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第254章 心甘情愿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从帘子后头走出来的,一脸灿烂笑意的刘氏,陶君兰这才明白为什么刚才进来根本没看见刘氏。原来是暂且回避了——不过看这个架势,却是什么都听见了什么都看见了。
也怪不得刘氏会笑得这样灿烂。想必,看着她这样顺从委屈,心情一定是很好吧?
陶君兰垂下头去,很好的掩藏住了自己的情绪。
可架不住刘氏笑盈盈的上来,站在了她面前,然后笑着握住她的手,柔声道:“好妹妹,我就知道你是心软的。是你心疼我。拴儿是你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不好受,所以我一定会好好待她的。你只管放心就是。”
这哪里又是保证和安慰?这分明是在赤裸裸的炫耀。
陶君兰借着拿帕子按眼角的动作将手从刘氏的手里抽了出来,垂着眼角道:“我相信王妃一定会好好照顾拴儿的。”
刘氏的声音听起来既柔和又欢喜:“我一定会的。就冲着拴儿将来叫我一声母妃,我也会倾尽全力的照顾他的。以后拴儿就是我儿子了。我又哪里会不尽心?”
如果说刘氏之前的行为是在陶君兰心上割了一个大口子,那么这会子这句话,就是又往伤口上狠狠的洒了一把盐。疼得陶君兰的心忍不住的缩紧。甚至于到了最后,心上的疼都快要麻木了。对于这句话,她选择了沉默不回答。
可她更清楚,这样的行为,怕是又一次的取悦了刘氏和皇后。不过,不要紧。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这句话,陶君兰在心里说了一遍又一遍,唯有如此才能减轻她心里的疼痛。才能帮助她将心里的愤怒死死的压抑在心底。
“这件事情回头我跟皇上说一声,尽快办了罢。”皇后看着风云暗涌的两个人,微微一笑,又警告了一下刘氏:“刘氏,虽说拴儿记在你名下,却也是君兰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你们两个都是拴儿的母亲,可要和睦相处才是。”
刘氏和陶君兰均是敛目肃容的应了。
这件事情算是尘埃落定,至少只缺知会众人了。至于玉谍——现在拴儿还没上玉谍呢。事实上,至少要等到拴儿有六岁才会记上玉谍。毕竟孩子太小的时候是容易早夭的,所以一般都是会等到六岁之后才会上族谱宗谍。
也就是说,其实拴儿现在就算记在了刘氏名下,事实上不算是完全定死了。要等到正式上了宗谍之后,这才算是正儿八经的成了刘氏的儿子。若是在那之前事情发生了什么意外,那么只要一日没记上玉谍,那么一日就能更改这个事情。
陶君兰所谓的机会也是在这个上头——暂时先将拴儿让刘氏养着,等到机会合适了,再夺回来。
刘氏显然看起来显是已经是迫不及待了,笑道;“今儿回去之后,就将拴儿挪到我院子里去吧。”
陶君兰自然是只能低声应了。这个时候,她已然不可能再反悔了。
“拴儿还在太后那儿,我去寿康宫将拴儿带回王府罢?另外,这事儿也要和太后说一声。”陶君兰低声言道,又看向皇后:“这事儿到底是大事儿,太后如此喜欢拴儿,若是瞒着只怕太后生气。”
皇后笑着点头:“是这么个道理。那便是这样,不如今儿就在太后那儿蹭饭吃罢?再请了人将皇上请来做个见证,这事儿也就算是过了明路了。”
陶君兰闻言微微挑了挑眉——她以为这么大的事情,虽不说昭告天下,却也不可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的。如今看来,这是皇后不愿意将事情往大的办?为什么呢?微微一想之后,她倒是也明白了过来:是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什么喜事儿好事儿。这其实算是开了先河了。之前可是从没有过这样的例子的。所以,应该是皇后怕人诟病,不愿带来什么麻烦。
这样也好。不闹大,将来再将拴儿要回来的时候,也不必怕人拿出来说了。毕竟,都从未正式的和旁人说起过。
接下来皇后领先,陶君兰和刘氏跟在后头,一行人就去了寿康宫。
拴儿被放在一个凉塌上,上头摆了许多小孩子的小玩意儿,什么拨浪鼓,布老虎,各色各样的东西让拴儿一个人也玩的不亦乐乎。他这会子自己已经坐得住了,所以也不用人扶着。太后等人在边上围了一圈看着,时不时的笑着逗两句。
皇后笑盈盈的上前去给太后问了安,又看一眼拴儿笑着夸道:“拴儿可是越长越好了。他上头两个姐姐可都没他长得好。”
听见皇后这样说,太后面上也是露出几分笑意,“可不是?等康王府里那个生了,也照着拴儿这样,给取个贱名。兴许也就好养活了。”
皇后其实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倒是和太后想到了一起去了,所以也没什么不乐意,反倒是十分羡慕:说真的,若是康王能有这么白胖一个儿子,那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时又忍不住想:也不知道端王到底是什么命,小时候他自己受宠不说,中了毒都还只是哑了嗓子。如今刚娶了个侧妃就有了这么一个白胖的儿子。还挺受宠。若不是端王自己已经没了指望,不然只怕就是个大威胁。若是早知道陶君兰是个能生养的,当初就该赏赐给康王才是……
不过想到康王府里那个怀孕的妾侍,皇后心里又好受了一点儿:连着两个姑娘了,这一次总该是个儿子了。
关于将拴儿放在刘氏名下的事儿,皇后也没立刻说。自然,刘氏就更不会主动提起了。陶君兰也没提。
待到中午的时候皇帝过来,皇后才突然提起了这件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后的话显然也是得到了这么一个反应。皇帝和太后都是惊愕了半晌。
皇帝皱了皱眉头:“这事儿没有先例。”
太后也有点儿不大高兴;“不行,这事儿我不同意!哪里有这个道理?侧妃又不是什么不打紧的小妾,难道养个世子都没资格了?再说了,这本就是陶氏生的儿子,叫人母子分离成什么话?”
太后就差没有说刘氏和皇后这是夺人子嗣了。
皇帝也微微摇摇头,“这事儿还是罢了。”
刘氏忽然起身朝着皇帝跪下去,伏在地上磕头哭道:“皇上明鉴,媳妇这样做也并不是想要夺陶氏的子嗣。媳妇是个没福气的,嫁给王爷这么多年就只得了一个孩子,偏偏还连满月都没有就去了。媳妇甚至连丈夫都笼络不住,不能让王爷喜爱。媳妇想过,若是别的小妾的孩子,王爷也未必想立做世子,陶氏的儿子是王爷的长子,王爷又十分喜爱,所以,所以——”
刘氏这么一说,倒是有点儿似乎故意在取悦李邺的味道了。而且,还变相的诉苦了一回。最关键的是——还给陶君兰上了一回眼药:听听那话?什么叫不能让王爷喜爱?谁不知道李邺最宠的是陶君兰?什么又叫若是别的小妾的孩子?这不是又提起了李邺唯独宠爱陶君兰,喜欢陶君兰的事情?这说严重了,就是宠妾灭妻了。
不管怎么听刘氏这话,相信皇帝都不会对陶君兰有任何喜欢了。
果然皇帝目光有些幽深的看了一眼陶君兰。
陶君兰也一声不吭的跪下了。她也不能哭诉,更不能反过来驳斥刘氏的话,只能一言不发的跪着。
倒是太后冷笑了一声:“自古侧妃的孩子立为世子的例子也不少。再说了,就是不养在你身边,不也是要叫你一声嫡母?”
皇后不等皇帝说话,就叹了一口气开口言道:“刘氏也是命苦。端王和刘氏情分薄,加上生产伤了身子,刘氏以后是再不能有孩子了。陶氏是我侄女,我又如何不心疼她?我已经征询过她的意思,她自己也是愿意的。而且,她毕竟年轻,端王又宠她,再有孩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拴儿是长子,养在刘氏身边也没什么不妥的。”
太后恨铁不成钢的怒瞪了陶君兰一眼,沉声问道:“这真是你自己愿意的?”
陶君兰只能苦涩开口;“是妾愿意的。皇后娘娘提起此事,妾也是心疼王妃。王妃想要抚养拴儿,妾心里明白王妃和皇后提出这个事情也是为拴儿好。想着拴儿将来能更名正言顺一些。妾心里只有感激。妾不过是个侧室,本就该处处敬重王妃,王妃要妾做什么,妾不敢有半点不情愿。”
“你倒是个深明大义,懂事的。”皇帝终于开了口,却是赞了陶君兰一句:“既你自己也愿意,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拴儿养在嫡母身边,也的确是件好事。这样,就再将你的诰封升一级罢。言传身教,也让别的侧室好好的学学。”
陶君兰深吸一口气,磕头谢恩。刘氏也是谢恩。
皇后满面含笑,击掌欢喜:“这是好事儿,这样我做主再赏陶氏一副霞披罢。”
凤冠霞帔,这是品级到了一定高度才会有的待遇——本朝能佩凤冠霞帔的女子,几乎都皇室宗亲女眷。但是陶君兰这样侧室身份的,却是第一份。
这也算是皇后对陶君兰的安抚了。
陶君兰讥讽的想:一副霞披就换一个儿子,未免太过小气和便宜了。皇后还真是高高在上,理所当然啊。怎么,她以为自己得了这个脸面,就会感激涕零,忘记拴儿了?拴儿又岂是这些东西可以换的?
不过这些话,也就只能在心里想一想,实际上她依旧只能笑着对皇后谢恩。
看着从帘子后头走出来的,一脸灿烂笑意的刘氏,陶君兰这才明白为什么刚才进来根本没看见刘氏。原来是暂且回避了——不过看这个架势,却是什么都听见了什么都看见了。
也怪不得刘氏会笑得这样灿烂。想必,看着她这样顺从委屈,心情一定是很好吧?
陶君兰垂下头去,很好的掩藏住了自己的情绪。
可架不住刘氏笑盈盈的上来,站在了她面前,然后笑着握住她的手,柔声道:“好妹妹,我就知道你是心软的。是你心疼我。拴儿是你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不好受,所以我一定会好好待她的。你只管放心就是。”
这哪里又是保证和安慰?这分明是在赤裸裸的炫耀。
陶君兰借着拿帕子按眼角的动作将手从刘氏的手里抽了出来,垂着眼角道:“我相信王妃一定会好好照顾拴儿的。”
刘氏的声音听起来既柔和又欢喜:“我一定会的。就冲着拴儿将来叫我一声母妃,我也会倾尽全力的照顾他的。以后拴儿就是我儿子了。我又哪里会不尽心?”
如果说刘氏之前的行为是在陶君兰心上割了一个大口子,那么这会子这句话,就是又往伤口上狠狠的洒了一把盐。疼得陶君兰的心忍不住的缩紧。甚至于到了最后,心上的疼都快要麻木了。对于这句话,她选择了沉默不回答。
可她更清楚,这样的行为,怕是又一次的取悦了刘氏和皇后。不过,不要紧。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这句话,陶君兰在心里说了一遍又一遍,唯有如此才能减轻她心里的疼痛。才能帮助她将心里的愤怒死死的压抑在心底。
“这件事情回头我跟皇上说一声,尽快办了罢。”皇后看着风云暗涌的两个人,微微一笑,又警告了一下刘氏:“刘氏,虽说拴儿记在你名下,却也是君兰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你们两个都是拴儿的母亲,可要和睦相处才是。”
刘氏和陶君兰均是敛目肃容的应了。
这件事情算是尘埃落定,至少只缺知会众人了。至于玉谍——现在拴儿还没上玉谍呢。事实上,至少要等到拴儿有六岁才会记上玉谍。毕竟孩子太小的时候是容易早夭的,所以一般都是会等到六岁之后才会上族谱宗谍。
也就是说,其实拴儿现在就算记在了刘氏名下,事实上不算是完全定死了。要等到正式上了宗谍之后,这才算是正儿八经的成了刘氏的儿子。若是在那之前事情发生了什么意外,那么只要一日没记上玉谍,那么一日就能更改这个事情。
陶君兰所谓的机会也是在这个上头——暂时先将拴儿让刘氏养着,等到机会合适了,再夺回来。
刘氏显然看起来显是已经是迫不及待了,笑道;“今儿回去之后,就将拴儿挪到我院子里去吧。”
陶君兰自然是只能低声应了。这个时候,她已然不可能再反悔了。
“拴儿还在太后那儿,我去寿康宫将拴儿带回王府罢?另外,这事儿也要和太后说一声。”陶君兰低声言道,又看向皇后:“这事儿到底是大事儿,太后如此喜欢拴儿,若是瞒着只怕太后生气。”
皇后笑着点头:“是这么个道理。那便是这样,不如今儿就在太后那儿蹭饭吃罢?再请了人将皇上请来做个见证,这事儿也就算是过了明路了。”
陶君兰闻言微微挑了挑眉——她以为这么大的事情,虽不说昭告天下,却也不可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的。如今看来,这是皇后不愿意将事情往大的办?为什么呢?微微一想之后,她倒是也明白了过来:是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什么喜事儿好事儿。这其实算是开了先河了。之前可是从没有过这样的例子的。所以,应该是皇后怕人诟病,不愿带来什么麻烦。
这样也好。不闹大,将来再将拴儿要回来的时候,也不必怕人拿出来说了。毕竟,都从未正式的和旁人说起过。
接下来皇后领先,陶君兰和刘氏跟在后头,一行人就去了寿康宫。
拴儿被放在一个凉塌上,上头摆了许多小孩子的小玩意儿,什么拨浪鼓,布老虎,各色各样的东西让拴儿一个人也玩的不亦乐乎。他这会子自己已经坐得住了,所以也不用人扶着。太后等人在边上围了一圈看着,时不时的笑着逗两句。
皇后笑盈盈的上前去给太后问了安,又看一眼拴儿笑着夸道:“拴儿可是越长越好了。他上头两个姐姐可都没他长得好。”
听见皇后这样说,太后面上也是露出几分笑意,“可不是?等康王府里那个生了,也照着拴儿这样,给取个贱名。兴许也就好养活了。”
皇后其实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倒是和太后想到了一起去了,所以也没什么不乐意,反倒是十分羡慕:说真的,若是康王能有这么白胖一个儿子,那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时又忍不住想:也不知道端王到底是什么命,小时候他自己受宠不说,中了毒都还只是哑了嗓子。如今刚娶了个侧妃就有了这么一个白胖的儿子。还挺受宠。若不是端王自己已经没了指望,不然只怕就是个大威胁。若是早知道陶君兰是个能生养的,当初就该赏赐给康王才是……
不过想到康王府里那个怀孕的妾侍,皇后心里又好受了一点儿:连着两个姑娘了,这一次总该是个儿子了。
关于将拴儿放在刘氏名下的事儿,皇后也没立刻说。自然,刘氏就更不会主动提起了。陶君兰也没提。
待到中午的时候皇帝过来,皇后才突然提起了这件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后的话显然也是得到了这么一个反应。皇帝和太后都是惊愕了半晌。
皇帝皱了皱眉头:“这事儿没有先例。”
太后也有点儿不大高兴;“不行,这事儿我不同意!哪里有这个道理?侧妃又不是什么不打紧的小妾,难道养个世子都没资格了?再说了,这本就是陶氏生的儿子,叫人母子分离成什么话?”
太后就差没有说刘氏和皇后这是夺人子嗣了。
皇帝也微微摇摇头,“这事儿还是罢了。”
刘氏忽然起身朝着皇帝跪下去,伏在地上磕头哭道:“皇上明鉴,媳妇这样做也并不是想要夺陶氏的子嗣。媳妇是个没福气的,嫁给王爷这么多年就只得了一个孩子,偏偏还连满月都没有就去了。媳妇甚至连丈夫都笼络不住,不能让王爷喜爱。媳妇想过,若是别的小妾的孩子,王爷也未必想立做世子,陶氏的儿子是王爷的长子,王爷又十分喜爱,所以,所以——”
刘氏这么一说,倒是有点儿似乎故意在取悦李邺的味道了。而且,还变相的诉苦了一回。最关键的是——还给陶君兰上了一回眼药:听听那话?什么叫不能让王爷喜爱?谁不知道李邺最宠的是陶君兰?什么又叫若是别的小妾的孩子?这不是又提起了李邺唯独宠爱陶君兰,喜欢陶君兰的事情?这说严重了,就是宠妾灭妻了。
不管怎么听刘氏这话,相信皇帝都不会对陶君兰有任何喜欢了。
果然皇帝目光有些幽深的看了一眼陶君兰。
陶君兰也一声不吭的跪下了。她也不能哭诉,更不能反过来驳斥刘氏的话,只能一言不发的跪着。
倒是太后冷笑了一声:“自古侧妃的孩子立为世子的例子也不少。再说了,就是不养在你身边,不也是要叫你一声嫡母?”
皇后不等皇帝说话,就叹了一口气开口言道:“刘氏也是命苦。端王和刘氏情分薄,加上生产伤了身子,刘氏以后是再不能有孩子了。陶氏是我侄女,我又如何不心疼她?我已经征询过她的意思,她自己也是愿意的。而且,她毕竟年轻,端王又宠她,再有孩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拴儿是长子,养在刘氏身边也没什么不妥的。”
太后恨铁不成钢的怒瞪了陶君兰一眼,沉声问道:“这真是你自己愿意的?”
陶君兰只能苦涩开口;“是妾愿意的。皇后娘娘提起此事,妾也是心疼王妃。王妃想要抚养拴儿,妾心里明白王妃和皇后提出这个事情也是为拴儿好。想着拴儿将来能更名正言顺一些。妾心里只有感激。妾不过是个侧室,本就该处处敬重王妃,王妃要妾做什么,妾不敢有半点不情愿。”
“你倒是个深明大义,懂事的。”皇帝终于开了口,却是赞了陶君兰一句:“既你自己也愿意,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拴儿养在嫡母身边,也的确是件好事。这样,就再将你的诰封升一级罢。言传身教,也让别的侧室好好的学学。”
陶君兰深吸一口气,磕头谢恩。刘氏也是谢恩。
皇后满面含笑,击掌欢喜:“这是好事儿,这样我做主再赏陶氏一副霞披罢。”
凤冠霞帔,这是品级到了一定高度才会有的待遇——本朝能佩凤冠霞帔的女子,几乎都皇室宗亲女眷。但是陶君兰这样侧室身份的,却是第一份。
这也算是皇后对陶君兰的安抚了。
陶君兰讥讽的想:一副霞披就换一个儿子,未免太过小气和便宜了。皇后还真是高高在上,理所当然啊。怎么,她以为自己得了这个脸面,就会感激涕零,忘记拴儿了?拴儿又岂是这些东西可以换的?
不过这些话,也就只能在心里想一想,实际上她依旧只能笑着对皇后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