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泗水 沂水 洙水(3)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城临泗水。昔菑丘诉饮马斩蛟,眇目于此处也。泗水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城枕泗川。陆机《行思赋》曰: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王莽之所谓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广陵所由,或因变之,未详也。泗水又东迳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也。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
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流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入沂。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迳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五龙。魏南青州治。《左氏传》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
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迳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闾山水合,水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
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东南流,巨围水注之。水出巨围之山,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导源堂阜,《春秋·庄公九年》,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
堂阜水又东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迳蒙阴县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东南与{山叟}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迳蒙阴县,注桑泉水。又东南,卢川水注之,水出鹿领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斯奔,乱流迳城阳之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刘稀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右合蒙阴山水。水出蒙阴山,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
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桑泉水,又东南入沂。沂水又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同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封将军丁复为侯国。
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南,东注沂水。
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沂水南迳中丘城西。《春秋·隐公七年》,夏,城中邱。《左传》曰:书不时也。
沂水又南迳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
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迳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迳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也,治水又东南流,迳费县故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鲁季孙之邑。
子路将堕之。公山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从也。许慎《说文》云:沂水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东南趣也,皆为谬矣。故世俗谓此水为小沂水。治水又东南迳祊城南。《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费县东南。治水又东南流注于沂。
沂水又南迳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也。《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邾人袭鄅,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是也。后更名开阳矣。
《春秋·哀公三年?经》书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者,是也。县故琅邪郡治也。
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
《鲁连子》称:陆子谓齐湣王曰:鲁费之众臣,甲舍于襄贲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
郯故国也,少昊之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公与之宴。昭子━━叔孙婼,问曰:少昊鸟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黄帝、炎帝以云、火纪官,太皞以龙纪。少皞瑞凤鸟,统历鸟官之司,议政斯在。孔子从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四年,越子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县故旧鲁也,东海郡治。秦始皇以为郯郡,汉高帝二年,更从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东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
《春秋左传》曰: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吴子辞水道不可以行,晋乃还,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更名承翰矣。
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迳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建安二年,曹操围吕布于此,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
《地理志》曰:临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泗水,或作池字,盖字误也。洙水自山西北迳盖县,汉景帝中五年,封后兄王信为侯国。又西迳泰山东平阳县。《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阳。杜预曰:今泰山平阳县,是也,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矣。晋武帝元康九年改为新泰县也。
西南至卞县,入于泗。
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卞城东北,卞山之阴。《尸子》曰: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故《论语撰考谶》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即斯泉矣。西北流注于洙水。
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入泗水乱流。西南至鲁县东北,又分为二水。
水侧有故城,两水之分会也。洙水西北流迳孔里北,是谓洙、泗之间矣。《春秋》之浚洙,非谓始导矣,盖深广之耳。洙水又西南,枝津出焉。又南迳瑕丘城东,而南入石门,向来结石为水门,跨于水上也。西南流,世谓之杜武沟。洙水又西南,迳南平阳县之显闾亭西,邾邑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经》书,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者也。杜预曰:平阳北有显闾亭。《十三州记》曰:山阳南平阳县又有闾丘乡。《从征记》曰:杜谓显闾、闾丘也。今按漆县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显闾非也。然则显闾自是别亭,未知孰是?
又南,洸水注之。吕忱曰:洸水出东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尔雅》曰:汶别为阐,其由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迳盛乡城西。京相璠曰:刚县西南有盛乡城者也。又南迳泰山宁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共王子刘恬为侯国。王莽改之曰宁顺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首受洙,西南流迳瑕邱城北,又西迳宁阳城南,又西南入于洸水。洸水又西南,迳泰山郡乘丘县故城东。赵肃侯二十年,韩将举与齐、魏战于乘丘,即此县也。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将夜为侯国也。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又南至主平县南入于泗水。西有茅乡城,东去高平三十里。京相璠曰:今高平县西三十里有故茅乡城者也。
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城临泗水。昔菑丘诉饮马斩蛟,眇目于此处也。泗水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城枕泗川。陆机《行思赋》曰: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王莽之所谓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广陵所由,或因变之,未详也。泗水又东迳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也。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
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流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入沂。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迳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五龙。魏南青州治。《左氏传》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
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迳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闾山水合,水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
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东南流,巨围水注之。水出巨围之山,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导源堂阜,《春秋·庄公九年》,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
堂阜水又东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迳蒙阴县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东南与{山叟}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迳蒙阴县,注桑泉水。又东南,卢川水注之,水出鹿领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斯奔,乱流迳城阳之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刘稀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右合蒙阴山水。水出蒙阴山,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
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桑泉水,又东南入沂。沂水又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同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封将军丁复为侯国。
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南,东注沂水。
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沂水南迳中丘城西。《春秋·隐公七年》,夏,城中邱。《左传》曰:书不时也。
沂水又南迳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
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迳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迳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也,治水又东南流,迳费县故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鲁季孙之邑。
子路将堕之。公山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从也。许慎《说文》云:沂水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东南趣也,皆为谬矣。故世俗谓此水为小沂水。治水又东南迳祊城南。《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费县东南。治水又东南流注于沂。
沂水又南迳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也。《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邾人袭鄅,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是也。后更名开阳矣。
《春秋·哀公三年?经》书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者,是也。县故琅邪郡治也。
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
《鲁连子》称:陆子谓齐湣王曰:鲁费之众臣,甲舍于襄贲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
郯故国也,少昊之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公与之宴。昭子━━叔孙婼,问曰:少昊鸟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黄帝、炎帝以云、火纪官,太皞以龙纪。少皞瑞凤鸟,统历鸟官之司,议政斯在。孔子从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四年,越子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县故旧鲁也,东海郡治。秦始皇以为郯郡,汉高帝二年,更从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东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
《春秋左传》曰: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吴子辞水道不可以行,晋乃还,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更名承翰矣。
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迳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建安二年,曹操围吕布于此,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
《地理志》曰:临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泗水,或作池字,盖字误也。洙水自山西北迳盖县,汉景帝中五年,封后兄王信为侯国。又西迳泰山东平阳县。《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阳。杜预曰:今泰山平阳县,是也,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矣。晋武帝元康九年改为新泰县也。
西南至卞县,入于泗。
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卞城东北,卞山之阴。《尸子》曰: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故《论语撰考谶》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即斯泉矣。西北流注于洙水。
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入泗水乱流。西南至鲁县东北,又分为二水。
水侧有故城,两水之分会也。洙水西北流迳孔里北,是谓洙、泗之间矣。《春秋》之浚洙,非谓始导矣,盖深广之耳。洙水又西南,枝津出焉。又南迳瑕丘城东,而南入石门,向来结石为水门,跨于水上也。西南流,世谓之杜武沟。洙水又西南,迳南平阳县之显闾亭西,邾邑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经》书,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者也。杜预曰:平阳北有显闾亭。《十三州记》曰:山阳南平阳县又有闾丘乡。《从征记》曰:杜谓显闾、闾丘也。今按漆县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显闾非也。然则显闾自是别亭,未知孰是?
又南,洸水注之。吕忱曰:洸水出东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尔雅》曰:汶别为阐,其由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迳盛乡城西。京相璠曰:刚县西南有盛乡城者也。又南迳泰山宁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共王子刘恬为侯国。王莽改之曰宁顺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首受洙,西南流迳瑕邱城北,又西迳宁阳城南,又西南入于洸水。洸水又西南,迳泰山郡乘丘县故城东。赵肃侯二十年,韩将举与齐、魏战于乘丘,即此县也。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将夜为侯国也。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又南至主平县南入于泗水。西有茅乡城,东去高平三十里。京相璠曰:今高平县西三十里有故茅乡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