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担挡(,三更万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13章担挡(第一更,三更万字!)
站在浦口镇河西“连云港德华大学”的工地上,看着那些工人在德国建筑师的指挥下,用石灰勾型,用线车固定地基方位,数十名德国建筑工程用之于测量工具细化着这片土地,而更多的工人却在那里规整着土地。
未来这里将来耸立起一座大学,一座亚洲第一流的理工大学,也许百年之后,这所“cit”将会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理工大学。
想着这一切,李子诚只觉得内心抑不住的涌起一阵激动的情绪。
“这是个伟大的工作,这是个很好的事业。”
一声自语从李子诚的嗓中迸发出来,和着寒意十足的海风,李子诚只感觉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年后,这所大学主体建筑屹立于此的模样。
“今天的德华,明天的中国理工大学”
心底这么思索着的时候,穿着大衣,头戴礼帽的凯贝尔却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看到朝自己走过来的凯贝尔,李子诚挤出一些笑容。
这位可是未来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的第一任校长啊。
“凯贝尔先生”
手指着远处那一个个穿着蓝色粗布劳动服的建筑工人,李子诚笑着说到。
“我曾告诉过你,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明天十月前,可以容纳两千名学生的教室、宿舍、图书馆,就可以投入使用”
说话的时候,李子诚整个人变得有些得意,如果说后世在大型国企工作一年的经验,自己学到了什么,恐怕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后世的那一个个大型国企,无一不是“集中力量干事”的表现,50年代的时候为了建设包钢,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基建工人就达到十数万之多,从工厂基础建设,再到水库的修建、工业铁路的铺筑,无一不显现着一个最简单的真理。
“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在短期内达成目标”
而现在为了规划中的六幢三层高的德式教学楼、试验楼以及十幢三层高的学生宿舍以及265座位于海滨的德式别墅,那是为学校的教授准备的,自己一共从劳务公司抽调的近7000名建筑工人,相当于把连云港一半以上的基建工人都调到了这里,甚至不惜暂缓那些出租用基建厂房的建设。
“李先生,现在我不得不承认一点,你的确履行了你的诺言”
凯贝尔点头说道,在青岛时面前的这位李先生向他承诺,明年十月份开学,而且是在“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的学校内时,他还曾以为这不过只是一个吹嘘之词,可是,现在,在《合作办学协议》签字不过一个星期之后,看着眼前的这片工地,凯贝尔总算是相信了明年十月,德华大学一定会如期开学。
“相信我,凯贝尔先生,很快,我们就会办成这所大学,还记得我们的之间的承诺吗?”
李子诚笑着反问一句。
“当然,李”
凯贝尔用力的点下头。
“你提供一座学校,而我负责把这所学校建成亚洲,甚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学校,我向你保证,这所学校内会拥有德国第一流的学者任者,而且它的教学仪器也是最先进的,同时我本人将会向“德中学会”申请一笔经济资助,相信我,他们一定会乐意向您的大学提供这笔资助。”
凯贝尔信誓旦旦的说着,对于他个来说,他相信随着这所中国最大规模的大学建成,很快自己的将会达到人生荣耀的最顶点,自己将会开创一个历史,也许二十几年后,在这所大学中,还会出现自己的塑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名字将会随着这所大学一同几十年、几百年的传承下去,即便是一百年以后,只要这所大学存在着,自己的名字就必将为世人称道,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容易且简单,那就是把这所大学办成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大学才不会被时间所淘汰。
“这所大学,在建成之后,我完全交给你,请你记住一点,我希望这里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他们和他们的学识将会重塑这个垂头丧气、喑哑沉沦的国家”
认真的盯视着凯贝尔,了解他的野心和愿意的李子诚明白,在很大程度上,他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无论出发点如何,两人都希望把这所大学办好。
“李,请你相信,这所大学将会成为真正的科学福音的圣殿”
此时凯贝尔用一种极为神圣的口吻说道,他相信自己可以把这里变成科学的圣殿。
“李,还有一个问题,你的副校长也就是学校的总稽察选择好了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极具名望的中国文人,而且他必须要懂得教育,因为,我们……”
不待凯贝尔把话说完,李子诚却看了一下时间,然后微微一笑。
“凯贝尔,相信现在德华大学的总稽察应该已经快到了连云港”
这里就是连云港
从马车上下车之后,先看一眼那宽敞的黑色的柏油街道,再踏上马牙石铺成的人行道。
估且算是城市吧
蔡元培在心里嘀咕一声音,这会属同盟会,却于数月前丢下一纸辞呈同唐绍仪一共辞职的前教育总长,这会正在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算不上城市的城市。
道路远比任何一座中国城市的道路更为宽敞,即便是在欧洲留学时,蔡元培也未见过这般宽阔的道路,若是再加上这路边的行车道和人行道,怕这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了,而再看道路两侧,却见不到与宽阔的街道相衬的建筑,人行道旁侧尽是那种两层高的、西式的一眼可以看出是那种木制的临时建筑。
显然从这些建筑可以清楚的查探到,这座城市还在建设期间,准确的来说,这座城市只是用道路勾勒出一座城市的雏形,看着这并不算热闹的街道,蔡元培特意低头看一眼脚下的青色的马牙石路,这道路显得非常整洁,甚至可以用非常干净来形容。
“当真不愧是用人命换来的卫生啊”
嘴边感叹之余,蔡元培到是对这连云港充满了好奇。
“蔡先生”
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蔡元培连忙扭头看去,只见一位穿着黑大衣头戴黑礼帽的年青人正笑着朝自己走过来,他一边走,一边摘去手套,朝着自己伸出了手来,是李子诚,就是他的一封信,把自己从上海拉到了南京。
“李先生”
“叫我致远,子诚都行,这个先生嘛,先生当得,我当不得”
李子诚自谦的笑说着,不待蔡元培应话,又继续说道。
“走,咱们边走边说,车就在那边停着”
车停在百米外街口纬路的停车带上,尽管现在连云港并没有几辆车,可规章是自己制定的,自己总要带头遵守,连云港用严例苛规换来的规矩,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自己也不例外,没有人遵守或者不被严格遵守的规则,还不胜没有规则。
“致远,说实话,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谁都没想到,你会办大学”
跟着李子诚向前走的时候,蔡元培如实的说道,他的那封信在上海的朋友之间引起一番争论,在很多人看来,李子诚无疑就是袁世凯的支持者,所以,一些朋友劝自己不要来连云港,以免为人所利用。
“因为我以及六合的将来发展需要大学,而且中国也需要这所工科大学我们这个国家落后世界太多,若想奋起直追,只有在教育上下苦功,只有在教育上奋起直追,我们才有可能追赶其它的国家,而且,连云港的发展,六合公司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么一所高等大学”
李子诚全未隐瞒自己的办大学的用意。
“所以,我才会同德国人合办这么一所分校当然,这只是开始,以后沿着陇海线,我还会投资更多的学校,大学、中专、中学、小学或许我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我在做,只要我在做,在不停的做,我就能对得起自己了”
听着李致远的这番话,蔡元培不禁认真的看着这个年青人,他的这番自白若是传出去的话……感叹之中,他却看到李子诚停下脚步,手指着连云港的街道。
“当我回到自己的祖国时,我曾考虑过,我要留下一些什么,不错,我可以留下这么一座城市,甚至沿着陇海铁路,我可以留一座又一座城市,但……”
转过身笑望着蔡元培,李子诚又开口解释道。
“但留下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工厂就足够了吗?不,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不够的,相比于城市、工厂,我更愿意留下一座座学校,所以,在未来陇海铁路所有的赢利,都将会被用于投资教育”
啊
惊讶的看着李子诚,蔡元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陇海铁路所有的赢利
“只有如此,才能让沿线的学龄儿童、少年,能上得起学,从小学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都是由陇海铁路支付的”
沉吟片刻,未来理会蔡元培的惊讶,李子诚又补充道。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现在,真正变为事实的,就是这么德华大学,所以……鹤卿,我希望你能办好德华,因为德华将如连云港一样,连云港是陇海的龙头,同样德华也将是陇海教育的龙头”
面对这样的期待,蔡元培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如果说初来连云时,还有些隐忧,而这会,李致远的这番话,却彻底打消了他的隐忧和顾虑。
“致远,德华的课程安排是“科学+孔子”,即教学内容上的德国化与教学形式上的中国化,德国教员讲授德文、世界历史和地理、数理化及法政、工程技术、农林和医学等西学课程。中国教员教授中国经学、、人伦道德、历史、舆地等中学课程,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学习体系,但现在经学早已为落伍,理应……”
曾经当过几个月的教育总长,又曾创办中国教育会的蔡元培岂会不知道德华大学,当然也知道那里的课程安排,而对于鼓吹新式教育的他来说,经学自然很难讨得他的喜欢。
“鹤卿,怎么才能尽可能的安排好课程,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一点,也就是这所学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微笑着,李子诚说道。
“我希望这里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他们和他们的学识将会重塑这个垂头丧气、喑哑沉沦的国家同样也会重塑这个沉沦数百年的民族一切,都将从这里开始。”
蔡元培点点头,这正是自己之所以不顾朋友们的劝阻来到连云港,出任这所“规模空前”的德华大学总稽察的原因之一。
“而这就要求一点,要求这里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可以承担起对祖国的担当”
说着,李子诚沉默片刻,在后世,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就是为美国培养人才,尽管在这个时代,那些在海外学成的精英们,总是会抛弃一切回到这个国家,但有些话自己还是要说。
“可是,如果,我们连文化的根都断了,在文化上失去了归属感,那么,他们还能承担起对祖国的担当吗?”
不待蔡元培反驳,李子诚又是笑了笑。
“我们别去争辩,你不是倡导学术自由嘛,我想你总不至于在这所大学里,容纳不下咱们自己的文化吧而且,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你觉得呢”
话时功夫,两人走到汽车旁,李子诚亲自打开车门,冲着蔡元培说道。
“好了,我的蔡校长,从现在开始,这辆车和这所学校,就给交给你了,未来这所学校中走出的精英们,有他们的担当,而我们呢?”
话语微顿,李子诚的神情严肃几分。
“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
丢下一句话后,李子诚便转过身,自己在这马牙石路上走着,只留下蔡元培在愣愣有些失神的看着他。
(第一更了,今天三更,万字更新,求月票上月月票成绩那个惨啊,希望这个月能扭转一下谢谢各位大大,总之,这本书,无语一定会竭尽全力,让小说变得更精彩些无论定阅如何,无语都会坚持下去希望各位大大能用月票鼓励一下无语拜谢)。.。
更多到,地址
第113章担挡(第一更,三更万字!)
站在浦口镇河西“连云港德华大学”的工地上,看着那些工人在德国建筑师的指挥下,用石灰勾型,用线车固定地基方位,数十名德国建筑工程用之于测量工具细化着这片土地,而更多的工人却在那里规整着土地。
未来这里将来耸立起一座大学,一座亚洲第一流的理工大学,也许百年之后,这所“cit”将会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理工大学。
想着这一切,李子诚只觉得内心抑不住的涌起一阵激动的情绪。
“这是个伟大的工作,这是个很好的事业。”
一声自语从李子诚的嗓中迸发出来,和着寒意十足的海风,李子诚只感觉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年后,这所大学主体建筑屹立于此的模样。
“今天的德华,明天的中国理工大学”
心底这么思索着的时候,穿着大衣,头戴礼帽的凯贝尔却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看到朝自己走过来的凯贝尔,李子诚挤出一些笑容。
这位可是未来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的第一任校长啊。
“凯贝尔先生”
手指着远处那一个个穿着蓝色粗布劳动服的建筑工人,李子诚笑着说到。
“我曾告诉过你,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明天十月前,可以容纳两千名学生的教室、宿舍、图书馆,就可以投入使用”
说话的时候,李子诚整个人变得有些得意,如果说后世在大型国企工作一年的经验,自己学到了什么,恐怕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后世的那一个个大型国企,无一不是“集中力量干事”的表现,50年代的时候为了建设包钢,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基建工人就达到十数万之多,从工厂基础建设,再到水库的修建、工业铁路的铺筑,无一不显现着一个最简单的真理。
“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在短期内达成目标”
而现在为了规划中的六幢三层高的德式教学楼、试验楼以及十幢三层高的学生宿舍以及265座位于海滨的德式别墅,那是为学校的教授准备的,自己一共从劳务公司抽调的近7000名建筑工人,相当于把连云港一半以上的基建工人都调到了这里,甚至不惜暂缓那些出租用基建厂房的建设。
“李先生,现在我不得不承认一点,你的确履行了你的诺言”
凯贝尔点头说道,在青岛时面前的这位李先生向他承诺,明年十月份开学,而且是在“德华大学连云港分校”的学校内时,他还曾以为这不过只是一个吹嘘之词,可是,现在,在《合作办学协议》签字不过一个星期之后,看着眼前的这片工地,凯贝尔总算是相信了明年十月,德华大学一定会如期开学。
“相信我,凯贝尔先生,很快,我们就会办成这所大学,还记得我们的之间的承诺吗?”
李子诚笑着反问一句。
“当然,李”
凯贝尔用力的点下头。
“你提供一座学校,而我负责把这所学校建成亚洲,甚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学校,我向你保证,这所学校内会拥有德国第一流的学者任者,而且它的教学仪器也是最先进的,同时我本人将会向“德中学会”申请一笔经济资助,相信我,他们一定会乐意向您的大学提供这笔资助。”
凯贝尔信誓旦旦的说着,对于他个来说,他相信随着这所中国最大规模的大学建成,很快自己的将会达到人生荣耀的最顶点,自己将会开创一个历史,也许二十几年后,在这所大学中,还会出现自己的塑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名字将会随着这所大学一同几十年、几百年的传承下去,即便是一百年以后,只要这所大学存在着,自己的名字就必将为世人称道,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容易且简单,那就是把这所大学办成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大学才不会被时间所淘汰。
“这所大学,在建成之后,我完全交给你,请你记住一点,我希望这里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他们和他们的学识将会重塑这个垂头丧气、喑哑沉沦的国家”
认真的盯视着凯贝尔,了解他的野心和愿意的李子诚明白,在很大程度上,他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无论出发点如何,两人都希望把这所大学办好。
“李,请你相信,这所大学将会成为真正的科学福音的圣殿”
此时凯贝尔用一种极为神圣的口吻说道,他相信自己可以把这里变成科学的圣殿。
“李,还有一个问题,你的副校长也就是学校的总稽察选择好了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极具名望的中国文人,而且他必须要懂得教育,因为,我们……”
不待凯贝尔把话说完,李子诚却看了一下时间,然后微微一笑。
“凯贝尔,相信现在德华大学的总稽察应该已经快到了连云港”
这里就是连云港
从马车上下车之后,先看一眼那宽敞的黑色的柏油街道,再踏上马牙石铺成的人行道。
估且算是城市吧
蔡元培在心里嘀咕一声音,这会属同盟会,却于数月前丢下一纸辞呈同唐绍仪一共辞职的前教育总长,这会正在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算不上城市的城市。
道路远比任何一座中国城市的道路更为宽敞,即便是在欧洲留学时,蔡元培也未见过这般宽阔的道路,若是再加上这路边的行车道和人行道,怕这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了,而再看道路两侧,却见不到与宽阔的街道相衬的建筑,人行道旁侧尽是那种两层高的、西式的一眼可以看出是那种木制的临时建筑。
显然从这些建筑可以清楚的查探到,这座城市还在建设期间,准确的来说,这座城市只是用道路勾勒出一座城市的雏形,看着这并不算热闹的街道,蔡元培特意低头看一眼脚下的青色的马牙石路,这道路显得非常整洁,甚至可以用非常干净来形容。
“当真不愧是用人命换来的卫生啊”
嘴边感叹之余,蔡元培到是对这连云港充满了好奇。
“蔡先生”
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蔡元培连忙扭头看去,只见一位穿着黑大衣头戴黑礼帽的年青人正笑着朝自己走过来,他一边走,一边摘去手套,朝着自己伸出了手来,是李子诚,就是他的一封信,把自己从上海拉到了南京。
“李先生”
“叫我致远,子诚都行,这个先生嘛,先生当得,我当不得”
李子诚自谦的笑说着,不待蔡元培应话,又继续说道。
“走,咱们边走边说,车就在那边停着”
车停在百米外街口纬路的停车带上,尽管现在连云港并没有几辆车,可规章是自己制定的,自己总要带头遵守,连云港用严例苛规换来的规矩,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自己也不例外,没有人遵守或者不被严格遵守的规则,还不胜没有规则。
“致远,说实话,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谁都没想到,你会办大学”
跟着李子诚向前走的时候,蔡元培如实的说道,他的那封信在上海的朋友之间引起一番争论,在很多人看来,李子诚无疑就是袁世凯的支持者,所以,一些朋友劝自己不要来连云港,以免为人所利用。
“因为我以及六合的将来发展需要大学,而且中国也需要这所工科大学我们这个国家落后世界太多,若想奋起直追,只有在教育上下苦功,只有在教育上奋起直追,我们才有可能追赶其它的国家,而且,连云港的发展,六合公司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么一所高等大学”
李子诚全未隐瞒自己的办大学的用意。
“所以,我才会同德国人合办这么一所分校当然,这只是开始,以后沿着陇海线,我还会投资更多的学校,大学、中专、中学、小学或许我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我在做,只要我在做,在不停的做,我就能对得起自己了”
听着李致远的这番话,蔡元培不禁认真的看着这个年青人,他的这番自白若是传出去的话……感叹之中,他却看到李子诚停下脚步,手指着连云港的街道。
“当我回到自己的祖国时,我曾考虑过,我要留下一些什么,不错,我可以留下这么一座城市,甚至沿着陇海铁路,我可以留一座又一座城市,但……”
转过身笑望着蔡元培,李子诚又开口解释道。
“但留下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工厂就足够了吗?不,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不够的,相比于城市、工厂,我更愿意留下一座座学校,所以,在未来陇海铁路所有的赢利,都将会被用于投资教育”
啊
惊讶的看着李子诚,蔡元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陇海铁路所有的赢利
“只有如此,才能让沿线的学龄儿童、少年,能上得起学,从小学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都是由陇海铁路支付的”
沉吟片刻,未来理会蔡元培的惊讶,李子诚又补充道。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现在,真正变为事实的,就是这么德华大学,所以……鹤卿,我希望你能办好德华,因为德华将如连云港一样,连云港是陇海的龙头,同样德华也将是陇海教育的龙头”
面对这样的期待,蔡元培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如果说初来连云时,还有些隐忧,而这会,李致远的这番话,却彻底打消了他的隐忧和顾虑。
“致远,德华的课程安排是“科学+孔子”,即教学内容上的德国化与教学形式上的中国化,德国教员讲授德文、世界历史和地理、数理化及法政、工程技术、农林和医学等西学课程。中国教员教授中国经学、、人伦道德、历史、舆地等中学课程,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学习体系,但现在经学早已为落伍,理应……”
曾经当过几个月的教育总长,又曾创办中国教育会的蔡元培岂会不知道德华大学,当然也知道那里的课程安排,而对于鼓吹新式教育的他来说,经学自然很难讨得他的喜欢。
“鹤卿,怎么才能尽可能的安排好课程,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一点,也就是这所学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微笑着,李子诚说道。
“我希望这里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他们和他们的学识将会重塑这个垂头丧气、喑哑沉沦的国家同样也会重塑这个沉沦数百年的民族一切,都将从这里开始。”
蔡元培点点头,这正是自己之所以不顾朋友们的劝阻来到连云港,出任这所“规模空前”的德华大学总稽察的原因之一。
“而这就要求一点,要求这里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可以承担起对祖国的担当”
说着,李子诚沉默片刻,在后世,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就是为美国培养人才,尽管在这个时代,那些在海外学成的精英们,总是会抛弃一切回到这个国家,但有些话自己还是要说。
“可是,如果,我们连文化的根都断了,在文化上失去了归属感,那么,他们还能承担起对祖国的担当吗?”
不待蔡元培反驳,李子诚又是笑了笑。
“我们别去争辩,你不是倡导学术自由嘛,我想你总不至于在这所大学里,容纳不下咱们自己的文化吧而且,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你觉得呢”
话时功夫,两人走到汽车旁,李子诚亲自打开车门,冲着蔡元培说道。
“好了,我的蔡校长,从现在开始,这辆车和这所学校,就给交给你了,未来这所学校中走出的精英们,有他们的担当,而我们呢?”
话语微顿,李子诚的神情严肃几分。
“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
丢下一句话后,李子诚便转过身,自己在这马牙石路上走着,只留下蔡元培在愣愣有些失神的看着他。
(第一更了,今天三更,万字更新,求月票上月月票成绩那个惨啊,希望这个月能扭转一下谢谢各位大大,总之,这本书,无语一定会竭尽全力,让小说变得更精彩些无论定阅如何,无语都会坚持下去希望各位大大能用月票鼓励一下无语拜谢)。.。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