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争(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若说举国上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可真是天方夜谭。
尤其是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山川阻隔,将宽广的九州分割的七零八落,虽然共为一族,共有二祖,但所食不同、所见不同、所学不同,种种不同导致了各地域之间有着不浅的隔阂。
这种隔阂因地而异,如中原与凉州边境之地,隔阂便是非常之深;河朔之地与汝颖之地的隔阂,虽不比前者,但也不浅。
于做官一道上,自古便有“朝中有人好做官”一说,这“人”既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同族,更可以是同乡。
官吏们于朝中各自抱团,最佳的联系纽带便是乡友之情。
朝中位置就那么多,我方要上位,你方自然得让位,故而各地域官僚集团很难和睦共处。
以如今朝堂形势,自然是汝颖士人与关中士人占了优势,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这两大世家便是其代表。
如今京畿之地战火熊熊,颍川作为中原四战之地自然不怎么安稳,颍川士人避难冀州,要想让冀州士人赤诚相待,也未免有些难为他们。
但李澈还是想要略略敲打冀州士人,若要争天下,自然是四方服膺为上,若是任由冀州人排除异己,一是难以控制,二便是不利于收揽天下人心。
声色俱厉的斥责并没有让田丰面容失色,这位年近知天命的冀州名士,城府自然不浅。他肃容道:“府君此言未免有些太过了,颍川大姓想要迁徙到冀州来,吾等作为地主,自然要好生接待,何谈嫉贤妒能?
陈、荀两家素在天下士人前列,神君、八龙、三君,名传天下。冀州偏僻之地,对颍川奇士久慕盛名,故而皆欲一见,这点急迫之心又有何可怪责之处?”
田丰说的诚恳,李澈却是没有半分动容,冷静道:“元皓,天下很大,莫要把自己的心变得这般狭小,强龙压不了地头蛇,地头蛇也难胜强龙,为何不能和睦共处?
今日颍川遭难,避祸冀州,冀州诸君他日难保不会求到陈荀头上去。诸位斤斤计较于冀州的资源,为何不能同心协力,共享天下资源?
袁氏乱国,杨氏旁观,汝颖与关中士人此次受创颇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诸位一意孤行,落井下石,难保不会落得个两败俱伤之局。
既然陈荀求到了冀州,诸位何妨与其合力?孰是孰非,请元皓静思。”
田丰抿了抿嘴唇,第一次感觉到面前的年轻府君身上传来的压迫感,素来喜好嬉笑怒骂,不拘小节的李澈骤然认真起来,这近年时光养成的气势倒还真有几分威慑力。
“府君太天真了。”良久,田丰只是淡淡的吐出了六个字,随即又抿住嘴唇不言不语。
李澈一挥袍袖,大声道:“天真?不,是元皓还没有看清楚,这天下的形势变了。元皓有安定天下的大才,为何要囿于冀州一地?大丈夫志在四方,自要广交豪杰、良友,以待时变。何以因蝇头小利而结怨于人?
陈长文天下名士,荀友若亦是士林俊秀,这般人物落难北上,冀州诸君不但不施以援手,反倒是如临大敌,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冀州?
易曰:君子以厚德载物,元皓觉得这般作为,可称的上厚德吗?”
田丰的瞳孔骤然一缩,轻声问道:“府君所言天下形势已变,可有依据?如今雒阳四面皆是义军,袁术已然穷途末路,不日便可拨乱反正,天下形势又有何可变之处?”
“袁术的罪孽,依律当夷三族,元皓认为袁本初会束手待毙吗?
天子仍在袁术手中,每时每刻都有不测之险,这又该如何?
天下人心已乱,尝到了唯我独尊的滋味,牧守们还愿意回到以前吗?”
三个问题,让田丰顿时无言以对,这确确实实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人心散乱容易,重聚却难,若是指望诛除袁术便天下太平,那也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
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这天下已经彻底乱了,单说义军的诸侯,这些日子干的事情放在平日里那是铁定要治罪的。
天下若是恢复正常,难道他们都准备引颈待戮?屯兵阳夏的那位陈王,自命辅汉大将军,身为宗室诸侯王却敢起兵,这简直堪比袁术的罪过。
除非刘宠真的是为了勤王不要命,否则他脑袋被驴踢了,才会默默看着天下恢复正常。
种种不安定因素相结合,那是能产生爆炸式的化学反应,除非卢植战神附体,打服天下诸侯然后自裁身退,否则天下绝不可能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元皓乃命世之才,值此国乱之际,正当有所作为,上报天子,下安黎庶,成就一番不世功勋。可如今元皓却囿于地域之见,亲小人远贤才,与英杰结怨,与小人同行,实在可惜。”
李澈一阵摇头加叹息,这也确实是他的想法,虽然对于汉朝时期的地域隔阂有所预料,毕竟就算是后世也有大把的地域黑。但实在没想到,就算是田丰这般人物,依然逃不脱世俗之见,地域之别,时代的烙印实在太深了。
然而在田丰看来,李澈显然是在惋惜他的才干,不由得神情动容道:“府君竟这般高看于丰?”
“本官在京城与荀文若亦有些交情,以本官之见,元皓与荀文若正在伯仲之间,亦是王佐之才,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贤才。”
荀彧作为荀氏下一代的核心人物,早就名传四海,对于田丰来说,与这名比他小二十岁的青年相提并论并非丑事,反倒是一种荣耀。
他素来刚直,犯上强硬,当年为侍御史时便是如此,愤恨于宦官奸臣专权,故而弃官归乡。郁郁不得志十余年,也难免对自己有些怀疑,如今却得到了这般肯定,即便是以田丰的城府,也按捺不住内心上涌的感动。
“能得府君这般真诚相待,丰此生足矣!府君金玉良言,丰必然铭记于心,荀氏北迁之事便由丰去游说冀州同道,必不负府君所望!”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若说举国上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可真是天方夜谭。
尤其是在交通闭塞的古代,山川阻隔,将宽广的九州分割的七零八落,虽然共为一族,共有二祖,但所食不同、所见不同、所学不同,种种不同导致了各地域之间有着不浅的隔阂。
这种隔阂因地而异,如中原与凉州边境之地,隔阂便是非常之深;河朔之地与汝颖之地的隔阂,虽不比前者,但也不浅。
于做官一道上,自古便有“朝中有人好做官”一说,这“人”既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同族,更可以是同乡。
官吏们于朝中各自抱团,最佳的联系纽带便是乡友之情。
朝中位置就那么多,我方要上位,你方自然得让位,故而各地域官僚集团很难和睦共处。
以如今朝堂形势,自然是汝颖士人与关中士人占了优势,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这两大世家便是其代表。
如今京畿之地战火熊熊,颍川作为中原四战之地自然不怎么安稳,颍川士人避难冀州,要想让冀州士人赤诚相待,也未免有些难为他们。
但李澈还是想要略略敲打冀州士人,若要争天下,自然是四方服膺为上,若是任由冀州人排除异己,一是难以控制,二便是不利于收揽天下人心。
声色俱厉的斥责并没有让田丰面容失色,这位年近知天命的冀州名士,城府自然不浅。他肃容道:“府君此言未免有些太过了,颍川大姓想要迁徙到冀州来,吾等作为地主,自然要好生接待,何谈嫉贤妒能?
陈、荀两家素在天下士人前列,神君、八龙、三君,名传天下。冀州偏僻之地,对颍川奇士久慕盛名,故而皆欲一见,这点急迫之心又有何可怪责之处?”
田丰说的诚恳,李澈却是没有半分动容,冷静道:“元皓,天下很大,莫要把自己的心变得这般狭小,强龙压不了地头蛇,地头蛇也难胜强龙,为何不能和睦共处?
今日颍川遭难,避祸冀州,冀州诸君他日难保不会求到陈荀头上去。诸位斤斤计较于冀州的资源,为何不能同心协力,共享天下资源?
袁氏乱国,杨氏旁观,汝颖与关中士人此次受创颇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诸位一意孤行,落井下石,难保不会落得个两败俱伤之局。
既然陈荀求到了冀州,诸位何妨与其合力?孰是孰非,请元皓静思。”
田丰抿了抿嘴唇,第一次感觉到面前的年轻府君身上传来的压迫感,素来喜好嬉笑怒骂,不拘小节的李澈骤然认真起来,这近年时光养成的气势倒还真有几分威慑力。
“府君太天真了。”良久,田丰只是淡淡的吐出了六个字,随即又抿住嘴唇不言不语。
李澈一挥袍袖,大声道:“天真?不,是元皓还没有看清楚,这天下的形势变了。元皓有安定天下的大才,为何要囿于冀州一地?大丈夫志在四方,自要广交豪杰、良友,以待时变。何以因蝇头小利而结怨于人?
陈长文天下名士,荀友若亦是士林俊秀,这般人物落难北上,冀州诸君不但不施以援手,反倒是如临大敌,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冀州?
易曰:君子以厚德载物,元皓觉得这般作为,可称的上厚德吗?”
田丰的瞳孔骤然一缩,轻声问道:“府君所言天下形势已变,可有依据?如今雒阳四面皆是义军,袁术已然穷途末路,不日便可拨乱反正,天下形势又有何可变之处?”
“袁术的罪孽,依律当夷三族,元皓认为袁本初会束手待毙吗?
天子仍在袁术手中,每时每刻都有不测之险,这又该如何?
天下人心已乱,尝到了唯我独尊的滋味,牧守们还愿意回到以前吗?”
三个问题,让田丰顿时无言以对,这确确实实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人心散乱容易,重聚却难,若是指望诛除袁术便天下太平,那也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
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这天下已经彻底乱了,单说义军的诸侯,这些日子干的事情放在平日里那是铁定要治罪的。
天下若是恢复正常,难道他们都准备引颈待戮?屯兵阳夏的那位陈王,自命辅汉大将军,身为宗室诸侯王却敢起兵,这简直堪比袁术的罪过。
除非刘宠真的是为了勤王不要命,否则他脑袋被驴踢了,才会默默看着天下恢复正常。
种种不安定因素相结合,那是能产生爆炸式的化学反应,除非卢植战神附体,打服天下诸侯然后自裁身退,否则天下绝不可能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元皓乃命世之才,值此国乱之际,正当有所作为,上报天子,下安黎庶,成就一番不世功勋。可如今元皓却囿于地域之见,亲小人远贤才,与英杰结怨,与小人同行,实在可惜。”
李澈一阵摇头加叹息,这也确实是他的想法,虽然对于汉朝时期的地域隔阂有所预料,毕竟就算是后世也有大把的地域黑。但实在没想到,就算是田丰这般人物,依然逃不脱世俗之见,地域之别,时代的烙印实在太深了。
然而在田丰看来,李澈显然是在惋惜他的才干,不由得神情动容道:“府君竟这般高看于丰?”
“本官在京城与荀文若亦有些交情,以本官之见,元皓与荀文若正在伯仲之间,亦是王佐之才,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贤才。”
荀彧作为荀氏下一代的核心人物,早就名传四海,对于田丰来说,与这名比他小二十岁的青年相提并论并非丑事,反倒是一种荣耀。
他素来刚直,犯上强硬,当年为侍御史时便是如此,愤恨于宦官奸臣专权,故而弃官归乡。郁郁不得志十余年,也难免对自己有些怀疑,如今却得到了这般肯定,即便是以田丰的城府,也按捺不住内心上涌的感动。
“能得府君这般真诚相待,丰此生足矣!府君金玉良言,丰必然铭记于心,荀氏北迁之事便由丰去游说冀州同道,必不负府君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