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九十三节
自古以来战争拼得就是双方的人口和资源,日本已经全民投入战争,海岛国家本土的资源极为有限,战争导致资源日益缺乏。
而中国还有美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作为后盾,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经过中美英三国部队与日军血战后打通的缅甸交通线输入中国。
然而占据了中国近半壁江山的日本,则毫无任何人性的对占领区进行盘剥,不断对根据地发起扫荡,抢掠有限的资源,三光政策就是其典型代表。
六月份初,美英加三国联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登陆战,至七月末,盟军实现近一百五十万兵力胜利登陆,占领了宽一百公里,纵深五十公里的控制带,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三国的强势登陆逼使德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应对,整个欧洲了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在河间县城内带领连队的李卫在区队传来的分区简报上看到诺曼底登陆的消息。分区简报十一分区司令部为了鼓舞地方士气专门刊印的,发布一些国际形势和国内战况,虽然发到地方部队手中时,由于设备简陋,直接采用油印,看得时候往往会沾得一手油渍。
折好手上的简报,李卫叹了口气,自打自己莫名来到抗日战争年代,历史的轨迹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即便自己曾经努力试图去改变,哪怕去改变一丝,却依旧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辗过,甚至自己都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成为事件的引发关键因素,李卫对自己被坐实了革命先烈的身份,有些无奈,面对天命,只能说是随波逐流,唯一令自己感到心安的,自己算还是知天命,倒也不怕站错位,被历史辗个粉碎。
八月份,十二区队和其他区队一样转入了战略防御状态后,各据点的日伪军仿佛都接到了上级命令,不约而同的再次蠢蠢欲动起来,不再有小股敌人下乡骚扰,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暗下是双方心照不宣的波涛汹涌。
由于十二区队监管着其他几个区队的根据地,由于巡逻的范围扩大,各据点的日伪军兵力数量并不容轻视,因此十二区队也不打算将兵力分散以适应纵深,依然以连为单位,在各村间进行流动巡逻,所有的民兵们都被发动起来,为准备秋收作好准备。
河间县的防御任务转交给十一区队后,李卫的四连护送着卫生队和解救下来的群众返回石井镇,队伍掺杂着大量非战斗人员而显得有些臃肿,四连却是一点都不敢大意,带着这么多人,意味着四连将失去机动力,如果这些手无寸铁的群众受到日伪军的袭击,很有可能会出现重大伤亡。
护送群众返回石井镇的队伍中,看着路旁庄稼地里金黄的麦子,李卫的心情和其他战士一样,格外的好,即便是成长于衣食不愁的未来,经过四二年和四三年饥荒时期的艰苦时期后,粮食一词在李卫眼里等同于生命。
正午时分,夏日灼人的阳光将没有植被的地面烤得干裂,却对大树下的荫凉无可奈何,附近的树荫底下都坐满了随着四连的群众,天气却是异常消耗人的体力,虽然四连的战士们个个身强体壮,体质过人,却也要照顾到这些刚刚脱离大难,健康状况稍有起色的被解救群众。
树荫有限,荫凉儿都被尽可能让给那些身体虚弱的群众,不少战士脱下军服搭在身上,坐在阳光下避着曝晒的阳光,几个战士在河沟边上挖着小坑,准备埋锅造饭,不过随队的群众人数太多,四连派出一个班的战士到附近村子里去买粮。
四连长李卫却是脱光了膀子,显得那一身连姑娘家都得自愧不如的细皮嫩肉,一边地上搜罗着能够烧火的东西,一边在大太阳底下晒着日光浴,结实雪白的健子肉直晃得人眼晕,卫生队长林欣雨躲树荫里脸色微红地看着李卫在丝毫不理阳光灼人地显摆那身板儿,那些黑炭的战士堆里,显得异常惹眼。小李子大病一场后的结果就是晒不黑,怎么晒也是浪里白条似的,比精心保养的姑娘家还要水灵,再加上强悍的武力值,不论男女老少,这光膀子走到哪里都是吸引眼球。
卫生队的几个女卫生员瞅着李卫眉目生春,恨不得扑将上去给生吞活剥了,林欣雨发现自己几个手下的不对劲儿,脸色一板,轰小鸡似地将几个小丫头片子轰到一边,气鼓鼓拿起李卫的衣服一头罩住李卫的身子,红着脸蛋儿道:“显摆什么?!都春光外泄了!都是连长了还没个正形。”
李卫摸着后脑勺傻笑。
四连刚开始准备好烧火的柴草,洗好的锅也倒进了水,去附近村落购粮的战士回来了,回来的还不止出去的那些战士,还有许多担着挑子和坛罐热情的村民跟在后面。李卫看了看那些脸上充满着热情洋溢笑容的村民,笑了,军民鱼水情,这些村民们是主动送食物来了。
“辛苦你们了!”李卫带着几个排长迎了上去。
“不辛苦,不辛苦,你们可是为了咱们老百姓打鬼子啊!村里没什么好东西,一顿饭还是拿得出来的。”正值壮年的村长一双粗糙的大手握上了李卫的手,身后好几个挑着担子的村民乐呵呵的放下挑担,掀开罩在上面的布,大块大块散发着油香的烙饼和凉茶罐露了出来。
抗日部队为百姓们提供武力保护,老百姓为抗日武装提供补给支援,根据地内军民之间更是拿起枪就是兵,拿起锄头就是民,两者唇齿相依。
群众对抗日武装箪食壶浆的热欢迎有如家常便饭,李卫却之不恭,华北一带的群众一向性格直爽,若是推辞恐怕会让村民们感觉做作。
这么多油香焦黄的大烙饼看样子是发动整个村子的锅给烙的,战士们帮着村民将烙饼分发下去。
“好吃好喝!”中年村长黑里透红的脸上透着好客的豪爽,亲手将饼块分给树荫底下的群众和四连的战士。
“来!长官!喝一口,解解暑!”一个老太太将一个黑陶罐子递给李卫。
鼻子凑到罐口一闻,好香的一股焦香味儿,“咖啡!?”李卫一怔,举起罐子抿了一口,咂巴了几下嘴,李卫露了露一口白牙,看样子罐子里的饮料带给李卫更大的惊喜:“大麦茶!赞!”大热天里这玩意儿比咖啡实在多了,闻起来和咖啡差不多,味道却是清苦降火气,是民间一味与茶叶相若的又便宜又好喝的饮料,曾经十二区队就以此来糊弄洋鬼子飞行员布鲁诺.哈维,这所谓的“中国土咖啡”把这老外唬得一楞一楞。
“谢谢奶奶!”李卫拿着陶罐喝了几口,又递给其他战士,一个接一个痛饮起来,补充着烈日下失去的水份。
“好好!小心呛着!呵呵,多好的孩子啊!”老太太笑得满脸都是皱纹,瞧不出哪儿是眼睛来,好像自己也是喝了蜜似的乐得开怀,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在她眼里,仿佛个个都是她的亲孙子一般。
难得有那么多八路军和陌生人从村外经过,附近村子里不少好奇的村民们都赶了过来凑热闹,东摸摸,西看看,战士们身上的装备让他们感觉到很新奇,与那些被解救的群众打着招呼。
看来村民们甚至连饭都不顾着吃就赶过来,村民的人群边上一个小孩手里抓着一个饼子,孩子的母亲轻轻抚着孩子的后背,柔声道:“快点吃,快点吃!吃得壮壮的,早点长大,跟叔叔们一起去打鬼子。”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吃个饭都不太安生,大人往往都是供祖宗似的哄孩子老老实实吃东西,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忽然那孩子瞪溜了圆黑白相间的眼珠子楞楞地看着一个方向。
李卫抱着一罐碎米稀粥,仰着脑袋咕咚咕咚直往下灌,连烙饼都省了,这货的装载量都真不是一般的吓人,双颊被太阳晒得红艳艳的林欣雨在边上仔细地给李卫擦着汗。
李卫早就习惯了身边有林欣雨的日子,享受着美人在旁伺候着腐败,大罐清凉的稀粥既作午饭,又当饮料,径直灌了下去,身上失去的水份迅速得到了补充。
小孩子明显被李卫的这种灌法儿给刺激到了,将注意力挪回到手上的饼子,不甘示弱的用力啃咬起来,好像要学李卫那般狼吞虎咽似的。而他的母亲却被李卫这种吃相给着实吓到了,连忙转变了口径道:“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跟个叔叔学!小心别噎着。”
刚才还被那母亲指为学习榜样的李卫,转眼就被定义为恶劣吃相的反面教材。
第四百九十三节
自古以来战争拼得就是双方的人口和资源,日本已经全民投入战争,海岛国家本土的资源极为有限,战争导致资源日益缺乏。
而中国还有美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作为后盾,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经过中美英三国部队与日军血战后打通的缅甸交通线输入中国。
然而占据了中国近半壁江山的日本,则毫无任何人性的对占领区进行盘剥,不断对根据地发起扫荡,抢掠有限的资源,三光政策就是其典型代表。
六月份初,美英加三国联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登陆战,至七月末,盟军实现近一百五十万兵力胜利登陆,占领了宽一百公里,纵深五十公里的控制带,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三国的强势登陆逼使德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应对,整个欧洲了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在河间县城内带领连队的李卫在区队传来的分区简报上看到诺曼底登陆的消息。分区简报十一分区司令部为了鼓舞地方士气专门刊印的,发布一些国际形势和国内战况,虽然发到地方部队手中时,由于设备简陋,直接采用油印,看得时候往往会沾得一手油渍。
折好手上的简报,李卫叹了口气,自打自己莫名来到抗日战争年代,历史的轨迹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即便自己曾经努力试图去改变,哪怕去改变一丝,却依旧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辗过,甚至自己都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成为事件的引发关键因素,李卫对自己被坐实了革命先烈的身份,有些无奈,面对天命,只能说是随波逐流,唯一令自己感到心安的,自己算还是知天命,倒也不怕站错位,被历史辗个粉碎。
八月份,十二区队和其他区队一样转入了战略防御状态后,各据点的日伪军仿佛都接到了上级命令,不约而同的再次蠢蠢欲动起来,不再有小股敌人下乡骚扰,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暗下是双方心照不宣的波涛汹涌。
由于十二区队监管着其他几个区队的根据地,由于巡逻的范围扩大,各据点的日伪军兵力数量并不容轻视,因此十二区队也不打算将兵力分散以适应纵深,依然以连为单位,在各村间进行流动巡逻,所有的民兵们都被发动起来,为准备秋收作好准备。
河间县的防御任务转交给十一区队后,李卫的四连护送着卫生队和解救下来的群众返回石井镇,队伍掺杂着大量非战斗人员而显得有些臃肿,四连却是一点都不敢大意,带着这么多人,意味着四连将失去机动力,如果这些手无寸铁的群众受到日伪军的袭击,很有可能会出现重大伤亡。
护送群众返回石井镇的队伍中,看着路旁庄稼地里金黄的麦子,李卫的心情和其他战士一样,格外的好,即便是成长于衣食不愁的未来,经过四二年和四三年饥荒时期的艰苦时期后,粮食一词在李卫眼里等同于生命。
正午时分,夏日灼人的阳光将没有植被的地面烤得干裂,却对大树下的荫凉无可奈何,附近的树荫底下都坐满了随着四连的群众,天气却是异常消耗人的体力,虽然四连的战士们个个身强体壮,体质过人,却也要照顾到这些刚刚脱离大难,健康状况稍有起色的被解救群众。
树荫有限,荫凉儿都被尽可能让给那些身体虚弱的群众,不少战士脱下军服搭在身上,坐在阳光下避着曝晒的阳光,几个战士在河沟边上挖着小坑,准备埋锅造饭,不过随队的群众人数太多,四连派出一个班的战士到附近村子里去买粮。
四连长李卫却是脱光了膀子,显得那一身连姑娘家都得自愧不如的细皮嫩肉,一边地上搜罗着能够烧火的东西,一边在大太阳底下晒着日光浴,结实雪白的健子肉直晃得人眼晕,卫生队长林欣雨躲树荫里脸色微红地看着李卫在丝毫不理阳光灼人地显摆那身板儿,那些黑炭的战士堆里,显得异常惹眼。小李子大病一场后的结果就是晒不黑,怎么晒也是浪里白条似的,比精心保养的姑娘家还要水灵,再加上强悍的武力值,不论男女老少,这光膀子走到哪里都是吸引眼球。
卫生队的几个女卫生员瞅着李卫眉目生春,恨不得扑将上去给生吞活剥了,林欣雨发现自己几个手下的不对劲儿,脸色一板,轰小鸡似地将几个小丫头片子轰到一边,气鼓鼓拿起李卫的衣服一头罩住李卫的身子,红着脸蛋儿道:“显摆什么?!都春光外泄了!都是连长了还没个正形。”
李卫摸着后脑勺傻笑。
四连刚开始准备好烧火的柴草,洗好的锅也倒进了水,去附近村落购粮的战士回来了,回来的还不止出去的那些战士,还有许多担着挑子和坛罐热情的村民跟在后面。李卫看了看那些脸上充满着热情洋溢笑容的村民,笑了,军民鱼水情,这些村民们是主动送食物来了。
“辛苦你们了!”李卫带着几个排长迎了上去。
“不辛苦,不辛苦,你们可是为了咱们老百姓打鬼子啊!村里没什么好东西,一顿饭还是拿得出来的。”正值壮年的村长一双粗糙的大手握上了李卫的手,身后好几个挑着担子的村民乐呵呵的放下挑担,掀开罩在上面的布,大块大块散发着油香的烙饼和凉茶罐露了出来。
抗日部队为百姓们提供武力保护,老百姓为抗日武装提供补给支援,根据地内军民之间更是拿起枪就是兵,拿起锄头就是民,两者唇齿相依。
群众对抗日武装箪食壶浆的热欢迎有如家常便饭,李卫却之不恭,华北一带的群众一向性格直爽,若是推辞恐怕会让村民们感觉做作。
这么多油香焦黄的大烙饼看样子是发动整个村子的锅给烙的,战士们帮着村民将烙饼分发下去。
“好吃好喝!”中年村长黑里透红的脸上透着好客的豪爽,亲手将饼块分给树荫底下的群众和四连的战士。
“来!长官!喝一口,解解暑!”一个老太太将一个黑陶罐子递给李卫。
鼻子凑到罐口一闻,好香的一股焦香味儿,“咖啡!?”李卫一怔,举起罐子抿了一口,咂巴了几下嘴,李卫露了露一口白牙,看样子罐子里的饮料带给李卫更大的惊喜:“大麦茶!赞!”大热天里这玩意儿比咖啡实在多了,闻起来和咖啡差不多,味道却是清苦降火气,是民间一味与茶叶相若的又便宜又好喝的饮料,曾经十二区队就以此来糊弄洋鬼子飞行员布鲁诺.哈维,这所谓的“中国土咖啡”把这老外唬得一楞一楞。
“谢谢奶奶!”李卫拿着陶罐喝了几口,又递给其他战士,一个接一个痛饮起来,补充着烈日下失去的水份。
“好好!小心呛着!呵呵,多好的孩子啊!”老太太笑得满脸都是皱纹,瞧不出哪儿是眼睛来,好像自己也是喝了蜜似的乐得开怀,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在她眼里,仿佛个个都是她的亲孙子一般。
难得有那么多八路军和陌生人从村外经过,附近村子里不少好奇的村民们都赶了过来凑热闹,东摸摸,西看看,战士们身上的装备让他们感觉到很新奇,与那些被解救的群众打着招呼。
看来村民们甚至连饭都不顾着吃就赶过来,村民的人群边上一个小孩手里抓着一个饼子,孩子的母亲轻轻抚着孩子的后背,柔声道:“快点吃,快点吃!吃得壮壮的,早点长大,跟叔叔们一起去打鬼子。”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吃个饭都不太安生,大人往往都是供祖宗似的哄孩子老老实实吃东西,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忽然那孩子瞪溜了圆黑白相间的眼珠子楞楞地看着一个方向。
李卫抱着一罐碎米稀粥,仰着脑袋咕咚咕咚直往下灌,连烙饼都省了,这货的装载量都真不是一般的吓人,双颊被太阳晒得红艳艳的林欣雨在边上仔细地给李卫擦着汗。
李卫早就习惯了身边有林欣雨的日子,享受着美人在旁伺候着腐败,大罐清凉的稀粥既作午饭,又当饮料,径直灌了下去,身上失去的水份迅速得到了补充。
小孩子明显被李卫的这种灌法儿给刺激到了,将注意力挪回到手上的饼子,不甘示弱的用力啃咬起来,好像要学李卫那般狼吞虎咽似的。而他的母亲却被李卫这种吃相给着实吓到了,连忙转变了口径道:“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跟个叔叔学!小心别噎着。”
刚才还被那母亲指为学习榜样的李卫,转眼就被定义为恶劣吃相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