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第571章 轻重缓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此事,军方也给予了足够大的支持,不但下令儋州驻军负责人尽量配合安全部行事,而且还让海军出动了“闪电号”快速帆船将他们从三亚直接运抵儋州湾。李清扬还是第一次乘坐这艘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黑科技帆船,其航速之快让他简直瞠目结舌——当天凌晨出发,入夜便到了儋州湾,比普通中式帆船的航速足足快了近两倍。
如此高的航速,要完成从南京到三亚这段漫长航程大概也只需七八天的时间,而如果是大明的普通商船,一路上走走停停,基本上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目的地。就算战船日夜赶路,起码也要二十天以上。李清扬虽然不是作战部队,但锦衣卫也算是半个军人,自然明白这种海上行进效率对于作战会有多么大的帮助。琼州岛的大明水师降的降,灭的灭,完全没有跟海汉海军一战之力,李清扬认为除了船载炮火的劣势之外,这航速上的差距大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然他们这一行人并不是公然打着海汉安全部的旗号来的,而是以海汉商务部巡查组的名义进驻儋州,任务是考察本地的市场贸易状况。这个身份可以给他们在本地展开的调查工作一定的掩护,减少引起有心人注意的机率。
汪百锁和林南是认识的,但李清扬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以前只是听说过安全部编制内还有一个特聘的锦衣卫军官,今天总算是见到活人了。两人以前都是为大明朝廷效力的人,如今却都转换阵营加入了海汉安全部,相见之下也不免有些唏嘘之情。
林南将这两人的反应看在心中,也不说破。他是1627年第一批入伍的民团老兵,出身比这两个半途加入的前大明公务员要纯正得多,因此升迁的速度也要更快。他虽然还没有被委派到地方上分管工作,但权限却要远比李清扬和汪百锁更高,以后即便是分配到地方,所管辖的区域大概也不会限于一城之地。
这次郝万清派林南带队,也是有意要扶持他上位的意图,只要这次的任务完成得好,那么日后的升迁也就有了更好的资本。顺便也让林南监督一下李清扬和汪百锁的办案过程,特别是刚刚正式加入海汉阵营不久的李清扬,在这次办案中的表现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前途。如果他在办案过程中有任何对锦衣卫念旧或者立场不稳的表现,那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回到过去的软禁日子。
这三个人在安全部入职都有长短不等的一段时间了,也知道安全部最为重视的就是工作效率,因此没等回到儋州城内,返城途中就在略微颠簸的马车上开起了临时小会。
李清扬先花了一炷香的时间,向汪百锁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目前所掌握的情况,以及这次大本营派出特勤队来儋州侦办此案的目的。
汪百锁听完之后也是有些震惊:“这个逃脱的锦衣卫副千户,有可能当下就躲在儋州城内某处?”
李清扬点头道:“以锦衣卫办事的手法,在身处险境之下,首先要做的就是隐匿自己的行踪,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图谋脱身或是反击。这个赵野唯一的一名手下前些日子也已经死在了海上,他现在的明智做法就是不要妄动,等待上级回复。”
汪百锁道:“我们不知道他落脚何处,更不知道他的体貌特征,他如果已经有了掩饰的身份,又不采取什么逾矩的行动,那可就不太容易搜捕到了。”
林南开口道:“安全部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在郝总跟执委会的首长商议之后,我们决定联合多个部门一起行动,在搜捕这条漏网大鱼的同时,也顺便把民政部的户籍制度在儋州进一步推广开来。”
所谓的户籍制度,其实在三亚已经推行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这套制度除了能够统计治下地区的人口状况,对于治安也有极大的帮助。想要在海汉治下区域活动,要嘛有归化民的身份证明,要嘛就得办理临时出入手续,非归化籍的流动人口活动范围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降低了流窜犯罪发生的机率。
类似的户籍制度在大明也是有的,不过相比管理上的科学性和易实施性,那自然是远远不如从后世照搬成熟经验的海汉。而这套户籍制度随着海汉在琼北的统治日渐牢固,各个州县也在开始逐步推行。当然了,对本地民众并不会单纯地宣传这是海汉巩固统治的手段,而是告知民众,由于本地可能还有某些海盗潜伏,因此进行身份登记造册,是杜绝坏人隐藏行迹的最佳手段之一。
当海汉“一贯正确”的形象逐渐在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之后,很多政策要进行推广,阻力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很多。民政部门的这种户籍登记制度未必能在登记阶段就做到毫无遗漏,但随着其他措施的逐步完善,那些没有在海汉这边登记的民众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中会充满了种种不便利的麻烦,比如要坐船去别的地方,家中小孩要去办理入学手续,要办红白丧事,那都得有海汉认可的身份登记手续才能办成事。而想要避免这些麻烦,民众所能做的就是配合海汉人进行人口登记。
安全部认为从南京调过来的锦衣卫在儋州无根无底,很难毫无痕迹地冒充儋州本地人,而且还有官府的户籍可以进行对照查验,进行人口登记就可以将调查范围缩小若干倍,把有限的力量用到更有针对性的对象身上——那些来自儋州以外的流动人口。
这个事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执行起来也并不是有多费劲,这个时代的流动人口规模实在很有限,像儋州这样的地方大城,四五万人口,其中九成以上都是本地居民,而这些居民的身份在儋州官府的档案库里也都是有造册登记的,稍微像样一点的家族就有族谱也可以查验,因此外地人的身份在这里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掩盖。
林南将这个侦查方向说明之后,汪百锁便连连点头道:“还是首长们想得周全,只要对本地人口进行一次普查,需要重点调查的人口,大概也就剩下千把来人了。就算那锦衣卫隐藏得再好,等我们把调查范围缩小之后,他也很难不露马脚了。”
锦衣卫能做到千户,那手底下多少都是有些功夫在的,起码标配的绣春刀得使得出像样的套路刀法才行。比如李清扬这个百户,也是练过多年的刀法,虽然称不上是什么高手,但对付普通人绝对绰绰有余了。而练家子跟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就有很多分辨的办法了——比如说看看手心有没有常年握着刀把磨出来的老茧。
这有限的外来人口中,练家子的比例只怕比儋州的文盲还小,到时候有错抓无放过,肯定能把这个潜伏在儋州的定时炸弹给翻出来。
三人在回城的马车上便大致议定了办案手段和方向,回到城中,汪百锁立刻马不停蹄地带着他们去见张新。
张新这边也已经得到了执委会的电报通知,他作为本地的最高长官,对情报战线的时候虽然不是那么方便直接插手,但对借着侦办案件的机会在本地进一步推广户籍制度这件事,是持支持态度的。当下张新便让人去将本地的驻军负责人于铁柱也找到管委会来,然后军方、民政、安全机构三方坐下来一起就办案的事情进行了协商。
一天之后,儋州的几处城门口和城中大街醒目的地方,就张贴出了儋州管委会的安民告示,内容大致就是管委会为了肃清仍然潜伏本地的海盗余孽,将在近期内对儋州本地的常驻人口进行普查登记。凡非儋州本地民众,需在三日内主动到管委会下辖的户口登记处进行身份登记,逾期不主动办理者,均以嫌疑者身份论处,一旦查获,将处以三日以上,三十日以下劳役的惩罚。
城内的普查即日就开始进行,不过城外的诸多书院还暂时未受到影响。比如张千智所待的忠明书院,这时候也还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
张千智成功潜伏进来已经有六天的时间,在此期间除了完成书院的课程之外,他也在留意书院中是否有身份不明的人出入。而根据他的观察,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书院的后门是一大片菜地,与其接壤的就是附近的荒野山林了。由于人手条件的原因,安全部布置的监视力量并没有在这个方向设点,而张千智注意到至少有两次清晨,黄子星都急急匆匆地从书院后门离开,穿过菜地进了附近的山林,片刻之后就提着一两个包裹回来了。如果那片山林中不是埋着什么宝藏,那就是山林中有人在等着他交接这些包裹了。
包裹中装的什么东西,张千智并不知道,他曾经试图再次前往黄子星当初接待他的那处书房,但却发现那个院子外面一直都有人值守,并不会允许书院的学员随意入内。
张千智趁着购买生活用品的机会,入城与汪百锁取得了联系,并将自己这几天的侦察所得告知。
汪百锁摇头道:“我们如果直接进去硬搜,不管能不能搜出东西,都会在儋州文化圈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没有真凭实据,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结案。”
张千智道:“不妨多调一些人手,安排在书院后的山林布控,若是再有人来与黄子星接头,我们便可将其人赃并获了!”
汪百锁苦笑道:“不是不调人,而是现在人手根本不够用了。大本营派了专员过来查另一件案子,性质比黄子星这事严重得多。目前布置在书院外的监控力量,恐怕大部分都要调回城内,协助侦办工作。”
张千智皱眉道:“那我呢?”
“你再潜伏半月,若是仍然没有进展,那便寻个机会,不露痕迹地脱身吧!”汪百锁无奈地应道。
站在他的位子上的确有点难以作出决定,黄子星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他的问题目前看来性质并不算特别严重,充其量就是思想反动而已,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而张千智所侦察到的情况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这也是安全部职责所在的范围,前面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张千智也顺利打入了书院内部,就此放手实在可惜。
如果不是林南和李清扬带来的这个新案子如此紧要,汪百锁倒是很乐于按照张千智的建议,再继续加派人手控制书院周边。但新案子可是总部郝总亲自督办,执委会陶首长也有相关批示,这重要程度跟黄子星案不能同日而语,汪百锁也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向更重要的一方进行倾斜。
张千智对于汪百锁这样的安排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地方,他跟在何夕身边这么长的时间,自然明白安全部的行事守则,孰轻孰重,他也是能分出轻重缓急的,并不会因为自己正在执行的任务被强行减少投入而愤怒。既然汪百锁愿意让他再花一点时间继续调查下去,张千智决定还是要尽可能把忠明书院的底细摸个水落石出。至少黄子星这个人物,张千智凭着直觉已经认定了他身上有问题,不把他揪出来,张千智不会甘心离开忠明书院。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张千智在城内跟汪百锁开完碰头会,回到书院之后,黄子星便派人来叫他去书房。张千智再次来到黄子星书房之后,还没等他开始琢磨对方的意图,黄子星便主动开口询问:“今日进城去了?”
“学生去采买一些日用之物。”张千智不急不慢地应道。
“你可曾看到贴在城门的安民告示?”黄子星又问道。
张千智故作不屑道:“便是那所谓的海汉管委会贴出的告示么?学生看倒是看了,但上面都是一派胡言,说什么要统计本地民众状况。以学生之见,这简直就是狐假虎威,官府的事情,哪轮得到他们来多事!”
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此事,军方也给予了足够大的支持,不但下令儋州驻军负责人尽量配合安全部行事,而且还让海军出动了“闪电号”快速帆船将他们从三亚直接运抵儋州湾。李清扬还是第一次乘坐这艘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黑科技帆船,其航速之快让他简直瞠目结舌——当天凌晨出发,入夜便到了儋州湾,比普通中式帆船的航速足足快了近两倍。
如此高的航速,要完成从南京到三亚这段漫长航程大概也只需七八天的时间,而如果是大明的普通商船,一路上走走停停,基本上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目的地。就算战船日夜赶路,起码也要二十天以上。李清扬虽然不是作战部队,但锦衣卫也算是半个军人,自然明白这种海上行进效率对于作战会有多么大的帮助。琼州岛的大明水师降的降,灭的灭,完全没有跟海汉海军一战之力,李清扬认为除了船载炮火的劣势之外,这航速上的差距大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然他们这一行人并不是公然打着海汉安全部的旗号来的,而是以海汉商务部巡查组的名义进驻儋州,任务是考察本地的市场贸易状况。这个身份可以给他们在本地展开的调查工作一定的掩护,减少引起有心人注意的机率。
汪百锁和林南是认识的,但李清扬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以前只是听说过安全部编制内还有一个特聘的锦衣卫军官,今天总算是见到活人了。两人以前都是为大明朝廷效力的人,如今却都转换阵营加入了海汉安全部,相见之下也不免有些唏嘘之情。
林南将这两人的反应看在心中,也不说破。他是1627年第一批入伍的民团老兵,出身比这两个半途加入的前大明公务员要纯正得多,因此升迁的速度也要更快。他虽然还没有被委派到地方上分管工作,但权限却要远比李清扬和汪百锁更高,以后即便是分配到地方,所管辖的区域大概也不会限于一城之地。
这次郝万清派林南带队,也是有意要扶持他上位的意图,只要这次的任务完成得好,那么日后的升迁也就有了更好的资本。顺便也让林南监督一下李清扬和汪百锁的办案过程,特别是刚刚正式加入海汉阵营不久的李清扬,在这次办案中的表现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前途。如果他在办案过程中有任何对锦衣卫念旧或者立场不稳的表现,那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回到过去的软禁日子。
这三个人在安全部入职都有长短不等的一段时间了,也知道安全部最为重视的就是工作效率,因此没等回到儋州城内,返城途中就在略微颠簸的马车上开起了临时小会。
李清扬先花了一炷香的时间,向汪百锁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目前所掌握的情况,以及这次大本营派出特勤队来儋州侦办此案的目的。
汪百锁听完之后也是有些震惊:“这个逃脱的锦衣卫副千户,有可能当下就躲在儋州城内某处?”
李清扬点头道:“以锦衣卫办事的手法,在身处险境之下,首先要做的就是隐匿自己的行踪,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图谋脱身或是反击。这个赵野唯一的一名手下前些日子也已经死在了海上,他现在的明智做法就是不要妄动,等待上级回复。”
汪百锁道:“我们不知道他落脚何处,更不知道他的体貌特征,他如果已经有了掩饰的身份,又不采取什么逾矩的行动,那可就不太容易搜捕到了。”
林南开口道:“安全部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在郝总跟执委会的首长商议之后,我们决定联合多个部门一起行动,在搜捕这条漏网大鱼的同时,也顺便把民政部的户籍制度在儋州进一步推广开来。”
所谓的户籍制度,其实在三亚已经推行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这套制度除了能够统计治下地区的人口状况,对于治安也有极大的帮助。想要在海汉治下区域活动,要嘛有归化民的身份证明,要嘛就得办理临时出入手续,非归化籍的流动人口活动范围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降低了流窜犯罪发生的机率。
类似的户籍制度在大明也是有的,不过相比管理上的科学性和易实施性,那自然是远远不如从后世照搬成熟经验的海汉。而这套户籍制度随着海汉在琼北的统治日渐牢固,各个州县也在开始逐步推行。当然了,对本地民众并不会单纯地宣传这是海汉巩固统治的手段,而是告知民众,由于本地可能还有某些海盗潜伏,因此进行身份登记造册,是杜绝坏人隐藏行迹的最佳手段之一。
当海汉“一贯正确”的形象逐渐在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之后,很多政策要进行推广,阻力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很多。民政部门的这种户籍登记制度未必能在登记阶段就做到毫无遗漏,但随着其他措施的逐步完善,那些没有在海汉这边登记的民众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中会充满了种种不便利的麻烦,比如要坐船去别的地方,家中小孩要去办理入学手续,要办红白丧事,那都得有海汉认可的身份登记手续才能办成事。而想要避免这些麻烦,民众所能做的就是配合海汉人进行人口登记。
安全部认为从南京调过来的锦衣卫在儋州无根无底,很难毫无痕迹地冒充儋州本地人,而且还有官府的户籍可以进行对照查验,进行人口登记就可以将调查范围缩小若干倍,把有限的力量用到更有针对性的对象身上——那些来自儋州以外的流动人口。
这个事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执行起来也并不是有多费劲,这个时代的流动人口规模实在很有限,像儋州这样的地方大城,四五万人口,其中九成以上都是本地居民,而这些居民的身份在儋州官府的档案库里也都是有造册登记的,稍微像样一点的家族就有族谱也可以查验,因此外地人的身份在这里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掩盖。
林南将这个侦查方向说明之后,汪百锁便连连点头道:“还是首长们想得周全,只要对本地人口进行一次普查,需要重点调查的人口,大概也就剩下千把来人了。就算那锦衣卫隐藏得再好,等我们把调查范围缩小之后,他也很难不露马脚了。”
锦衣卫能做到千户,那手底下多少都是有些功夫在的,起码标配的绣春刀得使得出像样的套路刀法才行。比如李清扬这个百户,也是练过多年的刀法,虽然称不上是什么高手,但对付普通人绝对绰绰有余了。而练家子跟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就有很多分辨的办法了——比如说看看手心有没有常年握着刀把磨出来的老茧。
这有限的外来人口中,练家子的比例只怕比儋州的文盲还小,到时候有错抓无放过,肯定能把这个潜伏在儋州的定时炸弹给翻出来。
三人在回城的马车上便大致议定了办案手段和方向,回到城中,汪百锁立刻马不停蹄地带着他们去见张新。
张新这边也已经得到了执委会的电报通知,他作为本地的最高长官,对情报战线的时候虽然不是那么方便直接插手,但对借着侦办案件的机会在本地进一步推广户籍制度这件事,是持支持态度的。当下张新便让人去将本地的驻军负责人于铁柱也找到管委会来,然后军方、民政、安全机构三方坐下来一起就办案的事情进行了协商。
一天之后,儋州的几处城门口和城中大街醒目的地方,就张贴出了儋州管委会的安民告示,内容大致就是管委会为了肃清仍然潜伏本地的海盗余孽,将在近期内对儋州本地的常驻人口进行普查登记。凡非儋州本地民众,需在三日内主动到管委会下辖的户口登记处进行身份登记,逾期不主动办理者,均以嫌疑者身份论处,一旦查获,将处以三日以上,三十日以下劳役的惩罚。
城内的普查即日就开始进行,不过城外的诸多书院还暂时未受到影响。比如张千智所待的忠明书院,这时候也还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
张千智成功潜伏进来已经有六天的时间,在此期间除了完成书院的课程之外,他也在留意书院中是否有身份不明的人出入。而根据他的观察,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书院的后门是一大片菜地,与其接壤的就是附近的荒野山林了。由于人手条件的原因,安全部布置的监视力量并没有在这个方向设点,而张千智注意到至少有两次清晨,黄子星都急急匆匆地从书院后门离开,穿过菜地进了附近的山林,片刻之后就提着一两个包裹回来了。如果那片山林中不是埋着什么宝藏,那就是山林中有人在等着他交接这些包裹了。
包裹中装的什么东西,张千智并不知道,他曾经试图再次前往黄子星当初接待他的那处书房,但却发现那个院子外面一直都有人值守,并不会允许书院的学员随意入内。
张千智趁着购买生活用品的机会,入城与汪百锁取得了联系,并将自己这几天的侦察所得告知。
汪百锁摇头道:“我们如果直接进去硬搜,不管能不能搜出东西,都会在儋州文化圈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没有真凭实据,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结案。”
张千智道:“不妨多调一些人手,安排在书院后的山林布控,若是再有人来与黄子星接头,我们便可将其人赃并获了!”
汪百锁苦笑道:“不是不调人,而是现在人手根本不够用了。大本营派了专员过来查另一件案子,性质比黄子星这事严重得多。目前布置在书院外的监控力量,恐怕大部分都要调回城内,协助侦办工作。”
张千智皱眉道:“那我呢?”
“你再潜伏半月,若是仍然没有进展,那便寻个机会,不露痕迹地脱身吧!”汪百锁无奈地应道。
站在他的位子上的确有点难以作出决定,黄子星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他的问题目前看来性质并不算特别严重,充其量就是思想反动而已,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而张千智所侦察到的情况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这也是安全部职责所在的范围,前面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张千智也顺利打入了书院内部,就此放手实在可惜。
如果不是林南和李清扬带来的这个新案子如此紧要,汪百锁倒是很乐于按照张千智的建议,再继续加派人手控制书院周边。但新案子可是总部郝总亲自督办,执委会陶首长也有相关批示,这重要程度跟黄子星案不能同日而语,汪百锁也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向更重要的一方进行倾斜。
张千智对于汪百锁这样的安排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地方,他跟在何夕身边这么长的时间,自然明白安全部的行事守则,孰轻孰重,他也是能分出轻重缓急的,并不会因为自己正在执行的任务被强行减少投入而愤怒。既然汪百锁愿意让他再花一点时间继续调查下去,张千智决定还是要尽可能把忠明书院的底细摸个水落石出。至少黄子星这个人物,张千智凭着直觉已经认定了他身上有问题,不把他揪出来,张千智不会甘心离开忠明书院。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张千智在城内跟汪百锁开完碰头会,回到书院之后,黄子星便派人来叫他去书房。张千智再次来到黄子星书房之后,还没等他开始琢磨对方的意图,黄子星便主动开口询问:“今日进城去了?”
“学生去采买一些日用之物。”张千智不急不慢地应道。
“你可曾看到贴在城门的安民告示?”黄子星又问道。
张千智故作不屑道:“便是那所谓的海汉管委会贴出的告示么?学生看倒是看了,但上面都是一派胡言,说什么要统计本地民众状况。以学生之见,这简直就是狐假虎威,官府的事情,哪轮得到他们来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