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安西战略(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二章 安西战略(二)
八月是初秋的日子,西域的暑气已经渐褪,一早一晚更加凉了,草叶上凝结了露珠,朔风渐起,牧人们开始将晒干的牧草码成草垛,准备牛羊们过冬的食物。
天更加蓝了,大草原上飘送着苦艾和小麦杆的气味,坦平的草原上,你无论从那一个方向望去,到处都立着一堆堆的干草堆,一只鹰从草堆上飞起,在高远的空中慢慢翱翔,远处,一个牧人的帐篷起,旋升起一缕青色的炊烟。
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在原野上行军,每个士兵都骑着马,在西域,无论步兵还是陌刀军都是以马代步,作战时再下马列队。
张焕行在队伍的中段,他骑在马上缓缓地行军,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龟兹的一切事物,牧人的帐篷、妇女的服饰,马匹的种类,以及远处的雪山、大河,应该说这里一切都和他一路看来的景色并无区别,但因为它是在龟兹,所以感觉上也就更多了几分特殊。
前方一座黑色的城池已经依稀可见,经过整整十天的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龟兹。
这时,远方黄尘滚滚,一队数百人的骑兵队正朝这边驰来,这是先期抵达龟兹的主要将领前来迎接都督的到来。
当先一人,身材魁梧高大、相貌英武,正是龟兹的主将王思雨,他旁边则是辛朗,后面跟着数十名都尉将及一些文职官员。
王思雨已经看到了张焕,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下道:“末将参见都督!”
张焕也下了马,他连忙将自己爱将扶起,赞许地笑道:“你这次突袭龟兹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你比我想的做得还好。”
王思雨谦虚地笑道:“都督过奖了,这是将士们用命,是都督几年来精心准备的结果,我不过是适逢其时。”
张焕点了点头,他又拍了拍辛朗的肩膀笑道:“焉耆之战,是你第一次实际指挥战役,就获得了全胜,不简单啊!”
辛朗也躬身道:“属下惭愧,若不是张三城守捉的五百勇士死守住城堡,颉干迦斯呈腹背受敌之势,恐怕属下也不是他的对手。”
听到张三城守捉,张焕的脸色肃然起来,他已经听说了此事,五百名极为普通的唐军士兵,最高指挥官仅仅是个校尉,竟抵住了回纥军数万人的进攻,死战而不退,最后几乎全部壮烈战死,只有二十几人负伤生还,到最后伤愈而活下来的只剩下八人,张三城之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这时辛郎从身后拉过一名年轻的军官,向张焕介绍道:“他就是最后的一名队正,叫做关英。”
他又急对关英使了个眼色道:“这就是我们西凉军的都督,还不上去见礼。”
关英在一个月前还是一名卑微的士兵,从未想过能见到西凉军的最高首领,大唐第二号实权人物,他眼中流露出激动之色,上前半跪行一军礼:“卑职参见都督!”
“快快免礼!”张焕急忙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只见他身子十分瘦小,和旁边的王思雨相比俨如孩童一般,但就这么个瘦小的士兵却能视死如归、以死来报效国家。
张焕缓缓地点了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问道:“我记得在蒲类县探查到葛逻禄人行踪的斥候,好像就是叫关英,这个名字和观音一样,我记得很清楚,还有个孙木人,可是你们吗?”
关英挺直腰大声答道:“都督记得不错,正是卑职。”
他不由想起了孙木人,眼中一阵黯然,低下头羞愧地说道:“卑职只是侥幸活下来,真正立下大功者是孙木人和王廷江,若不是他们之死激发了我的斗志,说不定我便退却了。”
张焕按住他瘦小的肩头,凝视着他的眼睛道:“我会记住他们,会抚恤好每一个战死弟兄的家人,让他们瞑目于九泉,你也不必自责,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会害怕,也包括我,但是我们活着,总是需要一种精神,纵是死了,也是死有所值。”
说到这里,张焕又扫了一眼众人,高声道:“这次西征,我们已阵亡了一万三千余人,我已禀明朝廷,将在长安建立一座安西忠烈祠,来纪念这次收复安西、北庭而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众人闻言,一起跪下大声道:“都督之心,将士们感激不尽!”
张焕叹了口气,向众人摆手道:“大家起来吧!不要谢我,西凉军就是我一手创立,我与弟兄们岂能没有感情?”
........
这时天色已渐近午,张焕命大军驻扎在城外,他则在千余名亲兵的护卫下,进入了龟兹城,龟兹城要比高昌古城大得多,这里曾是龟兹古国的都城,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贸易曾繁盛一时,再加上百年来这里又一直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所以城内的建筑处处可以看见大唐的风格。
龟兹城内的人口约五万余人,大多是本地土人,其次便是突厥人和汉人,道路还算笔直整齐,道路两边布满了各种店铺和民居,由于战争影响,大多已经关门,但还是有不少敢于冒险的商人牵着骆驼在街头漫步。
龟兹城中最主要的一条街道叫做天山大街,从北城门笔直地伸向南城门,显然是模仿朱雀大街,龟兹王宫和安西节度使府衙就位于正中间的道路两侧,龟兹国王在吐蕃攻占安西后,便率部分王室成员流亡到了长安,目前王宫空关中,不久前赤松德赞便住在这里,现在张焕的住处也被安排在龟兹王宫内。
龟兹王宫明显要比高昌王宫气派威严得多,仅白玉地基便有两丈余高,走进高高的大门,宫殿内金碧辉煌,打扫得十分整洁,昂贵的大唐瓷器随处可见,而且光线明亮,没有半点阴暗潮湿之气,窗外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花木,一片绿意盎然。
张焕走了一圈,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尽管他不愿住在这里,但在没有正式接管权力之前,王思雨还是安西的最高统帅,他张焕只是一个贵宾,在这一点上张焕很是小心,将来王思雨会任总督安西四镇兵马使,他不想过于喧宾夺主。
当然,这并不是张焕不想主导对回纥战役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朝廷发生了异动,数月前,崔庆功因屠杀百姓获罪,被剥夺汝阳郡王之爵,撤消其一切职务,并逐出内阁,同时,崔小芙封浙西观察使韩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取代了崔庆功的内阁之位,从长安辗转送来的一份情报显示,因洛王李俅入阁失败,他便在背后极力怂恿大唐皇帝干预朝政,使得崔小芙与李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这份情报已是两个月前之事,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极可能长安已经发生了大事。
所以,他必须事先安排好军务,一但有必要,他就将立即返回长安。
吃罢午饭,张焕又睡了一觉,醒来时已经是黄昏了,金黄色的晚霞从窗外射入,张焕躺在一张异常宽大的床上,身下是柔软的丝被,眼前是金碧辉煌的屋顶和四壁,从殿中拖下了一顶巨大的淡绿色流苏罗帐,完全地罩住了大床,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享受了,一时间,他竟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梦幻之中。
“都督!王将军求见。”寝殿之外,一名亲兵大声禀报,高敞的宫殿竟使他的声音传出了一阵阵回音。
“让他在偏殿等我。”
张焕一跃从床上跳起,浑身只觉得神清气爽,口中还留有睡醒后的香甜,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披上外袍,精神抖擞地向偏殿走去。
这个偏殿也就是从前龟兹国王处理公务的地方,书籍都保存得很好,大多是中原的历史类书籍,没有被吐蕃人破坏,看得出赤松德赞也是一个知书之人,在许多书中还夹有他写的注解书签,比如在史记中关于长平之战的论述中就留有他的一张书签,他用一笔漂亮的字写道:‘长平坑赵兵四十万,乃秦王谋划已久之策也,假手于白起,他日白起之死,便种因于此,乃秦王灭口耳。’
不仅是书籍没有毁坏,其他所有的家具摆设都按照原样,并没有改成吐蕃风格,不过,与大唐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木榻,更没有软席,而是一张张椅子,此刻王思雨便‘坐’在一张椅子上等候,在他旁边还有辛朗,以及另外两个老人,一人是军官,而另一人却是一名老僧。
见张焕进来,王思雨立刻站了起来,躬身道:“属下打扰都督的休息了。”
张焕笑着摆了摆手,“军务事大,就不要客气了。”
说着,他看了一眼那两名老人,便笑问道:“这两位是?”
老将军站起来拱手道:“在下是原来的疏勒镇守使鲁阳,参见张尚书。”
张焕肃然起敬,立刻向他回礼道:“原来是鲁老将军,你们孤守安西数十年,是张焕的前辈,晚辈这里有礼了。”
鲁阳叹了口气,随即又欣慰地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正是你们年轻英俊的兴起,才让我等老兵看到了大唐的希望,我虽老朽,也愿为张尚书效犬马之劳。”
张焕大喜,有他在,将来取疏勒将会事半而功倍,这时,旁边的老僧也站起来合掌施礼道:“贫僧达摩驮都,给张尚书见礼。”
张焕见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不由有些诧异,旁边的王思雨笑道:“这位大师从前也是大唐官员,俗名叫做车奉朝,都督可听说过?”
张焕大为惊讶,他当年读书时曾读到一些杂记,好像就有这个人记录,他迟疑一下问道:“莫非大师便是奉玄宗皇帝之命随张韬光出使西域而未归的那个车使臣?”
达摩驮都缓缓点头,“想不到张尚书居然会知道那件旧案,贫僧病居健陀罗国,病好后便出家为僧,愿效仿玄奘大师将天竺佛经带回中原,贫僧上个月方从吐火罗归来。”
‘吐火罗?’张焕看了一眼王思雨,他忽然若有所悟,笑道:“大师莫非是想告诉我大食的情况?”
达摩驮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张尚书果然见识不凡,竟能看到了大食,不简单啊!”
他沉吟一下便道:“贫僧离开吐火罗时,大食已经在石汗那陈兵十万,威胁到了吐蕃的后路,一旦这次吐蕃兵败,恐怕它们将难以回国,望都督明白吐蕃处境。”
“大食不肯离开吐火罗的原因,恐怕不仅是防御吐蕃那么简单吧!”张焕轻轻地耸了耸肩膀,淡淡一笑道:“我倒认为他们真正的原因是害怕唐军越过葱岭,继续西进。”
..........
安西的夜幕总是降临得很晚,黄昏已经过去半个多时辰,天边还是泛着青白之色,大街上依然十分明亮,空气清爽、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张焕吃罢晚饭,便打算出去走一走,看看龟兹的风土人情,不料他收拾好正要出门之时,一名亲兵脸色古怪地跑来禀报道:“都督,门口有一个女人找你,说是你的故人。”
第三百一十二章 安西战略(二)
八月是初秋的日子,西域的暑气已经渐褪,一早一晚更加凉了,草叶上凝结了露珠,朔风渐起,牧人们开始将晒干的牧草码成草垛,准备牛羊们过冬的食物。
天更加蓝了,大草原上飘送着苦艾和小麦杆的气味,坦平的草原上,你无论从那一个方向望去,到处都立着一堆堆的干草堆,一只鹰从草堆上飞起,在高远的空中慢慢翱翔,远处,一个牧人的帐篷起,旋升起一缕青色的炊烟。
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在原野上行军,每个士兵都骑着马,在西域,无论步兵还是陌刀军都是以马代步,作战时再下马列队。
张焕行在队伍的中段,他骑在马上缓缓地行军,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龟兹的一切事物,牧人的帐篷、妇女的服饰,马匹的种类,以及远处的雪山、大河,应该说这里一切都和他一路看来的景色并无区别,但因为它是在龟兹,所以感觉上也就更多了几分特殊。
前方一座黑色的城池已经依稀可见,经过整整十天的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龟兹。
这时,远方黄尘滚滚,一队数百人的骑兵队正朝这边驰来,这是先期抵达龟兹的主要将领前来迎接都督的到来。
当先一人,身材魁梧高大、相貌英武,正是龟兹的主将王思雨,他旁边则是辛朗,后面跟着数十名都尉将及一些文职官员。
王思雨已经看到了张焕,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下道:“末将参见都督!”
张焕也下了马,他连忙将自己爱将扶起,赞许地笑道:“你这次突袭龟兹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你比我想的做得还好。”
王思雨谦虚地笑道:“都督过奖了,这是将士们用命,是都督几年来精心准备的结果,我不过是适逢其时。”
张焕点了点头,他又拍了拍辛朗的肩膀笑道:“焉耆之战,是你第一次实际指挥战役,就获得了全胜,不简单啊!”
辛朗也躬身道:“属下惭愧,若不是张三城守捉的五百勇士死守住城堡,颉干迦斯呈腹背受敌之势,恐怕属下也不是他的对手。”
听到张三城守捉,张焕的脸色肃然起来,他已经听说了此事,五百名极为普通的唐军士兵,最高指挥官仅仅是个校尉,竟抵住了回纥军数万人的进攻,死战而不退,最后几乎全部壮烈战死,只有二十几人负伤生还,到最后伤愈而活下来的只剩下八人,张三城之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这时辛郎从身后拉过一名年轻的军官,向张焕介绍道:“他就是最后的一名队正,叫做关英。”
他又急对关英使了个眼色道:“这就是我们西凉军的都督,还不上去见礼。”
关英在一个月前还是一名卑微的士兵,从未想过能见到西凉军的最高首领,大唐第二号实权人物,他眼中流露出激动之色,上前半跪行一军礼:“卑职参见都督!”
“快快免礼!”张焕急忙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只见他身子十分瘦小,和旁边的王思雨相比俨如孩童一般,但就这么个瘦小的士兵却能视死如归、以死来报效国家。
张焕缓缓地点了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问道:“我记得在蒲类县探查到葛逻禄人行踪的斥候,好像就是叫关英,这个名字和观音一样,我记得很清楚,还有个孙木人,可是你们吗?”
关英挺直腰大声答道:“都督记得不错,正是卑职。”
他不由想起了孙木人,眼中一阵黯然,低下头羞愧地说道:“卑职只是侥幸活下来,真正立下大功者是孙木人和王廷江,若不是他们之死激发了我的斗志,说不定我便退却了。”
张焕按住他瘦小的肩头,凝视着他的眼睛道:“我会记住他们,会抚恤好每一个战死弟兄的家人,让他们瞑目于九泉,你也不必自责,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会害怕,也包括我,但是我们活着,总是需要一种精神,纵是死了,也是死有所值。”
说到这里,张焕又扫了一眼众人,高声道:“这次西征,我们已阵亡了一万三千余人,我已禀明朝廷,将在长安建立一座安西忠烈祠,来纪念这次收复安西、北庭而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众人闻言,一起跪下大声道:“都督之心,将士们感激不尽!”
张焕叹了口气,向众人摆手道:“大家起来吧!不要谢我,西凉军就是我一手创立,我与弟兄们岂能没有感情?”
........
这时天色已渐近午,张焕命大军驻扎在城外,他则在千余名亲兵的护卫下,进入了龟兹城,龟兹城要比高昌古城大得多,这里曾是龟兹古国的都城,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贸易曾繁盛一时,再加上百年来这里又一直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所以城内的建筑处处可以看见大唐的风格。
龟兹城内的人口约五万余人,大多是本地土人,其次便是突厥人和汉人,道路还算笔直整齐,道路两边布满了各种店铺和民居,由于战争影响,大多已经关门,但还是有不少敢于冒险的商人牵着骆驼在街头漫步。
龟兹城中最主要的一条街道叫做天山大街,从北城门笔直地伸向南城门,显然是模仿朱雀大街,龟兹王宫和安西节度使府衙就位于正中间的道路两侧,龟兹国王在吐蕃攻占安西后,便率部分王室成员流亡到了长安,目前王宫空关中,不久前赤松德赞便住在这里,现在张焕的住处也被安排在龟兹王宫内。
龟兹王宫明显要比高昌王宫气派威严得多,仅白玉地基便有两丈余高,走进高高的大门,宫殿内金碧辉煌,打扫得十分整洁,昂贵的大唐瓷器随处可见,而且光线明亮,没有半点阴暗潮湿之气,窗外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花木,一片绿意盎然。
张焕走了一圈,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尽管他不愿住在这里,但在没有正式接管权力之前,王思雨还是安西的最高统帅,他张焕只是一个贵宾,在这一点上张焕很是小心,将来王思雨会任总督安西四镇兵马使,他不想过于喧宾夺主。
当然,这并不是张焕不想主导对回纥战役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朝廷发生了异动,数月前,崔庆功因屠杀百姓获罪,被剥夺汝阳郡王之爵,撤消其一切职务,并逐出内阁,同时,崔小芙封浙西观察使韩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取代了崔庆功的内阁之位,从长安辗转送来的一份情报显示,因洛王李俅入阁失败,他便在背后极力怂恿大唐皇帝干预朝政,使得崔小芙与李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这份情报已是两个月前之事,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极可能长安已经发生了大事。
所以,他必须事先安排好军务,一但有必要,他就将立即返回长安。
吃罢午饭,张焕又睡了一觉,醒来时已经是黄昏了,金黄色的晚霞从窗外射入,张焕躺在一张异常宽大的床上,身下是柔软的丝被,眼前是金碧辉煌的屋顶和四壁,从殿中拖下了一顶巨大的淡绿色流苏罗帐,完全地罩住了大床,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享受了,一时间,他竟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梦幻之中。
“都督!王将军求见。”寝殿之外,一名亲兵大声禀报,高敞的宫殿竟使他的声音传出了一阵阵回音。
“让他在偏殿等我。”
张焕一跃从床上跳起,浑身只觉得神清气爽,口中还留有睡醒后的香甜,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披上外袍,精神抖擞地向偏殿走去。
这个偏殿也就是从前龟兹国王处理公务的地方,书籍都保存得很好,大多是中原的历史类书籍,没有被吐蕃人破坏,看得出赤松德赞也是一个知书之人,在许多书中还夹有他写的注解书签,比如在史记中关于长平之战的论述中就留有他的一张书签,他用一笔漂亮的字写道:‘长平坑赵兵四十万,乃秦王谋划已久之策也,假手于白起,他日白起之死,便种因于此,乃秦王灭口耳。’
不仅是书籍没有毁坏,其他所有的家具摆设都按照原样,并没有改成吐蕃风格,不过,与大唐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木榻,更没有软席,而是一张张椅子,此刻王思雨便‘坐’在一张椅子上等候,在他旁边还有辛朗,以及另外两个老人,一人是军官,而另一人却是一名老僧。
见张焕进来,王思雨立刻站了起来,躬身道:“属下打扰都督的休息了。”
张焕笑着摆了摆手,“军务事大,就不要客气了。”
说着,他看了一眼那两名老人,便笑问道:“这两位是?”
老将军站起来拱手道:“在下是原来的疏勒镇守使鲁阳,参见张尚书。”
张焕肃然起敬,立刻向他回礼道:“原来是鲁老将军,你们孤守安西数十年,是张焕的前辈,晚辈这里有礼了。”
鲁阳叹了口气,随即又欣慰地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正是你们年轻英俊的兴起,才让我等老兵看到了大唐的希望,我虽老朽,也愿为张尚书效犬马之劳。”
张焕大喜,有他在,将来取疏勒将会事半而功倍,这时,旁边的老僧也站起来合掌施礼道:“贫僧达摩驮都,给张尚书见礼。”
张焕见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不由有些诧异,旁边的王思雨笑道:“这位大师从前也是大唐官员,俗名叫做车奉朝,都督可听说过?”
张焕大为惊讶,他当年读书时曾读到一些杂记,好像就有这个人记录,他迟疑一下问道:“莫非大师便是奉玄宗皇帝之命随张韬光出使西域而未归的那个车使臣?”
达摩驮都缓缓点头,“想不到张尚书居然会知道那件旧案,贫僧病居健陀罗国,病好后便出家为僧,愿效仿玄奘大师将天竺佛经带回中原,贫僧上个月方从吐火罗归来。”
‘吐火罗?’张焕看了一眼王思雨,他忽然若有所悟,笑道:“大师莫非是想告诉我大食的情况?”
达摩驮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张尚书果然见识不凡,竟能看到了大食,不简单啊!”
他沉吟一下便道:“贫僧离开吐火罗时,大食已经在石汗那陈兵十万,威胁到了吐蕃的后路,一旦这次吐蕃兵败,恐怕它们将难以回国,望都督明白吐蕃处境。”
“大食不肯离开吐火罗的原因,恐怕不仅是防御吐蕃那么简单吧!”张焕轻轻地耸了耸肩膀,淡淡一笑道:“我倒认为他们真正的原因是害怕唐军越过葱岭,继续西进。”
..........
安西的夜幕总是降临得很晚,黄昏已经过去半个多时辰,天边还是泛着青白之色,大街上依然十分明亮,空气清爽、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张焕吃罢晚饭,便打算出去走一走,看看龟兹的风土人情,不料他收拾好正要出门之时,一名亲兵脸色古怪地跑来禀报道:“都督,门口有一个女人找你,说是你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