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浮华背后的隐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宗的雷霆手段一出,朝野为之哗然一片,然则朝局却并不曾出现动荡,反倒是很快便恢复了平稳之运行,就效率而论,甚至比往常还要更超出了一筹,个中虽有着陈子明等一众宰辅们不懈努力之结果,可更多的则是因着内耗因素已被彻底荡平之故,各部官吏上下齐心,效率不高才真是怪事了的。
效率高于社稷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具体到个人么,那就不见得了,至少对于陈子明来说是如此,没旁的,工作量突然放大了近乎一倍,每日里要批的折子多了许多,要见的大小官员也比往常要多了不老少,这一忙,就愣是忙到了除夕之日,方才算是得了个喘口气的机会,可要想消停几天么,也没那个可能,不说旁的,光是年节上的人情往来就不是件轻松的活计,这不,除夕夜陪着太宗一道欢庆到深夜不说,次日一早还须得再陪着汝南公主以及儿子陈舒一起进宫给杨淑妃请安去。
后宫之中,素来母以子贵,如今李恪的储君的地位虽不曾公开,可其地位已是稳如泰山,几乎再无更易之可能,在这等情形下,杨淑妃在后宫中的地位自是不消说的高,前来给她拜年的人自是少不到哪去,当然了,能在此时进宫者,无一不是显贵至极者,不止是宫中各嫔妃来了近半,在京之两代公主也来近二十位,再算上够资格前来觐见的各府三品以上诰命夫人,原本尚算得上宽敞的大吉殿愣是被挤得个水泄不通,莺莺燕燕无数,讨喜之声此起彼伏地响着,当真闹腾得欢快无比。
“微臣(女儿)叩见母妃娘娘。”
陈子明一家三口到得虽不算早,可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去给太宗见过礼之后,方才赶到了大吉殿外,早有机灵的宦官迎上了前去,恭谨万分地将陈家三人引进了大殿之中,不消说,给杨淑妃见礼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却是断然少不得的。
“免了,免了,舒儿来,到姥姥这儿来。”
杨淑妃与陈子明之间虽是亲戚,可真要说有多亲近么,那还真就谈不上,没旁的,这些年来,杨淑妃几次试图插手朝局,着汝南公主带话给陈子明,却全都没得到回应,尤其是在陈舒的婚事上,更是被陈子明给摆了一道,要说没有心结,那自是不可能之事,当然了,在这等场合下,杨淑妃倒也不会不理智地给陈子明脸色看,只是一味招呼陈舒的举动本身就隐约透着对陈子明有着些许的不满之意味。
“孙儿给姥姥磕头了。”
陈舒虽年仅十三,可身量却是不低,除了稍消瘦一些之外,乍然看过去,已然是成年人的体格,长相又综合了陈子明与汝南公主的优点,一身整齐的伯爵服侍,更是衬托出其之英俊不凡,这一上前给杨淑妃见礼,立马便引得满殿贵妇们的眼睛里都冒出了星点之光芒。
“好、好、好,小舒儿长大了,来,让姥姥好好瞅瞅,瞧瞧,多俊的小伙子,姥姥可是喜欢得很呢。”
杨淑妃的孙子按说都已有了好几个了,最大的孙子是蜀王李愔的长子李畴,也不过才六岁,还远在蜀州,至于李恪的几个儿子么,除了长子李仁两岁了之外,其余几个都还在吃奶,根本不可能在杨淑妃膝下承欢,算来算去,也就只有陈舒小时候没少跟着汝南公主一道进宫拜谒,最得杨淑妃的疼爱,这会儿见了陈舒的面,杨淑妃当即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不住地夸着,如此一来,边上待着的众嫔妃、公主们自然也须得有所表示,一时间陈舒就成了重贵妇们争相赞许的焦点之所在,反倒是将陈子明夫妇都给冷落到了一旁去了。
呵,人情冷暖,世间百态,莫过如此罢。
这么些年来,陈子明可是年年都来给杨淑妃拜年,可谓是见证了大吉殿是如何从门前冷落车马稀演化成如今这等各色人等齐来朝贺之盛况的,心里头自不免感触颇多,当然了,以其之睿智,自是不会感受不到杨淑妃那看似不经意的怠慢与疏远,可也不是很在意,左右他本就没打算真在朝中干一辈子,只消将李恪扶上马再送上一程,也就该到了马放南山之时,自是无须去在意杨淑妃对自个儿到底是怎生看法来着。
“吴王殿下到!”
就在一众贵妇们围着陈舒调笑不休之际,却听一声尖细的喝道声突然响了起来,旋即便见一身整齐王服的李恪已领着王妃杨氏昂首阔步地从殿外行了进来,正自闹腾不已的众贵妇们当即自觉不自觉地全都让到了两旁,已被众贵妇们逗弄得面色潮红不已的陈舒这才逃过了一劫,赶忙紧着便蹿回了陈子明夫妇的身后。
果然!
陈子明本来就站在一旁,自是能瞧得清李恪的到来,这一见其行进大殿的第一眼居然不是看向杨淑妃,而是下意识地便往右边望了去,陈子明的视线瞬间跟着便是一移,入眼便见坐在杨淑妃右侧不远处的赫然正是武媚娘,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皱。
对于武媚娘这个手腕狠辣的女人,陈子明从来就不敢小觑,也早有除掉这个隐患之心思,问题是此獠深处内禁,陈子明的手却是没办法伸得那么长,加之其如今尚未绽露峥嵘,还不到必须紧着动手之地步,也就这么一直耽搁了下来,可眼下看来,其与李恪之间的私情已然很深,不动手怕是不行了的,陈子明可不想辛辛苦苦整出的大好局面最终全都葬送在武媚娘这个狠辣婆娘的手中,只是该如何动手却是须得好生斟酌上一番了的。
“子明。”
陈子明想得明显有些入了神,以致于都不曾注意到李恪不知何时已走到了近旁,直到李恪出言招呼了一声,他才猛醒了过来。
“下官见过殿下。”
彼此关系好归好,在这等大庭广众之下,礼数可是断然不能有失的,一醒过了神来,陈子明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行了个礼。
“免了,免了,子明还在想着公务么?这大过年的,还是放松一下好了,你若是累垮了,小王可就要头疼喽。”
李恪自不可能猜得到陈子明究竟在想些甚,只以为陈子明还在为朝务担着心思,这便紧着出言劝解了陈子明一句道。
“殿下言重了。”
陈子明当然不可能跟李恪说明自个儿正在谋算着要干掉他李恪的真爱,再说了,这等场合下,李恪可以表现得随意,他陈子明却是断不能如此,也就只能是简洁地谦逊了一句了事。
“离着用膳时间尚早,且就一道外头走走去可好?”
儿女们来给后妃拜年,照例是要赐宴的,眼下才刚巳时而已,李恪显然是不打算在这等满是胭脂气的大殿里多呆,这便笑着朝陈子明发出了邀请。
“殿下请。”
这等场合,陈子明也自不想多呆,只是碍于身份,他不好随便走开罢了,而今,李恪既是有此提议,他自是无不从之理,笑着交待了汝南公主几句之后,便与李恪一道离开了正殿,踱进了殿旁的小花园中。
“子明可是有心思么?”
花园里虽是没旁人在,可毕竟是在宫中,自是不好谈甚严肃的话题,李恪一开始也就只是随意地扯着些风花雪月的趣闻,可待得见陈子明应对之间明显透着股心不在焉之意味,自不免颇觉奇怪,这便出言探问了一句道。
“殿下可曾发现今年来给母妃拜年的人明显比往年要多了许多么?”
陈子明并未直接回答李恪的问题,而是意有所指地反问道。
“嗯,趋炎附势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小王虽有所察,却也不放在心上。”
李恪到底不愧是有明君之气象者,陈子明只一提,他便已明了了陈子明借机进谏的苦心,也自不以为意,随口便给出了答案。
“殿下说得是,自古以来,雪中送炭者少,而锦上添花者多,此确是人间常态,根本何在耶?无非是利益驱使罢了,殿下能看透此一条,已属难能可贵,然,下官要说的却不止此点,窃以为家不治,何以治天下,不知殿下以为然否?”
陈子明对杨淑妃干政的野望有着浓浓的警惕心理,只是这话却是不好直接说出口来,也就只能是隐晦地暗示了一番。
“家不治,何以治天下?子明此言说得好啊,小王心中有数了。”
李恪其实也早就注意到了杨淑妃对朝廷上的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曾数次试图为某些人说项,对此,李恪虽是不厌其烦,可碍于情面,能通融的,他也就帮着办了去,实在不行的,就装回糊涂,往昔倒也就罢了,他还能拿各种借口来推脱,可待得将来登了基,不预先设好门槛,问题可就真要大了去了,正因为此,尽管陈子明说得隐晦,他却是一听便懂了,对“后宫不得干政”的立法之心也就此更坚定了几分。
“殿下英明。”
彼此都是聪明人,点到即止也就够了,陈子明自不会喋喋不休地胡乱进言,也就只是称颂了一声了事……
太宗的雷霆手段一出,朝野为之哗然一片,然则朝局却并不曾出现动荡,反倒是很快便恢复了平稳之运行,就效率而论,甚至比往常还要更超出了一筹,个中虽有着陈子明等一众宰辅们不懈努力之结果,可更多的则是因着内耗因素已被彻底荡平之故,各部官吏上下齐心,效率不高才真是怪事了的。
效率高于社稷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具体到个人么,那就不见得了,至少对于陈子明来说是如此,没旁的,工作量突然放大了近乎一倍,每日里要批的折子多了许多,要见的大小官员也比往常要多了不老少,这一忙,就愣是忙到了除夕之日,方才算是得了个喘口气的机会,可要想消停几天么,也没那个可能,不说旁的,光是年节上的人情往来就不是件轻松的活计,这不,除夕夜陪着太宗一道欢庆到深夜不说,次日一早还须得再陪着汝南公主以及儿子陈舒一起进宫给杨淑妃请安去。
后宫之中,素来母以子贵,如今李恪的储君的地位虽不曾公开,可其地位已是稳如泰山,几乎再无更易之可能,在这等情形下,杨淑妃在后宫中的地位自是不消说的高,前来给她拜年的人自是少不到哪去,当然了,能在此时进宫者,无一不是显贵至极者,不止是宫中各嫔妃来了近半,在京之两代公主也来近二十位,再算上够资格前来觐见的各府三品以上诰命夫人,原本尚算得上宽敞的大吉殿愣是被挤得个水泄不通,莺莺燕燕无数,讨喜之声此起彼伏地响着,当真闹腾得欢快无比。
“微臣(女儿)叩见母妃娘娘。”
陈子明一家三口到得虽不算早,可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去给太宗见过礼之后,方才赶到了大吉殿外,早有机灵的宦官迎上了前去,恭谨万分地将陈家三人引进了大殿之中,不消说,给杨淑妃见礼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却是断然少不得的。
“免了,免了,舒儿来,到姥姥这儿来。”
杨淑妃与陈子明之间虽是亲戚,可真要说有多亲近么,那还真就谈不上,没旁的,这些年来,杨淑妃几次试图插手朝局,着汝南公主带话给陈子明,却全都没得到回应,尤其是在陈舒的婚事上,更是被陈子明给摆了一道,要说没有心结,那自是不可能之事,当然了,在这等场合下,杨淑妃倒也不会不理智地给陈子明脸色看,只是一味招呼陈舒的举动本身就隐约透着对陈子明有着些许的不满之意味。
“孙儿给姥姥磕头了。”
陈舒虽年仅十三,可身量却是不低,除了稍消瘦一些之外,乍然看过去,已然是成年人的体格,长相又综合了陈子明与汝南公主的优点,一身整齐的伯爵服侍,更是衬托出其之英俊不凡,这一上前给杨淑妃见礼,立马便引得满殿贵妇们的眼睛里都冒出了星点之光芒。
“好、好、好,小舒儿长大了,来,让姥姥好好瞅瞅,瞧瞧,多俊的小伙子,姥姥可是喜欢得很呢。”
杨淑妃的孙子按说都已有了好几个了,最大的孙子是蜀王李愔的长子李畴,也不过才六岁,还远在蜀州,至于李恪的几个儿子么,除了长子李仁两岁了之外,其余几个都还在吃奶,根本不可能在杨淑妃膝下承欢,算来算去,也就只有陈舒小时候没少跟着汝南公主一道进宫拜谒,最得杨淑妃的疼爱,这会儿见了陈舒的面,杨淑妃当即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不住地夸着,如此一来,边上待着的众嫔妃、公主们自然也须得有所表示,一时间陈舒就成了重贵妇们争相赞许的焦点之所在,反倒是将陈子明夫妇都给冷落到了一旁去了。
呵,人情冷暖,世间百态,莫过如此罢。
这么些年来,陈子明可是年年都来给杨淑妃拜年,可谓是见证了大吉殿是如何从门前冷落车马稀演化成如今这等各色人等齐来朝贺之盛况的,心里头自不免感触颇多,当然了,以其之睿智,自是不会感受不到杨淑妃那看似不经意的怠慢与疏远,可也不是很在意,左右他本就没打算真在朝中干一辈子,只消将李恪扶上马再送上一程,也就该到了马放南山之时,自是无须去在意杨淑妃对自个儿到底是怎生看法来着。
“吴王殿下到!”
就在一众贵妇们围着陈舒调笑不休之际,却听一声尖细的喝道声突然响了起来,旋即便见一身整齐王服的李恪已领着王妃杨氏昂首阔步地从殿外行了进来,正自闹腾不已的众贵妇们当即自觉不自觉地全都让到了两旁,已被众贵妇们逗弄得面色潮红不已的陈舒这才逃过了一劫,赶忙紧着便蹿回了陈子明夫妇的身后。
果然!
陈子明本来就站在一旁,自是能瞧得清李恪的到来,这一见其行进大殿的第一眼居然不是看向杨淑妃,而是下意识地便往右边望了去,陈子明的视线瞬间跟着便是一移,入眼便见坐在杨淑妃右侧不远处的赫然正是武媚娘,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皱。
对于武媚娘这个手腕狠辣的女人,陈子明从来就不敢小觑,也早有除掉这个隐患之心思,问题是此獠深处内禁,陈子明的手却是没办法伸得那么长,加之其如今尚未绽露峥嵘,还不到必须紧着动手之地步,也就这么一直耽搁了下来,可眼下看来,其与李恪之间的私情已然很深,不动手怕是不行了的,陈子明可不想辛辛苦苦整出的大好局面最终全都葬送在武媚娘这个狠辣婆娘的手中,只是该如何动手却是须得好生斟酌上一番了的。
“子明。”
陈子明想得明显有些入了神,以致于都不曾注意到李恪不知何时已走到了近旁,直到李恪出言招呼了一声,他才猛醒了过来。
“下官见过殿下。”
彼此关系好归好,在这等大庭广众之下,礼数可是断然不能有失的,一醒过了神来,陈子明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行了个礼。
“免了,免了,子明还在想着公务么?这大过年的,还是放松一下好了,你若是累垮了,小王可就要头疼喽。”
李恪自不可能猜得到陈子明究竟在想些甚,只以为陈子明还在为朝务担着心思,这便紧着出言劝解了陈子明一句道。
“殿下言重了。”
陈子明当然不可能跟李恪说明自个儿正在谋算着要干掉他李恪的真爱,再说了,这等场合下,李恪可以表现得随意,他陈子明却是断不能如此,也就只能是简洁地谦逊了一句了事。
“离着用膳时间尚早,且就一道外头走走去可好?”
儿女们来给后妃拜年,照例是要赐宴的,眼下才刚巳时而已,李恪显然是不打算在这等满是胭脂气的大殿里多呆,这便笑着朝陈子明发出了邀请。
“殿下请。”
这等场合,陈子明也自不想多呆,只是碍于身份,他不好随便走开罢了,而今,李恪既是有此提议,他自是无不从之理,笑着交待了汝南公主几句之后,便与李恪一道离开了正殿,踱进了殿旁的小花园中。
“子明可是有心思么?”
花园里虽是没旁人在,可毕竟是在宫中,自是不好谈甚严肃的话题,李恪一开始也就只是随意地扯着些风花雪月的趣闻,可待得见陈子明应对之间明显透着股心不在焉之意味,自不免颇觉奇怪,这便出言探问了一句道。
“殿下可曾发现今年来给母妃拜年的人明显比往年要多了许多么?”
陈子明并未直接回答李恪的问题,而是意有所指地反问道。
“嗯,趋炎附势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小王虽有所察,却也不放在心上。”
李恪到底不愧是有明君之气象者,陈子明只一提,他便已明了了陈子明借机进谏的苦心,也自不以为意,随口便给出了答案。
“殿下说得是,自古以来,雪中送炭者少,而锦上添花者多,此确是人间常态,根本何在耶?无非是利益驱使罢了,殿下能看透此一条,已属难能可贵,然,下官要说的却不止此点,窃以为家不治,何以治天下,不知殿下以为然否?”
陈子明对杨淑妃干政的野望有着浓浓的警惕心理,只是这话却是不好直接说出口来,也就只能是隐晦地暗示了一番。
“家不治,何以治天下?子明此言说得好啊,小王心中有数了。”
李恪其实也早就注意到了杨淑妃对朝廷上的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曾数次试图为某些人说项,对此,李恪虽是不厌其烦,可碍于情面,能通融的,他也就帮着办了去,实在不行的,就装回糊涂,往昔倒也就罢了,他还能拿各种借口来推脱,可待得将来登了基,不预先设好门槛,问题可就真要大了去了,正因为此,尽管陈子明说得隐晦,他却是一听便懂了,对“后宫不得干政”的立法之心也就此更坚定了几分。
“殿下英明。”
彼此都是聪明人,点到即止也就够了,陈子明自不会喋喋不休地胡乱进言,也就只是称颂了一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