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1章 大汉太祖赵进研究(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进“何时”有夺取天下的想法,从华夏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摒弃那些并不可信的神话传说,每个人都对真相无比好奇。
除了那些靠继承取得皇位的帝王,英雄、枭雄**雄们不管史书如何为他们粉饰,他们在一开始都不会有这样巨大的志向,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加上时运,当实力和时机到了某个点之后才决定冲击顶点,这是常理,也是常态,不管华夏世界,或者欧洲大陆,甚至蛮荒的美洲,都是如此。
但赵进不同,对于“何时”那个问题,答案,如果我们承认他是答案的话,那么早就明晰了。
和华夏世界的历代帝王不同,赵进没有禁毁前代不利于自己的史料,恰好明代文人对于笔记有远超出前代和其他地域的热情,无论真实记载或是传说谣言,有心人总会在里面发现真相,至少是真相的碎片。
只是从这浩若烟海的文字资料中得出的结论太不可思议,如果这就是答案,如果这就是真相,那未免太骇人听闻,太不可思议。
大汉太祖,这个世界帝国的开创者,或许在他是个十岁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成为帝皇,夺取天下,甚至是夺取这个世界的念头。
多么不可思议,一个少年,一个身处偏僻之地的少年,没受过教育的父母,怎么会有同样的想法,要知道,同样的年龄,甚至连皇室子弟都未必会有这样的概念。
可这个结论,这个或许的“答案”,又有他的理所当然,观察大汉太祖赵进的一生,他的十岁之前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平平无奇,赵进的父亲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带赵进去观看执行死刑的场面,他收到惊吓昏厥,濒临死亡,然后又运气很好,但并不算如何神奇的醒来。
从那一刻,赵进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开始有迹可循,都开始充满了目的性,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十岁的少年会有如此严整的计划,如果我们认定这是他自己的计划,从自己的十岁谋划到了自己成年,并且每一步计划都成功了。
首先,他通过儿戏一样的比武筛选自己的同伴,那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们无需一一列出,这些人的存在也被认为是赵进的“天命”,在华夏世界的语境里,初代帝王在贫寒时总会一些默默无闻的英才汇聚跟随。
然后,赵进开始染指徐州区域的地下世界,而且影响和权力都飞速扩张,一群少年对抗亡命暴徒,这个对比很荒谬,但实际上,营养充足、经过训练、拿着精良武器的少年,和营养不良的乌合之众比起来,他们未必只有劣势,更何况,通过自己和同伴们的家庭,赵进得到了徐州地方政府和士绅们的支持,这个优势就太巨大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事,之所以我们要提到这件事,是因为长期以来,研究者和学界对这件事有巨大的分歧,这件事就是大汉帝国“第二皇后”木淑兰女士被绑架事件,木淑兰女士的生平在史书和各种剧目上都常常看到,这里就不再累述。
这次绑架事件中,赵进和他的小团体第一次杀人,第一次和徐州的地下势力有了交集,很多人觉得这才是一切的开端,或许这次杀人的刺激和身边人的突发遭遇,让赵进觉悟了什么,也有人觉得,这次的事件,不过是一次事件,如果不是这次,那么赵进和他的团体,在接下来的行事中也会有类似的遭遇。
关于这件事,争论已经有很多很多,本文无意参与其中,只是提出此事,供大家参考。
再接下来,赵进靠着自己不断扩大的力量,开始一步步掌控徐州的地下社会,并将这种掌控逐步的转向地上,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发生了很多事,但每一件事单独来看都不那么重要。
或许这些事有这样那样的历史意义,可仔细分析起来,却不过是计划中的某个步骤,某一环,真正让人惊叹的,是赵进在这些事上所体现的高明眼光和巧妙的手腕以及铁血果决的手段。
他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没有像当时的民团甚至正规军那样训练,反而去尽可能的“正规化”,在这方面,学界有比较一致的概念,认为这和他英年早逝的叔父赵振兴有关。
关于赵振兴这个人,我们还会在后面提到,这里简短的解说几句,赵振兴是个职业士兵,经历过很多战斗,而且按照不多的描述来看,赵振兴性格温和,善于学习,很可能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和格斗技能,这些被他无私的传授给了赵进。
而在那时,明帝国的大军事家戚继光的影响仍在,真正的有识之士都对其推崇备至,当然,真正加以实施的并不多。
(对戚继光的评价并不能被明帝国在戚继光出现之前和之后的糟糕表现所影响,他是和尼德兰莫里斯亲王一样的改革者、古典军国主义的复兴者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者,而且巧合的是,二人的军事理念惊人的相似)
赵进的伙伴中,很多人都有和赵振兴学习过的经历,我们可以认为,正是这些学习和有意无意的训练,让赵进从小团体起始就战无不胜,当然,这种军事上的常胜不败也和赵进自己的才能有关,他有改进有创新,最后终于建立起了自人类出现时起最强大最可怕的武装,这个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比如说亚历山大,比如说成吉思汗......
不过,赵进在经济上的考量和发展更该被人注意到,他改良了粮食酒的生产流程,得到了更适合华夏世界北方民众口味的白酒,或者说明帝国北方省份和西方以及北方以及东方边境之外各个部族的喜爱,并在这上面赚取了巨额的金钱。
有研究考证,关于这次生产流程的改良,很可能是赵进,或是赵家,得到了徐州和邳州运河流域某位酿酒匠人的秘法,要知道,因为大量粮食在运河上流转,运河沿岸,尤其是作为中转枢纽的徐州邳州一带,一向是重要的白酒产地,这次改良又不是从根本上对工艺进行革命,所以很可能是某个民间匠人的偶尔发现,又机缘巧合的落入了赵家手中。
这次工艺的改进的确值得大书特书,所带来的利益和后续的影响,无论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一切高评价都是应得的。
但真正该被注意的是这个行为本身,军事上的天才虽然稀少但并不罕见,可一个懂得经济,观察这之后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精通经济的军事天才,就仅此一位了,他可以自己供养自己的武装,并不断让自己武装强大,同时,又通过武装的强大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益,这是一个自洽的循环,一个会让赵进的实力滚雪球般壮大起来的循环。
关于赵进的经济才能,学界,不仅是史学界,都有各种研究问世,不过,还有一件值得被注意的事,那就是赵进做事的节奏。
在赵进及其所属团体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近乎完美的节奏,在每一步做每一步该做的事情,或许在出兵辽东上还值得商榷,但在这之前,赵进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自己的壮大,而且是为了自己不引人注目的壮大,即便后来和明帝国发生冲突,每次冲突都没有盲目的扩大,尽管时人和后人来看,在那个时候,稍微进行冒险,或许就能更早的享受到胜利的果实,但赵进始终很谨慎。
这种谨慎本身更说明赵进的计划和目的性,不过,依旧很难想象,在赵进的直属武装只有二百人,三百人的时候,他怎么会有那样的雄心壮志,怎么会有信心对抗近乎万倍与他的敌人,我们只能把这个解释为英雄壮志......
在大汉官方史书成为“潜龙”的时期,赵进经历了无数风波,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危机和挫折,没有任何一方的研究否认这次挫折,但没有人认为这次挫折对大汉帝国和赵进本身有什么样的影响。
孙大雷,追封的大汉帝国亲王,他的弟弟是赵进的亲卫,他的家族是大汉帝国最显贵门第的末席,次级显贵门第的首席,侯爵孙家所控制的造船业和纺织业以及采矿业,影响遍布整个世界,这个家族的事迹相信各位在很多地方看到。
这位死后尊荣,满门富贵的亲王,在生前只是个懵懂畏缩的少年,但这个少年在一次伏击中舍身挡在了赵进面前,自己被伏击者的弓箭射死,在很多帝国元勋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这一幕,而且都提到了赵进在当时的悲恸和事后会议时候的情不自禁,自然也提到了,陈昇、王兆靖、石满强、董冰峰、吉香、刘勇等帝国创立者的悲伤和回忆。
对于真正的史料研究者来说,这些回忆录的绝大部分都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身份的牵强附会,只有张虎斌元帅的那份可信,因为他是亲历者,也是当时唯一的幸存士兵......
*******
对于很多历史老读者来说,我是在对《新顺》的只鳞片爪致敬,谢谢大家
赵进“何时”有夺取天下的想法,从华夏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摒弃那些并不可信的神话传说,每个人都对真相无比好奇。
除了那些靠继承取得皇位的帝王,英雄、枭雄**雄们不管史书如何为他们粉饰,他们在一开始都不会有这样巨大的志向,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加上时运,当实力和时机到了某个点之后才决定冲击顶点,这是常理,也是常态,不管华夏世界,或者欧洲大陆,甚至蛮荒的美洲,都是如此。
但赵进不同,对于“何时”那个问题,答案,如果我们承认他是答案的话,那么早就明晰了。
和华夏世界的历代帝王不同,赵进没有禁毁前代不利于自己的史料,恰好明代文人对于笔记有远超出前代和其他地域的热情,无论真实记载或是传说谣言,有心人总会在里面发现真相,至少是真相的碎片。
只是从这浩若烟海的文字资料中得出的结论太不可思议,如果这就是答案,如果这就是真相,那未免太骇人听闻,太不可思议。
大汉太祖,这个世界帝国的开创者,或许在他是个十岁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成为帝皇,夺取天下,甚至是夺取这个世界的念头。
多么不可思议,一个少年,一个身处偏僻之地的少年,没受过教育的父母,怎么会有同样的想法,要知道,同样的年龄,甚至连皇室子弟都未必会有这样的概念。
可这个结论,这个或许的“答案”,又有他的理所当然,观察大汉太祖赵进的一生,他的十岁之前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平平无奇,赵进的父亲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带赵进去观看执行死刑的场面,他收到惊吓昏厥,濒临死亡,然后又运气很好,但并不算如何神奇的醒来。
从那一刻,赵进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开始有迹可循,都开始充满了目的性,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十岁的少年会有如此严整的计划,如果我们认定这是他自己的计划,从自己的十岁谋划到了自己成年,并且每一步计划都成功了。
首先,他通过儿戏一样的比武筛选自己的同伴,那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们无需一一列出,这些人的存在也被认为是赵进的“天命”,在华夏世界的语境里,初代帝王在贫寒时总会一些默默无闻的英才汇聚跟随。
然后,赵进开始染指徐州区域的地下世界,而且影响和权力都飞速扩张,一群少年对抗亡命暴徒,这个对比很荒谬,但实际上,营养充足、经过训练、拿着精良武器的少年,和营养不良的乌合之众比起来,他们未必只有劣势,更何况,通过自己和同伴们的家庭,赵进得到了徐州地方政府和士绅们的支持,这个优势就太巨大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事,之所以我们要提到这件事,是因为长期以来,研究者和学界对这件事有巨大的分歧,这件事就是大汉帝国“第二皇后”木淑兰女士被绑架事件,木淑兰女士的生平在史书和各种剧目上都常常看到,这里就不再累述。
这次绑架事件中,赵进和他的小团体第一次杀人,第一次和徐州的地下势力有了交集,很多人觉得这才是一切的开端,或许这次杀人的刺激和身边人的突发遭遇,让赵进觉悟了什么,也有人觉得,这次的事件,不过是一次事件,如果不是这次,那么赵进和他的团体,在接下来的行事中也会有类似的遭遇。
关于这件事,争论已经有很多很多,本文无意参与其中,只是提出此事,供大家参考。
再接下来,赵进靠着自己不断扩大的力量,开始一步步掌控徐州的地下社会,并将这种掌控逐步的转向地上,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发生了很多事,但每一件事单独来看都不那么重要。
或许这些事有这样那样的历史意义,可仔细分析起来,却不过是计划中的某个步骤,某一环,真正让人惊叹的,是赵进在这些事上所体现的高明眼光和巧妙的手腕以及铁血果决的手段。
他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没有像当时的民团甚至正规军那样训练,反而去尽可能的“正规化”,在这方面,学界有比较一致的概念,认为这和他英年早逝的叔父赵振兴有关。
关于赵振兴这个人,我们还会在后面提到,这里简短的解说几句,赵振兴是个职业士兵,经历过很多战斗,而且按照不多的描述来看,赵振兴性格温和,善于学习,很可能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和格斗技能,这些被他无私的传授给了赵进。
而在那时,明帝国的大军事家戚继光的影响仍在,真正的有识之士都对其推崇备至,当然,真正加以实施的并不多。
(对戚继光的评价并不能被明帝国在戚继光出现之前和之后的糟糕表现所影响,他是和尼德兰莫里斯亲王一样的改革者、古典军国主义的复兴者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者,而且巧合的是,二人的军事理念惊人的相似)
赵进的伙伴中,很多人都有和赵振兴学习过的经历,我们可以认为,正是这些学习和有意无意的训练,让赵进从小团体起始就战无不胜,当然,这种军事上的常胜不败也和赵进自己的才能有关,他有改进有创新,最后终于建立起了自人类出现时起最强大最可怕的武装,这个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比如说亚历山大,比如说成吉思汗......
不过,赵进在经济上的考量和发展更该被人注意到,他改良了粮食酒的生产流程,得到了更适合华夏世界北方民众口味的白酒,或者说明帝国北方省份和西方以及北方以及东方边境之外各个部族的喜爱,并在这上面赚取了巨额的金钱。
有研究考证,关于这次生产流程的改良,很可能是赵进,或是赵家,得到了徐州和邳州运河流域某位酿酒匠人的秘法,要知道,因为大量粮食在运河上流转,运河沿岸,尤其是作为中转枢纽的徐州邳州一带,一向是重要的白酒产地,这次改良又不是从根本上对工艺进行革命,所以很可能是某个民间匠人的偶尔发现,又机缘巧合的落入了赵家手中。
这次工艺的改进的确值得大书特书,所带来的利益和后续的影响,无论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一切高评价都是应得的。
但真正该被注意的是这个行为本身,军事上的天才虽然稀少但并不罕见,可一个懂得经济,观察这之后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精通经济的军事天才,就仅此一位了,他可以自己供养自己的武装,并不断让自己武装强大,同时,又通过武装的强大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益,这是一个自洽的循环,一个会让赵进的实力滚雪球般壮大起来的循环。
关于赵进的经济才能,学界,不仅是史学界,都有各种研究问世,不过,还有一件值得被注意的事,那就是赵进做事的节奏。
在赵进及其所属团体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近乎完美的节奏,在每一步做每一步该做的事情,或许在出兵辽东上还值得商榷,但在这之前,赵进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自己的壮大,而且是为了自己不引人注目的壮大,即便后来和明帝国发生冲突,每次冲突都没有盲目的扩大,尽管时人和后人来看,在那个时候,稍微进行冒险,或许就能更早的享受到胜利的果实,但赵进始终很谨慎。
这种谨慎本身更说明赵进的计划和目的性,不过,依旧很难想象,在赵进的直属武装只有二百人,三百人的时候,他怎么会有那样的雄心壮志,怎么会有信心对抗近乎万倍与他的敌人,我们只能把这个解释为英雄壮志......
在大汉官方史书成为“潜龙”的时期,赵进经历了无数风波,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危机和挫折,没有任何一方的研究否认这次挫折,但没有人认为这次挫折对大汉帝国和赵进本身有什么样的影响。
孙大雷,追封的大汉帝国亲王,他的弟弟是赵进的亲卫,他的家族是大汉帝国最显贵门第的末席,次级显贵门第的首席,侯爵孙家所控制的造船业和纺织业以及采矿业,影响遍布整个世界,这个家族的事迹相信各位在很多地方看到。
这位死后尊荣,满门富贵的亲王,在生前只是个懵懂畏缩的少年,但这个少年在一次伏击中舍身挡在了赵进面前,自己被伏击者的弓箭射死,在很多帝国元勋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这一幕,而且都提到了赵进在当时的悲恸和事后会议时候的情不自禁,自然也提到了,陈昇、王兆靖、石满强、董冰峰、吉香、刘勇等帝国创立者的悲伤和回忆。
对于真正的史料研究者来说,这些回忆录的绝大部分都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身份的牵强附会,只有张虎斌元帅的那份可信,因为他是亲历者,也是当时唯一的幸存士兵......
*******
对于很多历史老读者来说,我是在对《新顺》的只鳞片爪致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