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终,有五十余骑清军骑兵,顾头不顾腚地狼狈逃去。
至此,这场短促而激烈的骑兵对冲作战结束了。
清军总共死伤近250人,明军骑兵则是42人战死,55人受伤,相比于明军飞鹞子的总体数量来说,此战堪称完胜。
“总长,敌军溃逃,可要继续追击?”一名立功心切的飞鹞子,抹了一把满脸的血渍,急急向刘文秀问道。
刘文秀皱了皱眉,却轻轻摇了摇头:“不必了,总得留点人回去给清虏报信,我军战到此时,已然足够,全军速随本将南返金汤城。”
一众飞鹞子骑兵,随即掉头离去。
他们也不打扫战场,只不过在带着伤兵离开前,500多名飞鹞子,犹在那些受伤倒地,却还尚未死掉的清军骑兵中,纵马踩踏了一遍。
残阳似血胜敌时,踏遍鞑虏心未惩!
等这批飞鹞子呼啸着南下远去后,原来的阵地上,只有风声萧萧,再没有任何清军伤兵的惨叫声传出。
“什么!你是说,你部之所以大败而归,是因为明军已有准备?!”
豫亲王多铎,以一脸震惊之色,俯视着那捂着断手,伏跪于地的牛额额真拜克图。
“禀亲王,正是如此。奴才等人一路哨探,均未遇敌,谁和在接近这乌勒驼罗海之地,忽遇大批明军包夹来袭,我部猝不及防,中了埋伏,才至这般死伤惨重。幸得我等拼死杀出,才能回来向亲王报信。”
失血过多,脸色苍白的拜克图,一脸痛楚却言不由衷地说着假话。
多铎年轻英俊的脸上,顿是满是凛然之色。
他挥挥手,让受伤严重的拜克图等人,先行退下。
“豫亲王,看来我军此次奇袭,明军已然知晓。明军能出动这么多骑兵部队,来伏击我军哨探,看来这明军的人数,恐绝非那些蒙古人所说的那般稀少。因此,在下认为,我军现在的行动,却需谨慎些方好。”蒙古事务议政大臣英俄尔岱,亦在一旁一脸忧色地低语道。
多铎点点头:“确是如此。那明贼李啸,作战狡猾多端,向来多有诡计,我两万大军,行动却需小心。也罢,现在天色已晚,传本王之令,全军就此歇宿扎营,待天明后,再度进发。待明天到那乌勒驼罗海后,再与明军决战!”
传令兵一声应诺,正欲下去传达,多铎又加了一句:“今夜营盘周围,多备哨岗,严防明军夜袭。”
“嗻!”
次日天亮后,多铎大军,方再度开拔。
不过,因是一路搜索前进,全军行动速度很慢,直到当天将近黄昏时节,才总算到了锡林河东岸。
望着对岸刚刚开始兴建,却已然空空如也,烧得乌黑焦八的城池时,多铎脸上,顿是莫名复杂之色。
旁边的英俄尔岱,亦是一脸难看。
很快,前往锡林河对岸探查的哨骑前来报信。
“报!禀豫亲王,对岸之城池尚未建起,便被敌军纵火烧光。另外,整个锡林河东岸,没有任何明军,想来明军早已撤走。”
“唔,知道了,你退下吧。”
“嗻!”
“操,原来李啸这厮无兵!可恨我军着了此人之道,白白耽搁了一天一夜,竟这般轻易放过了大好的追击机会!”多铎咬着牙,忍不住恨恨而骂。
“豫亲王,我军现在可要再度派骑兵追击?”英俄尔岱急切问道。
多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敌兵已然远去,来不及了。若硬派骑兵追击,这数千骑兵孤军深入,外无援军,若那狡猾的李啸,因地设伏,再将我军这些骑兵击溃,则我军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那依豫亲王之意是?“
“既然李啸已然自毁其城,那我军就也算达到了出兵目的了。”多铎冷冷道:“传本王之令,明军畏于我军威势,全军宵遁而去,我军就此退兵。”
“豫亲王,那这阿巴哈纳尔故地,却该如何处置?”英俄尔岱追问了一句。
多铎轻叹一声道:“我等只负责出兵征伐李啸,这阿巴哈纳尔之地,如何处置,就等我等回去后,向皇上禀报吧。以本王看来,原阿巴哈纳尔部落,已被李啸彻底消灭,皇兄应是想将这阿巴哈纳尔之地,分赏给其余的内喀尔喀四部了。”
英俄尔岱哦了一声,也未多说什么,便随多铎一同指挥清军回返。
五天后,在多铎率领出征大军,从蒙古草原返回清廷时,徐修与刘文秀两人,联名合写了一封信件,在信中详述了丢失弃守锡林城的经过,并在信中向李啸告罪请责。随后便由飞鸽传书,到了登州城的李啸手中。
李啸看了这封来信,一时久久无语。
想来自已自崇祯六年,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虽有波折,但总算是一路向上,步步皆成,却没想到,在这兴建锡林城上,却是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这次建城的失败,究其根本,还是自已太过操切。
在金汤城军力尚是不足之际,便想着渗入蒙原去与清廷争雄,结果自然会遭此挫折。故这样的结局,说起来,却绝非徐修与刘文秀之过,而是自已战略失误的必然。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这是从古至今所有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
可见,自已现在还不是展露野心抱负的时候,相反的,现在的自已,要继续磨炼内功,提升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此时,李啸眼中,却闪过一道冷光。
哼,西边不亮东边亮,等自已实力进一步提升后,就算这蒙古草原想要渗透还尚是困难,但在火器与水师等部实力均能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对于诸如虾夷、外满洲等地的征服,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一句话,现在的李啸,最需要的,便是时间。
于是,李啸并未对徐修与刘文秀二人作出实质性处罚,仅仅是取消了他们的新任官职,并让他们继续在金汤城中,担任原职。
而从锡林城遣回的一万余名流民,李啸则让徐修将他们转送到山东来,准备到时派往台湾。
不久后,李啸也得到消息,原先的阿巴哈纳尔地区,果然未出乎他所料,被皇太极分划给了其他四部内喀尔喀蒙古部落。
李啸最终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个乱世之中,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道义与天理,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而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又一个月过去了,时间不觉到了崇祯十年九月底。
湖广,随州。
在随州城东面,一个名叫牛心寨的镇子外的一片山谷中,一位浓髯凤目,身材欣伟的流寇将领,正呆坐在一块光洁的大石上,望着面前哗哗南去的石潼河,默默发呆。
在他旁边,是一大群旗帜散乱,或站或坐,衣甲不整的四千余名流寇军兵,以及三千余众的家属随从,这些流寇与家属,多人带伤,人人脸上都是一副麻木冷漠的模样。
“大帅,眼下我军没有掳获补充,饥疲已甚,而明军正四面合围而来,何去何处,却请大帅早作决断啊!”一名面带忧色的副将模样的人,向这名呆坐的主将,低声禀道。
这名将领,便是号称明末八大王之一的闯塌天刘国能,那名副将,则是他最为亲信的手下董国英,外号穿林虎。
听了董国英这般发问,刘国能的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双精光四射的凤目之中,忧色亦是更深。
见刘国能一时未回话,董国英啐骂道:“娘的,这些明狗,手段恁的毒辣,整个随州地区的乡野百姓,竟已皆被杀良冒功!我军在这随州地区转战近月,这乡野之间,处处可见被烧杀抢掠一空的村庄,竟难得见个活人!他娘的,我军想从这随州乡间弄点粮食,补充军伍,却比登天还难!这帮狗入的官军,还说什么护佑百姓,下手倒是比咱们狠得多!“
董国英说完,狠狠一拳砸在大腿上,对面的刘国能,却是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
良久,刘国能才抬起头,脸上带着凄楚的苦笑,淡淡地说道:“国英,事已至此,复何言之!现在我军军兵饥疲,粮饷难继,如何还可与那四面重围的明军对战!以本帅之见,想要保全我军,唯一之计,是我等向官军反正。”
董国英大惊:“大帅,这如何使得!”
刘国能的目光却没有看他,他仿佛在回忆很遥远的事情一般,缓缓而道:“国英,你跟我一同从陕西延川加入义军,至今已有多少年了?”
“禀大帅,已有近十年了。。。。。。”
“哦,十年了,真真弹指一挥间。”刘国能苦笑道:“想当初,我本延安府一名庠生,因激愤官府催逼粮税之所为,又同情百姓那活活饿杀之惨况,才弃了功名,投身义军之中,自崇祯初年起,率部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地,纵横数千里,打得官军狼奔豕突,望风披靡。却没想到,我军这般久战之师,竟在这随州之地,被各部明军轮番攻击,又粮秣难寻,兵员难补,以至陷此绝境啊。”
“大帅莫要泄气!想来崇祯七年时,我军被那五省总督陈奇瑜,设计困于车厢峡,情况那般险恶困苦,我军都挺过来了,随后重举义旗,再入河南,纵横于江北一带,何等豪气勃发。于今之计,却也未必没有得脱的希望。”董国英低声安慰道。
刘国能摇了摇头,又轻叹一声道:“形移势易,今日之形势,却与往日再不相同。明军已然将我军四下围住,安可轻易得脱。尤其是那驻于随州城外的安和尚部明军,军伍悍锐,甲胄精良,阵战犀利,若真要与其拼死一战,我军实难有胜算,只会再度连累各位,与刘某一道白白战死罢了。”
“大帅。。。。。。”
刘国能站了起来,缓步走到河边,他的目光看向极远的地方:“国英,你不知道,其实自本帅加入义军以来,心下却时时牵绊难过。这近十年来,每每梦中,本帅犹能记母亲去世时,对本帅殷殷叮嘱,要我忠于朝廷报效国家,以期将来搏取功名光耀门楣。可叹啊,可叹母亲万没想到,她最疼爱,期望极高的独子,最终却成了朝廷的反贼,打着义军的旗号,却干下了数不尽的坏事恶事,现在想来,实是大违初心。”
刘国能长出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现在,本帅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向明军反正,归顺朝廷,更赎前愆,唯有如此,兄弟们才能皆得保全,本帅心下,亦可终获安宁。”
董国英见刘国能心意已定,自忖也再无更好的脱困办法,他同样长叹了一声,拱手道:“既然刘大帅心意已定,在下复能何言。反正无论大帅去哪,国英定生死相随。却不知,大帅打算投哪路明军?”
刘国能沉吟了一下道:“随州之地的各路明军中,左良玉、祖宽、范志骠等,皆是贪酷狠毒之辈,我等势穷往投,必会遭其轻视,且多有被敲诈勒掯之忧。故以本帅看来,却当去投那安和尚部明军,当是最为稳妥之策。“
“哦?大帅何以如此高看这安和尚?“
刘国能脸上涌起感慨之色:“本帅听闻,这安和尚部,乃是山东官军兵马,是那明朝赤凤伯李啸部下,其部自入驻随州以来,军纪严整,战阵勇悍,器械盔甲皆是精良,堪为明军精锐。且其部从未有骚扰地方百姓之举,甚得民心。本帅在想,推乌及屋,我军若往投其部,必能受其厚待,断不会有被轻视与勒索之境遇也。”
听了刘国能的分析,董国英点点头道:“好吧,那国英与全军将士,皆听大帅安排。”
刘国能转过身,用一种欣慰地眼神看着他,随后便大声说道:“甚好!国英,你即刻前去传令,让全军起程,随本帅北上,往投安和尚!”
一个时辰后,正在随州城南面不远处整顿军伍,准备南下与刘国能残部最终决战的安和尚,听得手下哨骑来报,说有大队流寇向北奔行,似往已部方向而来。
“哦,可曾探得,是哪部流寇??”安和尚向哨骑惊疑问道。
“禀大帅,据我等探查,似是刘国能残部,只不过,他们的队伍中,打出多杆白旗,却似欲来向我军投降一般。”
“哦,刘国能这厮,搞得什么名堂,该不会是诈降吧?”一旁的监抚胡尚文,同是一脸惊疑之色。
安和尚抹着满脸那有如猬刺般的胡须,眼神闪动。
他稍一沉吟,脸上便显出得意的笑容。
“哼,刘国能这厮,现在已然势穷无望,还能耍个屁的花样来!他现在率部来投我军,却还算他认时务!”安和尚对哨骑大声说道:“你等再度前去探明情况,若其是真心前来投降我军,本将就摆下大宴款待他!若是这厮胆敢耍诈,俺定要将他与这一众流寇,尽皆屠灭,一个不留!”
“在下遵令!”
最终,有五十余骑清军骑兵,顾头不顾腚地狼狈逃去。
至此,这场短促而激烈的骑兵对冲作战结束了。
清军总共死伤近250人,明军骑兵则是42人战死,55人受伤,相比于明军飞鹞子的总体数量来说,此战堪称完胜。
“总长,敌军溃逃,可要继续追击?”一名立功心切的飞鹞子,抹了一把满脸的血渍,急急向刘文秀问道。
刘文秀皱了皱眉,却轻轻摇了摇头:“不必了,总得留点人回去给清虏报信,我军战到此时,已然足够,全军速随本将南返金汤城。”
一众飞鹞子骑兵,随即掉头离去。
他们也不打扫战场,只不过在带着伤兵离开前,500多名飞鹞子,犹在那些受伤倒地,却还尚未死掉的清军骑兵中,纵马踩踏了一遍。
残阳似血胜敌时,踏遍鞑虏心未惩!
等这批飞鹞子呼啸着南下远去后,原来的阵地上,只有风声萧萧,再没有任何清军伤兵的惨叫声传出。
“什么!你是说,你部之所以大败而归,是因为明军已有准备?!”
豫亲王多铎,以一脸震惊之色,俯视着那捂着断手,伏跪于地的牛额额真拜克图。
“禀亲王,正是如此。奴才等人一路哨探,均未遇敌,谁和在接近这乌勒驼罗海之地,忽遇大批明军包夹来袭,我部猝不及防,中了埋伏,才至这般死伤惨重。幸得我等拼死杀出,才能回来向亲王报信。”
失血过多,脸色苍白的拜克图,一脸痛楚却言不由衷地说着假话。
多铎年轻英俊的脸上,顿是满是凛然之色。
他挥挥手,让受伤严重的拜克图等人,先行退下。
“豫亲王,看来我军此次奇袭,明军已然知晓。明军能出动这么多骑兵部队,来伏击我军哨探,看来这明军的人数,恐绝非那些蒙古人所说的那般稀少。因此,在下认为,我军现在的行动,却需谨慎些方好。”蒙古事务议政大臣英俄尔岱,亦在一旁一脸忧色地低语道。
多铎点点头:“确是如此。那明贼李啸,作战狡猾多端,向来多有诡计,我两万大军,行动却需小心。也罢,现在天色已晚,传本王之令,全军就此歇宿扎营,待天明后,再度进发。待明天到那乌勒驼罗海后,再与明军决战!”
传令兵一声应诺,正欲下去传达,多铎又加了一句:“今夜营盘周围,多备哨岗,严防明军夜袭。”
“嗻!”
次日天亮后,多铎大军,方再度开拔。
不过,因是一路搜索前进,全军行动速度很慢,直到当天将近黄昏时节,才总算到了锡林河东岸。
望着对岸刚刚开始兴建,却已然空空如也,烧得乌黑焦八的城池时,多铎脸上,顿是莫名复杂之色。
旁边的英俄尔岱,亦是一脸难看。
很快,前往锡林河对岸探查的哨骑前来报信。
“报!禀豫亲王,对岸之城池尚未建起,便被敌军纵火烧光。另外,整个锡林河东岸,没有任何明军,想来明军早已撤走。”
“唔,知道了,你退下吧。”
“嗻!”
“操,原来李啸这厮无兵!可恨我军着了此人之道,白白耽搁了一天一夜,竟这般轻易放过了大好的追击机会!”多铎咬着牙,忍不住恨恨而骂。
“豫亲王,我军现在可要再度派骑兵追击?”英俄尔岱急切问道。
多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敌兵已然远去,来不及了。若硬派骑兵追击,这数千骑兵孤军深入,外无援军,若那狡猾的李啸,因地设伏,再将我军这些骑兵击溃,则我军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那依豫亲王之意是?“
“既然李啸已然自毁其城,那我军就也算达到了出兵目的了。”多铎冷冷道:“传本王之令,明军畏于我军威势,全军宵遁而去,我军就此退兵。”
“豫亲王,那这阿巴哈纳尔故地,却该如何处置?”英俄尔岱追问了一句。
多铎轻叹一声道:“我等只负责出兵征伐李啸,这阿巴哈纳尔之地,如何处置,就等我等回去后,向皇上禀报吧。以本王看来,原阿巴哈纳尔部落,已被李啸彻底消灭,皇兄应是想将这阿巴哈纳尔之地,分赏给其余的内喀尔喀四部了。”
英俄尔岱哦了一声,也未多说什么,便随多铎一同指挥清军回返。
五天后,在多铎率领出征大军,从蒙古草原返回清廷时,徐修与刘文秀两人,联名合写了一封信件,在信中详述了丢失弃守锡林城的经过,并在信中向李啸告罪请责。随后便由飞鸽传书,到了登州城的李啸手中。
李啸看了这封来信,一时久久无语。
想来自已自崇祯六年,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虽有波折,但总算是一路向上,步步皆成,却没想到,在这兴建锡林城上,却是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这次建城的失败,究其根本,还是自已太过操切。
在金汤城军力尚是不足之际,便想着渗入蒙原去与清廷争雄,结果自然会遭此挫折。故这样的结局,说起来,却绝非徐修与刘文秀之过,而是自已战略失误的必然。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这是从古至今所有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
可见,自已现在还不是展露野心抱负的时候,相反的,现在的自已,要继续磨炼内功,提升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此时,李啸眼中,却闪过一道冷光。
哼,西边不亮东边亮,等自已实力进一步提升后,就算这蒙古草原想要渗透还尚是困难,但在火器与水师等部实力均能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对于诸如虾夷、外满洲等地的征服,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一句话,现在的李啸,最需要的,便是时间。
于是,李啸并未对徐修与刘文秀二人作出实质性处罚,仅仅是取消了他们的新任官职,并让他们继续在金汤城中,担任原职。
而从锡林城遣回的一万余名流民,李啸则让徐修将他们转送到山东来,准备到时派往台湾。
不久后,李啸也得到消息,原先的阿巴哈纳尔地区,果然未出乎他所料,被皇太极分划给了其他四部内喀尔喀蒙古部落。
李啸最终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个乱世之中,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道义与天理,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而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又一个月过去了,时间不觉到了崇祯十年九月底。
湖广,随州。
在随州城东面,一个名叫牛心寨的镇子外的一片山谷中,一位浓髯凤目,身材欣伟的流寇将领,正呆坐在一块光洁的大石上,望着面前哗哗南去的石潼河,默默发呆。
在他旁边,是一大群旗帜散乱,或站或坐,衣甲不整的四千余名流寇军兵,以及三千余众的家属随从,这些流寇与家属,多人带伤,人人脸上都是一副麻木冷漠的模样。
“大帅,眼下我军没有掳获补充,饥疲已甚,而明军正四面合围而来,何去何处,却请大帅早作决断啊!”一名面带忧色的副将模样的人,向这名呆坐的主将,低声禀道。
这名将领,便是号称明末八大王之一的闯塌天刘国能,那名副将,则是他最为亲信的手下董国英,外号穿林虎。
听了董国英这般发问,刘国能的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双精光四射的凤目之中,忧色亦是更深。
见刘国能一时未回话,董国英啐骂道:“娘的,这些明狗,手段恁的毒辣,整个随州地区的乡野百姓,竟已皆被杀良冒功!我军在这随州地区转战近月,这乡野之间,处处可见被烧杀抢掠一空的村庄,竟难得见个活人!他娘的,我军想从这随州乡间弄点粮食,补充军伍,却比登天还难!这帮狗入的官军,还说什么护佑百姓,下手倒是比咱们狠得多!“
董国英说完,狠狠一拳砸在大腿上,对面的刘国能,却是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
良久,刘国能才抬起头,脸上带着凄楚的苦笑,淡淡地说道:“国英,事已至此,复何言之!现在我军军兵饥疲,粮饷难继,如何还可与那四面重围的明军对战!以本帅之见,想要保全我军,唯一之计,是我等向官军反正。”
董国英大惊:“大帅,这如何使得!”
刘国能的目光却没有看他,他仿佛在回忆很遥远的事情一般,缓缓而道:“国英,你跟我一同从陕西延川加入义军,至今已有多少年了?”
“禀大帅,已有近十年了。。。。。。”
“哦,十年了,真真弹指一挥间。”刘国能苦笑道:“想当初,我本延安府一名庠生,因激愤官府催逼粮税之所为,又同情百姓那活活饿杀之惨况,才弃了功名,投身义军之中,自崇祯初年起,率部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地,纵横数千里,打得官军狼奔豕突,望风披靡。却没想到,我军这般久战之师,竟在这随州之地,被各部明军轮番攻击,又粮秣难寻,兵员难补,以至陷此绝境啊。”
“大帅莫要泄气!想来崇祯七年时,我军被那五省总督陈奇瑜,设计困于车厢峡,情况那般险恶困苦,我军都挺过来了,随后重举义旗,再入河南,纵横于江北一带,何等豪气勃发。于今之计,却也未必没有得脱的希望。”董国英低声安慰道。
刘国能摇了摇头,又轻叹一声道:“形移势易,今日之形势,却与往日再不相同。明军已然将我军四下围住,安可轻易得脱。尤其是那驻于随州城外的安和尚部明军,军伍悍锐,甲胄精良,阵战犀利,若真要与其拼死一战,我军实难有胜算,只会再度连累各位,与刘某一道白白战死罢了。”
“大帅。。。。。。”
刘国能站了起来,缓步走到河边,他的目光看向极远的地方:“国英,你不知道,其实自本帅加入义军以来,心下却时时牵绊难过。这近十年来,每每梦中,本帅犹能记母亲去世时,对本帅殷殷叮嘱,要我忠于朝廷报效国家,以期将来搏取功名光耀门楣。可叹啊,可叹母亲万没想到,她最疼爱,期望极高的独子,最终却成了朝廷的反贼,打着义军的旗号,却干下了数不尽的坏事恶事,现在想来,实是大违初心。”
刘国能长出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现在,本帅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向明军反正,归顺朝廷,更赎前愆,唯有如此,兄弟们才能皆得保全,本帅心下,亦可终获安宁。”
董国英见刘国能心意已定,自忖也再无更好的脱困办法,他同样长叹了一声,拱手道:“既然刘大帅心意已定,在下复能何言。反正无论大帅去哪,国英定生死相随。却不知,大帅打算投哪路明军?”
刘国能沉吟了一下道:“随州之地的各路明军中,左良玉、祖宽、范志骠等,皆是贪酷狠毒之辈,我等势穷往投,必会遭其轻视,且多有被敲诈勒掯之忧。故以本帅看来,却当去投那安和尚部明军,当是最为稳妥之策。“
“哦?大帅何以如此高看这安和尚?“
刘国能脸上涌起感慨之色:“本帅听闻,这安和尚部,乃是山东官军兵马,是那明朝赤凤伯李啸部下,其部自入驻随州以来,军纪严整,战阵勇悍,器械盔甲皆是精良,堪为明军精锐。且其部从未有骚扰地方百姓之举,甚得民心。本帅在想,推乌及屋,我军若往投其部,必能受其厚待,断不会有被轻视与勒索之境遇也。”
听了刘国能的分析,董国英点点头道:“好吧,那国英与全军将士,皆听大帅安排。”
刘国能转过身,用一种欣慰地眼神看着他,随后便大声说道:“甚好!国英,你即刻前去传令,让全军起程,随本帅北上,往投安和尚!”
一个时辰后,正在随州城南面不远处整顿军伍,准备南下与刘国能残部最终决战的安和尚,听得手下哨骑来报,说有大队流寇向北奔行,似往已部方向而来。
“哦,可曾探得,是哪部流寇??”安和尚向哨骑惊疑问道。
“禀大帅,据我等探查,似是刘国能残部,只不过,他们的队伍中,打出多杆白旗,却似欲来向我军投降一般。”
“哦,刘国能这厮,搞得什么名堂,该不会是诈降吧?”一旁的监抚胡尚文,同是一脸惊疑之色。
安和尚抹着满脸那有如猬刺般的胡须,眼神闪动。
他稍一沉吟,脸上便显出得意的笑容。
“哼,刘国能这厮,现在已然势穷无望,还能耍个屁的花样来!他现在率部来投我军,却还算他认时务!”安和尚对哨骑大声说道:“你等再度前去探明情况,若其是真心前来投降我军,本将就摆下大宴款待他!若是这厮胆敢耍诈,俺定要将他与这一众流寇,尽皆屠灭,一个不留!”
“在下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