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第二百一十六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叶君书走出门, 他的直系下属员外郎吕群英, 主事王吉埇、苗正文已经候在外面。
这次议事,他们三个也需要参加。
“大人。”
三人见到叶君书, 纷纷拱手行礼。
叶君书温声回应, 随后带着三人往议事地点走。
他刚销完假, 凳子还没坐热, 就通知要议事了。
叶君书还没来得及找他们来了解这段时间都工作,他自己也没来得及看资料。
路上苗正文倒是跟在叶君书身后一步,低声快速的将这段时间的事说一遍,让叶君书心里有几分底。
员外郎吕群英低头落后一步,心里对苗正文的阿谀奉承嗤之以鼻。
吕群英一开始本就对叶君书有意见, 认为他是占了自己的该有的位置,如果不是叶君书突升过来,度支郎中这个职位该是自己的。
如果不是搭上了李家, 泰安帝又怎会将职位给年纪轻轻的叶君书?
吕群英心里本就瞧不起叶君书,为了升官,当真是不择手段。
真真是丢了寒门子弟的脸。
吕群英也是寒门子弟出身, 亦是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端的是意气风发, 在官场上一心为陛下,苦苦熬了多年才到员外郎这个职位, 眼看就要熬出头,就被叶君书横插一脚。
怎能不让他心怀芥蒂?
他自认各方面都不差,只不过是没有强有力的外家, 比不过李家那样的强势。
觉得自己被打压了。
后来相处得久了,发觉对方真是有能力,坐这个位置绰绰有余,本来吕群英已经对叶君书抛弃了偏见,但这段时间架不住有人又在他耳边吹枕边风,让吕群英刚消去的不满又升起来。
即使面上没带出来,但是也不会上赶着讨好。
叶君书倒是不经意多看了吕群英几眼,之前不是已经对他服气了么?怎么一段时间不见,又闹起小情绪了?
不过叶君书倒不是太在乎,他本就没把吕群英当做自己的心腹,而且他已经在户部站稳脚跟,根本不必在乎底下人的想法。
但是对方这样表现,肯定是有原因的,叶君书估摸着,肯定是谁想让他不安生了。
只是他现在没时间去追究,眼下的议事才是最重要的。
叶君书去到议堂,只有仓部的同僚在,互相打了招呼,才在位置坐下,金部和户部的郎中就带着各自的下属过来了。
他们心里都知道尚书大人召他们前来的原因,还未正式开始时,互相寒暄面上还有几分轻松,但心里十分沉重。
没多久尚书吴即韫带着左侍郎万兴昌、右侍郎盛文柏进来。
“大人。”叶君书等人纷纷站起来拱手打招呼。
吴即韫道,“各位不必拘礼,坐。”随后他自己坐在最上首位置,左右侍郎分坐两边。
叶君书等人才纷纷坐下。
议堂顿时寂静无声,气氛肃穆。
吴即韫率先开口道:“我召各位前来,想必你们心里有数,如今大夏正值水灾泛滥,民不聊生,朝廷正是积极处理水患,安置受难百姓之际,我们身为大夏百姓的父母官,应忧民之忧,积极为百姓们解决忧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诸位可有何想法,尽管发言。”
金部郎中瞿建中道:“朝廷为百姓着想,陛下宅心仁厚,皇恩浩荡。”瞿建中朝天拱了拱手,“此乃大夏之幸,我们户部当尽绵薄之力,为陛下解决水患。”
其他人亦是纷纷赞成,他们都是朝廷命官,如今水患成灾,百姓受难,他们还能说不救不成?这是不想要头顶那冠乌纱帽不成?
只是该怎么帮忙,才是他们要头疼的事。
他们掌管国库,才是最了解国库状况的人,一旦出现大灾,花的银钱粮食就是一笔巨额。
如果朝廷下旨拨款,金额太小,那只是杯水车薪,金额太大,户部负担不起。
朝廷还未下旨,不过这事刻不容缓,他们需要交代个底,好让泰安帝心里有数,到时拨款就知道拨多少了。
如果他们不先做具体交代,泰安帝不清楚国库状况,下令的数额超过承受范围,到头来为难的还是他们户部。
大家表达一番对朝廷作为的支持后,仓部郎中忧虑道,“如今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自前年开始,大夏已经耗费了好多笔巨款,太后娘娘寿宴,晋江民变,皇家殿下结契,年初各地军需……
每一笔都不是个小数目。
而收成却比以往还少,缺口如此巨大,他们再也交不出一笔物资……
也不是说交不出,只是总不能将国库的粮食全清光吧?怎么他们都要留下一部分。
“今年的秋税很快就能收上来了……”户部郎中赵恩学迟疑道,“咱们可以给物资,先解燃眉之急。”
“可是今年的秋税不容乐观啊!怀河一带的田地全被付诸东流,各地受雨水影响,收成也不大好。”
“对,商税也受了部分影响,洪水泛滥,水运是受到最大冲击的,部分港口基本停运,恐怕今年都无法恢复良好。”员外郎吕群英说道。
“或许怀河物资可以分批给?到时看秋税的收成情况?”
“怀河那边的形式刻不容缓,恐不能拖。”
“不如先在没受影响的地区增加几成税收,先渡过这个难关?”
“这个怎么可以!怎么可以随便增加税收,那是苛政!万一引起百姓不满,岂不是得不偿失?”
“……”
叶君书坐在一边,安静地听在座的同僚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各自的问题和想法。
他请了三个月的假,说来还不怎么了解状况,不过此时听他们说的多了,就品出点来了。
总的问题和上次晋江民变时类似,只不过情况要严重更多。
起码那时候国库还没那么少东西,在同僚们眼里,他们是想能尽量不动用国库的东西就尽量不动用,即便要用也尽量用少点。
还是那句话,没钱没粮就没底气么?
表面盛世的大夏,实际情况却是要严重得多,有很多积弊。
叶君书觉得,如果不是现任帝王还有几分本事,朝廷能人众多,兵强马壮,大夏迟早会动荡不安。
但是也有这样的长期问题,大夏真是在摇摇欲坠。
叶君书觉得,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大夏强国的身份就要动摇了。
如今军需越难供给,一旦将来给不出来,朝廷只有耍赖了,让边塞将士自己养自己,如此一来,不是让将士们寒心?
届时将士和朝廷离心,面对外族入侵,消极反抗……
对内如果再出现像怀河水患,晋江民变这样的事,到时无力再解决,国内动荡不安,那是大夏真要完了。
而多年后泰安帝驾崩,如果是大皇子即位,以他多疑的性子,再有明相在……
更是会加快衰亡。
凡是都是有预兆的。
叶君书此时正在看大夏走向衰亡之路,如果再不改革,大夏危矣。
叶君书越想心情就越沉重。
他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对大夏的情怀不浅,而且这里有他的亲朋好友,也有他的爱人,叶君书是不愿看到大夏没落的。
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
吴即韫一直听着下面的人越说越激动。
相比之下一直未开口,面色严肃的叶君书倒引起他的注意。
待其他人的心情平复下来后,吴即韫便问道:“叶郎中,你年轻人脑子活,可有想法?”
吴即韫对叶君书的印象很好,上次的新商税法虽遭阻碍未能推行,但从中也看到了叶君书的能力。
吴即韫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便齐齐落在叶君书身上。
叶君书身子微微前倾,随后对众人谦逊道:“我离京三月,对很多事情还不太了解,不过方才听了诸位的话,心里倒有一二想法,如有说到不妥处,还望海涵。”
“但说无妨。”吴即韫如此说道。
其他人更是没意见。
“方才听众位的想法,我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比如尹郎中所说的,从未波及到的地区多加税收。不过,百姓们如此支持朝廷的工作,我们也不能让老百姓寒心……”
说到这,叶君书微微顿了顿。
吴即韫见他是真有想法,不由更感兴趣,示意叶君书继续说下去。
“我觉得如果增加两成税收,下一次税收让那些增税地区免税补偿;或者由官府出面,以合理价位向百姓购买粮食,税收正常。”
其实这两个办法都不是很好,增税的话,用免税一季补偿,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老百姓的不满,但是对朝廷来说,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法,需要严格管控,否则容易让人钻空子,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秩序紊乱,粮价哄高,也容易被贪墨。
不管哪种,一个不注意,都容易对百姓造成损失。
叶君书这是基于其他人相出的办法上做出的补救。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其他人纷纷发表意见,“这不失为一种方法。”
“只是如今未受影响的地区大都地势偏高,粮产并不比江南地区,一时增加税赋也会造成当地百姓过得更艰难。如果被有心人引导,容易出乱啊!”
只可惜江南两地亦受到部分影响,虽然不是重灾区,但素为鱼米之乡的江南这次的秋收不同以往,正常征收已经有些勉强了。
否则这是个好方法。
高产之地多征收些,对百姓的影响没那么大。
作者有话要说:新年快乐!小天使们多多留言,过年间更新每天发红包哟~每人都有!
叶君书走出门, 他的直系下属员外郎吕群英, 主事王吉埇、苗正文已经候在外面。
这次议事,他们三个也需要参加。
“大人。”
三人见到叶君书, 纷纷拱手行礼。
叶君书温声回应, 随后带着三人往议事地点走。
他刚销完假, 凳子还没坐热, 就通知要议事了。
叶君书还没来得及找他们来了解这段时间都工作,他自己也没来得及看资料。
路上苗正文倒是跟在叶君书身后一步,低声快速的将这段时间的事说一遍,让叶君书心里有几分底。
员外郎吕群英低头落后一步,心里对苗正文的阿谀奉承嗤之以鼻。
吕群英一开始本就对叶君书有意见, 认为他是占了自己的该有的位置,如果不是叶君书突升过来,度支郎中这个职位该是自己的。
如果不是搭上了李家, 泰安帝又怎会将职位给年纪轻轻的叶君书?
吕群英心里本就瞧不起叶君书,为了升官,当真是不择手段。
真真是丢了寒门子弟的脸。
吕群英也是寒门子弟出身, 亦是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端的是意气风发, 在官场上一心为陛下,苦苦熬了多年才到员外郎这个职位, 眼看就要熬出头,就被叶君书横插一脚。
怎能不让他心怀芥蒂?
他自认各方面都不差,只不过是没有强有力的外家, 比不过李家那样的强势。
觉得自己被打压了。
后来相处得久了,发觉对方真是有能力,坐这个位置绰绰有余,本来吕群英已经对叶君书抛弃了偏见,但这段时间架不住有人又在他耳边吹枕边风,让吕群英刚消去的不满又升起来。
即使面上没带出来,但是也不会上赶着讨好。
叶君书倒是不经意多看了吕群英几眼,之前不是已经对他服气了么?怎么一段时间不见,又闹起小情绪了?
不过叶君书倒不是太在乎,他本就没把吕群英当做自己的心腹,而且他已经在户部站稳脚跟,根本不必在乎底下人的想法。
但是对方这样表现,肯定是有原因的,叶君书估摸着,肯定是谁想让他不安生了。
只是他现在没时间去追究,眼下的议事才是最重要的。
叶君书去到议堂,只有仓部的同僚在,互相打了招呼,才在位置坐下,金部和户部的郎中就带着各自的下属过来了。
他们心里都知道尚书大人召他们前来的原因,还未正式开始时,互相寒暄面上还有几分轻松,但心里十分沉重。
没多久尚书吴即韫带着左侍郎万兴昌、右侍郎盛文柏进来。
“大人。”叶君书等人纷纷站起来拱手打招呼。
吴即韫道,“各位不必拘礼,坐。”随后他自己坐在最上首位置,左右侍郎分坐两边。
叶君书等人才纷纷坐下。
议堂顿时寂静无声,气氛肃穆。
吴即韫率先开口道:“我召各位前来,想必你们心里有数,如今大夏正值水灾泛滥,民不聊生,朝廷正是积极处理水患,安置受难百姓之际,我们身为大夏百姓的父母官,应忧民之忧,积极为百姓们解决忧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诸位可有何想法,尽管发言。”
金部郎中瞿建中道:“朝廷为百姓着想,陛下宅心仁厚,皇恩浩荡。”瞿建中朝天拱了拱手,“此乃大夏之幸,我们户部当尽绵薄之力,为陛下解决水患。”
其他人亦是纷纷赞成,他们都是朝廷命官,如今水患成灾,百姓受难,他们还能说不救不成?这是不想要头顶那冠乌纱帽不成?
只是该怎么帮忙,才是他们要头疼的事。
他们掌管国库,才是最了解国库状况的人,一旦出现大灾,花的银钱粮食就是一笔巨额。
如果朝廷下旨拨款,金额太小,那只是杯水车薪,金额太大,户部负担不起。
朝廷还未下旨,不过这事刻不容缓,他们需要交代个底,好让泰安帝心里有数,到时拨款就知道拨多少了。
如果他们不先做具体交代,泰安帝不清楚国库状况,下令的数额超过承受范围,到头来为难的还是他们户部。
大家表达一番对朝廷作为的支持后,仓部郎中忧虑道,“如今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自前年开始,大夏已经耗费了好多笔巨款,太后娘娘寿宴,晋江民变,皇家殿下结契,年初各地军需……
每一笔都不是个小数目。
而收成却比以往还少,缺口如此巨大,他们再也交不出一笔物资……
也不是说交不出,只是总不能将国库的粮食全清光吧?怎么他们都要留下一部分。
“今年的秋税很快就能收上来了……”户部郎中赵恩学迟疑道,“咱们可以给物资,先解燃眉之急。”
“可是今年的秋税不容乐观啊!怀河一带的田地全被付诸东流,各地受雨水影响,收成也不大好。”
“对,商税也受了部分影响,洪水泛滥,水运是受到最大冲击的,部分港口基本停运,恐怕今年都无法恢复良好。”员外郎吕群英说道。
“或许怀河物资可以分批给?到时看秋税的收成情况?”
“怀河那边的形式刻不容缓,恐不能拖。”
“不如先在没受影响的地区增加几成税收,先渡过这个难关?”
“这个怎么可以!怎么可以随便增加税收,那是苛政!万一引起百姓不满,岂不是得不偿失?”
“……”
叶君书坐在一边,安静地听在座的同僚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各自的问题和想法。
他请了三个月的假,说来还不怎么了解状况,不过此时听他们说的多了,就品出点来了。
总的问题和上次晋江民变时类似,只不过情况要严重更多。
起码那时候国库还没那么少东西,在同僚们眼里,他们是想能尽量不动用国库的东西就尽量不动用,即便要用也尽量用少点。
还是那句话,没钱没粮就没底气么?
表面盛世的大夏,实际情况却是要严重得多,有很多积弊。
叶君书觉得,如果不是现任帝王还有几分本事,朝廷能人众多,兵强马壮,大夏迟早会动荡不安。
但是也有这样的长期问题,大夏真是在摇摇欲坠。
叶君书觉得,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大夏强国的身份就要动摇了。
如今军需越难供给,一旦将来给不出来,朝廷只有耍赖了,让边塞将士自己养自己,如此一来,不是让将士们寒心?
届时将士和朝廷离心,面对外族入侵,消极反抗……
对内如果再出现像怀河水患,晋江民变这样的事,到时无力再解决,国内动荡不安,那是大夏真要完了。
而多年后泰安帝驾崩,如果是大皇子即位,以他多疑的性子,再有明相在……
更是会加快衰亡。
凡是都是有预兆的。
叶君书此时正在看大夏走向衰亡之路,如果再不改革,大夏危矣。
叶君书越想心情就越沉重。
他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对大夏的情怀不浅,而且这里有他的亲朋好友,也有他的爱人,叶君书是不愿看到大夏没落的。
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
吴即韫一直听着下面的人越说越激动。
相比之下一直未开口,面色严肃的叶君书倒引起他的注意。
待其他人的心情平复下来后,吴即韫便问道:“叶郎中,你年轻人脑子活,可有想法?”
吴即韫对叶君书的印象很好,上次的新商税法虽遭阻碍未能推行,但从中也看到了叶君书的能力。
吴即韫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便齐齐落在叶君书身上。
叶君书身子微微前倾,随后对众人谦逊道:“我离京三月,对很多事情还不太了解,不过方才听了诸位的话,心里倒有一二想法,如有说到不妥处,还望海涵。”
“但说无妨。”吴即韫如此说道。
其他人更是没意见。
“方才听众位的想法,我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比如尹郎中所说的,从未波及到的地区多加税收。不过,百姓们如此支持朝廷的工作,我们也不能让老百姓寒心……”
说到这,叶君书微微顿了顿。
吴即韫见他是真有想法,不由更感兴趣,示意叶君书继续说下去。
“我觉得如果增加两成税收,下一次税收让那些增税地区免税补偿;或者由官府出面,以合理价位向百姓购买粮食,税收正常。”
其实这两个办法都不是很好,增税的话,用免税一季补偿,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老百姓的不满,但是对朝廷来说,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法,需要严格管控,否则容易让人钻空子,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秩序紊乱,粮价哄高,也容易被贪墨。
不管哪种,一个不注意,都容易对百姓造成损失。
叶君书这是基于其他人相出的办法上做出的补救。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其他人纷纷发表意见,“这不失为一种方法。”
“只是如今未受影响的地区大都地势偏高,粮产并不比江南地区,一时增加税赋也会造成当地百姓过得更艰难。如果被有心人引导,容易出乱啊!”
只可惜江南两地亦受到部分影响,虽然不是重灾区,但素为鱼米之乡的江南这次的秋收不同以往,正常征收已经有些勉强了。
否则这是个好方法。
高产之地多征收些,对百姓的影响没那么大。
作者有话要说:新年快乐!小天使们多多留言,过年间更新每天发红包哟~每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