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游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了“镇长”的存在,风鸟邮购公司居然也可以向游牧民族开放了,牧民们身在无人区也可以随时与世界商业保持同步,你要是乐意,甚至可以买到欧洲的时装。如此辽阔的西伯利亚,每一次邮购都要出动飞艇显然不划算,受到需求的刺激,唐宁竟准备开发“无人机”了。

    由于唐宁从一开始就喜欢用无线电控来开发高危险的飞行载具,他要开发无人机是得天独厚。而且,他的无人机只针对“镇长”,只要能从出发点直奔镇长办公地点就ok了,所以需要为简单,根本不需要无人机自己做什么智能判断,有了定位功能和罗盘,核心技术就已经具备了。

    直升机的设计方案在性能上有一定的缺陷,为了征服辽阔的西伯利亚,唐宁这一次又得开创一个新的领域,这个无人机将是固定翼垂直起降飞机,时速可达到直升机的两倍——400公里每小时。它起降时中间两个旋翼和机翼的两个旋翼分别向两侧伸出一段距离,尾部加大,变成支撑机体的架,看上去有点像个四旋翼直升机。但它起飞之后机身就横过来,变成正宗的固定翼飞机,机身平衡之后四个旋翼全部慢慢排成一线,增强空气动力效能。

    它如此地善于飞翔,所以拥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名字:“游隼”,一种能够在空中捉住燕的神奇猛禽。它的载重上限初设为10公斤,包裹藏在腹中,降落到平台之后会像生蛋一样把包裹孵出来。

    这个平台是有讲究的,它承担着终端的定位功能,本身有一个超声波共鸣器,不需要电力就可以被动地被到,类似奴隶手环忍者手环。被超声波到的平台会发出持续的导航信号供无人机降落使用。

    为了信号不被屏蔽,也为了包裹的安全,它将建在4。5米高的柱上,柱纤细不可攀爬,只有授权人拿钥匙能把平台的高降到1。5米,然后伸手取之,如果平台的高不是4。5米,反馈的信号是不一样的,无人机将拒绝降落。

    10公斤载重量可也不小了,估计它能运送95%的快递,所以它的航程也有限,最大往返距离设计为一个小时,即400公里左右,再远则必须要有中继加氢站,这个东西要看将来的“大数据”显示哪个地方是无人机快递使用频率高的地区,还要看那里是否有俄帝国的敌后特工队出没。虽然说这种无人机出炉之后,固定翼飞机的奥秘(机翼上部表面积大于下部使其空气流速高,密低,从而获得升力)估计不会保持久,能多保守一天是一天。

    无人机的出现将是西伯利亚美国西部大清边陲荒凉省份辽阔的巴西等地区非城市居民的福音,是继水电一体便携式设备之后又一大福利型产。风鸟邮购公司的业务将更加强大势不可挡。

    正在牧民家中亲切慰问老姓的马克思总书记从bbc广播中得知唐老板专为苏联人民开发了这个史无前例的产,相当高兴,邀请唐老板到苏联首都新西伯利亚去开设工厂,并称苏联政府将特许唐老板设</a>第一家全国性的外资独资公司。苏联现在的政策是只有国企才能设立全国性的公司,私人</a>倒没有被彻底打击,只是做生意没有那么方便了,没办法,共产主义国家就是这么来劲。

    唐老板还矫情地将外资独资变为像苏联电信一样的政府与他个人各占50%的半国半外企业,并将其命名为苏联无人航空器公司。总书记还在拿苏联做社会实验,不好因为他个人开“恶劣”的先例。当然,还是像苏联电信一样,这个新公司其实一切唐老板说了算。

    表面上来看,这是个对农民牧民很友好的福利产,其实唐老板对此很热心的更大原因是为了他的特供驯鹿奶咖啡伴侣。从西伯利亚针叶林地区送到他最常居住的慕尼黑,大约6000公里,400公里时速的无人机马不停蹄地依靠沿途的加氢中断站一狂奔,大约15个小时就能送到老板家,加上特制的冷藏盒,简直还是新鲜无比的美味。如果还嫌不新鲜,可以向瑞典的驯鹿牧民订奶,1400公里,3。5小时航程,啧啧,完美的特供。

    当年唐玄宗要是有这玩意儿,也不至于让</a>吃荔枝的贵妃娘娘败了家啊,这15个小时的无人机不过是花点电力罢了,那还是上的利国利民的风力发电站无限供给的电力。

    在国际上,苏联渐渐获得了救助底层平民的美名,看,连驯鹿牧民这种生活最艰苦的一群都得到了照顾,这个苏维埃式国家还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更不用说以矿产石油等能源为主的国企,利润都用来给大量冗余的员工发工资了,跟大家熟悉的资本家把大头拿走的模式对比强烈,全球左派政党纷纷抬头,恩格斯在英国的工党迎来了春天,日益壮大。

    苏联更牛逼的一点是由于国企垄断,环保部推出的政策,只要找巨头去执行就相当彻底了,因此,它是全球第一个环保到致的国家,几乎做到了工厂废水排放出来之后可以直接喝的地步,只有总书记的强权才能做到这么荒谬的地步,对此,唐宁当然相当是拍手叫好,旗下</a>企业对苏联工厂的污水处理进行了相当大力地技术援助。

    总书记又制定了全球第一个自来水直饮计划,它对管</a>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维护的代价不菲。为了挽回在投资界的声誉,执政艺术越来越高明的总书记把10%的城市交给那些占了股的资本家自主运营,而且这10%并不是最差劲的,而是随机抽出来的,以保证国外资本的利润,这一招祭出,终于让来苏联尝鲜的外国资本喘了口气。

    本来自认倒霉的卢森堡首富布依隆居然在抽签中抽到了首都新西伯得亚的桥分公司管理权,兴奋得不行,看来扭亏为盈大有希望啊。

    坚持以法治国的总书记制定了明确的对私人资本的限制法律,业务超过一个城市的私人资本开始区别对待,税率慢慢上升,直到全国市场都有营业,最多可征收高达毛利率80%的企业税,或者私人资本可以选择让国有资本介入,最高可让国有资本占到50%的股份,如果是由私人发展起来的企业,此时的企业经营自主权在私人,国有资本只派</a>董事,不参与经营,没有往里硬塞员工的事情。

    伟大的共产主义实践者苏联更是实行</a>独立,总书记提名9名苏联大法官,任命是终生制,避免了对总书记唯命是从的司法体系。当然了,只有两权分立,总书记是被欧美政治家诟病的行政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民主议会只在加盟共和国(相当于大清的省)级别实行,地方苏维埃(议会)可制定不违背全国性法律的法律,地方选</a>出来的领导人可以被总书记否决,这是相当于皇帝般的大权在握。马克思在临时宪法里给自己的专制找了个借口,称苏联的政治制正处于探阶段,处于向真正民主过渡的初级阶段。

    这就对了嘛,看来马克思先生已经明白了共产的本质是高税收高福利,而不是形式上的公有,如果这些法律实施得好,私人资本照样可以发展到一定程,当然,对于投资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大,资本家不会将其当成优先的投资国家。

    至于民主嘛, ...

    暂时别考虑了,唐宁对于</a>和大清纷纷脱离控制感到不爽快。问题是,这两国脱离控制之后一个复兴天主教,一个复兴儒教,在唐某人眼里都是逆向发展。

    首富们要做的好事基本上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故乡,诺贝尔和岩琦弥郎都找到了帮助驯鹿牧民的好差事,别人就暂时没有这个好运气,有些人又不甘心做平凡的事,特别是“发小”祁泰裕,他对唐宁说:“唐老板,你让广东成了各省翘楚,风头都快超过江苏了。徐老板跟广东巡抚关系好我知道,可是我跟山西巡抚的关系也不差啊,他竞选的时候都是我出钱给做了广告宣传的,我想做的慈善应该放到我们山西,唐老板有什么想法?能不能搞一个像广东那样的全球性项目?那个叫什么来着?solo?”

    唐宁对山西还真不了解,记得它能产煤,可是似乎产煤大省并不富裕,原来晋商以日升昌为首的票号还能让山西成为大清金融中心,但很快</a>银行的电汇系统让票号的汇兑生意一落千丈,只有泰裕钱庄等少数票号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日升昌听说都快倒闭了。

    为了了解山西,唐宁决定跟祁泰裕到他的故乡平县去看看,这个苏黎世银行未进入大清时被称为“大清华尔街”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空中侦察和地面探访,唐宁对整个西北有了初步却独到的了解。他觉得山西跟荷兰有点像,都曾经是金融创新的先行者,全世界第一家股份公司就是荷兰东印公司,经过了海上马车夫的黄金时代,荷兰的城市化率至今还超过英国,不过,荷兰人注定要在工业革命的第一波时倒霉,因为它的国土低洼,很难修建铁,没有铁,工业发展无从谈起。

    山西境内有全球自然奇观之一:黄土高原,全球第一厚的黄土地貌,碱性的贫瘠土壤,若任凭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倒也还好,至少会出现像巴西塞拉多大荒原那样的野性世界,可是它偏偏是黄河的那个大“几字”的边上,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充满了人类活动,黄土高原大致的区域在原西安兰州银川四地之间,从地貌上看,它处于干湿两地貌的交界处,因此,农业生产会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时而丰收,时而歉收。加上人类过地开垦放牧,山西省的农业简直像是残花败柳。

    晋商能神奇地崛起,得益于当年与少数民族交战时山西是边境,垄断盐业的朝廷为了支持战争,鼓励商人自行运军事物资到边塞,然后可换成盐票,晋商</a>得到了大量的盐资源。在那个年代,盐是一种战略资源,它除了用于调味之外,还能使食物长时间保质,(稍微牺牲点口感),因此是食贸易的核心,有点像唐宁用垄断防腐剂的方式来助力批发超市metro几乎垄断了大型的批发产业。

    因此晋商越来越有钱,后来又催生了因商业发达而经常有异地汇兑需求的金融业,即金融天才日升昌创始人发明密码法,可安全地进行异地汇兑。其核心业务跟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是一样的。

    然而,“金融中心”只是肥了少数人的腰包,在农业社会,水土流失严重的山西依然是一个贫穷之乡,因穷而没钱念书,它居然保持着几年没有一个科举状元的“世界纪录”。有钱人基本上都送娃到江浙去念书了。特别是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巨多,带来了交通的大不便,唐宁从飞艇上看去,那些羊肠小道真的是弯曲得具视觉震撼力,如果你不是天天要在小道上奔波的穷苦农民,一定觉得这场景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