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凤颜震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子既然开了头,就没有推诿的道理了。
解缙倒是并不急躁,专侯杨士奇先说。
杨士奇呢,却也是老神在在,似乎看出了解缙的意图,沉吟片刻,大大方方的道:“太祖在的时候,也曾创锦衣卫,并不曾有什么过失。自厂卫创立以来,若论其百害而无一利,未免有几分偏颇,厂卫的功劳,还是不小的。所以功是功,过是过……”
朱棣听的频频点头,杨士奇的话,自然深得他的心思,厂卫是他一意孤行要建的,如今出了岔子,大家骂厂卫,就等于是骂他这个天子,这个黑锅,没有人可以背,无论如何否认,朱棣都逃不掉。
杨士奇沉吟片刻之后,继续道:“说到底,眼下的厂卫争端,不在于厂卫自身地争端,问题的根子,在于一个利字,厂卫权责相同,你多一点,他就要少一些,你少一些,他便多一些,朝廷呢,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免不了积累一些宿怨,原本,如此制衡,倒也无妨,太祖皇帝的祖宗之法中,贯穿始终的,都是制衡二字,以科道制部堂,以部堂节制天下各省,再辅之以巡道,各省分三司,曰: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挥使司,一掌民政,一掌刑狱,一掌军政,说穿一些,无非就是相互使启掣肘,使他们凡有矛盾,不得不上陈天听而已。其实这厂卫之争并不坏,不争,使其一家独大,横行无忌,肆无忌惮,这才贻害无穷。”
杨士奇深深看了朱棣一眼,慢悠悠的道:“陛下先创锦衣卫,再立东厂,以臣愚见。便是这个心思。却不知是也不是。”
本来朱棣倒是没有想到制衡,只是觉得锦衣卫用的不够顺手,索性就再立东厂,加强对朝野的监视,可是杨士奇却给朱棣寻了个开脱的理由,此时若是不打蛇随棍上,还要等什么时候。朱棣连连点头:“爱卿知朕啊。朕治天下,无非是萧规曹随,恪守祖训,不敢有违。”
杨士奇点头:“所以说来说去,过错不在于厂卫之争,微臣反而唯恐他们不争。只是前几日,实在争的有些过了,以至于贻笑大方,连朝廷,也不免跟着斯文扫地,眼下天下议论纷纷,四方疑惧。陛下若是不予严正法纪,惩治相关不法之人,否则人心难安。”
朱棣又是颌首,却忍不住道:“杨卿的意思是……廷审……”
杨士奇郑重其事的点头:“不错,此事沸沸扬扬,若不会审于御前,让天下人分清是非曲直,这流言蜚语。如何能平息?因此微臣倡议,陛下该召集大臣,于御前审问,问明是非,再严惩肇事相关之人,一来呢,是教训目无纲纪的厂卫人等。以儆效尤,二来呢,诏告天下,以安众心。若非如此。则不足以平争议,不足以安天下。”
朱棣倒是显得有些为难了,一时踟蹰不决,御审倒是没什么,只是当着诸多人的面,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双方相互攀咬,说不定还会闹出笑话。
再有,无论是王安还是郝风楼,都是天子的亲信,朱棣终究还抱着万事留一线的心思,即便是治罪,也不可能从重,这几日气消了一些,至多,也就是革职罢了,可是一旦是御审,当着诸多臣工甚至是当着天下人的面,还能走这后门么?
朱棣一时拿捏不定主意,便忍不住向解缙道:“解爱卿以为呢?”
解缙心知,一旦御审,这厂卫的颜面便算扫地了,此番无论定的是哪方的罪,于朝廷,都是有利无害,况且在这无关痛痒的事方面,没必要和杨士奇闹翻。
解缙此时心里竟隐隐觉得,自己对这杨士奇,愈发忌惮了,此人权谋,不在自己之下,如今又日夜伴驾,最擅巧言令色,自己还真有些吃不消。
此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在不是大是大非的事上,还是少招惹为妙。
想到这里,解缙不禁有气,杨士奇的资历,其实并不算高,不过是因为太祖时期,官不聊生的产物罢了,若论出身,此人连个进士都不算,和那太祖朝国子监监生出身的尚书没什么分别,这样的人,当年若非自己提携和照拂,怎会有今日。可是现在,此人越来越尾大难掉,也越来越让解缙力不从心,这么一个人,竟隐隐有和自己并驾齐驱的意思。
心里再恼,天子问到头上,却还是要答的,解缙沉吟片刻,道:“微臣深以为然,现在各种流言,甚嚣尘上,屡禁不绝,若朝廷不拿出一个交代,众心难安。”
朱棣依旧在沉吟,最后吁了口气道:“既如此,那么就这么办吧。”
朱棣显得兴致阑珊,便摇摇手:“杨卿负责拟旨,诏告天下,择定九月十三,召集文武百官,御前钦审此事……罢……你们退下。”
…………………………………………………………………………………………………………………………………………………………………………………………………………………………………………………………………………………………………………
解杨二人自然告退,只是这宫中,终究人多嘴杂,方才在暖阁中伺候的小内官借机出来,朝一个太监挥挥手,那太监过来,与他咬了耳朵,随即便小跑着去了。
因徐皇后素来喜静,坤宁宫里素来是静谧非常。
卧寝的装饰自是极尽奢华,案上的白玉盘、紫檀木嵌玉如意、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诸如此类,应有尽有。
徐皇后起得早,便会坐在这儿让几个宫人陪着说话,近日她的心情素来不好,宫人们脸上带笑之余,不免带着几分小心,好在即便如此,徐皇后也极少动怒,她是个端庄德尔性子,即便是在宫里,并没有在特殊的场合,也是一袭大红的吉服,金黄色绣着金凤的云烟衫,逶迤拖地黄色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手挽碧霞罗牡丹薄雾纱。云髻峨峨,戴着五凤朝阳挂珠钗,显得极为艳丽。
几个宫中的贵人和宫人或坐或站,绘声绘色的说着宫里宫外的笑话,其他人遂都发出几声轻笑,徐皇后也只是含着笑脸,却似乎总带着那么丁点儿恍惚。
她突然打断了宫人的话头,不禁道:“王安的伤好了么?”
一个贵人大致是知道徐皇后喜好的,忙道:“这个奴婢越来越不像话,听太医院说,其实虽然伤筋动骨,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做奴婢的,受点儿伤算什么?上次刘勇不是上屋顶清扫摔伤了脚么?也就几日功夫,又来当值了。可是他倒好,每日哎哟哎哟个没停,这敢情有点意思,这御医们不都是贵人们看病的么?如今,倒是全伺候他去了。我看哪,他这是借此邀宠呢,他一个阉人,邀个什么,想着便教人倒胃口。”
徐皇后看了这贵人一眼,却知这贵人其实和王安关系是不错的,平时王安在外头搜刮,没少夹带许多新奇的玩意进宫来,分送给宫中的贵人,平时大家对王安,没少说好话。
不过近来,大家对王安都转了嘴脸,倒是不曾有人有她说话,其中缘由,徐皇后心里清楚的很,她这正宫在这后苑的一亩三分地稳若磐石,又有三个儿子在,谁敢拂了自己的心意?
又有人七嘴八舌的道:“我也瞧着此人不顺眼,骨头太轻了,不知天高地厚,自从做了什么缉事厂的掌印,那就愈发是得意忘形了……”
徐皇后却是笑了:“这倒是实在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宫中的规矩更该森严一些,主奴有别,这人太轻浮。”说到这里,却还待再说,却有宫中一个嬷嬷进来,道:“娘娘,刘喜求见。”
徐皇后四顾众人一眼,这些人倒也识趣,纷纷起身,告退不提。
徐皇后端坐寝殿,凤眼如炬,过不多时,那刘喜便进来,小心翼翼的行了礼,道:“奴婢见过娘娘。”
徐皇后抿了抿唇,淡漠的道:“说吧,有什么事。”
刘喜压低声音:“方才东暖阁,二位大臣觐见,劝说皇上御审郝同知和王公公的案子,陛下已经应允,已命内阁拟诏,好诏告天下,咸使闻之了。”
听了这话,徐皇后却是一惊,旋即长身而起,迤逦着长裙及地,也恍然不觉,她走了几步,旋即驻足,不禁笑了,道:“是么?看来,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本宫那义子,平时到底招惹了多少人哪,怎么一出事,就有这么多人个个似打了鸡血一样呢?这不是墙倒众人推么?”
…………………………………………………………………………………………………………………………………………………………………………………………………………………
第一章送到。
天子既然开了头,就没有推诿的道理了。
解缙倒是并不急躁,专侯杨士奇先说。
杨士奇呢,却也是老神在在,似乎看出了解缙的意图,沉吟片刻,大大方方的道:“太祖在的时候,也曾创锦衣卫,并不曾有什么过失。自厂卫创立以来,若论其百害而无一利,未免有几分偏颇,厂卫的功劳,还是不小的。所以功是功,过是过……”
朱棣听的频频点头,杨士奇的话,自然深得他的心思,厂卫是他一意孤行要建的,如今出了岔子,大家骂厂卫,就等于是骂他这个天子,这个黑锅,没有人可以背,无论如何否认,朱棣都逃不掉。
杨士奇沉吟片刻之后,继续道:“说到底,眼下的厂卫争端,不在于厂卫自身地争端,问题的根子,在于一个利字,厂卫权责相同,你多一点,他就要少一些,你少一些,他便多一些,朝廷呢,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免不了积累一些宿怨,原本,如此制衡,倒也无妨,太祖皇帝的祖宗之法中,贯穿始终的,都是制衡二字,以科道制部堂,以部堂节制天下各省,再辅之以巡道,各省分三司,曰: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挥使司,一掌民政,一掌刑狱,一掌军政,说穿一些,无非就是相互使启掣肘,使他们凡有矛盾,不得不上陈天听而已。其实这厂卫之争并不坏,不争,使其一家独大,横行无忌,肆无忌惮,这才贻害无穷。”
杨士奇深深看了朱棣一眼,慢悠悠的道:“陛下先创锦衣卫,再立东厂,以臣愚见。便是这个心思。却不知是也不是。”
本来朱棣倒是没有想到制衡,只是觉得锦衣卫用的不够顺手,索性就再立东厂,加强对朝野的监视,可是杨士奇却给朱棣寻了个开脱的理由,此时若是不打蛇随棍上,还要等什么时候。朱棣连连点头:“爱卿知朕啊。朕治天下,无非是萧规曹随,恪守祖训,不敢有违。”
杨士奇点头:“所以说来说去,过错不在于厂卫之争,微臣反而唯恐他们不争。只是前几日,实在争的有些过了,以至于贻笑大方,连朝廷,也不免跟着斯文扫地,眼下天下议论纷纷,四方疑惧。陛下若是不予严正法纪,惩治相关不法之人,否则人心难安。”
朱棣又是颌首,却忍不住道:“杨卿的意思是……廷审……”
杨士奇郑重其事的点头:“不错,此事沸沸扬扬,若不会审于御前,让天下人分清是非曲直,这流言蜚语。如何能平息?因此微臣倡议,陛下该召集大臣,于御前审问,问明是非,再严惩肇事相关之人,一来呢,是教训目无纲纪的厂卫人等。以儆效尤,二来呢,诏告天下,以安众心。若非如此。则不足以平争议,不足以安天下。”
朱棣倒是显得有些为难了,一时踟蹰不决,御审倒是没什么,只是当着诸多人的面,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双方相互攀咬,说不定还会闹出笑话。
再有,无论是王安还是郝风楼,都是天子的亲信,朱棣终究还抱着万事留一线的心思,即便是治罪,也不可能从重,这几日气消了一些,至多,也就是革职罢了,可是一旦是御审,当着诸多臣工甚至是当着天下人的面,还能走这后门么?
朱棣一时拿捏不定主意,便忍不住向解缙道:“解爱卿以为呢?”
解缙心知,一旦御审,这厂卫的颜面便算扫地了,此番无论定的是哪方的罪,于朝廷,都是有利无害,况且在这无关痛痒的事方面,没必要和杨士奇闹翻。
解缙此时心里竟隐隐觉得,自己对这杨士奇,愈发忌惮了,此人权谋,不在自己之下,如今又日夜伴驾,最擅巧言令色,自己还真有些吃不消。
此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在不是大是大非的事上,还是少招惹为妙。
想到这里,解缙不禁有气,杨士奇的资历,其实并不算高,不过是因为太祖时期,官不聊生的产物罢了,若论出身,此人连个进士都不算,和那太祖朝国子监监生出身的尚书没什么分别,这样的人,当年若非自己提携和照拂,怎会有今日。可是现在,此人越来越尾大难掉,也越来越让解缙力不从心,这么一个人,竟隐隐有和自己并驾齐驱的意思。
心里再恼,天子问到头上,却还是要答的,解缙沉吟片刻,道:“微臣深以为然,现在各种流言,甚嚣尘上,屡禁不绝,若朝廷不拿出一个交代,众心难安。”
朱棣依旧在沉吟,最后吁了口气道:“既如此,那么就这么办吧。”
朱棣显得兴致阑珊,便摇摇手:“杨卿负责拟旨,诏告天下,择定九月十三,召集文武百官,御前钦审此事……罢……你们退下。”
…………………………………………………………………………………………………………………………………………………………………………………………………………………………………………………………………………………………………………
解杨二人自然告退,只是这宫中,终究人多嘴杂,方才在暖阁中伺候的小内官借机出来,朝一个太监挥挥手,那太监过来,与他咬了耳朵,随即便小跑着去了。
因徐皇后素来喜静,坤宁宫里素来是静谧非常。
卧寝的装饰自是极尽奢华,案上的白玉盘、紫檀木嵌玉如意、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诸如此类,应有尽有。
徐皇后起得早,便会坐在这儿让几个宫人陪着说话,近日她的心情素来不好,宫人们脸上带笑之余,不免带着几分小心,好在即便如此,徐皇后也极少动怒,她是个端庄德尔性子,即便是在宫里,并没有在特殊的场合,也是一袭大红的吉服,金黄色绣着金凤的云烟衫,逶迤拖地黄色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手挽碧霞罗牡丹薄雾纱。云髻峨峨,戴着五凤朝阳挂珠钗,显得极为艳丽。
几个宫中的贵人和宫人或坐或站,绘声绘色的说着宫里宫外的笑话,其他人遂都发出几声轻笑,徐皇后也只是含着笑脸,却似乎总带着那么丁点儿恍惚。
她突然打断了宫人的话头,不禁道:“王安的伤好了么?”
一个贵人大致是知道徐皇后喜好的,忙道:“这个奴婢越来越不像话,听太医院说,其实虽然伤筋动骨,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做奴婢的,受点儿伤算什么?上次刘勇不是上屋顶清扫摔伤了脚么?也就几日功夫,又来当值了。可是他倒好,每日哎哟哎哟个没停,这敢情有点意思,这御医们不都是贵人们看病的么?如今,倒是全伺候他去了。我看哪,他这是借此邀宠呢,他一个阉人,邀个什么,想着便教人倒胃口。”
徐皇后看了这贵人一眼,却知这贵人其实和王安关系是不错的,平时王安在外头搜刮,没少夹带许多新奇的玩意进宫来,分送给宫中的贵人,平时大家对王安,没少说好话。
不过近来,大家对王安都转了嘴脸,倒是不曾有人有她说话,其中缘由,徐皇后心里清楚的很,她这正宫在这后苑的一亩三分地稳若磐石,又有三个儿子在,谁敢拂了自己的心意?
又有人七嘴八舌的道:“我也瞧着此人不顺眼,骨头太轻了,不知天高地厚,自从做了什么缉事厂的掌印,那就愈发是得意忘形了……”
徐皇后却是笑了:“这倒是实在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宫中的规矩更该森严一些,主奴有别,这人太轻浮。”说到这里,却还待再说,却有宫中一个嬷嬷进来,道:“娘娘,刘喜求见。”
徐皇后四顾众人一眼,这些人倒也识趣,纷纷起身,告退不提。
徐皇后端坐寝殿,凤眼如炬,过不多时,那刘喜便进来,小心翼翼的行了礼,道:“奴婢见过娘娘。”
徐皇后抿了抿唇,淡漠的道:“说吧,有什么事。”
刘喜压低声音:“方才东暖阁,二位大臣觐见,劝说皇上御审郝同知和王公公的案子,陛下已经应允,已命内阁拟诏,好诏告天下,咸使闻之了。”
听了这话,徐皇后却是一惊,旋即长身而起,迤逦着长裙及地,也恍然不觉,她走了几步,旋即驻足,不禁笑了,道:“是么?看来,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本宫那义子,平时到底招惹了多少人哪,怎么一出事,就有这么多人个个似打了鸡血一样呢?这不是墙倒众人推么?”
…………………………………………………………………………………………………………………………………………………………………………………………………………………
第一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