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代周刊》的记者在三月底来到上海,想要采访林子轩。
1924年的《时代周刊》远没有后世那么有名气,这份杂志是1923年3月由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刊名最初为《事实》,后改用现名。
它是美国第一本新闻周刊杂志。
此时这份杂志刚刚创办一年的时间,在美国的各类杂志中只能处在中流位置。
直到1927年,《时代周刊》推出了一项叫做“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活动,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极大的好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虽然《时代周刊》现在在美国的名气不高,但在中国,有美国记者专门来采访也是一件颇为荣耀的事情。
何况林子轩可是知道《时代周刊》在后世的份量。
它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在全球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无论怎么说,好好接待就行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时代周刊》的记者在万象书局的办公室对林子轩进︾⌒,行了正式的采访,还有摄影师给林子轩拍摄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照。
一切都非常的正规。
为此,林子轩特意换上了一套中式长衫。
穿越之后,他大部分时间穿西装,有时候穿长衫,不过他不想以西装革履的形象出现在西方的媒体上,更愿意具有这个时代的中国特色,展现东方人的传统服装。
这或许就是他和这个时代融合的结果。
这位西方记者来之前做了不少功课。也知道美国读者对什么感兴趣。
他重点询问的是林子轩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以及创作出《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起因和灵感。
这些事情以前的美国媒体有过报道。林子轩只是重新回答了一遍。
主要说了他和赛珍珠在庐山度假的时候一起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事情。
这是记者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创作一部小说。实在是非常奇妙。
当然,西方记者也询问了林子轩的其他事情,包括林子轩成长的环境,在中国的成就,以及在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地位。
毕竟,他要向美国读者介绍一个全面的林子轩,要有深度和广度,才能显得专业。
这一问,让他颇为惊讶。
林子轩在中国文学界的身份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中国新诗的领军人物,同时他还是中国通俗文学的大师,写的一种叫做武侠的小说在中国非常的畅销。
他还是一位戏剧家,写了《雷雨》和《日出》这类在中国常演不衰的经典戏剧。
他还写过类似《边城》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小说。
甚至,他还是文学研究家,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上成为中国的第一人。
这不是林子轩自吹自擂,而是客观的叙述,他想把中国的新文学展现给西方媒体。
他正在运作一套新文学丛书,这套丛书能够展现新文学发展的实绩。这不是在中国出版,而是翻译之后在美国出版。
他打算向西方文学界推介中国的文学。
这套丛书第一阶段以小说为主,包括鲁讯的小说集《呐喊》、郁达浮的小说集《沉沦》、冰欣的小说集《超人》和林子轩的《边城》,还有话剧剧本《雷雨》和《日出》。
他知道就算是在美国出版。销量也不会很好,但这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林子轩借用自己在美国文坛的影响力推广中国的文学,这是他的责任。
他虽然和鲁讯在文学观点上有不同。但他认为鲁讯的小说是这个时代新文学的代表,郁达浮则代表新文学的另一种类型。冰欣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
包括他自己,这应该是这一阶段新文学在小说方面取得的成绩。
所以。他才在《时代周刊》的记者面前全方位的介绍了新文学的发展。
然而,这位记者对此兴趣不大,只是装作认真的模样,《时代周刊》是新闻杂志,他以前都是采访政要人物,对文学不怎么了解,更别说是中国文学。
在美国,大多数读者都不会关注中国文学。
如果不是林子轩写出了《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类畅销小说,也不会引起《时代周刊》的关注。
西方记者更为关注林子轩取得的成绩,这是他报道的重点。
林子轩旗下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出版社,出版多种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杂志。
还有一家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甚至还创建了唱片公司和广播电台。
他还是中国文学团体“新月社”的创始人,以及上海银行业的一员。
这位西方记者在林子轩的带领下参观了林子轩旗下的各种产业,他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传媒帝国的雏形。
一年前,《纽约时报》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林子轩,认为他是中国的传媒大亨。
这位记者也看到了,他觉得太过夸张了。
但现在,他认为那篇报道没有虚构,林子轩或许暂时还没有办法和西方的传媒大亨相比,可他正走在成为传媒大亨的路上。
《时代周刊》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林子轩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有着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不具有的开放思想,能够接纳,甚至提出新的观点。
在某些方面,他比西方人更为开放,想的更远。
这位记者越和林子轩接触,越发现新鲜的东西,他觉得这位东方人就像是一个迷。
可能是林子轩第一次进行这么正式的采访,想要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能让西方记者认为中国人的思想都那么古板,就说了一些大胆的设想。
没想到给这位西方记者造成了困扰。
总得来说,双方交流的还算愉快,《时代杂志》的摄像师还给林子轩拍了一张全家福。
也就是林子轩和冯程程的照片,包括他们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这张照片不会刊登在封面上,而是会放到杂志里面的采访内容之中。
照片中,林子轩穿着长衫,站在后面,冯程程穿着一套林子轩设计的孕妇装,把双手放在略显凸起的腹部,依靠在林子轩的身上。
两人对着摄像机微笑,一脸幸福的模样。(未完待续。)
《时代周刊》的记者在三月底来到上海,想要采访林子轩。
1924年的《时代周刊》远没有后世那么有名气,这份杂志是1923年3月由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刊名最初为《事实》,后改用现名。
它是美国第一本新闻周刊杂志。
此时这份杂志刚刚创办一年的时间,在美国的各类杂志中只能处在中流位置。
直到1927年,《时代周刊》推出了一项叫做“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活动,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极大的好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虽然《时代周刊》现在在美国的名气不高,但在中国,有美国记者专门来采访也是一件颇为荣耀的事情。
何况林子轩可是知道《时代周刊》在后世的份量。
它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在全球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无论怎么说,好好接待就行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时代周刊》的记者在万象书局的办公室对林子轩进︾⌒,行了正式的采访,还有摄影师给林子轩拍摄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照。
一切都非常的正规。
为此,林子轩特意换上了一套中式长衫。
穿越之后,他大部分时间穿西装,有时候穿长衫,不过他不想以西装革履的形象出现在西方的媒体上,更愿意具有这个时代的中国特色,展现东方人的传统服装。
这或许就是他和这个时代融合的结果。
这位西方记者来之前做了不少功课。也知道美国读者对什么感兴趣。
他重点询问的是林子轩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以及创作出《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起因和灵感。
这些事情以前的美国媒体有过报道。林子轩只是重新回答了一遍。
主要说了他和赛珍珠在庐山度假的时候一起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事情。
这是记者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创作一部小说。实在是非常奇妙。
当然,西方记者也询问了林子轩的其他事情,包括林子轩成长的环境,在中国的成就,以及在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地位。
毕竟,他要向美国读者介绍一个全面的林子轩,要有深度和广度,才能显得专业。
这一问,让他颇为惊讶。
林子轩在中国文学界的身份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中国新诗的领军人物,同时他还是中国通俗文学的大师,写的一种叫做武侠的小说在中国非常的畅销。
他还是一位戏剧家,写了《雷雨》和《日出》这类在中国常演不衰的经典戏剧。
他还写过类似《边城》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小说。
甚至,他还是文学研究家,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上成为中国的第一人。
这不是林子轩自吹自擂,而是客观的叙述,他想把中国的新文学展现给西方媒体。
他正在运作一套新文学丛书,这套丛书能够展现新文学发展的实绩。这不是在中国出版,而是翻译之后在美国出版。
他打算向西方文学界推介中国的文学。
这套丛书第一阶段以小说为主,包括鲁讯的小说集《呐喊》、郁达浮的小说集《沉沦》、冰欣的小说集《超人》和林子轩的《边城》,还有话剧剧本《雷雨》和《日出》。
他知道就算是在美国出版。销量也不会很好,但这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林子轩借用自己在美国文坛的影响力推广中国的文学,这是他的责任。
他虽然和鲁讯在文学观点上有不同。但他认为鲁讯的小说是这个时代新文学的代表,郁达浮则代表新文学的另一种类型。冰欣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
包括他自己,这应该是这一阶段新文学在小说方面取得的成绩。
所以。他才在《时代周刊》的记者面前全方位的介绍了新文学的发展。
然而,这位记者对此兴趣不大,只是装作认真的模样,《时代周刊》是新闻杂志,他以前都是采访政要人物,对文学不怎么了解,更别说是中国文学。
在美国,大多数读者都不会关注中国文学。
如果不是林子轩写出了《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类畅销小说,也不会引起《时代周刊》的关注。
西方记者更为关注林子轩取得的成绩,这是他报道的重点。
林子轩旗下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出版社,出版多种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杂志。
还有一家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甚至还创建了唱片公司和广播电台。
他还是中国文学团体“新月社”的创始人,以及上海银行业的一员。
这位西方记者在林子轩的带领下参观了林子轩旗下的各种产业,他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传媒帝国的雏形。
一年前,《纽约时报》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林子轩,认为他是中国的传媒大亨。
这位记者也看到了,他觉得太过夸张了。
但现在,他认为那篇报道没有虚构,林子轩或许暂时还没有办法和西方的传媒大亨相比,可他正走在成为传媒大亨的路上。
《时代周刊》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林子轩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有着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不具有的开放思想,能够接纳,甚至提出新的观点。
在某些方面,他比西方人更为开放,想的更远。
这位记者越和林子轩接触,越发现新鲜的东西,他觉得这位东方人就像是一个迷。
可能是林子轩第一次进行这么正式的采访,想要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能让西方记者认为中国人的思想都那么古板,就说了一些大胆的设想。
没想到给这位西方记者造成了困扰。
总得来说,双方交流的还算愉快,《时代杂志》的摄像师还给林子轩拍了一张全家福。
也就是林子轩和冯程程的照片,包括他们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这张照片不会刊登在封面上,而是会放到杂志里面的采访内容之中。
照片中,林子轩穿着长衫,站在后面,冯程程穿着一套林子轩设计的孕妇装,把双手放在略显凸起的腹部,依靠在林子轩的身上。
两人对着摄像机微笑,一脸幸福的模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