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各国纷纭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18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布中华民国新篇章的正式打开,冯家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主宰。
同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表通电,宣布这一消息,苏俄、白俄、德国在第一时间发来贺电,随后英法美意葡西荷秘智等国从懵逼状态中醒转过来,也表达了祝贺意愿。
日本是最痛苦的,怎么一睁眼,天就变了,莫名其妙中华民国又成了一个整体,这让他们的大东亚政策如何实施?
不过此时此刻,他们还在为国家统一而奋斗,日本国内现在三足鼎立,死活不相让,就连天皇政府都没有办法。
这个消息传遍了世界,同一时间也让世界各国不禁动容,相机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动作。
美国华盛顿,总统威尔逊召集了国务卿大臣,就最新一封电报进行讨论。
“总统阁下!新上任的中华民国政府是一个强势的政府,自南华时期,它们的实力就不逊色于日本,所以才能轻而易举拿下台湾。
尤其是他们的掌权者,冯德麟只是明面上的总统,而中华民国实际权力掌握在少帅冯庸手里。
英国人的缅甸以及法国人的印度支那这半年的风波,后面都出现了那个南华少帅的影子,可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国务卿兰辛面色凝重的说道。
威尔逊似乎明白了,随即问道:“中华民国现在的国策是否摸清楚了,少帅冯庸对我国观感如何?”
“总统阁下,据我们的资料显示,这个少帅冯庸是一个利益主义者,并没有表现出与哪个国家有更深的交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德国了,因为在南华时期,他们的军队使用的就是德国武器。”
“那就向中华民国示好,我国一项主张交好它们,根据这个少帅的以往作风,绝不会允许各国在他的地盘上存在租界以及驻军,把我国的驻军全部撤回,同时知会驻华公使,向中华民国提供一笔五千万美元的无息贷款。”
“是!”
威尔逊并不在乎这点钱,相比之下,它更愿意用这点微不足道的利益换来中华民国的友谊,要知道美国现在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但是军事实力还差了不少。
所以,在太平洋这片海域上,美国海军有三个对手,一是日本,二是英国,三是法国。
交好毫无海军基础的中华民国,利用他们强大的陆军牵制英法日,为美国打头阵,这无疑是一个好想法。
英国方面,首相劳尔.乔治正忙着收拾德国呢!毕竟这番大战损伤过多,需要得到一点安慰,但是远东传来的消息打破了他的平静。
他看着桌面上的三封电报发呆,一份是中华民国的外交照会,剩下两封分别是驻华公使朱尔典以及印度总督发来的。
久思之下,劳尔乔治做出了一个决定,“电告朱尔典,远东事宜由他全权处置,如有需要,本土给予支持。”
最不爽的就是法国了,明明知道印度支那的乱局是中华民国造成的,结果还得拍贺电,这多憋屈!
最重要的是,现在上台的居然是暗地里支持印度支那叛乱的南华政府,简直是搞笑。
.....
与之相邻的德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小规模起义不断,苏维埃的热焰并没有熄灭,反而有抬头的趋势。
慕尼黑一处郊外庄园内,德国陆军元帅兴登堡正在接待一位东方客人。
“皇甫先生,贵国需要的东西我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贵国什么时候前来接收?”
“抱歉,兴登堡元帅,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想必贵国也知道,日前协约国内部正在就贵国问题做出研讨。
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国与贵国的交易被发现,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别说帮助贵国了,恐怕自身难保。”
兴登堡暂时沉默了,抿了一口茶,这是那位少帅送给他的礼物,据说是东方难得的茶叶,叫什么大红袍,味道蛮好。
随即说道:“我国现在正处在混乱之际,各种物资急需,特别是粮食。”
“我知道您是什么意思,恕我直言,贵国的问题不在于战争,而在于内部矛盾,就算我国这个时候能够援助大批物资,暂时让贵国平定下来,可这些矛盾如果没处理好的话,始终是个妨碍,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
皇甫冷看着眼前这个双鬓斑白的德国老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强大而努力,就算是这个时候,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国家,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让他心中很是敬佩。
不禁说道:“我国少帅已经准备好了大批物资,只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能运往贵国,希望贵国再等等,等到协约国做出决定,至少我国会尽量改变贵国的处境。”
“感谢贵国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我国对贵国的感激之情不甚言表。”
这个时候,他还能说什么呢?全世界都抛弃了德国,那些所谓的盟友更是自身难保,还能指望谁呢?
兴登堡不禁感叹皇帝陛下的睿智,如果不是威廉二世力排众议,偷偷地调用了两亿马克贷款给南华,恐怕今天也不会得到中华民国的大力帮助。
尽管这些物资是南华用来偿还贷款的,可谁都知道,德国马克一文不值,中华民国只需要付出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就足以解决了。
但是它们硬是答应了支援德国价值三亿华元的粮食以及各种物资,这个举措可以说无比仁义。
“元帅阁下,少帅希望贵国能够将一批青年军官送往我国培训,我国承担他们在华的一切花销。”
“这...这,贵国少帅实在是太仁义了。”突如其来的大招让兴登堡防不胜防。
不过他不知道,冯庸并不是无私为德国军队留下种子,而是借此培养一批亲华德军军官,为以后的大战略做准备。
毫不怀疑,兴登堡没有拒绝这个慷慨的提议,挑选了一千名德国各大军事学院在校军官,前往福州接受现代化军事教育,要知道南华军的训练水平以及武器,并不逊色于德国。
1918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布中华民国新篇章的正式打开,冯家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主宰。
同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表通电,宣布这一消息,苏俄、白俄、德国在第一时间发来贺电,随后英法美意葡西荷秘智等国从懵逼状态中醒转过来,也表达了祝贺意愿。
日本是最痛苦的,怎么一睁眼,天就变了,莫名其妙中华民国又成了一个整体,这让他们的大东亚政策如何实施?
不过此时此刻,他们还在为国家统一而奋斗,日本国内现在三足鼎立,死活不相让,就连天皇政府都没有办法。
这个消息传遍了世界,同一时间也让世界各国不禁动容,相机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动作。
美国华盛顿,总统威尔逊召集了国务卿大臣,就最新一封电报进行讨论。
“总统阁下!新上任的中华民国政府是一个强势的政府,自南华时期,它们的实力就不逊色于日本,所以才能轻而易举拿下台湾。
尤其是他们的掌权者,冯德麟只是明面上的总统,而中华民国实际权力掌握在少帅冯庸手里。
英国人的缅甸以及法国人的印度支那这半年的风波,后面都出现了那个南华少帅的影子,可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国务卿兰辛面色凝重的说道。
威尔逊似乎明白了,随即问道:“中华民国现在的国策是否摸清楚了,少帅冯庸对我国观感如何?”
“总统阁下,据我们的资料显示,这个少帅冯庸是一个利益主义者,并没有表现出与哪个国家有更深的交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德国了,因为在南华时期,他们的军队使用的就是德国武器。”
“那就向中华民国示好,我国一项主张交好它们,根据这个少帅的以往作风,绝不会允许各国在他的地盘上存在租界以及驻军,把我国的驻军全部撤回,同时知会驻华公使,向中华民国提供一笔五千万美元的无息贷款。”
“是!”
威尔逊并不在乎这点钱,相比之下,它更愿意用这点微不足道的利益换来中华民国的友谊,要知道美国现在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但是军事实力还差了不少。
所以,在太平洋这片海域上,美国海军有三个对手,一是日本,二是英国,三是法国。
交好毫无海军基础的中华民国,利用他们强大的陆军牵制英法日,为美国打头阵,这无疑是一个好想法。
英国方面,首相劳尔.乔治正忙着收拾德国呢!毕竟这番大战损伤过多,需要得到一点安慰,但是远东传来的消息打破了他的平静。
他看着桌面上的三封电报发呆,一份是中华民国的外交照会,剩下两封分别是驻华公使朱尔典以及印度总督发来的。
久思之下,劳尔乔治做出了一个决定,“电告朱尔典,远东事宜由他全权处置,如有需要,本土给予支持。”
最不爽的就是法国了,明明知道印度支那的乱局是中华民国造成的,结果还得拍贺电,这多憋屈!
最重要的是,现在上台的居然是暗地里支持印度支那叛乱的南华政府,简直是搞笑。
.....
与之相邻的德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小规模起义不断,苏维埃的热焰并没有熄灭,反而有抬头的趋势。
慕尼黑一处郊外庄园内,德国陆军元帅兴登堡正在接待一位东方客人。
“皇甫先生,贵国需要的东西我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贵国什么时候前来接收?”
“抱歉,兴登堡元帅,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想必贵国也知道,日前协约国内部正在就贵国问题做出研讨。
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国与贵国的交易被发现,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别说帮助贵国了,恐怕自身难保。”
兴登堡暂时沉默了,抿了一口茶,这是那位少帅送给他的礼物,据说是东方难得的茶叶,叫什么大红袍,味道蛮好。
随即说道:“我国现在正处在混乱之际,各种物资急需,特别是粮食。”
“我知道您是什么意思,恕我直言,贵国的问题不在于战争,而在于内部矛盾,就算我国这个时候能够援助大批物资,暂时让贵国平定下来,可这些矛盾如果没处理好的话,始终是个妨碍,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
皇甫冷看着眼前这个双鬓斑白的德国老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强大而努力,就算是这个时候,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国家,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让他心中很是敬佩。
不禁说道:“我国少帅已经准备好了大批物资,只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能运往贵国,希望贵国再等等,等到协约国做出决定,至少我国会尽量改变贵国的处境。”
“感谢贵国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我国对贵国的感激之情不甚言表。”
这个时候,他还能说什么呢?全世界都抛弃了德国,那些所谓的盟友更是自身难保,还能指望谁呢?
兴登堡不禁感叹皇帝陛下的睿智,如果不是威廉二世力排众议,偷偷地调用了两亿马克贷款给南华,恐怕今天也不会得到中华民国的大力帮助。
尽管这些物资是南华用来偿还贷款的,可谁都知道,德国马克一文不值,中华民国只需要付出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就足以解决了。
但是它们硬是答应了支援德国价值三亿华元的粮食以及各种物资,这个举措可以说无比仁义。
“元帅阁下,少帅希望贵国能够将一批青年军官送往我国培训,我国承担他们在华的一切花销。”
“这...这,贵国少帅实在是太仁义了。”突如其来的大招让兴登堡防不胜防。
不过他不知道,冯庸并不是无私为德国军队留下种子,而是借此培养一批亲华德军军官,为以后的大战略做准备。
毫不怀疑,兴登堡没有拒绝这个慷慨的提议,挑选了一千名德国各大军事学院在校军官,前往福州接受现代化军事教育,要知道南华军的训练水平以及武器,并不逊色于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