,不能一次将其击破。就只能是以一条战线来进行抗击,靠城池的稳固来坚守。
“如今江都兵马都已派往北方,江都内部空虚,才是最着紧之事。”一旁一名将领提醒道。
韩健看了其一眼,这将领他以前没什么太多印象,只知道是朝廷洛阳派系的人,在兵部供职。
对于江都防务之事,韩健并未透露太多给兵部那边知道,因而兵部那边的人也只能靠猜测。之前江都接连派了几批兵马北上。在外人看来,江都的防守也会空虚一些。但实际上。东王府留在江都的兵马有六七万之多,虽然并非是精兵良将而以守备军居多。却也能应付战事。
“现在不提江都防务问题。”韩健表明态度,道,“最要紧的,是要先能确保叛军不至于骚扰到江都城下,抵御在北地,而并非在江都。”
韩健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杀过来,只要没到江都城下,那江都城肯定就是安全的。只要江都北方一些城市没失守,洛阳军和北王军绕过南下的可能性也不大,要奇袭,首先要能保证粮草支援,身后有一堆敌人的城市,是进攻战的大忌。洛阳军和北王军虽多,也不能同时兼顾那么多城池,他们要打,也只能一座座来,那耗时日久,也并非杨余和杨科所愿。
“那东王意下如何?”顾唯潘作为文官,是不该出席这种军事会议的。
但在场之人,唯独他的官品理论上是在韩健之上,他一是代表朝廷洛阳派系的人问的这句话。
现在别人来,也就是要听韩健的意思,不管谁提出什么建议,只要以韩健为首的东王府不采纳,那说了等于白说。
“北方各城,坚守不出。”韩健也直截了当说道。
韩健说完,在场之人议论纷纷。
虽然韩健所说的,也符合现在的现实,但很多人还是表示了担忧。
坚守不出,就代表将城市以外的地区完全交给了洛阳军和北王军,主动权拱手让出,变相的也等于是“国土沦丧”,光有城池,久守必失,这在兵家属于大忌。
“东王,如今叛军兵马也不过一二十万,是否需要如此?”顾唯潘在跟身后洛阳派系的人商量过后,上前问询道。
“那顾太傅……可是有好的建议?”韩健说话时候看了一下顾唯潘身后那些人。
那些官员,说是幕僚,却没一个上过战场,对战场的事属于纸上谈兵。他们之所以反对韩健的主张,也并非是因为韩健的战略不得当,而是因为坚守的策略会令江都处于困境之中,把城外的广袤之地让出去,就代表城市将成为孤城。
顾唯潘摇摇头,没说话。
韩健道:“而今不是兵马问题,北王的军队,长期与鲜卑人作战,骁勇善战,这次他们大举南下,虽然江都并非草原宽广之地,却也能发挥其骑兵优势。若是我们出城,等于是放弃自己所长,不能以城池来坚守,不用几个月,江都必失。”
顾唯潘叹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坚守城池,也算是妥当……”
顾唯潘这么一说,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便不再说话。
不过顾唯潘话锋一转,道:“若是要坚守,怕还要防备内患。”
听顾唯潘提及“内患”,韩健知道说的是什么。在江都大部分的州县里,负责城防的虽然是守备军,但到了战时,地方行政首脑同时也兼顾守城重任,军政两面一肩挑。这样的问题是为了防备战时政策不统一,方便调度。
但问题就是,若是这个“首脑”变节,城市就当不保。
一些武将,或许有精忠报国的气节,但战时负责城防的是文官,文官有时候更会“权益行事”,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
一旦江都陷入坚守不出的状况,久而久之,这些文官就会以为大势已去,会选择“投奔明主”,到时候开门投降,坚守的策略就等于不能奏效。而且这种事很容易“传染”,一旦周围有城市投降,会有更多的文官觉得大势已去,会形成连锁反应。
韩健点头道:“此事,我会考虑。”
韩健只是说会考虑,没说怎么解决,令顾唯潘心中也很有担忧。
顾唯潘跟韩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洛阳派系的官员,他是真心为朝廷着想,希望江都可以渡过这次的难关。韩健越表现的淡定,在他看来越是容易出事,说到底,他还是对年轻气盛的韩健有所不放心。
会议之后的内容,全是商议在坚守不出的状况之下,粮草如何调运,或者是城市之间如何形成“联防”,在叛军绕过城市攻打其他城市的情况下如何支援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地图,也有现成的官道和粮道,都要作出合理的计划,甚至要细分到哪座城市。在江都以北,也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坚守住,很多小的县城,本身城墙就低矮,洛阳军和北王军用不上一两日就能攻陷,如今东王府要保的,也并非是这些小城,而是一座座大城。只有保住了城市,那城市之间的广袤区域里,就算是都是敌军,在理论上这些区域都是没有失陷的。在这年代,城市才是地区繁荣的标志,也是一地行政的大脑。
涉及到联防问题,韩健主要安排的是东王府的官员,已经令洛阳派系的人不满。说到粮食调运,韩健却不断对林小夙交待事情,这令洛阳派系的人彻底愤慨。
这次随女皇到江都来的,也有不少在户部和库司供职的官员,虽然之前户部和库司曾经历过韩健的“洗劫”,但朝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韩健不找他们负责粮草,却找个女人来负责这么大的事,而这个女人还是东王府一个普通的管家,怎能令他们不怒?
“东王殿下,不知与齐朝借粮之事,要如何收场?”一名官员走过来,直接对韩健说道。
韩健认得此人,便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孙效宁。说是户部尚书,却没有任何实权,毕竟在江都,很多朝廷的衙门本身就是个摆设。
“孙尚书说借粮?东王府曾借过粮吗?”韩健反问道。
“嗯?”这次不但孙效宁惊讶,连身旁的人也有些惊讶,借粮之事才发生了两个月时间,都在揣测江都何时要将城池交给南齐来履行交换条件,韩健却在这时候,说压根没借粮之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