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焦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曲空蝉不可闻。
秦牧从花木掩映的小院里出来时,正是午后的时光,春阴一晌,柳絮蒙蒙飞过画廊,梨花瓣飘满了画廊边的荷花缸。
目前日本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在控制之中,北海舰队已经基本不再干预日本的战事;
酒井忠胜虽然没有阿部忠秋那样的才能,但现在大势对德川幕府已经很有利,各在的大名不敢再和德川幕府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他和保科正之等人勉强可以管理好幕府了。
不过因为德川幕府颁布的驱逐浪人的政策,使得大量失去生活来源的武士投到了由井正雪麾下,再加上京都朝廷的支持,由井正雪的叛乱并没有被彻底扑灭,正在步步向京都方向撤退。
之使得日本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边是德川幕府,一边是日本天皇支持的由井正雪的关原军。
无错
当初让夜不收控制兴子,是为了防止日本的局势失控,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打出兴子这位明正天皇的旗号。现在看来,兴子这步棋暂时还用不上。
秦牧回味着她演奏的那曲《空蝉》,还有那首和歌,也颇有味道,嗯,这位女王本身也很有味道。
秦牧摆驾回到大秦宫,就接到了印度方面的奏报。
奏折是兵部侍郎顾君恩亲自送来的,秦牧看完之后,问道:“顾卿对此怎么看?”
顾君恩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秦可暂时隔岸观火,莫卧儿与准噶尔之间,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目前不好确定,不过僧格轻松得到两省富庶之地后,想让他再退回西域,恐怕他是不愿意了。这两雄相争。终究是要决出一个胜负来。”
“顾卿觉得谁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
“准噶尔大军进入印度,臣料想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在这方面莫卧儿是占有优势的。但现在,奥朗则布两个兄弟相继称帝,内忧外患,加上南边有海如风在盯着,奥朗则布得位不正,篡位之后威信未立,仔细分析下来,情况反而对奥朗则布非常不利。和僧格之战,奥朗则布是只有赢不能输,一但受到重挫,他的统治极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因此,臣以为,如果不再有其实势力加入的话,僧格的胜算会大一些。”
“其他势力”秦不是在询问,而是一边思索着,一边自语。
毫无疑问。顾君恩说的其它势力,指的是波斯的萨法维王朝,这个波斯帝国强盛之时,疆域东起呼罗珊。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拔斯一世时期,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
萨法给帝国信奉的是什叶派,他是中亚地区唯一可以对抗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的国家,与奥斯曼帝国争夺巴格达的战争持续了150年。
而且还有能力出兵也莫卧儿王朝争夺坎大哈,甚至是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一带。
现在准噶尔大军杀入印度河流域,与莫卧儿王朝、准确地说是和奥朗则布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秦牧绝不希望由萨法维帝国来做这个渔翁。
秦让人拿来地图,然后说道:“为了防止萨法维王朝来抢做渔翁,先传令让海如风调一些战舰北上阿拉伯海,一旦时机成熟,就先抢信德地区这里,印度河出海口旁边的卡拉奇港,必要时,以这里为基地,支援一下准噶尔部。”
“是,陛下。”
现在准噶尔部很听话,在西域举着屠刀去伊斯兰化,干净利落,光是这一点,秦牧就感觉很满意了。
准噶尔如果占领了印度北部,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还会不会这么听话呢?
这一点秦牧不敢肯定,但只要不让它统一印度中部和南部,大秦就有足够的能力牵制它。当然,秦牧其实并不希望准噶尔统一印度北部,他希望看到的是准噶尔占领后世的巴基斯坦地区,与莫卧儿王朝维持一种高危的平衡状态,这更有利于大秦从中制衡,也更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还是汉文化的传播啊,这是一种软实力的扩张,它有时比军事实力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更持久。
秦牧一直在强调文化扩张不能落后于军事扩张,以后甚至要走在军事扩张前面。
印度是个大杂烩,而且人口太多,要把这种地方变成大秦的领土不现实,但可以让它慢慢变成大秦最大的殖民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光是军事的扩张是不够的,必须施加文化层面的影响力。
而论到文层面,就不能不题科举考试了。
顾君恩离开蒹葭殿后,秦牧靠在御椅上,随口对站在一旁侍墨的柳如是说道:“科举考试已延续上千年,对历朝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如是啊,你觉得科举考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有那些呢?”秦牧说到这顿了顿,接着道,“咱们就先从经济方面来捋一捋吧,你说,科举考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礼部试刚刚结束,三百多名新科进士,正由太子和礼部侍郎领着,前去江阴、扬州的遇难者纪念馆参观及宣誓。
在这样的时间段,皇帝问起科举的事情算是正常,只是有些突然,而且点名要问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柳如是没有准备,只得如实说道:“陛下,可否容婢子先想想?”
“好,你先想想吧。”
科举的问题,其实秦牧自己何尝不需要仔细想想呢。
总体而言,在唐宋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
但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已是弊病丛生,颇有些积重难返之态,科举考试的作用已经逐渐变成弊大于利;
除了束缚文人的思想、造就千千万万个孔乙己那样的迂腐文人之外,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影响,也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大家似乎忘了,科举考试的初衷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
秦牧记得以前看到余秋雨曾这样描写科举制度的悖论:“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递送鼓励性诱惑,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本来是为了显示权威,堵塞了科举之外许多不正规的晋升之路,结果别无其它选择的家族和个人不得不把科举考试看成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战,创设科举的理性动机渐渐变形。遴选人所应该有的冷静、客观、耐心、平和不见了,代之以轰轰烈烈的焦灼、激奋、惊恐、忙乱。不就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么?不就是看看哪些人有担任行政官员的资格么?竟然一下子炒得那么热,闹得那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
总而言之,本来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的科举考试,因为太多的装饰,太重的渲染,把所有读书人的心都扰乱了,没有多少人能再静下心来做学问;
把九州大地上的所有人的心态都扭曲了,所有人都以中举为最大的荣誉,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因此,科举考试若不改革,所有人的心态就会一直扭曲下去。
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能逐渐超越中国,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
不是。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甚至是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了,他们刺股悬梁,凿壁偷光,日复一日皓首穷经,为的不是自然科学,为的只是金榜题名。科举制度不改革,中国的自然科学怎么发展?
未完待续……)
第1101章焦味:
...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曲空蝉不可闻。
秦牧从花木掩映的小院里出来时,正是午后的时光,春阴一晌,柳絮蒙蒙飞过画廊,梨花瓣飘满了画廊边的荷花缸。
目前日本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在控制之中,北海舰队已经基本不再干预日本的战事;
酒井忠胜虽然没有阿部忠秋那样的才能,但现在大势对德川幕府已经很有利,各在的大名不敢再和德川幕府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他和保科正之等人勉强可以管理好幕府了。
不过因为德川幕府颁布的驱逐浪人的政策,使得大量失去生活来源的武士投到了由井正雪麾下,再加上京都朝廷的支持,由井正雪的叛乱并没有被彻底扑灭,正在步步向京都方向撤退。
之使得日本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边是德川幕府,一边是日本天皇支持的由井正雪的关原军。
无错
当初让夜不收控制兴子,是为了防止日本的局势失控,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打出兴子这位明正天皇的旗号。现在看来,兴子这步棋暂时还用不上。
秦牧回味着她演奏的那曲《空蝉》,还有那首和歌,也颇有味道,嗯,这位女王本身也很有味道。
秦牧摆驾回到大秦宫,就接到了印度方面的奏报。
奏折是兵部侍郎顾君恩亲自送来的,秦牧看完之后,问道:“顾卿对此怎么看?”
顾君恩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秦可暂时隔岸观火,莫卧儿与准噶尔之间,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目前不好确定,不过僧格轻松得到两省富庶之地后,想让他再退回西域,恐怕他是不愿意了。这两雄相争。终究是要决出一个胜负来。”
“顾卿觉得谁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
“准噶尔大军进入印度,臣料想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在这方面莫卧儿是占有优势的。但现在,奥朗则布两个兄弟相继称帝,内忧外患,加上南边有海如风在盯着,奥朗则布得位不正,篡位之后威信未立,仔细分析下来,情况反而对奥朗则布非常不利。和僧格之战,奥朗则布是只有赢不能输,一但受到重挫,他的统治极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因此,臣以为,如果不再有其实势力加入的话,僧格的胜算会大一些。”
“其他势力”秦不是在询问,而是一边思索着,一边自语。
毫无疑问。顾君恩说的其它势力,指的是波斯的萨法维王朝,这个波斯帝国强盛之时,疆域东起呼罗珊。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拔斯一世时期,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
萨法给帝国信奉的是什叶派,他是中亚地区唯一可以对抗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的国家,与奥斯曼帝国争夺巴格达的战争持续了150年。
而且还有能力出兵也莫卧儿王朝争夺坎大哈,甚至是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一带。
现在准噶尔大军杀入印度河流域,与莫卧儿王朝、准确地说是和奥朗则布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秦牧绝不希望由萨法维帝国来做这个渔翁。
秦让人拿来地图,然后说道:“为了防止萨法维王朝来抢做渔翁,先传令让海如风调一些战舰北上阿拉伯海,一旦时机成熟,就先抢信德地区这里,印度河出海口旁边的卡拉奇港,必要时,以这里为基地,支援一下准噶尔部。”
“是,陛下。”
现在准噶尔部很听话,在西域举着屠刀去伊斯兰化,干净利落,光是这一点,秦牧就感觉很满意了。
准噶尔如果占领了印度北部,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还会不会这么听话呢?
这一点秦牧不敢肯定,但只要不让它统一印度中部和南部,大秦就有足够的能力牵制它。当然,秦牧其实并不希望准噶尔统一印度北部,他希望看到的是准噶尔占领后世的巴基斯坦地区,与莫卧儿王朝维持一种高危的平衡状态,这更有利于大秦从中制衡,也更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还是汉文化的传播啊,这是一种软实力的扩张,它有时比军事实力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更持久。
秦牧一直在强调文化扩张不能落后于军事扩张,以后甚至要走在军事扩张前面。
印度是个大杂烩,而且人口太多,要把这种地方变成大秦的领土不现实,但可以让它慢慢变成大秦最大的殖民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光是军事的扩张是不够的,必须施加文化层面的影响力。
而论到文层面,就不能不题科举考试了。
顾君恩离开蒹葭殿后,秦牧靠在御椅上,随口对站在一旁侍墨的柳如是说道:“科举考试已延续上千年,对历朝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如是啊,你觉得科举考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有那些呢?”秦牧说到这顿了顿,接着道,“咱们就先从经济方面来捋一捋吧,你说,科举考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礼部试刚刚结束,三百多名新科进士,正由太子和礼部侍郎领着,前去江阴、扬州的遇难者纪念馆参观及宣誓。
在这样的时间段,皇帝问起科举的事情算是正常,只是有些突然,而且点名要问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柳如是没有准备,只得如实说道:“陛下,可否容婢子先想想?”
“好,你先想想吧。”
科举的问题,其实秦牧自己何尝不需要仔细想想呢。
总体而言,在唐宋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
但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已是弊病丛生,颇有些积重难返之态,科举考试的作用已经逐渐变成弊大于利;
除了束缚文人的思想、造就千千万万个孔乙己那样的迂腐文人之外,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影响,也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大家似乎忘了,科举考试的初衷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
秦牧记得以前看到余秋雨曾这样描写科举制度的悖论:“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递送鼓励性诱惑,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本来是为了显示权威,堵塞了科举之外许多不正规的晋升之路,结果别无其它选择的家族和个人不得不把科举考试看成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战,创设科举的理性动机渐渐变形。遴选人所应该有的冷静、客观、耐心、平和不见了,代之以轰轰烈烈的焦灼、激奋、惊恐、忙乱。不就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么?不就是看看哪些人有担任行政官员的资格么?竟然一下子炒得那么热,闹得那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
总而言之,本来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的科举考试,因为太多的装饰,太重的渲染,把所有读书人的心都扰乱了,没有多少人能再静下心来做学问;
把九州大地上的所有人的心态都扭曲了,所有人都以中举为最大的荣誉,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因此,科举考试若不改革,所有人的心态就会一直扭曲下去。
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能逐渐超越中国,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
不是。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甚至是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了,他们刺股悬梁,凿壁偷光,日复一日皓首穷经,为的不是自然科学,为的只是金榜题名。科举制度不改革,中国的自然科学怎么发展?
未完待续……)
第1101章焦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