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小说网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34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4)

第34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4)

作者:姜尚 鬼谷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昭王十四年(前293),魏、韩两军联合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集结,欲收复秦国攻占的新城、宜阳等地,以解除秦军对魏、韩南部和西部的威胁。秦军也以伊阙为中心开始集结部队,整装待发。这时候,秦国的边境形势十分紧张。西面的少数民族政权义渠在赵国的支持下,不断侵入秦国陇东地区。赵国内乱结束,赵惠文王和相国李兑深信秦国将是赵国的劲敌,因而开始对秦采取压制。秦昭王、宣太后和魏冉被形势所逼,只好将秦军精锐的大半调到秦国北部与西部边境来抵抗赵军。魏、韩联军对秦国东部和秦通往中原的咽喉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因关在谷中,故名函谷关)屡屡犯难,秦国短时间内无法调出精锐部队应战。

    同一时间,来自新城和宜阳的秦军开始在伊阙集结,由秦国名将白起指挥。此时,东拼西凑的秦军部队在数量上以及武器装备上都不及韩、魏联军,仅仅魏军数量就已超出秦军好几万,而韩军装备更是精良无比,秦军明显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部队中的许多将领都未战先怯,主张以守为攻,紧布营盘采取守势,希望以其固若金汤的防御战术拖延到援军到来。

    这支秦军并非秦国的主力部队,而韩、魏联军却是两国的精税,可谓虎狼之师。所以,秦国诸将主张以守为攻等待援军的战术是很现实的想法。可名将白起明白,倘若两军对峙过久,这支曾被韩、魏联军重创的秦军士气会更加低迷,气势上、形势上会更加不利于秦军,最后会不战自败。现在的这支秦军急需一场胜利来找回气势,挽回尊严。而以秦国现在的国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除来自赵国的威胁,也无法从西部和北部边境调大军来援助。所以,解决魏、韩联军只能靠这支并不精良的秦军,诸将的想法其实只是美好的一相情愿。

    为了扭转这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避免因秦军怯战而引来其他国家的侵犯,魏冉决意先解燃眉之急,反击魏、韩联军,令白起以迅雷之势尽快解决魏、韩联军。在伊阙的对峙中,秦军与魏、韩联军发生了几次小规模战斗,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统帅白起身先士卒,这几场小规模战斗竟然取得全胜。虽然歼敌并不多,但秦军的士气大涨。反观魏、韩联军,初来乍到时的锐气已消失殆尽。几场战斗下来,秦军不再像刚来时那样畏首畏尾,提到敌军闻之变色。而且,士兵、将领们对这位用兵如神的统领更加信任、更加有信心。

    名将白起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魏、韩联军的一个致命缺点,如果用计得就可置敌于死地。而这致命缺点便是魏、韩两军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也就是说两军是各自为战的。魏军由魏国名将公孙喜统领,韩军由韩国名将暴鸢统领,两人同是当代名副其实的名将,在本国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会心甘情愿地被人呼来唤去呢?而魏、韩两国的国君在计划联合时,也未提这次作战将由谁作为两军统帅,最高指挥权究竟归谁。魏、韩两军心中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希望盟军先向秦军进攻,两者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通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韩、魏联军同时发现这支秦军看似不堪一击,真打起来却不容小视,心中都有了顾忌,谁也不愿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白起察觉魏、韩联军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乃魏、韩两军,两军互相观望的态度给了白起逐一击破的机会。白起差使者与进韩境作战的魏军言好,希望魏军能保持中立态度,而公孙喜正有坐山观虎斗之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公孙喜心中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等到秦与韩打到两败俱伤时,将两者一网打尽。

    白起翌日便向韩军下战书,在书信中暗示魏军已保持中立,秦愿与韩择日决一死战。秦军更是将营寨全部驻扎在韩军这一侧,摆出与韩誓不两立之势。而原本唇齿相依的魏、韩联军因白起的挑拨离间而一分为二,悄悄走向唇亡齿寒、独木难支的境地。

    韩军在接到战书后整装待发,全力备战。暴雨之夜,魏军部队驻营里,大家无所事事,难免放松戒备。秦将白起率领大军主力行至魏营后侧,向魏军发起猛烈进攻。秦军三路压迫,从三方一齐打击魏军。魏军只得向韩营方向逃窜,节节败退。魏军被秦军打得猝不及防,短时间内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只得且战且退,狼狈不堪地拥向韩营,渴望援助。

    由于大雨倾盆、云雾弥漫,韩营众将听见魏营隐约传来厮杀声,但暴鸢未敢贸然出兵。秦将白起向来诡计多端,用兵神鬼莫测,暴鸢认为这也许是他在使诈。很快厮杀声越来越近,迷雾中也逐渐出现了人影。韩军整装待发,准备誓死抵抗。等到两军兵刃相遇之后,才发现是联盟魏军。韩军此时已无法阻止溃败的友军冲向本营,追打魏军的秦军开始将目标转移到与之交战的韩军身上,而原本留在韩军对面的秦军此刻也倾巢而出,剑指韩营。

    韩军先遭溃败的魏军冲击,而后再遇秦军的两面夹击。韩将暴鸢还未理清思路时,魏、韩两军已经兵败如山倒,难挽败局。秦军面对落荒而逃的魏、韩两军穷追猛打,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但公孙喜和暴鸢无愧当世名将,在理清思路之后虽然逃跑,但还是布置了几次有力的抵抗。而在遭遇魏、韩的反抗时,秦将白起身先士卒,鼓舞了三军,最终将魏、韩两军赶向偃师。

    伊阙在洛河、伊河之间,天降暴雨过后,伊河与洛河河面波涛汹涌,河水更是一泻千里,韩、魏两军只能望河兴叹。洛河与伊河在偃师一带两河同流,秦军将魏、韩两军最后赶至两河汇集处。前有汪洋,后有虎狼之师,魏、韩无路可逃,被秦军大量歼灭,跳河逃命的士兵被河水冲跑淹死十之八九。暴鸢在几名水性好的士兵的掩护下,得以渡河逃险。

    伊阙一战,秦军最终斩杀魏、韩两军共二十四万余人,俘虏无数,活捉魏国名将公孙喜,并因此战的大胜乘机攻下五座城池。

    这一战,秦国彻底地削弱了韩、魏两国国力,以至于韩、魏两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秦国东部的危机得到有效的缓解。秦将白起因此大功被封为国尉,这便是战神白起为历史留下的经典少众之战。

    除了在战争中,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以少胜多的现象,比如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领域,存在着三巨头,分别是:赶集网、58同城、百姓网。相比于前两者,百姓网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另外两家网站的工作人员有几百甚至上千,而百姓网只有区区30人。但是,这个小团队里面的每个人给公司创造的贡献都超过100万元。跟两个庞大的竞争对手相比,百姓网可以说是用最少的员工创造了最大的价值。

    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一个30人的小团队为何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价值呢?这是因为百姓网专注于分类信息这个领域,他们的核心业务就是分类信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的思想如何改变,信息分类是永远存在的。百姓网在主页没做好以前不考虑其他业务,因此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同时运营成本也会大幅降低,这是百姓网一直以来保持不到30人团队的秘诀所在。

    还有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商战是持久战,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想要“以少胜多”,就必须坚持下来。2006年以来,分类信息网站进入洗牌时期,很多网站都倒闭了,或者艰难维持者。但百姓网坚持了下来,并跟58同城、赶集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百姓网的案例说明,实现以少胜多的重要法则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持之以恒。

    分险第八:依山傍水,与敌作战

    三千人为屯,必置冲阵,便兵所处。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并攻而前。已战者,还归屯所,更战更息,必胜乃已。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于险厄①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备山之左。险有大水,无舟楫者,以天潢济吾三军。已济者,亟广吾道,以便战所。以武冲为前后,列其强弩,令行阵皆固。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高置旌旗,是谓车城②。

    “凡险战③之法:以武冲为前,大橹为卫,材士强弩翼吾左右。三千人为屯,必置冲阵,便兵所处。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并攻而前。已战者,还归屯所,更战更息,必胜乃已。”

    武王曰:“善哉。”

    ①厄:险隘。

    ②车城:用战车连接起来构成的营垒。

    ③险战:险隘地带的战斗。

    武王问太公说:“引兵深入敌国境内,在险阻狭隘的地方与敌人相遇。我军左依山右傍水,敌军右依山左傍水,双方各据险要而对峙。在此情况下,我想进行稳固的防守、必胜的进攻,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当我军攻取了山的左侧时,应迅速戒备山的右侧;攻占了山的右侧时,应迅速戒备山的左侧。险要地区的大江大河,如没有可以利用的船只,我军就应用天潢等浮渡器材渡过。已经渡河的军队,要迅速在前方开辟道路,抢占有利地形,以便主力部队跟进。要用武冲大扶胥掩护我军的前后,布列强弩,使得我军行列和阵形稳固。交通要道和山谷的谷口,要用武冲大扶胥加以阻绝,并高挂旗帜,这样就铸成了一座用战车连接起来的车城。

    “大凡险要地带,作战的方法是:把武冲大扶胥配置在前,以大盾牌为防护,用强兵劲弩保护我左右两翼。每三千人为一屯,一定要编成进攻性的阵势,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形上。战斗时,左军用于左翼,右军用于右翼,中军用于中央,三军并肩作战,奋力向前推进。已战的部队,回到原屯驻之处休整,未战的依次投入战斗,轮番作战,轮番休息,直到取得胜利为止。”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本篇主要论述了在山水险隘地带的作战方法。敌我双方在山、水交错的险要地形处交战,从而形成胶着的状态。在战略指导上,首先应该加强戒备,“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以防被敌人围剿,使敌人有机可乘。而后逐一讲述由山路、水路向敌军进攻的有效方法。如从水上向其进攻,先锋部队渡河以后,应该“广吾道,以便战所”,也就说让战车行驶在前后两方,以材士强弩看守前方,从而阻绝其他道路,以最快速度建立起稳固的阵形,以此掩护部队的主力渡河过江。若从山路发动攻击,战术部署应以武冲大扶胥为先锋,大盾战车为后防,材士强弩驻扎左右两侧,让步兵为主力迎面攻击。攻击时三军齐头并进,“并攻而前”,即可取胜。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因而地形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依靠地形易守难攻,退敌无数;有的在被动情况下逃跑,依据地势逆转反攻,扭转乾坤。可占据了有利地势并不等于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之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是如此。它是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所以善用地势者能借势取胜,不善用地势者则很可能失败。剡家湾之战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绍兴九年(1139)秋,宋金议和,宋朝向金俯首称臣,遣贡银二十五万两,纳绢二十五万匹,金国将黄河以南以及陕西地区归还宋朝。仅过了一年,金兀术便撕毁和约,分路南侵。同年八月,金西路军统帅完颜果在攻陷陕西部分地区后,派部将蒲察胡盏、完颜习不住领兵五万,驻扎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刘家圈,寻机南下入川。

    宋将吴璘领兵两万余人,从河池(今甘肃徽县)北上,抵抗金军再次来袭,意图收复秦州等地。吴璘救下秦州后,火速移师刘家圈南边。刘家圈地势险要,前临峻岭,背靠腊家城(今甘肃秦安东),固若金汤,坚若磐石。金军自恃兵多将广,且占地势之优,“据险自固,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攻守平衡,认为宋军不敢前来进攻。

    遭遇如此劲敌,吴璘立刻招来众将,商讨对策。姚仲提议“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这一意见当场被采纳。吴璘观察地势后,为避金骑从上至下之锋芒,决意上原列阵。经过周密的准备,吴璘于二十一日正式向金军发出挑战。金兵自信凭此地势,此战必败宋军,便因过于自大而未作任何防备。吴璘乘敌警戒不严之机,当夜遣王彦、姚仲二将率精兵翻岭上原,相约火起为令,发动进攻。

    另一方面,吴璘命宋将张士廉绕至原后,控扼腊家城,断敌后路。二将带兵上岭后,立刻布列阵势,在剡家湾设下“叠阵”,以持多种武器为基础的步兵为主,以骑兵居于两翼。阵成之后,万炬齐发,等金军前来迎战。金将胡盏有恃无恐,率兵前来。宋将吴璘指挥“叠阵”中的弓弩手轮番射击,抵挡住金军的数十次冲击。金军看形势不对,开始后退,吴璘乘隙遣骑兵追击,金军惨败,千人被杀,万人投降。而因宋将张士廉误期,胡盏、完颜习不住等得以率残军败将如丧家之犬般逃回腊家城。

    此役金军拥有人数优势、地势优势,但因指挥不当、目空一切、草率轻敌,最终导致战争的失利。反观宋军在人数劣势、地势劣势的情况下,却因指挥得当、众志成城,最终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