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英国人和美国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的确很符合您诗句里所描述的形象,不过可不符合我的。”
“我知道,你想要一个哈姆雷特似的莎士比亚。”
“现在我已经没有那样幼稚的想法了,朱迪,我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我早已明白作家笔下的人物并不等同于他们本人。不过,你真不觉得威廉的莎士比亚有点过于漂亮了吗?”
“难道莎翁迷会嫌弃威尔将角色演的太过迷人?”朱迪·丹奇好笑的看了科林·费尔斯一眼,笃定道:“英国人不会讨厌威尔的莎士比亚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因此爱上他也不一定。”
这点科林·费尔斯倒是没有反对。
科林·费尔斯和朱迪·丹奇都是英国人,英国人还有不爱莎士比亚的吗?大部分英国人对莎翁感情之深,连名作电影化后的选角都要挑剔几分,更别提是要人来直接扮演莎士比亚本人了,《莎翁情史》选择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英国人,弗里·拉什、朱迪·丹奇、汤姆·威尔金森、伊梅尔达·斯汤顿、科林·费尔斯等等,偏偏最重要的角色,饰演莎士比亚本人的是一个美国人!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哪怕是在好莱坞这一亩三分地,同宗同源的美国人英国人看似亲亲热热好的跟一家人似的,自一战后起就有源源不断的英国人赶赴好莱坞拍戏,其实他们彼此间也有着难以调节的竞争矛盾——好莱坞看似包容世界各地的演员,其实主流舆论一直传统封闭,对他国演员也不是很友好,英国演员已经算是能在好莱坞混的开的了,但从五十年代开始,凡是英国国籍的演员来好莱坞打拼,留给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反派大阴谋家的角色。
早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白电影里,英国演员就扮演过犹大扮演过纳粹扮演过吸血鬼,1959年的《宾虚》里把主角残忍卖掉的恶棍就是由一名爱尔兰籍演员扮演,英国老戏骨杰瑞米·艾恩斯在英国是大众情人,到了美国就变成了职业坏蛋,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查令十字街84号》里是位充满艺术气质的迷人绅士,到了好莱坞摇身一变就化身成了食人狂魔……用一些制片厂高层在私人派对上毫不掩饰的说法就是:“英国人说话时的那种高高在上的腔调,又傲慢又势力又堕落,不拿来演坏蛋太浪费了。”
不要以为在好莱坞打拼的英国演员就很可怜——其实他们的境遇已经随着时代发展在越来越好转了,并且,尽管好莱坞在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上有点刻薄,金钱上却很大方,混出点名堂的英国演员在美国赚的片酬起码是国内的十倍以上还要多——美国演员到了英国一样要受歧视,特别是在他们操着一口在英国人听来毫无内涵土不拉几的美国音,却偏偏要演英国人的时候,更是会遭到全英伦上下的一致群嘲。
当米拉麦克斯放出风声说《莎翁情史》主演已经敲定了是美国演员的时候,别说英国媒体了,就连剧组已经签约的英国演员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满——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前能够和国王比肩,在英王室影响力越来越薄弱的现在,甚至比女王还要高,英国人自己都在奇怪,会有不爱莎翁的英国人吗?
所有人都在准备挑新主演的刺,或者说,是看那个美国演员怎么在拍摄的时候狠狠的出糗。
不过,在得知将要饰演莎士比亚的美国演员不是别人,偏偏是威廉·布兰德利的时候,就连最爱嘲讽美国人讲英音听起来像是在呕吐的《太阳报》都噤了声。
一方面,1995年的《理智与情感》已经给足了英国媒体教训,他们在电影封镜前给了威廉多少恶意,在电影上映后就遭遇了多少次打脸,其中最响亮的一记耳光由英国电影学院挥出,有“英国奥斯卡奖”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当年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给了威廉。
既然演的好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演技愈发成熟,魅力愈加深厚的威廉·布兰德利应该也不会将莎士比亚诠释的太差——而且上帝啊,威廉·布兰德利在哈佛读的就是英国文学!继外表挑不出刺、口音挑不出错、演技无法指摘之后,连讥讽一句内涵不够无法深刻理解莎士比亚文学都不能了!没有理由,怎么反对,英国娱乐记者集体表示心好累。
而且另一方面,威廉·布兰德利现在的身份也今非昔比,众所周知,j·k·罗琳红遍全球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版权归属于威尔洛特影业,罗琳在接受bbc电视台专访,谈到小说电影化的时候也说过:“我和威尔当然有交流过电影化的种种想法,不过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凡是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哈利波特》电影化的前期筹备难度不亚于《魔戒》系列,单是关于魔法世界的设计和特效处理就是一个大工程,要等大部分前期准备都做完后,威尔洛特才会开始选角,哦对了,演员方面,威尔洛特非常尊重我的想法,电影选角会首先考虑英国演员。”
不仅《哈利波特》系列已经敲定了绝大多数演员要由英国演员出演,就连威尔洛特影业现在正在制作的《相濡以血》和《指环王》系列,都有不少英国导演和演员的身影在出没,威尔洛特,不,或者说威廉·布兰德利给英国演员提供了如此多的就业岗位,某方面来说吃人嘴软的英国媒体实在也不好对他太过苛刻了。
英国媒体集体沉默安静到有点诡异,《莎翁情史》剧组的其他英国演员们也在一日日的改变着自己的看法。
他们中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持观望和欣赏的态度(好歹这个莎士比亚很养眼不是么?),现在收货了一大堆赏心悦目的惊喜,比如朱迪·丹奇,有些人从进组前就坚信美国演员没法演好莎士比亚,后来陷入自我怀疑和矛盾中,直至完全扭转想法,像是导演约翰·麦登。
实际上约翰·麦登的想法有点被扭转的太厉害了,他甚至开始对剧本产生了些许不满意——剧本过于偏袒女主角薇奥拉了,给她加了太多戏(同时造成莎士比亚的大段独白戏份被修改),虽然这部电影是在讲情史,但是前面还有莎翁两个字不是吗?一想到在自己执导的电影里,莎士比亚的光彩被如此掩盖,约翰·麦登就不舒服。
“汉克?”约翰·麦登唤来自己的助手:“帮我打电话给韦恩斯坦先生,告诉他我们还有一些镜头没有拍完,杀青的日期得推后了,让他知道这点,然后,稍晚些我会亲自给他打电话讨论一些剧本问题的。”
“可是我们不是已经拍摄的差不多了吗?”副导演疑惑的看了眼摄像机,屏幕上显示的画面里,威廉·布兰德利的状态好极了,今天拍摄到的可使用素材何止三个镜头,十三个镜头都够用了。
“不够,完全不够。”约翰·麦登看着摄像机嘀咕道。如果他想使莎士比亚的形象变得更丰满更立体也更像个为文学狂热的剧作家,不只是为爱沉迷的热血年轻人,那么他至少还得再追加三天的拍摄时间。上帝啊,保佑他能说服韦恩斯坦同意修改剧本吧。
副导演耸耸肩,虽然有点不理解约翰·麦登真正想做什么,也有点担心对方是否能真的说服哈维·韦恩斯坦那个精明的犹太制片人,但是如果只是说要将拍摄日子继续延长的话,他绝对举双手双脚同意,而且他敢打赌剧组里和自己一样恋恋不舍,不想要这么早就封镜的人还有很多——他有说过威廉现在穿的这件白色亚麻领口还非常低的里衣下的风景有多美好吗?再继续欲/火焚身几天他完全不介意。
……
“斑点”行驶在缅因州巴尔港小镇的道路上,正朝着《相濡以沫》剧组今天的拍摄地稳定开进。
车内放着能够舒缓人神经的音乐,是六十年代的爵士老歌,男歌手用低沉沙哑的音调唱着姑娘们的心思有多难猜,威廉坐在驾驶位后面的沙发上,眼睛闭着,已经快要随着音乐的节奏睡着了。
过去的一周他有点累坏了,临到最后关头,《莎翁情史》导演约翰·麦登有点完美主义,三个杀青镜头经过反复的修改和补拍,折腾了足足三天电影才算彻底封镜,然后又是持续了整整一天的聚餐、告别、派对。结束《莎翁情史》,坐国际航班回到洛杉矶,又要和彼得·杰克逊及其工作室签订经过双方律师讨论好久后,可以算是堵上了所有漏洞的《指环王》拍摄合同,然后又是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向整个好莱坞宣告,由j·r·r·托尔金《魔戒》原著改编的电影《指环王》从今天起正式开拍了。
一本原著对应一部电影,《指环王》三部曲将会在新西兰一口气拍摄完成,而且投资高达25亿美元(还只是初步估计),可想而知这个消息将会在好莱坞引起多大的地震。
媒体的初步反应,除了不停感慨威尔洛特多有钱外,就是各种质疑,既质疑《指环王》这部电影的质量,也质疑威尔洛特是否能成功将托尔金的原著搬上大银幕。
这种质疑和不看好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威尔洛特影业的,“处女作还未上映,就急匆匆的开始拍摄第二电影,还是投资比《泰塔尼克号》都多的特效大片,摊子铺的太大,威尔洛特就不担心赔的血本无归?”
不过一般这种质疑后面,还会跟着提问者酸溜溜的自问自答:“反正罗德里克有钱,别说一部《指环王》,就算投资十部《指环王》然后全部赔钱,对罗德里克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吧。”
还有对导演彼得·杰克逊的不看好:“彼得·杰克逊是谁?一个以拍低成本戏剧和恐怖电影成名的新西兰导演,他拍的好托尔金的名著大片?”
无论是具有史诗般磅礴气质的《魔戒》原著,还是投资高达数亿美元的商业大片,在好莱坞人的理解里,都是起码要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或是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超a导演才能操作成功的电影,所以也难怪《指环王》发布会上一公布导演是此时还非常年轻,并且名气不大的彼得·杰克逊,就开始质疑声四起。
甚至有记者直接建议威廉:“詹姆斯·卡梅隆不是在《泰坦尼克号》之后还一直没有新片吗,为什么不请他来拍?”
对于这种质疑威廉并不在意,甚至还安慰彼得·杰克逊不要放在心上,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最后的成片到底会有多棒——虽然现在的《指环王》只是开始了前期的布景搭建和设计,甚至连演员都还没有全部选好。
其实不仅《指环王》的前景威廉不担心,就连《相濡以血》的前景他也不担心,在上个月《好莱坞报道》出炉的一篇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全美国18-49的主要观影群体中,《相濡以血》是同题材期待值排名第一的电影,鉴于电影投资成本还不足千万美元,只是首映周大概就能完全收回成本,《相濡以血》完全不需要担心票房,他们只需要将口碑打响就行了。
“威尔?醒醒,伙计,新情况。”
“斑点”的行驶速度慢慢降低,威廉在丹尼·伯恩的轻声呼唤中从浅眠状态中醒了过来。
他抹了把脸,神智正在渐渐回笼:“发生什么了?”
“摄影棚前站了好多人,他们手里举着东西,大概是为你来的。”
威廉站起身,顺着车前灯往外望,的确看到摄影棚外的马路上有很多影迷,或许还有记者,看见“斑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欢呼起来,不过仍然很有秩序的呆在原地没有动,而不是朝着房车狂奔而来。
丹尼·伯恩现在对于处理这种场面已经很有经验了,他先将“斑点”停到马路旁停车位上,然后走下车,招呼着影迷排队保持秩序,又从等在最前面的一些人手里拿了些签名版,转身朝已经稍微整理过自己,看起来神采奕奕的威廉走了过去。
“大部分应该都是游客,也有一些记者。”丹尼·伯恩将签名板递给威廉,看他在一个个上面认真的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是今天回剧组的?算了,媒体总是神通广大,说不定他们连我们在伦敦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就知道航班号了。上帝啊,我们可是刚刚经过数万里飞行,希望不会耽搁太长时间,我午饭都没吃多少呢,饿死了。”
“我觉得你需要再忍一会儿了。”威廉一边飞速签名,一边用眼角余光撩了一眼不远处的队伍,那可真是有够长。
“你是想多满足影迷们一会儿,还是我去喊保安出来维持秩序?”
“唔,他们看起来似乎已经等了很久。”威廉注意到不少影迷看起来都风尘仆仆的样子,一些人还背着超大的背包,似乎是要在得到签名后立刻就开始返程远行,他拿着签名板朝影迷们走过去,希望能快点满足更多人,因为人群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丹尼,或许你可以现在打电话叫外卖?”
“好吧。”丹尼·伯恩真的掏出手机打外卖电话去了。
威廉一走过去就被签名板和笔给淹没了,以及和星星一样多的问题:“在电视上看到《遇见乔·布莱克》的预告了,我和朋友们都被你迷倒了!简直迫不及待要去电影院!”
“谢谢关注,这部电影大概到十一月中旬就上映了。”除了签名板,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被递过来,比如说杂志、海报、帽子、dvd甚至是一件t-shirt,威廉忙到只顾得上不停签名:“帮我将签好的物品递给原主人好吗?不要着急,我不会突然消失,人人都有份。”
威廉的保证让影迷们感到心安,他们不再骚动或拼命向前挤了,而是非常有秩序的排着队,并将威廉签好名字的东西传递回原处。
“你是刚从伦敦飞回来对吗威尔?扮演莎翁的感觉怎么样?”
“呃,有一点疼?”威廉将左脸转给问问题的影迷看,他的左耳垂上有一个小洞:“都铎王朝时期的服饰都很华美,而且那个时代的男人们似乎都有戴耳环的习惯,进剧组前被要求去打个耳洞的时候我都差点惊呆了。”
“英国就是有各种各样古怪的风俗。”
“耳洞很可爱。”
“如果我圣诞节邮寄给你珠宝做礼物,你会收下吗?”影迷们纷纷用惊奇又有趣的目光盯着威廉的耳洞。
“请千万不要寄给我太昂贵的东西,只是写信就好。”威廉的手腕酸的已经快要抬不动了,所以当有一个女影迷突然跳到他面前,打断了他签名的时候,他甚至是有点感激的。
“麻烦在这里签下名字!”女影迷一下子将半个胸脯从衬衣下扒了出来:“我要找刺青师把它纹在皮肤上!”
听到有人想把自己的名字纹在胸口,威廉的感觉怪怪的,他提议不如改用一个拥抱和签在衬衣上做交换?
“除非你如实的回答我一个问题。”女影迷狡黠地说。
“请问。”
“格温妮丝·帕特洛和娜塔莉·波特曼,你有和她们任何一个擦出火花吗?”
“答案是没有。”
“太棒了!”
到最后女影迷还是硬生生紧抱了威廉长达五秒钟以上才肯放开。
这就像是个灾难的开始,围在威廉身边还没散去的人们开始纷纷效仿女影迷,不仅要求签名的位置越来越夸张(还有人扒着裤子将半个屁股露了出来!),而且热衷问威廉各种问题,威廉慢慢感觉有些呼吸困难,他快被人群挤得缺氧了。
亚蒙·高夫曼就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从天而降的,犹太经纪人大喊着:“签名和提问结束了女士们还有先生们!威尔必须得进摄影棚了,他有紧急拍摄!”,竟然真的犹如摩西分海一般,将威廉毫发无损的从人群中拉了出去。
“我有紧急拍摄?”片场的大门在身后关闭,威廉终于松了口气,他一边和经纪人朝内走去一边问。
“没有紧急拍摄,但有紧急情况。克里斯托弗·诺兰,因为剪辑师处理过的素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和对方大吵了一架,还要亲自剪这部电影!好莱坞有几个导演是拥有电影终剪权的?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大获成功之前,想动自己拍的电影一剪子都不行,他凭什么提这样的要求!可恶的是,我的意见他竟然完全不听,还抱着已经拍好的胶片把自己锁进了剪辑室!固执的英国人!可恶的英国人!”
“的确很符合您诗句里所描述的形象,不过可不符合我的。”
“我知道,你想要一个哈姆雷特似的莎士比亚。”
“现在我已经没有那样幼稚的想法了,朱迪,我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我早已明白作家笔下的人物并不等同于他们本人。不过,你真不觉得威廉的莎士比亚有点过于漂亮了吗?”
“难道莎翁迷会嫌弃威尔将角色演的太过迷人?”朱迪·丹奇好笑的看了科林·费尔斯一眼,笃定道:“英国人不会讨厌威尔的莎士比亚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因此爱上他也不一定。”
这点科林·费尔斯倒是没有反对。
科林·费尔斯和朱迪·丹奇都是英国人,英国人还有不爱莎士比亚的吗?大部分英国人对莎翁感情之深,连名作电影化后的选角都要挑剔几分,更别提是要人来直接扮演莎士比亚本人了,《莎翁情史》选择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英国人,弗里·拉什、朱迪·丹奇、汤姆·威尔金森、伊梅尔达·斯汤顿、科林·费尔斯等等,偏偏最重要的角色,饰演莎士比亚本人的是一个美国人!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哪怕是在好莱坞这一亩三分地,同宗同源的美国人英国人看似亲亲热热好的跟一家人似的,自一战后起就有源源不断的英国人赶赴好莱坞拍戏,其实他们彼此间也有着难以调节的竞争矛盾——好莱坞看似包容世界各地的演员,其实主流舆论一直传统封闭,对他国演员也不是很友好,英国演员已经算是能在好莱坞混的开的了,但从五十年代开始,凡是英国国籍的演员来好莱坞打拼,留给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反派大阴谋家的角色。
早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白电影里,英国演员就扮演过犹大扮演过纳粹扮演过吸血鬼,1959年的《宾虚》里把主角残忍卖掉的恶棍就是由一名爱尔兰籍演员扮演,英国老戏骨杰瑞米·艾恩斯在英国是大众情人,到了美国就变成了职业坏蛋,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查令十字街84号》里是位充满艺术气质的迷人绅士,到了好莱坞摇身一变就化身成了食人狂魔……用一些制片厂高层在私人派对上毫不掩饰的说法就是:“英国人说话时的那种高高在上的腔调,又傲慢又势力又堕落,不拿来演坏蛋太浪费了。”
不要以为在好莱坞打拼的英国演员就很可怜——其实他们的境遇已经随着时代发展在越来越好转了,并且,尽管好莱坞在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上有点刻薄,金钱上却很大方,混出点名堂的英国演员在美国赚的片酬起码是国内的十倍以上还要多——美国演员到了英国一样要受歧视,特别是在他们操着一口在英国人听来毫无内涵土不拉几的美国音,却偏偏要演英国人的时候,更是会遭到全英伦上下的一致群嘲。
当米拉麦克斯放出风声说《莎翁情史》主演已经敲定了是美国演员的时候,别说英国媒体了,就连剧组已经签约的英国演员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满——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前能够和国王比肩,在英王室影响力越来越薄弱的现在,甚至比女王还要高,英国人自己都在奇怪,会有不爱莎翁的英国人吗?
所有人都在准备挑新主演的刺,或者说,是看那个美国演员怎么在拍摄的时候狠狠的出糗。
不过,在得知将要饰演莎士比亚的美国演员不是别人,偏偏是威廉·布兰德利的时候,就连最爱嘲讽美国人讲英音听起来像是在呕吐的《太阳报》都噤了声。
一方面,1995年的《理智与情感》已经给足了英国媒体教训,他们在电影封镜前给了威廉多少恶意,在电影上映后就遭遇了多少次打脸,其中最响亮的一记耳光由英国电影学院挥出,有“英国奥斯卡奖”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当年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给了威廉。
既然演的好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演技愈发成熟,魅力愈加深厚的威廉·布兰德利应该也不会将莎士比亚诠释的太差——而且上帝啊,威廉·布兰德利在哈佛读的就是英国文学!继外表挑不出刺、口音挑不出错、演技无法指摘之后,连讥讽一句内涵不够无法深刻理解莎士比亚文学都不能了!没有理由,怎么反对,英国娱乐记者集体表示心好累。
而且另一方面,威廉·布兰德利现在的身份也今非昔比,众所周知,j·k·罗琳红遍全球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版权归属于威尔洛特影业,罗琳在接受bbc电视台专访,谈到小说电影化的时候也说过:“我和威尔当然有交流过电影化的种种想法,不过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凡是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哈利波特》电影化的前期筹备难度不亚于《魔戒》系列,单是关于魔法世界的设计和特效处理就是一个大工程,要等大部分前期准备都做完后,威尔洛特才会开始选角,哦对了,演员方面,威尔洛特非常尊重我的想法,电影选角会首先考虑英国演员。”
不仅《哈利波特》系列已经敲定了绝大多数演员要由英国演员出演,就连威尔洛特影业现在正在制作的《相濡以血》和《指环王》系列,都有不少英国导演和演员的身影在出没,威尔洛特,不,或者说威廉·布兰德利给英国演员提供了如此多的就业岗位,某方面来说吃人嘴软的英国媒体实在也不好对他太过苛刻了。
英国媒体集体沉默安静到有点诡异,《莎翁情史》剧组的其他英国演员们也在一日日的改变着自己的看法。
他们中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持观望和欣赏的态度(好歹这个莎士比亚很养眼不是么?),现在收货了一大堆赏心悦目的惊喜,比如朱迪·丹奇,有些人从进组前就坚信美国演员没法演好莎士比亚,后来陷入自我怀疑和矛盾中,直至完全扭转想法,像是导演约翰·麦登。
实际上约翰·麦登的想法有点被扭转的太厉害了,他甚至开始对剧本产生了些许不满意——剧本过于偏袒女主角薇奥拉了,给她加了太多戏(同时造成莎士比亚的大段独白戏份被修改),虽然这部电影是在讲情史,但是前面还有莎翁两个字不是吗?一想到在自己执导的电影里,莎士比亚的光彩被如此掩盖,约翰·麦登就不舒服。
“汉克?”约翰·麦登唤来自己的助手:“帮我打电话给韦恩斯坦先生,告诉他我们还有一些镜头没有拍完,杀青的日期得推后了,让他知道这点,然后,稍晚些我会亲自给他打电话讨论一些剧本问题的。”
“可是我们不是已经拍摄的差不多了吗?”副导演疑惑的看了眼摄像机,屏幕上显示的画面里,威廉·布兰德利的状态好极了,今天拍摄到的可使用素材何止三个镜头,十三个镜头都够用了。
“不够,完全不够。”约翰·麦登看着摄像机嘀咕道。如果他想使莎士比亚的形象变得更丰满更立体也更像个为文学狂热的剧作家,不只是为爱沉迷的热血年轻人,那么他至少还得再追加三天的拍摄时间。上帝啊,保佑他能说服韦恩斯坦同意修改剧本吧。
副导演耸耸肩,虽然有点不理解约翰·麦登真正想做什么,也有点担心对方是否能真的说服哈维·韦恩斯坦那个精明的犹太制片人,但是如果只是说要将拍摄日子继续延长的话,他绝对举双手双脚同意,而且他敢打赌剧组里和自己一样恋恋不舍,不想要这么早就封镜的人还有很多——他有说过威廉现在穿的这件白色亚麻领口还非常低的里衣下的风景有多美好吗?再继续欲/火焚身几天他完全不介意。
……
“斑点”行驶在缅因州巴尔港小镇的道路上,正朝着《相濡以沫》剧组今天的拍摄地稳定开进。
车内放着能够舒缓人神经的音乐,是六十年代的爵士老歌,男歌手用低沉沙哑的音调唱着姑娘们的心思有多难猜,威廉坐在驾驶位后面的沙发上,眼睛闭着,已经快要随着音乐的节奏睡着了。
过去的一周他有点累坏了,临到最后关头,《莎翁情史》导演约翰·麦登有点完美主义,三个杀青镜头经过反复的修改和补拍,折腾了足足三天电影才算彻底封镜,然后又是持续了整整一天的聚餐、告别、派对。结束《莎翁情史》,坐国际航班回到洛杉矶,又要和彼得·杰克逊及其工作室签订经过双方律师讨论好久后,可以算是堵上了所有漏洞的《指环王》拍摄合同,然后又是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向整个好莱坞宣告,由j·r·r·托尔金《魔戒》原著改编的电影《指环王》从今天起正式开拍了。
一本原著对应一部电影,《指环王》三部曲将会在新西兰一口气拍摄完成,而且投资高达25亿美元(还只是初步估计),可想而知这个消息将会在好莱坞引起多大的地震。
媒体的初步反应,除了不停感慨威尔洛特多有钱外,就是各种质疑,既质疑《指环王》这部电影的质量,也质疑威尔洛特是否能成功将托尔金的原著搬上大银幕。
这种质疑和不看好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威尔洛特影业的,“处女作还未上映,就急匆匆的开始拍摄第二电影,还是投资比《泰塔尼克号》都多的特效大片,摊子铺的太大,威尔洛特就不担心赔的血本无归?”
不过一般这种质疑后面,还会跟着提问者酸溜溜的自问自答:“反正罗德里克有钱,别说一部《指环王》,就算投资十部《指环王》然后全部赔钱,对罗德里克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吧。”
还有对导演彼得·杰克逊的不看好:“彼得·杰克逊是谁?一个以拍低成本戏剧和恐怖电影成名的新西兰导演,他拍的好托尔金的名著大片?”
无论是具有史诗般磅礴气质的《魔戒》原著,还是投资高达数亿美元的商业大片,在好莱坞人的理解里,都是起码要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或是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超a导演才能操作成功的电影,所以也难怪《指环王》发布会上一公布导演是此时还非常年轻,并且名气不大的彼得·杰克逊,就开始质疑声四起。
甚至有记者直接建议威廉:“詹姆斯·卡梅隆不是在《泰坦尼克号》之后还一直没有新片吗,为什么不请他来拍?”
对于这种质疑威廉并不在意,甚至还安慰彼得·杰克逊不要放在心上,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最后的成片到底会有多棒——虽然现在的《指环王》只是开始了前期的布景搭建和设计,甚至连演员都还没有全部选好。
其实不仅《指环王》的前景威廉不担心,就连《相濡以血》的前景他也不担心,在上个月《好莱坞报道》出炉的一篇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全美国18-49的主要观影群体中,《相濡以血》是同题材期待值排名第一的电影,鉴于电影投资成本还不足千万美元,只是首映周大概就能完全收回成本,《相濡以血》完全不需要担心票房,他们只需要将口碑打响就行了。
“威尔?醒醒,伙计,新情况。”
“斑点”的行驶速度慢慢降低,威廉在丹尼·伯恩的轻声呼唤中从浅眠状态中醒了过来。
他抹了把脸,神智正在渐渐回笼:“发生什么了?”
“摄影棚前站了好多人,他们手里举着东西,大概是为你来的。”
威廉站起身,顺着车前灯往外望,的确看到摄影棚外的马路上有很多影迷,或许还有记者,看见“斑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欢呼起来,不过仍然很有秩序的呆在原地没有动,而不是朝着房车狂奔而来。
丹尼·伯恩现在对于处理这种场面已经很有经验了,他先将“斑点”停到马路旁停车位上,然后走下车,招呼着影迷排队保持秩序,又从等在最前面的一些人手里拿了些签名版,转身朝已经稍微整理过自己,看起来神采奕奕的威廉走了过去。
“大部分应该都是游客,也有一些记者。”丹尼·伯恩将签名板递给威廉,看他在一个个上面认真的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是今天回剧组的?算了,媒体总是神通广大,说不定他们连我们在伦敦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就知道航班号了。上帝啊,我们可是刚刚经过数万里飞行,希望不会耽搁太长时间,我午饭都没吃多少呢,饿死了。”
“我觉得你需要再忍一会儿了。”威廉一边飞速签名,一边用眼角余光撩了一眼不远处的队伍,那可真是有够长。
“你是想多满足影迷们一会儿,还是我去喊保安出来维持秩序?”
“唔,他们看起来似乎已经等了很久。”威廉注意到不少影迷看起来都风尘仆仆的样子,一些人还背着超大的背包,似乎是要在得到签名后立刻就开始返程远行,他拿着签名板朝影迷们走过去,希望能快点满足更多人,因为人群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丹尼,或许你可以现在打电话叫外卖?”
“好吧。”丹尼·伯恩真的掏出手机打外卖电话去了。
威廉一走过去就被签名板和笔给淹没了,以及和星星一样多的问题:“在电视上看到《遇见乔·布莱克》的预告了,我和朋友们都被你迷倒了!简直迫不及待要去电影院!”
“谢谢关注,这部电影大概到十一月中旬就上映了。”除了签名板,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被递过来,比如说杂志、海报、帽子、dvd甚至是一件t-shirt,威廉忙到只顾得上不停签名:“帮我将签好的物品递给原主人好吗?不要着急,我不会突然消失,人人都有份。”
威廉的保证让影迷们感到心安,他们不再骚动或拼命向前挤了,而是非常有秩序的排着队,并将威廉签好名字的东西传递回原处。
“你是刚从伦敦飞回来对吗威尔?扮演莎翁的感觉怎么样?”
“呃,有一点疼?”威廉将左脸转给问问题的影迷看,他的左耳垂上有一个小洞:“都铎王朝时期的服饰都很华美,而且那个时代的男人们似乎都有戴耳环的习惯,进剧组前被要求去打个耳洞的时候我都差点惊呆了。”
“英国就是有各种各样古怪的风俗。”
“耳洞很可爱。”
“如果我圣诞节邮寄给你珠宝做礼物,你会收下吗?”影迷们纷纷用惊奇又有趣的目光盯着威廉的耳洞。
“请千万不要寄给我太昂贵的东西,只是写信就好。”威廉的手腕酸的已经快要抬不动了,所以当有一个女影迷突然跳到他面前,打断了他签名的时候,他甚至是有点感激的。
“麻烦在这里签下名字!”女影迷一下子将半个胸脯从衬衣下扒了出来:“我要找刺青师把它纹在皮肤上!”
听到有人想把自己的名字纹在胸口,威廉的感觉怪怪的,他提议不如改用一个拥抱和签在衬衣上做交换?
“除非你如实的回答我一个问题。”女影迷狡黠地说。
“请问。”
“格温妮丝·帕特洛和娜塔莉·波特曼,你有和她们任何一个擦出火花吗?”
“答案是没有。”
“太棒了!”
到最后女影迷还是硬生生紧抱了威廉长达五秒钟以上才肯放开。
这就像是个灾难的开始,围在威廉身边还没散去的人们开始纷纷效仿女影迷,不仅要求签名的位置越来越夸张(还有人扒着裤子将半个屁股露了出来!),而且热衷问威廉各种问题,威廉慢慢感觉有些呼吸困难,他快被人群挤得缺氧了。
亚蒙·高夫曼就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从天而降的,犹太经纪人大喊着:“签名和提问结束了女士们还有先生们!威尔必须得进摄影棚了,他有紧急拍摄!”,竟然真的犹如摩西分海一般,将威廉毫发无损的从人群中拉了出去。
“我有紧急拍摄?”片场的大门在身后关闭,威廉终于松了口气,他一边和经纪人朝内走去一边问。
“没有紧急拍摄,但有紧急情况。克里斯托弗·诺兰,因为剪辑师处理过的素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和对方大吵了一架,还要亲自剪这部电影!好莱坞有几个导演是拥有电影终剪权的?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大获成功之前,想动自己拍的电影一剪子都不行,他凭什么提这样的要求!可恶的是,我的意见他竟然完全不听,还抱着已经拍好的胶片把自己锁进了剪辑室!固执的英国人!可恶的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