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4 高门难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哲子将那木匣放在膝间,继而对陶弘歉意笑笑:“我实不知今日宴非好宴,以致连累陶世兄遭人冷眼。”
陶弘听到这话,却是自嘲一笑:“受人冷眼,于我而言已是惯事,哲子郎君实在不必归咎己身。今次郎君为我张目发声,已是感激不尽。”
沈哲子听陶弘这么说,心内倒是颇为感慨。这就是时风啊,时人能够不屈于权柄势位,这本来是一种高尚风气。但他们所肯定的又非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而是较之权势更为陈旧的门第,让人不知该如何评价。
哪怕在时下生活良久,沈哲子仍能感受到自身观念与时代的矛盾与冲突。
沈牧倒是没有那么多思量与纠结,闻言后只是笑道:“既然彼此都不适意,陶世兄你又何必去受人冷眼?王道之下,杀贼建功,自能封妻荫子,不虚此生!”
这家伙纯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若非沈家这个门第,凭他那点功勋想要封侯简直做梦。
陶弘闻言后心内却是苦笑,杀贼建功,封妻荫子,他家中便有一个现成的成功样板,便是他的祖父陶侃。他祖父之势位已是外臣最高,然而那又如何,同样要受士族冷眼蔑视,不被接纳。
沈家势位稍逊,清望有缺,但终究已经跨过这道门槛。如沈牧这种子弟能与会稽贺氏这种一等高门论婚,而沈哲子更是得以列选帝婿,纵使此次不成,日后所配者也必为吴中一等门户。
陶侃哪怕位居分陕,若要为子孙求配吴中高门,只怕仍要受人耻笑拒绝。归根到底,仍是不受接纳认同。
车内气氛一时间有些冷场,沈哲子沉吟片刻后才又说道:“我要去拜见庾中书,陶世兄和二兄是否愿意相随?”
听到沈哲子这话,陶弘心内更是感慨良多,益发感受到彼此之间交际圈子的差距。他求见无路的顾氏高门,对方却不屑一顾,转头出门便又去执政之家,直将都中权门高第视作自家园墅别业一般闲庭漫步。这样的事情,于他而言真是难以想象。
沈牧闻言后便皱起了眉头:“上次庾亮尚兵围我家,青雀你怎么还要去他家?会否有危险?”
“二兄多虑了,此一时彼一时。早先些许误会,说开了便也无事。况且庾幼序还在都中,我去他家拜访,又能有什么危险。”
沈哲子笑一笑说道,他从未想过要与庾氏断绝一切往来,而庾亮自然也不会这么决绝,否则便不会再让庾条来拜会他。说到底,两家仍有联合的基础,不会因此前的不愉快而有所阻滞。
沈牧在外,向来惟沈哲子马首是瞻,听他这么说,便也不再多言,只是摇头道:“我却没青雀你这么豁达,早先还拔刀相向,眼下去登门,实在太尴尬。”
陶弘亦摆手道:“我自与二郎同归,哲子郎君请自便吧。”
沈哲子想了想,便也不再坚持带两人前去,到了前方街口放下这两人。庾亮不同于顾众这种吴中名士,居于执政之位,身上的政治味道太浓,对于陶侃不只是冷眼那么简单,甚至隐有敌视。眼下这样的氛围,他也实在不方便带陶侃之孙去登门拜访。
与沈牧两人分开后,沈哲子便命仆从转往庾家。在行到乌衣巷时,沈哲子往内看了看,发现王家那宏大的门楼前约有十几人在徘徊游弋,神态不算友善,想来应是谯王家人了。虽然谯王已被外任推脱不开,但却以箭伤未愈为借口,仍然留在都中,仍不打算放过王胡之。
到了虞家门前,沈哲子名帖刚投入不久,府内便有人迎了出来。前面一个乃是庾条,对于沈哲子的到访似是颇为欣喜,脸上堆满笑容迎出来。而在庾条身后一个年轻人,乃是曾经见过几面的庾亮长子庾彬。
对比在顾众府上遭受的待遇,沈哲子顿时感受到庾家浓浓的善意。
迎出门后,庾条笑着对沈哲子说道:“我正打算明日过府邀哲子郎君同游,没想到郎君今日便来了。”
庾彬也笑吟吟说道:“常于家中听叔父倍言哲子郎君雅论趣谈,我却难有幸亲临目睹,时常感觉遗憾。”
沈哲子与这两人笑语寒暄几句,而后便说道:“今日登门,因有一事要面陈庾公。不知庾公眼下可在府中?”
听到这话,庾条与庾彬都不免有些奇怪。他们都知沈哲子早先与庾亮的冲突,怎样都算不上友好,上次庾亮自沈家归府后,甚至还少有的忿形于色,多言沈哲子无礼。眼下对方居然主动来拜见,实在让他们有些意外。
“大兄眼下倒是在府中,只是近来多有抑郁于怀,心情欠佳。不知郎君何事相请,若是方便的话,我倒可以转告。”
庾条不乏担忧的提醒沈哲子,彼此之间多有往来,倒也不必讳言庾亮时下略有失意的状态。庾条却是担心沈哲子见到庾亮后再起冲突,令他夹在中间更加难做。
沈哲子微笑道:“最好是能见到庾公面陈,还望能通传一下。”
虽然心内尚有几分迟疑,但庾条对沈哲子倒是颇为信服,听他这么说,便也不再多劝,一边将沈哲子迎入府中,一边着人去通知大兄。
沈哲子入府后没有等太久,便被通知往书房去见庾亮。这么快便有了回应,这让庾条与庾彬更加不解,仿佛双方已有默契一般。
至于沈哲子,也是颇感意外,想了想也只能归因于庾亮近来闲得蛋疼,乏人拜访,因而反应才这么不够矜持。
随着庾家仆人行至书房,沈哲子步入其中,便看到庾亮正身披鹤氅,一副闲散适意状,手捧一卷经书正看得津津有味。
察觉到沈哲子进房,庾亮倒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只是抬手示意沈哲子坐到自己对面。沈哲子坐下后,等到庾亮放下书卷,视线一扫才发现此公先前读的津津有味的竟是佛经。
这不免让他大感诧异,庾亮的性情是怎样都不可能与佛家产生共鸣的。莫非这几日因为回避物议,困顿家中韬光养晦,反让他看破红尘?
察觉到沈哲子略显怪异的眼神,庾亮笑了笑说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倒是好奇‘本来’于何处,偶有一观,却多虚妄之语,教人流于无所为,实则无益啊。你居然有此佛偈之感,倒是让我有些意外。”
听到庾亮这么说,沈哲子反而没有什么怀疑了,这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庾亮。不过哪怕只是居于书房两人私话,庾亮居然对自己说这些话,看来在其眼中,已经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单纯少年。这话已经流露出庾亮对时风的些许态度,肯在自己面前道出,同样也是一种示好。
要知道庾亮在外界的面目,虽然是一个深伏礼法之人,但也出入玄儒之间,乃是一个极擅清谈玄言的风流名士。对于竺法深那一类的高僧,同样不乏礼遇优待,可见此公对于手段和现实同样分得很清。
庾亮随口感慨一句,然后便望着沈哲子:“此前我召你不来,如今却主动求见,应该不是无事,直接道来吧。”
沈哲子听到这话倒是有些汗颜,不免自辩两句:“早先终究有些意气,冒犯庾公,幸得庾公雅量不予计较。今日求见,确有一事困苦难决,想要求问庾公。”
说着,他便将整个木匣都放在了庾亮书案上。其中那些罪状内容,就连张家都能搜罗到,也实在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况且其他这些枝节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重点。
庾亮打开那木匣取出一个卷宗,略一细览,眸子便沉凝下来,依稀有些明白沈哲子来意。卷宗中的内容,他倒没有太大感触,侵田荫户,触犯朝廷禁令,乃是时下大族惯为常态,并不好过于深究,否则便是时局不稳、南北人心动荡。
只不过这卷宗中所言沈氏所为,较之其他大族尤为严重一些,这让庾亮隐有不满,继而望着沈哲子沉声道:“兴家立业,终究要德泽乡里,才是长存之道。”
沈哲子颔首应是,选出那个重点所在的卷宗,推给庾亮,描述了一下张兰将木匣交给自己时的情形,然后才说道:“张氏欲以言谤杀我家,罗织污蔑,实在让我不能心安,因而求问庾公。”
庾亮闻言后便冷笑一声,卷宗中内容或有一些夸张,但若说完全污蔑,那也不可能。除了对沈家的不满之外,庾亮对于张氏此举也有一些不悦。在他看来,张氏清望门第,为此罗织之举构陷别家,未免有些失了气量。
他倒不知此事乃是沈哲子先撩,但如今张氏、沈氏可以说都是他这一阵营,彼此不能相容,于他而言也是一件麻烦事,需要认真安抚双方。
他一边翻看着沈哲子递上来的卷宗,一边思忖该如何处理此事,可是当视线落在那一行的时候,动作即刻便是顿了一顿,继而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虽然愿意在帝婿之事上帮助张家,但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沈氏方镇力量。张家居然连这样的言辞都用上,实在是不识大体!
“先说说你的打算。”庾亮不动声色的合上卷宗,继而问向沈哲子。
沈哲子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如此恶评,我家实在不敢承受,我本意是即刻传信家父入都自辩……”
“不可如此!”
庾亮听到这里,便断然否定道,如今中枢情况本就微妙,若因此而令方镇动荡,后果是哪一方都不能承受的。
沈哲子闻言后却是冷冷一笑,对他家而言,卷宗中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兰众目睽睽下将之交给自己的举动,以及其后那种势在必得能逼退沈家的姿态。这一幕太多人在场目睹,沈家要凭什么归咎张氏,简直不需要理由。沈哲子本意就是要展示一下方镇臂膀,让张氏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差别,只能说他家这个配合打得太好。
至于里面的内容,其实是为庾亮准备的。庾亮愿不愿意凭此而放弃张家,从而示好方镇、流民帅以重归台城,就要看他自己是如何决定了。
沈哲子将那木匣放在膝间,继而对陶弘歉意笑笑:“我实不知今日宴非好宴,以致连累陶世兄遭人冷眼。”
陶弘听到这话,却是自嘲一笑:“受人冷眼,于我而言已是惯事,哲子郎君实在不必归咎己身。今次郎君为我张目发声,已是感激不尽。”
沈哲子听陶弘这么说,心内倒是颇为感慨。这就是时风啊,时人能够不屈于权柄势位,这本来是一种高尚风气。但他们所肯定的又非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而是较之权势更为陈旧的门第,让人不知该如何评价。
哪怕在时下生活良久,沈哲子仍能感受到自身观念与时代的矛盾与冲突。
沈牧倒是没有那么多思量与纠结,闻言后只是笑道:“既然彼此都不适意,陶世兄你又何必去受人冷眼?王道之下,杀贼建功,自能封妻荫子,不虚此生!”
这家伙纯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若非沈家这个门第,凭他那点功勋想要封侯简直做梦。
陶弘闻言后心内却是苦笑,杀贼建功,封妻荫子,他家中便有一个现成的成功样板,便是他的祖父陶侃。他祖父之势位已是外臣最高,然而那又如何,同样要受士族冷眼蔑视,不被接纳。
沈家势位稍逊,清望有缺,但终究已经跨过这道门槛。如沈牧这种子弟能与会稽贺氏这种一等高门论婚,而沈哲子更是得以列选帝婿,纵使此次不成,日后所配者也必为吴中一等门户。
陶侃哪怕位居分陕,若要为子孙求配吴中高门,只怕仍要受人耻笑拒绝。归根到底,仍是不受接纳认同。
车内气氛一时间有些冷场,沈哲子沉吟片刻后才又说道:“我要去拜见庾中书,陶世兄和二兄是否愿意相随?”
听到沈哲子这话,陶弘心内更是感慨良多,益发感受到彼此之间交际圈子的差距。他求见无路的顾氏高门,对方却不屑一顾,转头出门便又去执政之家,直将都中权门高第视作自家园墅别业一般闲庭漫步。这样的事情,于他而言真是难以想象。
沈牧闻言后便皱起了眉头:“上次庾亮尚兵围我家,青雀你怎么还要去他家?会否有危险?”
“二兄多虑了,此一时彼一时。早先些许误会,说开了便也无事。况且庾幼序还在都中,我去他家拜访,又能有什么危险。”
沈哲子笑一笑说道,他从未想过要与庾氏断绝一切往来,而庾亮自然也不会这么决绝,否则便不会再让庾条来拜会他。说到底,两家仍有联合的基础,不会因此前的不愉快而有所阻滞。
沈牧在外,向来惟沈哲子马首是瞻,听他这么说,便也不再多言,只是摇头道:“我却没青雀你这么豁达,早先还拔刀相向,眼下去登门,实在太尴尬。”
陶弘亦摆手道:“我自与二郎同归,哲子郎君请自便吧。”
沈哲子想了想,便也不再坚持带两人前去,到了前方街口放下这两人。庾亮不同于顾众这种吴中名士,居于执政之位,身上的政治味道太浓,对于陶侃不只是冷眼那么简单,甚至隐有敌视。眼下这样的氛围,他也实在不方便带陶侃之孙去登门拜访。
与沈牧两人分开后,沈哲子便命仆从转往庾家。在行到乌衣巷时,沈哲子往内看了看,发现王家那宏大的门楼前约有十几人在徘徊游弋,神态不算友善,想来应是谯王家人了。虽然谯王已被外任推脱不开,但却以箭伤未愈为借口,仍然留在都中,仍不打算放过王胡之。
到了虞家门前,沈哲子名帖刚投入不久,府内便有人迎了出来。前面一个乃是庾条,对于沈哲子的到访似是颇为欣喜,脸上堆满笑容迎出来。而在庾条身后一个年轻人,乃是曾经见过几面的庾亮长子庾彬。
对比在顾众府上遭受的待遇,沈哲子顿时感受到庾家浓浓的善意。
迎出门后,庾条笑着对沈哲子说道:“我正打算明日过府邀哲子郎君同游,没想到郎君今日便来了。”
庾彬也笑吟吟说道:“常于家中听叔父倍言哲子郎君雅论趣谈,我却难有幸亲临目睹,时常感觉遗憾。”
沈哲子与这两人笑语寒暄几句,而后便说道:“今日登门,因有一事要面陈庾公。不知庾公眼下可在府中?”
听到这话,庾条与庾彬都不免有些奇怪。他们都知沈哲子早先与庾亮的冲突,怎样都算不上友好,上次庾亮自沈家归府后,甚至还少有的忿形于色,多言沈哲子无礼。眼下对方居然主动来拜见,实在让他们有些意外。
“大兄眼下倒是在府中,只是近来多有抑郁于怀,心情欠佳。不知郎君何事相请,若是方便的话,我倒可以转告。”
庾条不乏担忧的提醒沈哲子,彼此之间多有往来,倒也不必讳言庾亮时下略有失意的状态。庾条却是担心沈哲子见到庾亮后再起冲突,令他夹在中间更加难做。
沈哲子微笑道:“最好是能见到庾公面陈,还望能通传一下。”
虽然心内尚有几分迟疑,但庾条对沈哲子倒是颇为信服,听他这么说,便也不再多劝,一边将沈哲子迎入府中,一边着人去通知大兄。
沈哲子入府后没有等太久,便被通知往书房去见庾亮。这么快便有了回应,这让庾条与庾彬更加不解,仿佛双方已有默契一般。
至于沈哲子,也是颇感意外,想了想也只能归因于庾亮近来闲得蛋疼,乏人拜访,因而反应才这么不够矜持。
随着庾家仆人行至书房,沈哲子步入其中,便看到庾亮正身披鹤氅,一副闲散适意状,手捧一卷经书正看得津津有味。
察觉到沈哲子进房,庾亮倒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只是抬手示意沈哲子坐到自己对面。沈哲子坐下后,等到庾亮放下书卷,视线一扫才发现此公先前读的津津有味的竟是佛经。
这不免让他大感诧异,庾亮的性情是怎样都不可能与佛家产生共鸣的。莫非这几日因为回避物议,困顿家中韬光养晦,反让他看破红尘?
察觉到沈哲子略显怪异的眼神,庾亮笑了笑说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倒是好奇‘本来’于何处,偶有一观,却多虚妄之语,教人流于无所为,实则无益啊。你居然有此佛偈之感,倒是让我有些意外。”
听到庾亮这么说,沈哲子反而没有什么怀疑了,这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庾亮。不过哪怕只是居于书房两人私话,庾亮居然对自己说这些话,看来在其眼中,已经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单纯少年。这话已经流露出庾亮对时风的些许态度,肯在自己面前道出,同样也是一种示好。
要知道庾亮在外界的面目,虽然是一个深伏礼法之人,但也出入玄儒之间,乃是一个极擅清谈玄言的风流名士。对于竺法深那一类的高僧,同样不乏礼遇优待,可见此公对于手段和现实同样分得很清。
庾亮随口感慨一句,然后便望着沈哲子:“此前我召你不来,如今却主动求见,应该不是无事,直接道来吧。”
沈哲子听到这话倒是有些汗颜,不免自辩两句:“早先终究有些意气,冒犯庾公,幸得庾公雅量不予计较。今日求见,确有一事困苦难决,想要求问庾公。”
说着,他便将整个木匣都放在了庾亮书案上。其中那些罪状内容,就连张家都能搜罗到,也实在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况且其他这些枝节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重点。
庾亮打开那木匣取出一个卷宗,略一细览,眸子便沉凝下来,依稀有些明白沈哲子来意。卷宗中的内容,他倒没有太大感触,侵田荫户,触犯朝廷禁令,乃是时下大族惯为常态,并不好过于深究,否则便是时局不稳、南北人心动荡。
只不过这卷宗中所言沈氏所为,较之其他大族尤为严重一些,这让庾亮隐有不满,继而望着沈哲子沉声道:“兴家立业,终究要德泽乡里,才是长存之道。”
沈哲子颔首应是,选出那个重点所在的卷宗,推给庾亮,描述了一下张兰将木匣交给自己时的情形,然后才说道:“张氏欲以言谤杀我家,罗织污蔑,实在让我不能心安,因而求问庾公。”
庾亮闻言后便冷笑一声,卷宗中内容或有一些夸张,但若说完全污蔑,那也不可能。除了对沈家的不满之外,庾亮对于张氏此举也有一些不悦。在他看来,张氏清望门第,为此罗织之举构陷别家,未免有些失了气量。
他倒不知此事乃是沈哲子先撩,但如今张氏、沈氏可以说都是他这一阵营,彼此不能相容,于他而言也是一件麻烦事,需要认真安抚双方。
他一边翻看着沈哲子递上来的卷宗,一边思忖该如何处理此事,可是当视线落在那一行的时候,动作即刻便是顿了一顿,继而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虽然愿意在帝婿之事上帮助张家,但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沈氏方镇力量。张家居然连这样的言辞都用上,实在是不识大体!
“先说说你的打算。”庾亮不动声色的合上卷宗,继而问向沈哲子。
沈哲子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如此恶评,我家实在不敢承受,我本意是即刻传信家父入都自辩……”
“不可如此!”
庾亮听到这里,便断然否定道,如今中枢情况本就微妙,若因此而令方镇动荡,后果是哪一方都不能承受的。
沈哲子闻言后却是冷冷一笑,对他家而言,卷宗中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兰众目睽睽下将之交给自己的举动,以及其后那种势在必得能逼退沈家的姿态。这一幕太多人在场目睹,沈家要凭什么归咎张氏,简直不需要理由。沈哲子本意就是要展示一下方镇臂膀,让张氏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差别,只能说他家这个配合打得太好。
至于里面的内容,其实是为庾亮准备的。庾亮愿不愿意凭此而放弃张家,从而示好方镇、流民帅以重归台城,就要看他自己是如何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