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克常温超导,不能依靠研究超导材料技术!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首都。
核聚变设计项目确立以后,还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技会议。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超导技术理论会议。
技术理论会牵扯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理论,也就是未来的研发方向、发展方向。
超导会议的前半程,依旧是各个机构发布最新的材料技术信息,让前来参会的人看到了升阶元素,在各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邓焕山是最风光的学者之一。
作为超导材料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好多学者都围着他打听超导材料的研究,而超导材料研究中心拿出的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一阶铁基超导材料。
这就是王浩向航天局推荐的材料。
在常温状态下,这种名为‘CWF-071’的材料,电阻率高于银、低于铜,也就代表其在常温的状态下,都可以顶替常规的导线使用。
此外,CWF-071的转变温度高达201k,随着温度降低,电阻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一般的导体,电阻率也都会随着温度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CWF-071则是能够明显看出大幅下降。
“未来CWF-071实现量产,就可以在很多环境里替代常规导体,充当导电使用。”
邓焕山满脸笑容的说道,“超导材料的最终研发目的就是实现常温超导。”
“在超导领域,升阶材料有非常大的潜力,我们下一步目标就是制造出转变温度更高的超导材料……”
他还说出了既定目标数据--230K。
这个数据非常惊人。
230K,也就是零下43.15摄氏度,接近南、北极等特殊地带,就可以达到这个温度。
实际上,邓焕山以及其他学者都下意识忽略了一个问题--
电流承载力。
现在所有投入应用的超导材料,都是复杂的金属化合物,而导电性能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
同样是实现超导状态,单质金属的电流承载率远远高于复杂金属化合物。
CWF-071的电阻率低于铜,但电流载力远远比不上铜,常温使用CWF-071就必须要制造更粗的导线,才能在电阻值上持平。
当然了。
如果能够实现超导状态,其性能就一下子超过了铜,问题就在于,即便是一阶铁基超导材料的研发,也遇到了转变温度的极限问题。
所谓‘转变温度的极限问题’,就是在研发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个特殊的温度值,绝大部分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都无法越过这个温度值,少部分能越过也很难超过太多。
原来常规元素研究超导材料,转变温度的极限大概在180K左右。
现在使用了一阶铁,则上升到了200K。
在会议上就有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的学者,谈到了‘转变温度的极限问题’,还针对性的做了研究报告。
很多学者都思考起来。
王浩倒是听的很有兴趣,他准备的报告是阐述超导材料的研究方向,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说明一种突破极限问题的方法。
“升阶元素以及材料制造技术!”
王浩上台做报告的时候谈到了两点,一点就是升阶元素,有关升级元素的内容可谈的太多了。
“我们可以发现,应用了一阶铁以后,转变温度的极限有所上升。国内外很多材料团队都研发出了临界温度接近或超越180K的超导材料。”
“受限于电流载力,大多数材料都没有应用价值。”
“但不管怎么说,升阶元素的发现,提升了转变温度的极限数值。”
“在研究升级元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比同温度下的常规元素,所有的升阶元素外层电子的活跃度都会提升,简单来说,也就是电阻率会降低。”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去推断,二阶、三阶或者更高阶的金属元素,也许常温状态下,就具有超导性能。”
“当然,这暂时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制造常温状态接近超导性能的高电流载力金属材料。”
最后王浩说的和致密材料有关。
致密材料让材料密度变高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他们已经制造出了致密的银,常温状态下的电阻率,比常规的人银了五倍以上。
这种材料作为导体当然非常有价值。
只可惜,制造出来的致密银带有一定的辐射性,无法作为常规材料来使用,湮灭力场实验组正通过不断降低湮灭力场强度的方式,希望能够制造出不带辐射的致密银。
……
在超导技术理论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都在谈论王浩的报告。
一般的超导材料会议,谈的就是超导材料制造技术,要么就是展示最新的超导材料,要么就是谈一下超导材料的研发方向。
超导领域,实现常温超导就是最终目标。
王浩的报告则感觉有些‘不讲道理’,他谈起了升阶元素以及材料制造技术,直接性从底层元素基础来降低材料电阻率、提升转变温度极限值。
但是他说的内容却很有道理。
很多学者都有的感慨道,“所以说,未来能够实现常温超导,靠的并不是超导材料技术的研究,靠的是湮灭力场的研究。”
“想完全攻克一项技术,就必须要脱离技术领域才能做到。”
“这也是常态了。”
“有多少人、多少机构,在研究超导材料,只是从元素组成、制造方式来去研究,想要实现常温超导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浩院士说的太有道理了。”
“我真是期待能够看到那种高阶的元素,只是感觉……短时间没有希望……”
“……”
超导材料技术领域就是如此。
如果只是依靠常规的研究,几乎不可能解决转变温度的极值问题。
现在有了一阶铁材料,200K就接近了极值上限,感觉大部分接近两百k转变温度的材料,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很难投入到应用。
在应用方向来说,最广泛的还是141k的CW-019。
这也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招牌,生产最多、应用最广泛,已经应用覆盖了很多的领域。
大量的材料机构用实验研究证明,只研究超导材料技术很难突破极致问题,就必须在其他方向上想办法。
王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很好的方向。
只可惜,大部分人无法参与到研究,他们也只能了解一下而已。
王浩对于材料问题非常的重视,他们已经对于致密的一阶铁材料,也就是‘未来铁元素’给出了定义。
‘未来铁元素’,被命名为一阶β铁56。
β代表排序第二,56则代表了原子质量,常规的致密材料则被命名为一阶α材料。
比如,常规一阶铁,就是一阶α铁56。
在返回西海大学的路上,王浩也思考着‘未来元素’方向的研究,“看来必须要开启实验了,短期目标是研究几种铁的同位素,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带有辐射的未来铁元素。”
这个研究关系到强湮灭力场技术。
‘未来元素’不会受到特异现象的影响,就可以支持制造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场。
……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继续关注着F射线实验组以及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
两个实验组进展都不错。
同时,他还要参与核聚变设计项目,首先就是组建设计项目的主团队。
这工作还是以汤建军为主。
汤建军对核聚变的研究非常热情,都已经是超过60岁的老头,还精神奕奕的不断工作。
在科技部门、科学院、国际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工作地点,就是在西海市的老政-府办公楼。
老政-府办公楼被划定为管制区。
团队的名字就叫做‘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名字听起来很是低调,但是旗下有十几个院士,几十个研究员,几百的工程师,常驻在主研究基地的也已经有三个院士。
其中包括副总设计师汤建军、核物理研究所的周东伟以及科学院材料所的龚云伟。
下面的研究员,暂时只有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研究员听起来似乎不少,但相对于核聚变项目来说,人数又显得太少了。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个专业的小组,包括主设计组、材料组、动力组、磁能组,能量论证组、电力组、计算机组等等。
主设计组是王浩直接负责的,也是最核心的小组,负责核聚变装置主框架的设计,并会给其他的研究组分配研发工作。
几个院士都在主设计组里。
材料组是最大的组。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解决材料问题上,材料组自然有最多的研究员。
能量论证组的负责人是汪百川,主要工作就是做内部能量强度、反应强度以及相关的论证和实验研究。
磁能组则是负责外层螺旋磁场的部分,工作是把托卡马克‘不完善磁场’的设计和强湮灭力场外层磁场结合在一起。
等等。
王浩负责主设计工作,团队里也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分别是丁志强、颜静、肖新宇以及罗大勇。
过去几个月时间,丁志强都一直在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工作,一线参与了很多的实验研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也有了直观了解。
这次做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也就让丁志强也参与进来。
王浩很期待丁志强能做出一些‘灵感’上的贡献,帮助推进核聚变装置设计的工作进度。
颜静、肖新宇都属于‘自己人’。
他们都是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的老人了,对于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薄层、F射线都有深入的了解,不管是实验还是设计,都能给予不小的帮助。
王浩让颜静加入设计组,还有个想法是希望她担任‘助手’。
陈蒙檬是王浩的第一助理,但她的工作也有很多,大部分时间都要帮助处理信息、学者交流等事务,就没办法再参与设计工作。
颜静进入设计组中,可以担任会议的策划以及记录工作,也可以随时上报其他组的研究进展,等等
罗大勇则是附带的。
王浩只是想设计组里多几个‘自己人’,而不都是老院士、老研究员,专注于理论工作、对复杂性论证有深入研究的罗大勇,也许就能对设计工作有促进作用。
当然。
这肯定和热情到让王浩头疼的朱萍无关。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的框架搭建好,王浩也来到了研究基地,召集了设计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各研究组组长,召开了第一次研究会议。
很多听到消息的人,都下意识认为是人员会议,研究团队才刚刚组建好,人手都还有些不足,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认识一下,然后说上几句激励的话,调动一下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仅此而已。
等他们进入到会议室以后,就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会议室的投屏上,已经出现了一个设计稿的框架,那是一个大型的圆形的装置,下面则是画着很多管道。
当联系到设计工作,他们就知道框架可能就是核聚变装置。
大家都来到会议室以后,王浩也坐在主位上说了起来,“正常来说,研究组刚刚组建,大家可能才来到西海,第一次会议就是认识一下。
“我们也不是做争分夺秒的研究,似乎也不用太着急。”
“但是,我希望设计赶紧完成,快点进入到下一步,就能够更快一些制造出核聚变装置。”
“研究不是争分夺秒,但我不喜欢浪费时间。”
“大家来看……”
王浩说完以后直接进入讲解状态。
所有参会的人都有点儿发懵,他们没想到第一次开会就直接进入工作,甚至对此毫无准备。
他们一直在心里感慨,“不愧是王浩院士!”
“雷厉风行啊!”
“做事一点都不拖沓,或许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完成那么多研究吧……”
颜静、丁志强、罗大勇等人早就习惯了。
王浩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做研究就是做研究,干净利索的进入正题,赶紧把研究做完才是正事。
其他的都不重要。
外界乃至于研究组里,很多人都认为核聚变设计工作是一个持久性的研究,可能会持续几年时间。
但他们却认为……
也许,很快。
具体多快也很难说。
“若是不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大概一年……够了吧?”肖新宇思考着做了个判断。
“半年,差不多。”颜静这么样。
罗大勇闷头不说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丁志强……
他正在用力捂着脑袋,痛苦的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加入核聚变设计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脱离王浩老师的魔掌……”
首都。
核聚变设计项目确立以后,还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技会议。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超导技术理论会议。
技术理论会牵扯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理论,也就是未来的研发方向、发展方向。
超导会议的前半程,依旧是各个机构发布最新的材料技术信息,让前来参会的人看到了升阶元素,在各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邓焕山是最风光的学者之一。
作为超导材料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好多学者都围着他打听超导材料的研究,而超导材料研究中心拿出的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一阶铁基超导材料。
这就是王浩向航天局推荐的材料。
在常温状态下,这种名为‘CWF-071’的材料,电阻率高于银、低于铜,也就代表其在常温的状态下,都可以顶替常规的导线使用。
此外,CWF-071的转变温度高达201k,随着温度降低,电阻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一般的导体,电阻率也都会随着温度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CWF-071则是能够明显看出大幅下降。
“未来CWF-071实现量产,就可以在很多环境里替代常规导体,充当导电使用。”
邓焕山满脸笑容的说道,“超导材料的最终研发目的就是实现常温超导。”
“在超导领域,升阶材料有非常大的潜力,我们下一步目标就是制造出转变温度更高的超导材料……”
他还说出了既定目标数据--230K。
这个数据非常惊人。
230K,也就是零下43.15摄氏度,接近南、北极等特殊地带,就可以达到这个温度。
实际上,邓焕山以及其他学者都下意识忽略了一个问题--
电流承载力。
现在所有投入应用的超导材料,都是复杂的金属化合物,而导电性能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
同样是实现超导状态,单质金属的电流承载率远远高于复杂金属化合物。
CWF-071的电阻率低于铜,但电流载力远远比不上铜,常温使用CWF-071就必须要制造更粗的导线,才能在电阻值上持平。
当然了。
如果能够实现超导状态,其性能就一下子超过了铜,问题就在于,即便是一阶铁基超导材料的研发,也遇到了转变温度的极限问题。
所谓‘转变温度的极限问题’,就是在研发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个特殊的温度值,绝大部分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都无法越过这个温度值,少部分能越过也很难超过太多。
原来常规元素研究超导材料,转变温度的极限大概在180K左右。
现在使用了一阶铁,则上升到了200K。
在会议上就有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的学者,谈到了‘转变温度的极限问题’,还针对性的做了研究报告。
很多学者都思考起来。
王浩倒是听的很有兴趣,他准备的报告是阐述超导材料的研究方向,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说明一种突破极限问题的方法。
“升阶元素以及材料制造技术!”
王浩上台做报告的时候谈到了两点,一点就是升阶元素,有关升级元素的内容可谈的太多了。
“我们可以发现,应用了一阶铁以后,转变温度的极限有所上升。国内外很多材料团队都研发出了临界温度接近或超越180K的超导材料。”
“受限于电流载力,大多数材料都没有应用价值。”
“但不管怎么说,升阶元素的发现,提升了转变温度的极限数值。”
“在研究升级元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比同温度下的常规元素,所有的升阶元素外层电子的活跃度都会提升,简单来说,也就是电阻率会降低。”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去推断,二阶、三阶或者更高阶的金属元素,也许常温状态下,就具有超导性能。”
“当然,这暂时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制造常温状态接近超导性能的高电流载力金属材料。”
最后王浩说的和致密材料有关。
致密材料让材料密度变高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他们已经制造出了致密的银,常温状态下的电阻率,比常规的人银了五倍以上。
这种材料作为导体当然非常有价值。
只可惜,制造出来的致密银带有一定的辐射性,无法作为常规材料来使用,湮灭力场实验组正通过不断降低湮灭力场强度的方式,希望能够制造出不带辐射的致密银。
……
在超导技术理论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都在谈论王浩的报告。
一般的超导材料会议,谈的就是超导材料制造技术,要么就是展示最新的超导材料,要么就是谈一下超导材料的研发方向。
超导领域,实现常温超导就是最终目标。
王浩的报告则感觉有些‘不讲道理’,他谈起了升阶元素以及材料制造技术,直接性从底层元素基础来降低材料电阻率、提升转变温度极限值。
但是他说的内容却很有道理。
很多学者都有的感慨道,“所以说,未来能够实现常温超导,靠的并不是超导材料技术的研究,靠的是湮灭力场的研究。”
“想完全攻克一项技术,就必须要脱离技术领域才能做到。”
“这也是常态了。”
“有多少人、多少机构,在研究超导材料,只是从元素组成、制造方式来去研究,想要实现常温超导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浩院士说的太有道理了。”
“我真是期待能够看到那种高阶的元素,只是感觉……短时间没有希望……”
“……”
超导材料技术领域就是如此。
如果只是依靠常规的研究,几乎不可能解决转变温度的极值问题。
现在有了一阶铁材料,200K就接近了极值上限,感觉大部分接近两百k转变温度的材料,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很难投入到应用。
在应用方向来说,最广泛的还是141k的CW-019。
这也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招牌,生产最多、应用最广泛,已经应用覆盖了很多的领域。
大量的材料机构用实验研究证明,只研究超导材料技术很难突破极致问题,就必须在其他方向上想办法。
王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很好的方向。
只可惜,大部分人无法参与到研究,他们也只能了解一下而已。
王浩对于材料问题非常的重视,他们已经对于致密的一阶铁材料,也就是‘未来铁元素’给出了定义。
‘未来铁元素’,被命名为一阶β铁56。
β代表排序第二,56则代表了原子质量,常规的致密材料则被命名为一阶α材料。
比如,常规一阶铁,就是一阶α铁56。
在返回西海大学的路上,王浩也思考着‘未来元素’方向的研究,“看来必须要开启实验了,短期目标是研究几种铁的同位素,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带有辐射的未来铁元素。”
这个研究关系到强湮灭力场技术。
‘未来元素’不会受到特异现象的影响,就可以支持制造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场。
……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继续关注着F射线实验组以及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
两个实验组进展都不错。
同时,他还要参与核聚变设计项目,首先就是组建设计项目的主团队。
这工作还是以汤建军为主。
汤建军对核聚变的研究非常热情,都已经是超过60岁的老头,还精神奕奕的不断工作。
在科技部门、科学院、国际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工作地点,就是在西海市的老政-府办公楼。
老政-府办公楼被划定为管制区。
团队的名字就叫做‘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名字听起来很是低调,但是旗下有十几个院士,几十个研究员,几百的工程师,常驻在主研究基地的也已经有三个院士。
其中包括副总设计师汤建军、核物理研究所的周东伟以及科学院材料所的龚云伟。
下面的研究员,暂时只有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研究员听起来似乎不少,但相对于核聚变项目来说,人数又显得太少了。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个专业的小组,包括主设计组、材料组、动力组、磁能组,能量论证组、电力组、计算机组等等。
主设计组是王浩直接负责的,也是最核心的小组,负责核聚变装置主框架的设计,并会给其他的研究组分配研发工作。
几个院士都在主设计组里。
材料组是最大的组。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解决材料问题上,材料组自然有最多的研究员。
能量论证组的负责人是汪百川,主要工作就是做内部能量强度、反应强度以及相关的论证和实验研究。
磁能组则是负责外层螺旋磁场的部分,工作是把托卡马克‘不完善磁场’的设计和强湮灭力场外层磁场结合在一起。
等等。
王浩负责主设计工作,团队里也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分别是丁志强、颜静、肖新宇以及罗大勇。
过去几个月时间,丁志强都一直在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工作,一线参与了很多的实验研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也有了直观了解。
这次做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也就让丁志强也参与进来。
王浩很期待丁志强能做出一些‘灵感’上的贡献,帮助推进核聚变装置设计的工作进度。
颜静、肖新宇都属于‘自己人’。
他们都是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的老人了,对于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薄层、F射线都有深入的了解,不管是实验还是设计,都能给予不小的帮助。
王浩让颜静加入设计组,还有个想法是希望她担任‘助手’。
陈蒙檬是王浩的第一助理,但她的工作也有很多,大部分时间都要帮助处理信息、学者交流等事务,就没办法再参与设计工作。
颜静进入设计组中,可以担任会议的策划以及记录工作,也可以随时上报其他组的研究进展,等等
罗大勇则是附带的。
王浩只是想设计组里多几个‘自己人’,而不都是老院士、老研究员,专注于理论工作、对复杂性论证有深入研究的罗大勇,也许就能对设计工作有促进作用。
当然。
这肯定和热情到让王浩头疼的朱萍无关。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的框架搭建好,王浩也来到了研究基地,召集了设计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各研究组组长,召开了第一次研究会议。
很多听到消息的人,都下意识认为是人员会议,研究团队才刚刚组建好,人手都还有些不足,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认识一下,然后说上几句激励的话,调动一下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仅此而已。
等他们进入到会议室以后,就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会议室的投屏上,已经出现了一个设计稿的框架,那是一个大型的圆形的装置,下面则是画着很多管道。
当联系到设计工作,他们就知道框架可能就是核聚变装置。
大家都来到会议室以后,王浩也坐在主位上说了起来,“正常来说,研究组刚刚组建,大家可能才来到西海,第一次会议就是认识一下。
“我们也不是做争分夺秒的研究,似乎也不用太着急。”
“但是,我希望设计赶紧完成,快点进入到下一步,就能够更快一些制造出核聚变装置。”
“研究不是争分夺秒,但我不喜欢浪费时间。”
“大家来看……”
王浩说完以后直接进入讲解状态。
所有参会的人都有点儿发懵,他们没想到第一次开会就直接进入工作,甚至对此毫无准备。
他们一直在心里感慨,“不愧是王浩院士!”
“雷厉风行啊!”
“做事一点都不拖沓,或许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完成那么多研究吧……”
颜静、丁志强、罗大勇等人早就习惯了。
王浩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做研究就是做研究,干净利索的进入正题,赶紧把研究做完才是正事。
其他的都不重要。
外界乃至于研究组里,很多人都认为核聚变设计工作是一个持久性的研究,可能会持续几年时间。
但他们却认为……
也许,很快。
具体多快也很难说。
“若是不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大概一年……够了吧?”肖新宇思考着做了个判断。
“半年,差不多。”颜静这么样。
罗大勇闷头不说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丁志强……
他正在用力捂着脑袋,痛苦的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加入核聚变设计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脱离王浩老师的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