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林子轩给二十位国内著名的作家写信,各人的态度很有意思。
蔡元赔极力赞成,认为参加这类国际组织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让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互相交流。
他在成为北大校长期间,就不断的邀请国外著名学者到北大讲学。
目的正是为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国际笔会的会员并非一定要是正统的作家,不仅包括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和诗人,还包括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记者和编辑等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员。
当然,要是在这个行业具有突出才华的人才可以加入。
蔡元赔从事学术研究,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自然有资格成为会员。
最重要的是蔡元赔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太高了,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就算是胡拾和鲁讯在他面前都要矮半头。
林子轩同样有影响力,在国内文坛风头正盛,不过他仍旧是小字辈。
见到梁启朝和蔡元赔这样的前辈,也要毕恭毕敬,这和你的地位无关,这是中国的传统。
在学术上大家可以争论,比如在红学上,胡拾和林子轩就批驳了蔡元赔,这很正常。
但在礼节和尊重上不能荒废,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蔡元赔不仅是北大的校长,他还是多家大学的名誉校长,在教育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如果中国笔会中心成立,那会长的位置一定是蔡元赔的,只有在蔡元赔谦让之后,才轮得到胡拾等人,接下来才是林子轩。
周氏兄弟的态度并不相同。
周作仁答应下来,以为如此能提高中国新文学的水准。
自五四以来,新文学便走了两条路。
一条路是模仿和借鉴外国文学,周作仁的小品文中就有日本文学的影子,他把日本文学中“物哀”和“幽玄”的美学原则发挥的恰到好处。
徐至摩的诗歌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有模仿雪莱和济慈的痕迹。
文学说起来就是从前人的作品中吸收精华。形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借鉴国外文学的写作方式并没有什么。
另一条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鲁讯的小说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他走出了一条新文学的道路,通过描写农村和农民展现了这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风貌。
沈丛文同样如此。和鲁讯不同的是他对农民怀着热爱和怜悯,而不是愤怒和批判。
鲁讯这个时候接到了厦门大学的聘书,准备带着许广评离开北平,前往厦门。
他婉拒了林子轩的邀请,认为自己才能不足。恐怕无法胜任。
这是他谦虚了,鲁讯的小说集《彷徨》即将出版,其中的小说在报纸上大多发表过,在中国文坛,他算是超一流的作家了。
或许是对林子轩的不放心,或许是对国际笔会这个西方组织的警惕。
鲁讯拒绝加入中国笔会中心。
在广州,创造社的创始人们同样面临选择。
1926年3月,郭沫偌和郁达浮一起前往广州,进入国立广东大学教书,后来郭沫偌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郁达浮仍旧在大学教书。
郁达浮没有问题,同意加入,郭沫偌则陷入挣扎之中。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给他发出邀请,这件事在中国文学圈子里已经人尽皆知了,很多人争抢着想要加入,机会难得。
国际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加入其中就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他这个时期已经信奉了马克思主义,正在积极的申请加入组织,处于被组织考察的阶段。要不要加入笔会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他请示了组织,组织经过思量,批准了郭沫偌加入中国笔会中心的请求。
组织认为这样有利于在中国笔会中心有自己的声音,这个笔会中心不能被资产阶级自由派作家垄断。要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能量。
就这样,创造社的成员加入了进来。
相对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较为复杂,根据各人的政治倾向不同,分成不同的小团体,有人想要自由自在。有人则热衷于社会活动。
林子轩邀请了郑震铎和沈燕冰等人。
在林子轩的心目中,中国笔会中心不是他的自留地和后花园,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反映这个时代中国作家群体的组织,能够全面的展现中国文学的面貌。
所以,他在发出邀请的时候,只看写作才华,不看政治倾向。
由于对苏联的批判,他和文学研究会的不少成员都有过颇为激烈的骂战。
郑震铎愿意加入,沈燕冰则拒绝了。
在北平的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极力支持林子轩,徐至摩和闻易多都在其中。
在女作家方面,林子轩邀请了刚刚从英国回国的冰欣和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浙。
在新文学的作家群体中,冰欣成名较早,在1919年便开始发表文章。
不过陈衡浙更厉害。
1917年,她在美国用白话文创作了第一篇小说《一日》,反映了美国女子大学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上。
不少评论家认为这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比鲁讯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还要早。
当然,她的小说在意义上没办法和《狂人日记》相比。
所以,中国文学评论界还是把鲁讯的《狂人日记》当作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陈衡浙的才华不仅在小说上,更在学术上,她写过《文艺复兴史》和《西洋史》等著作。
1943年,她见到了后来的周总理。
周总理非常恭敬和热情的说:陈先生,我是你的学生,听过你的课,读过你的书。
可见她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力。
偌大的中国文坛,想要凑出20个著名作家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有人拒绝,也能找到替补,有好多人都想要加入。
林子轩做出说明,这只是第一批。
等到国际笔会认可了中国笔会中心,还会招收更多会员,大家都有机会。
接下来的工作是整理这二十人的个人资料和作品,翻译成英文交给国际笔会审核,通过之后会在下一次国际笔会的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
林子轩觉得问题不大。
国际笔会应该是想扩大自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否则不会邀请他加入。
这些琐事不需要林子轩亲自做,手下的人会准备好一切,他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在中国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每年搞一次文学作品的评选。
就像是后世的鲁讯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一样。(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林子轩给二十位国内著名的作家写信,各人的态度很有意思。
蔡元赔极力赞成,认为参加这类国际组织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让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互相交流。
他在成为北大校长期间,就不断的邀请国外著名学者到北大讲学。
目的正是为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国际笔会的会员并非一定要是正统的作家,不仅包括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和诗人,还包括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记者和编辑等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员。
当然,要是在这个行业具有突出才华的人才可以加入。
蔡元赔从事学术研究,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自然有资格成为会员。
最重要的是蔡元赔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太高了,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就算是胡拾和鲁讯在他面前都要矮半头。
林子轩同样有影响力,在国内文坛风头正盛,不过他仍旧是小字辈。
见到梁启朝和蔡元赔这样的前辈,也要毕恭毕敬,这和你的地位无关,这是中国的传统。
在学术上大家可以争论,比如在红学上,胡拾和林子轩就批驳了蔡元赔,这很正常。
但在礼节和尊重上不能荒废,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蔡元赔不仅是北大的校长,他还是多家大学的名誉校长,在教育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如果中国笔会中心成立,那会长的位置一定是蔡元赔的,只有在蔡元赔谦让之后,才轮得到胡拾等人,接下来才是林子轩。
周氏兄弟的态度并不相同。
周作仁答应下来,以为如此能提高中国新文学的水准。
自五四以来,新文学便走了两条路。
一条路是模仿和借鉴外国文学,周作仁的小品文中就有日本文学的影子,他把日本文学中“物哀”和“幽玄”的美学原则发挥的恰到好处。
徐至摩的诗歌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有模仿雪莱和济慈的痕迹。
文学说起来就是从前人的作品中吸收精华。形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借鉴国外文学的写作方式并没有什么。
另一条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鲁讯的小说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他走出了一条新文学的道路,通过描写农村和农民展现了这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风貌。
沈丛文同样如此。和鲁讯不同的是他对农民怀着热爱和怜悯,而不是愤怒和批判。
鲁讯这个时候接到了厦门大学的聘书,准备带着许广评离开北平,前往厦门。
他婉拒了林子轩的邀请,认为自己才能不足。恐怕无法胜任。
这是他谦虚了,鲁讯的小说集《彷徨》即将出版,其中的小说在报纸上大多发表过,在中国文坛,他算是超一流的作家了。
或许是对林子轩的不放心,或许是对国际笔会这个西方组织的警惕。
鲁讯拒绝加入中国笔会中心。
在广州,创造社的创始人们同样面临选择。
1926年3月,郭沫偌和郁达浮一起前往广州,进入国立广东大学教书,后来郭沫偌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郁达浮仍旧在大学教书。
郁达浮没有问题,同意加入,郭沫偌则陷入挣扎之中。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给他发出邀请,这件事在中国文学圈子里已经人尽皆知了,很多人争抢着想要加入,机会难得。
国际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加入其中就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他这个时期已经信奉了马克思主义,正在积极的申请加入组织,处于被组织考察的阶段。要不要加入笔会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他请示了组织,组织经过思量,批准了郭沫偌加入中国笔会中心的请求。
组织认为这样有利于在中国笔会中心有自己的声音,这个笔会中心不能被资产阶级自由派作家垄断。要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能量。
就这样,创造社的成员加入了进来。
相对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较为复杂,根据各人的政治倾向不同,分成不同的小团体,有人想要自由自在。有人则热衷于社会活动。
林子轩邀请了郑震铎和沈燕冰等人。
在林子轩的心目中,中国笔会中心不是他的自留地和后花园,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反映这个时代中国作家群体的组织,能够全面的展现中国文学的面貌。
所以,他在发出邀请的时候,只看写作才华,不看政治倾向。
由于对苏联的批判,他和文学研究会的不少成员都有过颇为激烈的骂战。
郑震铎愿意加入,沈燕冰则拒绝了。
在北平的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极力支持林子轩,徐至摩和闻易多都在其中。
在女作家方面,林子轩邀请了刚刚从英国回国的冰欣和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浙。
在新文学的作家群体中,冰欣成名较早,在1919年便开始发表文章。
不过陈衡浙更厉害。
1917年,她在美国用白话文创作了第一篇小说《一日》,反映了美国女子大学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上。
不少评论家认为这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比鲁讯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还要早。
当然,她的小说在意义上没办法和《狂人日记》相比。
所以,中国文学评论界还是把鲁讯的《狂人日记》当作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陈衡浙的才华不仅在小说上,更在学术上,她写过《文艺复兴史》和《西洋史》等著作。
1943年,她见到了后来的周总理。
周总理非常恭敬和热情的说:陈先生,我是你的学生,听过你的课,读过你的书。
可见她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力。
偌大的中国文坛,想要凑出20个著名作家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有人拒绝,也能找到替补,有好多人都想要加入。
林子轩做出说明,这只是第一批。
等到国际笔会认可了中国笔会中心,还会招收更多会员,大家都有机会。
接下来的工作是整理这二十人的个人资料和作品,翻译成英文交给国际笔会审核,通过之后会在下一次国际笔会的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
林子轩觉得问题不大。
国际笔会应该是想扩大自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否则不会邀请他加入。
这些琐事不需要林子轩亲自做,手下的人会准备好一切,他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在中国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每年搞一次文学作品的评选。
就像是后世的鲁讯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