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个巴掌长,五指宽的木盒,满满装的都是玉米粒。
乍一看,貌似不少,粗算下来,顶多三颗玉米,最多四颗。
杨瓒几度畅想,寻找到玉米土豆,在各府州县大范围种植,既能缓解粮食问题,又能丰实边储,增强边军实力。对抗小冰河期的同时,彻底解除边患。
问题是,想得再美好,终不是实际。
捻起几颗晒干的玉米粒,杨佥宪叹息一声,眉头深锁。他忘记最重要一点,非专业出身,番粮到手,也压根不晓得怎么种!
总不能随便挖个坑,扔进去了事?
相隔两地,朱厚照为吃发愁,杨瓒为种发愁。
面对玉米,君臣生出同样的挫败感。
仔细想想,或许可以效仿皇庄,令沿海卫所搜寻佛郎机人,搜寻种植之法。要么就发下重赏,不愁没有欧罗巴走私船上钩,冒着海上-风-暴,前往美洲大陆,带回有种植经验的印第安人。
想了许久,杨瓒眉头皱得更深。
放下玉米粒,盯着木盒,不免有些后悔。
当真该拦下番子,询问清楚,这些玉米从何而来,是否已有种植之法。
幸运的是,边塞虽然苦寒,仍不乏能识节气,熟知田亩的老农。想种出玉米,必须离开镇虏营,到附近卫所边屯走机会。
找对人,应该能想出种植办法。
一盒玉米粒,数量不多,分成几份,赶在五月前播种,运气好的话,应该能在一两个星期内出苗。
运气不好,关碍也不大。
有第一次,不愁没有第二次。既能寻到玉米,说明掌握正确途径,找到往来海上的欧罗巴商船和走私船。
距小冰河末期还很久,这段时间,足够想出办法,推广播种。
欲速则不达。
有的时候,耐心更为重要。
想到这里,杨瓒心下略松。
走出帐篷,发现天际一片灰蒙蒙,彤云密布。
朔风卷过,摊开掌心,零星飘落几片雪花。
不到盏茶,六出延展,雪成鹅毛,自空中洒落。
巡逻营卫走过,绯色袢袄落上一层白。
“见过佥宪!”
带队总旗抱拳,杨瓒颔首,问道:“草原可传回消息?”
“回佥宪,尚未。”
营卫离开,杨瓒站在帐边,不过几息,鼻息凝成白雾,眼角眉梢挂上点点晶莹,连打两个喷嚏。
跺跺脚,退回帐篷,再不敢吹风。
当夜,北疆之地,又降一场大雪。
京城开始春耕,蓟州边镇,靠近草原一线,土地仍冻得结实。
顾卿传回消息,阿尔秃厮部正向漠北进发,搜寻伯颜部营地。没能找到伯颜小王子,却接连抢劫三支附庸部落,可延汗闻知,定然震怒。
小王子的怒火,阿尔秃厮人的贪-婪,这一整年,草原休想平静。
“吃到甜头,轻易不会收手。”
接到消息,杨瓒同顾鼎商议,取二十匹丝绸,三件玉器送往草原。
送出之物都是刘瑾丘聚留下,换成粮食,足够喂饱两卫边军。分出几件并无太大问题。
为保万全,簿册由专人记录,事情需秘密进行。
隐瞒朝中,实出不得已。
若是泄-露,赞同未必,反对却是必然。
一顶“结交鞑靼”的帽子压下来,不伤筋动骨也着实心烦。
计划初定,杨瓒便同两位总戎商议,条陈奏疏只呈送天子,内阁六部都要隐瞒。
非是全盘否定优抚之策,实是面对豺狼,实行仁义道德,只会让其得寸进尺,越-逼-越紧。
一味退让,最可能的结果是退无可退,跌落万丈悬崖。
痛打一顿,狠狠教训,让其心生畏惧,不敢轻易冒-犯,才是正路。
边镇之地常年面临鞑靼威胁,无论文武,多数会同意这个观点。朝堂之上,情况则完全两样。
十成十,奏疏斥回,上奏之人都会吃挂落。
瞒着朝堂,暗中行事,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危险同样大,好歹能安稳边镇。
杨瓒知道,顾鼎张铭冒的风险比自己更大。但两人全无半点退缩,听闻计划,当场拍板决定,行,就这么办!
“北御鞑靼,夺回疆土,护卫万民,方不负我等出身,无愧纵马草原的先祖!”
镇虏营上下达成一致,新任蓟州总兵,自京城调任的密云、怀柔两地镇守,乃至潮河所、密云后卫、磨刀峪等地指挥千户,嘴上没有明言,态度却相当明确,凡镇虏营骑兵商队,持续相关手令,一概放行,不报朝廷。
刘庆之后,朝中没有再派监察御史。
很显然,朱厚照决意复行圣祖高皇帝之法,一口气发落近百名文武,让群臣大感心惊。短时间内,不会有心思再查边储,也没能力来找麻烦。
天时地利人和,杨御史认为,事情没有不成的道理。
结果证明,他想的不错。
顾卿深入草原,阿尔秃厮部追逐利益,小王子震怒,鞑靼部落各怀心思,内-讧势成必然。
蓟州等地,好钻营及无能之辈多被调任。无心御敌,只想摘果子的地方官员,或罢黜或流放。空出的位置,多为壮年,有实才的官员填补。
文官多出翰林六科,武将则由五军都督府选派。
通过锦衣卫,杨瓒知晓部分名单,从头至尾数过一遍,诧异发现,竟有十六人是殿试同榜。
其中,户科给事中王忠外放平谷知县,曾在晋地的李淳调任蓟县,出身蓟州的程文调往昌平州,官升州衙判官。
官文下发之后,几人陆续送来书信。
杨瓒一一看过,不得不承认,身在官场,人脉的确重要,更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自可官运亨通,前途坦荡。用不好,被连累丢官免职,甚至下狱流放,也只能怨自己倒霉,事先没能擦亮双眼,才落到如今下场。
总体而言,杨瓒的眼光还算不错。
王忠身在京城,以言官入朝,举发贪墨,出使朝鲜,功劳自不必提。
李淳程文外放,任职期间,确实做出不少实事,在当地官声相当不错。非是如此,升官调任也轮不到他们。
纵观全国,知县二尹,典史主簿,加上等候选官的举人,没有上千也有几百。
比资历,李淳程文完全不够看。
他们能仰赖的唯有官声,以及在朝中关系。如此一来,赴任之前联系杨瓒,送来私信,就完全说得通。
毕竟,同榜之中,这位最得圣心,品级最高。
放下文书,杨瓒摸摸下巴,终于有了自觉。
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由虾米升级,成为可供他人一抱的大-腿。
该说好事还是坏事?
杨御史无解。
正德二年,三月辛亥
北来的朔风终于减弱,彤云散去,天空放晴。
积雪开始消融。
镇虏营城墙之上,坚冰反-射-五彩,渐成点点水珠,继而汇成溪流,最后,四面垂下瀑布,落在地面,同雪水聚成浅池,交错两道彩虹。
见此奇景,杨瓒兴致突起,指着南城门,对谢丕道:“谢兄且看,此处可像水帘洞?”
“水帘洞?妙!”谢丕拊掌,笑道,“有此奇想,杨贤弟果真高才。”
杨瓒诧异,道:“谢兄不知?”
“不知什么?”
齐天大圣,孙行者。
谢状元挑眉,满脸疑惑。
杨瓒默然。
他只记得西游记成书明代,并不晓得,究竟是在正德之前还是之后。
事实上,写成这部奇书的吴老先生,现今还是黄发垂髫。别说写书,怕是连字都不认得。
见谢丕确实不解,杨瓒唯有干笑两声,含混过去。
没料想,谢状元回到医帐,将日间事当做趣闻说给顾榜眼。
隔日,杨瓒正要往附近边屯,路过城门,发现有边军登高凿石,谢丕和顾晣臣立在墙下,展开一幅字,正指点边军落锤。
“谢兄,顾兄。”
心下好奇,信步走过,看清纸上何字,杨瓒立时僵住。
水帘洞?!
再看城头,篆体“水”字已成大半。
“谢兄,这是为何?”
谢丕笑道:“此三字甚好,我与顾兄商议,不若刻于城门之上。”
“刻门上?”
“此为南门,北门、西门也将仿照此例。”
杨瓒:“……”
吴老先生,小生对不起你!镇虏营的汉子们,更是对不起!
边塞军营,何等威武,北疆军汉,怎生雄壮。
突然变成猴群居住的洞府……哪怕出了齐天大圣,也是猴子窝!
除非吴老先生不至北疆,不晓镇虏营,否则,大圣的洞府怕要改名。
想到这里,杨瓒忽觉-罪-孽-深重。
不得不拦住谢丕顾晣臣,叫什么都成,坚决不能是水帘洞!
“为何?”
“当真不行?”
杨瓒摇头,费尽口舌,喉咙说干,甚至扯到违-制,终于成功劝服两人,就此改变主意。
最后,三人合议,几座城门不另外取名,均以东南西北题字。
边军领命,重新刻印,但南门之上的“水”字到底留了下来。
让杨瓒万没料到的是,半个世纪后,因明朝疆域扩大,本为长兴县丞的吴老先生,因实干清廉调任密云。为官期间,走访边镇,见到镇虏营旧城,听闻正德初年,杨谢顾三人守城对敌之事,钦佩不已,看到城门上的半枚刻字,更是灵感大发。
弼马温的洞府,就此成名。
如果杨瓒知晓,必会目瞪口呆。
不是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历史总会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被玩笑之人,只能无语望天,叹息一声,岁月强大,人力渺小,不服不行。
四月初,京城的风雨终告一段落。
第一批流放的官员,由锦衣卫押送,经密云怀柔,抵达潮河所和白马关。
谢丕、顾晣臣奉召还京,安排武学及武举诸事。
顾卿自草原返还,未停两日,接北镇抚司任命,得天子敕令,再度出塞。此番目的地不是漠南,而是辽东境内,朵颜三卫驻地。
张铭同谢丕顾晣臣一并启程,来时所率京卫,半数战死,余下多自请戍边,留在蓟州,与战死同袍相伴。
顾鼎离开镇虏营,前往营州。
应城伯先调怀柔,后转调密云,怀柔城空虚。
为防鞑靼游骑-骚-扰,顾总戎上疏朝廷,领五百人驻守顺义,同怀柔镇守太监互相照应,待新任巡兵官抵达,再返还京城。
杨瓒留在镇虏营。
日渐春暖,蓟州边民陆续翻地恳田。
十日内,杨瓒接连走访几处村屯,找到五六个积年的老农,将玉米粒分发试种。
“杨大人,此种番粮当真耐寒耐寒,出粒极丰?”
“老人家,此物是海外得来,亩产几何,瓒不敢妄言。然能种好,亩产绝对超出稻麦。”
明时,遇小冰河期,稻麦亩产本就不高。
江南丰腴之地不提,北疆边塞,怕只有后世的零头。杨瓒说出这番话,绝非胡乱猜测,有相当底气。
看着分得的一小把种子,农人半信半疑。商量之后,分别在田间划出一小块,挖出两排浅坑,洒下黄灿灿的种子。
数量不多,走几步就能种完。
即便不出苗,也不耽春耕。如果能出,且如杨大人所言,就是灾年的救命粮,说不准能活多少人命。
洒下种子,交给半大孩子看顾,农人们的精力重回谷麦高粱之上。
几场冰雹,冬小麦绝收。
有朝廷发的粮食,饿不着肚子,终究不能解决根本。
冬税免除,夏粮总是要交。
为一家老小,今年的春耕必要抓紧。
杨瓒不晓农事,无从帮忙。不懂装懂,胡乱指挥,怕是会越帮越忙。交代掌理农耕的主簿,记下出苗时间,便不再插手。
能不能种出玉米,只等出苗再论。
期间,杨瓒写成两封奏疏,将镇虏营重建及春耕之事详细说明。
这一次,没有通过厂卫,而是直接送入通政使司。
种新粮是好事。
农为国本,是封建王朝不变的根基。关系国计民生,内阁六部都会额外重视。
最显著的标志,每年春季,天子一家都要扶车下田,缫丝织布。如有皇子皇女,必会提着竹篮,同父皇一起劳作。
这样的活动,多在皇庄进行,今年也不例外。
皇后临近生产,不便出宫,朱厚照只能自行前往,和六部九卿一起,挽起裤腿,扛起锄头,下地种田。
和天子一起种田是难得荣耀。官至侍郎级别,方有资格到皇庄翻地。
锦衣卫护卫陇头,旗手卫羽林卫散布田庄四周。
田垄间,天子在前,三位阁老和英国公在后,六部尚书是第三梯队,最后才是通政使鸿胪寺卿等朝官文武。
朱厚照耕地时,张永丘聚在左,归京不久的谷大用和刘瑾在右,小心照看,时而递上布巾,送上水囊。遇到扒犁歪掉,还要扶上一扶。
朝官没这么好的待遇,只能咬牙坚持,到地头才能休息。
过分的是,朱厚照突发奇想,更改规矩,象征性的活动变成实打实耕田。
半亩地耕完,武将不觉如何,多数文官早眼前发黑,几乎扶不住铁犁。
朱厚照擦擦汗,回头看一眼,嘴巴咧开。
杨先生心忧国事,自请留北疆三月,种植新粮,促边民屯田。奏疏送入京城,有些人鸡蛋里挑骨头,说什么超出职任,当另遣朝官。
其目的,不言而喻。
少年天子心生不满,磨着后槽牙,冷笑两声。
无需到北疆,京畿之地一样可以屯田。
他xxx的,都来给朕翻地!
知晓民生疾苦,百姓不易,看还有谁站着说话不腰疼!
倭国的银矿石不断运回,朝鲜的大米一车车不断。双屿截获的走私船成倍数递增——当然,是在海域内动手,还是走出国门拦截,压根不在朱厚照考虑。
总之,少年天子不缺钱,不缺粮,底气相当足。有耐心,也有信心,和满朝文武耗下去。
今日的朱厚照,早非吴下阿蒙,驭人的手段越来越纯熟。
恢复圣祖高皇帝之法,是为肃-清朝中,不是饿死两班文武。
识趣的,抛开不该有的心思,职业生涯无损,有好处还能分一杯羹。顽固不化,固执己见,死不悔改,别怪他下狠手收拾。
按照杨先生教导,扇完巴掌给颗甜枣。
只不过,朕给的甜枣,大可接着。不给你,若敢伸手,举刀就剁,谁求情也没用。
忙碌大半日,众人坐在田边休息。
朱厚照放下水囊,正撕开麦饼,忽见几名中官从陇头跑来。
“陛下,宫中大喜!皇后娘娘诞下……”
“什么?!”
听到此言,朱厚照蹦起来,不等中官说完,已是嘴角咧开,跑出几步,飞身上马。
“陛下!”
张永谷大用和刘瑾几个忙抱起大氅,快步跟上。
文武立在田中,面面相觑。
最终,目光集中到三位阁老身上。
宫中大喜,天子走人,他们是该跟上贺喜,还是留下继续翻地?
两个巴掌长,五指宽的木盒,满满装的都是玉米粒。
乍一看,貌似不少,粗算下来,顶多三颗玉米,最多四颗。
杨瓒几度畅想,寻找到玉米土豆,在各府州县大范围种植,既能缓解粮食问题,又能丰实边储,增强边军实力。对抗小冰河期的同时,彻底解除边患。
问题是,想得再美好,终不是实际。
捻起几颗晒干的玉米粒,杨佥宪叹息一声,眉头深锁。他忘记最重要一点,非专业出身,番粮到手,也压根不晓得怎么种!
总不能随便挖个坑,扔进去了事?
相隔两地,朱厚照为吃发愁,杨瓒为种发愁。
面对玉米,君臣生出同样的挫败感。
仔细想想,或许可以效仿皇庄,令沿海卫所搜寻佛郎机人,搜寻种植之法。要么就发下重赏,不愁没有欧罗巴走私船上钩,冒着海上-风-暴,前往美洲大陆,带回有种植经验的印第安人。
想了许久,杨瓒眉头皱得更深。
放下玉米粒,盯着木盒,不免有些后悔。
当真该拦下番子,询问清楚,这些玉米从何而来,是否已有种植之法。
幸运的是,边塞虽然苦寒,仍不乏能识节气,熟知田亩的老农。想种出玉米,必须离开镇虏营,到附近卫所边屯走机会。
找对人,应该能想出种植办法。
一盒玉米粒,数量不多,分成几份,赶在五月前播种,运气好的话,应该能在一两个星期内出苗。
运气不好,关碍也不大。
有第一次,不愁没有第二次。既能寻到玉米,说明掌握正确途径,找到往来海上的欧罗巴商船和走私船。
距小冰河末期还很久,这段时间,足够想出办法,推广播种。
欲速则不达。
有的时候,耐心更为重要。
想到这里,杨瓒心下略松。
走出帐篷,发现天际一片灰蒙蒙,彤云密布。
朔风卷过,摊开掌心,零星飘落几片雪花。
不到盏茶,六出延展,雪成鹅毛,自空中洒落。
巡逻营卫走过,绯色袢袄落上一层白。
“见过佥宪!”
带队总旗抱拳,杨瓒颔首,问道:“草原可传回消息?”
“回佥宪,尚未。”
营卫离开,杨瓒站在帐边,不过几息,鼻息凝成白雾,眼角眉梢挂上点点晶莹,连打两个喷嚏。
跺跺脚,退回帐篷,再不敢吹风。
当夜,北疆之地,又降一场大雪。
京城开始春耕,蓟州边镇,靠近草原一线,土地仍冻得结实。
顾卿传回消息,阿尔秃厮部正向漠北进发,搜寻伯颜部营地。没能找到伯颜小王子,却接连抢劫三支附庸部落,可延汗闻知,定然震怒。
小王子的怒火,阿尔秃厮人的贪-婪,这一整年,草原休想平静。
“吃到甜头,轻易不会收手。”
接到消息,杨瓒同顾鼎商议,取二十匹丝绸,三件玉器送往草原。
送出之物都是刘瑾丘聚留下,换成粮食,足够喂饱两卫边军。分出几件并无太大问题。
为保万全,簿册由专人记录,事情需秘密进行。
隐瞒朝中,实出不得已。
若是泄-露,赞同未必,反对却是必然。
一顶“结交鞑靼”的帽子压下来,不伤筋动骨也着实心烦。
计划初定,杨瓒便同两位总戎商议,条陈奏疏只呈送天子,内阁六部都要隐瞒。
非是全盘否定优抚之策,实是面对豺狼,实行仁义道德,只会让其得寸进尺,越-逼-越紧。
一味退让,最可能的结果是退无可退,跌落万丈悬崖。
痛打一顿,狠狠教训,让其心生畏惧,不敢轻易冒-犯,才是正路。
边镇之地常年面临鞑靼威胁,无论文武,多数会同意这个观点。朝堂之上,情况则完全两样。
十成十,奏疏斥回,上奏之人都会吃挂落。
瞒着朝堂,暗中行事,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危险同样大,好歹能安稳边镇。
杨瓒知道,顾鼎张铭冒的风险比自己更大。但两人全无半点退缩,听闻计划,当场拍板决定,行,就这么办!
“北御鞑靼,夺回疆土,护卫万民,方不负我等出身,无愧纵马草原的先祖!”
镇虏营上下达成一致,新任蓟州总兵,自京城调任的密云、怀柔两地镇守,乃至潮河所、密云后卫、磨刀峪等地指挥千户,嘴上没有明言,态度却相当明确,凡镇虏营骑兵商队,持续相关手令,一概放行,不报朝廷。
刘庆之后,朝中没有再派监察御史。
很显然,朱厚照决意复行圣祖高皇帝之法,一口气发落近百名文武,让群臣大感心惊。短时间内,不会有心思再查边储,也没能力来找麻烦。
天时地利人和,杨御史认为,事情没有不成的道理。
结果证明,他想的不错。
顾卿深入草原,阿尔秃厮部追逐利益,小王子震怒,鞑靼部落各怀心思,内-讧势成必然。
蓟州等地,好钻营及无能之辈多被调任。无心御敌,只想摘果子的地方官员,或罢黜或流放。空出的位置,多为壮年,有实才的官员填补。
文官多出翰林六科,武将则由五军都督府选派。
通过锦衣卫,杨瓒知晓部分名单,从头至尾数过一遍,诧异发现,竟有十六人是殿试同榜。
其中,户科给事中王忠外放平谷知县,曾在晋地的李淳调任蓟县,出身蓟州的程文调往昌平州,官升州衙判官。
官文下发之后,几人陆续送来书信。
杨瓒一一看过,不得不承认,身在官场,人脉的确重要,更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自可官运亨通,前途坦荡。用不好,被连累丢官免职,甚至下狱流放,也只能怨自己倒霉,事先没能擦亮双眼,才落到如今下场。
总体而言,杨瓒的眼光还算不错。
王忠身在京城,以言官入朝,举发贪墨,出使朝鲜,功劳自不必提。
李淳程文外放,任职期间,确实做出不少实事,在当地官声相当不错。非是如此,升官调任也轮不到他们。
纵观全国,知县二尹,典史主簿,加上等候选官的举人,没有上千也有几百。
比资历,李淳程文完全不够看。
他们能仰赖的唯有官声,以及在朝中关系。如此一来,赴任之前联系杨瓒,送来私信,就完全说得通。
毕竟,同榜之中,这位最得圣心,品级最高。
放下文书,杨瓒摸摸下巴,终于有了自觉。
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由虾米升级,成为可供他人一抱的大-腿。
该说好事还是坏事?
杨御史无解。
正德二年,三月辛亥
北来的朔风终于减弱,彤云散去,天空放晴。
积雪开始消融。
镇虏营城墙之上,坚冰反-射-五彩,渐成点点水珠,继而汇成溪流,最后,四面垂下瀑布,落在地面,同雪水聚成浅池,交错两道彩虹。
见此奇景,杨瓒兴致突起,指着南城门,对谢丕道:“谢兄且看,此处可像水帘洞?”
“水帘洞?妙!”谢丕拊掌,笑道,“有此奇想,杨贤弟果真高才。”
杨瓒诧异,道:“谢兄不知?”
“不知什么?”
齐天大圣,孙行者。
谢状元挑眉,满脸疑惑。
杨瓒默然。
他只记得西游记成书明代,并不晓得,究竟是在正德之前还是之后。
事实上,写成这部奇书的吴老先生,现今还是黄发垂髫。别说写书,怕是连字都不认得。
见谢丕确实不解,杨瓒唯有干笑两声,含混过去。
没料想,谢状元回到医帐,将日间事当做趣闻说给顾榜眼。
隔日,杨瓒正要往附近边屯,路过城门,发现有边军登高凿石,谢丕和顾晣臣立在墙下,展开一幅字,正指点边军落锤。
“谢兄,顾兄。”
心下好奇,信步走过,看清纸上何字,杨瓒立时僵住。
水帘洞?!
再看城头,篆体“水”字已成大半。
“谢兄,这是为何?”
谢丕笑道:“此三字甚好,我与顾兄商议,不若刻于城门之上。”
“刻门上?”
“此为南门,北门、西门也将仿照此例。”
杨瓒:“……”
吴老先生,小生对不起你!镇虏营的汉子们,更是对不起!
边塞军营,何等威武,北疆军汉,怎生雄壮。
突然变成猴群居住的洞府……哪怕出了齐天大圣,也是猴子窝!
除非吴老先生不至北疆,不晓镇虏营,否则,大圣的洞府怕要改名。
想到这里,杨瓒忽觉-罪-孽-深重。
不得不拦住谢丕顾晣臣,叫什么都成,坚决不能是水帘洞!
“为何?”
“当真不行?”
杨瓒摇头,费尽口舌,喉咙说干,甚至扯到违-制,终于成功劝服两人,就此改变主意。
最后,三人合议,几座城门不另外取名,均以东南西北题字。
边军领命,重新刻印,但南门之上的“水”字到底留了下来。
让杨瓒万没料到的是,半个世纪后,因明朝疆域扩大,本为长兴县丞的吴老先生,因实干清廉调任密云。为官期间,走访边镇,见到镇虏营旧城,听闻正德初年,杨谢顾三人守城对敌之事,钦佩不已,看到城门上的半枚刻字,更是灵感大发。
弼马温的洞府,就此成名。
如果杨瓒知晓,必会目瞪口呆。
不是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历史总会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被玩笑之人,只能无语望天,叹息一声,岁月强大,人力渺小,不服不行。
四月初,京城的风雨终告一段落。
第一批流放的官员,由锦衣卫押送,经密云怀柔,抵达潮河所和白马关。
谢丕、顾晣臣奉召还京,安排武学及武举诸事。
顾卿自草原返还,未停两日,接北镇抚司任命,得天子敕令,再度出塞。此番目的地不是漠南,而是辽东境内,朵颜三卫驻地。
张铭同谢丕顾晣臣一并启程,来时所率京卫,半数战死,余下多自请戍边,留在蓟州,与战死同袍相伴。
顾鼎离开镇虏营,前往营州。
应城伯先调怀柔,后转调密云,怀柔城空虚。
为防鞑靼游骑-骚-扰,顾总戎上疏朝廷,领五百人驻守顺义,同怀柔镇守太监互相照应,待新任巡兵官抵达,再返还京城。
杨瓒留在镇虏营。
日渐春暖,蓟州边民陆续翻地恳田。
十日内,杨瓒接连走访几处村屯,找到五六个积年的老农,将玉米粒分发试种。
“杨大人,此种番粮当真耐寒耐寒,出粒极丰?”
“老人家,此物是海外得来,亩产几何,瓒不敢妄言。然能种好,亩产绝对超出稻麦。”
明时,遇小冰河期,稻麦亩产本就不高。
江南丰腴之地不提,北疆边塞,怕只有后世的零头。杨瓒说出这番话,绝非胡乱猜测,有相当底气。
看着分得的一小把种子,农人半信半疑。商量之后,分别在田间划出一小块,挖出两排浅坑,洒下黄灿灿的种子。
数量不多,走几步就能种完。
即便不出苗,也不耽春耕。如果能出,且如杨大人所言,就是灾年的救命粮,说不准能活多少人命。
洒下种子,交给半大孩子看顾,农人们的精力重回谷麦高粱之上。
几场冰雹,冬小麦绝收。
有朝廷发的粮食,饿不着肚子,终究不能解决根本。
冬税免除,夏粮总是要交。
为一家老小,今年的春耕必要抓紧。
杨瓒不晓农事,无从帮忙。不懂装懂,胡乱指挥,怕是会越帮越忙。交代掌理农耕的主簿,记下出苗时间,便不再插手。
能不能种出玉米,只等出苗再论。
期间,杨瓒写成两封奏疏,将镇虏营重建及春耕之事详细说明。
这一次,没有通过厂卫,而是直接送入通政使司。
种新粮是好事。
农为国本,是封建王朝不变的根基。关系国计民生,内阁六部都会额外重视。
最显著的标志,每年春季,天子一家都要扶车下田,缫丝织布。如有皇子皇女,必会提着竹篮,同父皇一起劳作。
这样的活动,多在皇庄进行,今年也不例外。
皇后临近生产,不便出宫,朱厚照只能自行前往,和六部九卿一起,挽起裤腿,扛起锄头,下地种田。
和天子一起种田是难得荣耀。官至侍郎级别,方有资格到皇庄翻地。
锦衣卫护卫陇头,旗手卫羽林卫散布田庄四周。
田垄间,天子在前,三位阁老和英国公在后,六部尚书是第三梯队,最后才是通政使鸿胪寺卿等朝官文武。
朱厚照耕地时,张永丘聚在左,归京不久的谷大用和刘瑾在右,小心照看,时而递上布巾,送上水囊。遇到扒犁歪掉,还要扶上一扶。
朝官没这么好的待遇,只能咬牙坚持,到地头才能休息。
过分的是,朱厚照突发奇想,更改规矩,象征性的活动变成实打实耕田。
半亩地耕完,武将不觉如何,多数文官早眼前发黑,几乎扶不住铁犁。
朱厚照擦擦汗,回头看一眼,嘴巴咧开。
杨先生心忧国事,自请留北疆三月,种植新粮,促边民屯田。奏疏送入京城,有些人鸡蛋里挑骨头,说什么超出职任,当另遣朝官。
其目的,不言而喻。
少年天子心生不满,磨着后槽牙,冷笑两声。
无需到北疆,京畿之地一样可以屯田。
他xxx的,都来给朕翻地!
知晓民生疾苦,百姓不易,看还有谁站着说话不腰疼!
倭国的银矿石不断运回,朝鲜的大米一车车不断。双屿截获的走私船成倍数递增——当然,是在海域内动手,还是走出国门拦截,压根不在朱厚照考虑。
总之,少年天子不缺钱,不缺粮,底气相当足。有耐心,也有信心,和满朝文武耗下去。
今日的朱厚照,早非吴下阿蒙,驭人的手段越来越纯熟。
恢复圣祖高皇帝之法,是为肃-清朝中,不是饿死两班文武。
识趣的,抛开不该有的心思,职业生涯无损,有好处还能分一杯羹。顽固不化,固执己见,死不悔改,别怪他下狠手收拾。
按照杨先生教导,扇完巴掌给颗甜枣。
只不过,朕给的甜枣,大可接着。不给你,若敢伸手,举刀就剁,谁求情也没用。
忙碌大半日,众人坐在田边休息。
朱厚照放下水囊,正撕开麦饼,忽见几名中官从陇头跑来。
“陛下,宫中大喜!皇后娘娘诞下……”
“什么?!”
听到此言,朱厚照蹦起来,不等中官说完,已是嘴角咧开,跑出几步,飞身上马。
“陛下!”
张永谷大用和刘瑾几个忙抱起大氅,快步跟上。
文武立在田中,面面相觑。
最终,目光集中到三位阁老身上。
宫中大喜,天子走人,他们是该跟上贺喜,还是留下继续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