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那盏灯和几个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有关于起事和谋反的故事里,的确都缺不了银钱两个字。
无论是用来打赏那些付出生命的将士,还是用于收买那些将领,银钱都是极为直接和有用的东西。
因此在那些故事里,一旦决定要起事,最开始的举动便是要先找一位有很多钱的人。
淮阳城里的富人不少。
但他们的那些财富,比起来国库,仍旧是云泥之别。
可能够堂而皇之在短时间内从国库里拿银子的人,只有一位,户部尚书荀方老大人。
因此梁王起事,最开始便是需要这位荀老大人从国库里拿出些银子来。
这种事情,成化年间有个户部员外郎在机缘巧合之下做过,在那些流通的银子里贪污了整整三十万两,为得是请动那位陈国江湖第一杀手刺杀栾相国。
虽然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事后还将这件事嫁祸给了另外的户部官员,导致那位户部官员满门抄斩,但这件事被先帝知晓之后,这位户部员外郎还是死了。
妄动国库库银,下场定然极为凄惨。
现如今梁王要起事,要银子,于是他便找到了荀尚书。
也只有随着陈国立国之初便在的荀家,皇帝陛下才会放心把户部交给他们。
皇帝陛下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某个人,或者说是某个家族。
让荀方坐到这个位置,只是朝堂之中再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而已。
可既然是让荀方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这位荀家家主便会拥有户部尚书的权力。
比如无需要其他的旨意,便能打开国库,拿出梁王需要的东西。
不过在今夜,梁王和这位户部尚书似乎产生了分歧。
府外星光灿烂,月色极美。
但在这位户部尚书大人的书房内,若是不点灯,便是一片漆黑。
因此便有人点了一盏灯。
又是齐王妃。
这位淮阳城第一美人,亲手为梁王和荀方之前点了一盏灯,实际上当初也是她为这两人牵的线。
虽然是在荀方的授意下。
那位头发花白,但自有一番气度的老人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看着对面身材高大,一身灰衣的梁王。
梁王笑着开口,“荀老尚书,对本王的条件,似乎还有些不满,但现如今淮阳的局势,老尚书难不成不明了,有没有这笔银子,本王都要起事,本王之所以耐着性子来找老尚书敲定最后的事情,不过是念在老尚书和齐王妃是本王故人的面子上而已。”
荀方皱着眉头,没有急着说话,两人之前所讲的条件其实大抵都已经谈妥,理应已经敲定,可若不是来自那座相国府的一封信,两方本来就不必再继续会晤。
荀方至今都没有想清楚,既然是下定决心要离国的栾相国,为什么会对于现如今的朝堂还要干涉,更是给梁王写了那么一封信。
“纵使栾相国支持,可梁王殿下也该知道,起事之后也需要人心,荀家跟着陈国走过这么多年,有些事情反而比栾相国说话更有用。”
荀方继续沉声道:“况且若是梁王殿下起事成功,那些皇室子弟不一定真会认命,到时候还需要小女请齐王出面斡旋。”
梁王虽说被人认为是军事才能更高于其他,但既然是皇室子弟,又是先皇嫡子,自然从小便接受过来自皇族的教导,在心智和才能上,一点都不会差,因此荀方这些话,他很快便能判别是否会出现。
很可惜的是,这场他谋划许久的叛变,或者说是叫逼宫还是一些别的什么词语,一切都以那位皇兄身死,他坐上那个皇位而戛然而止。
身后的事情,他没有想过,或许是说没有仔细的想过。
在梁王来看,之后谁不服,大抵便是杀谁而已。
可现如今他忽然想起来另外一件事,皇室子弟不服,他或许可以用血来解决,可若是那些手上有重兵的将军不服呢?
现如今淮阳城内只有三千御林军。
而且御林军统领只是被他收买的。
既然是收买,那便是有可能有一日他们也被另外的人收买。
那如何才能坐得住这个皇位。
最紧要的自然还是让栾相国留下,支持他,站在他身后。
但实际上既然栾相国做了决定,便应该不会改变,那位相国大人不是那种因为一两件小事便改变主意的。
可那封信又是什么回事?
梁王把他理解为栾相国对于皇兄的失望,对于陈国庙堂的失望,既然失望,便要寻找希望,因此栾相国离国,离国之前给了他一封信。
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可栾相国终究要走。
依仗这位相国大人,并不现实。
因此梁王只能从其余人入手。
荀方之前所说,就是现如今梁王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军伍之中有誓死为他效忠的将军,可毕竟天高地远,在淮阳城里,可没有那些将军。
只有先安定这淮阳城内的局势,那些皇室子弟都没有任何话的话,那些就算是想打着勤王之名的将军也无法发作。
荀方和齐王妃现如今很重要。
荀方凭借自身威望可以帮他,齐王妃身后有齐王,谁都知道那位不愿意争权夺势的齐王有多爱齐王妃。
杀了皇帝陛下之后,皇室子弟不服梁王,那还能推谁出来?
唯独齐王而已。
先皇三位嫡子而已。
要是这个时候齐王妃劝说齐王出来坚定支持梁王。
堵住众人口舌。
才算是完美。
想到这个地方,梁王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荀方则是没开口,等着梁王开口。
齐王妃更是站在远处,守着那盏灯。
书房不大,但总有些灯光照不到的地方。
于是在阴影里生出一道声音,“荀大人,您的要求不过分。”
梁王嘴角勾勒出一个弧度。
有人从阴影里走出,来到那灯光所及之处。
是个中年书生。
荀方站起身,仔细看了很久,才感叹道:“原来有你在。”
中年书生点点头,“您的要求不过分,我想梁王殿下也会同意的,只不过,荀大人既然不愿意再让一些步,那便多拿些东西出来。”
这句话说得很直接,既然不愿意让步,便拿些更多东西来换。
荀家除去能在国库里拿出些库银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梁王清楚。
那位中年书生也清楚。
荀方也清楚。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向那中年书生,感慨道:“当年你落榜之后,老夫其实派人去找过你,实际上最开始,老夫是想把小女嫁给你的。”
站在远处的齐王妃一怔,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个中年书生,之前她只当这个人是梁王的幕僚而已,现在看来,倒是不止于此。
陈国科举在立国之后便有了,可这么些年来,出了那么些名落孙山的落榜考生,可没有哪一个能有这个中年书生出名的。
甚至这位中年书生,在走进考场之前,淮阳城上下便都觉得当年头榜头名非他不可。
毕竟他在少年时便已经名震陈国。
无论是文章才学,还是治政能力,这位都能说得上一个少年天才的称呼。
甚至有许多大臣都认为他入了朝堂之后,肯定就能成为第二个栾相国。
以后朝堂上不仅仅会有一席之地,甚至还能站上栾相国那个位置。
只不过陈国已经有了一位栾相国,因此那位皇帝陛下似乎不需要第二个栾相国了。
在当年那场科举考试里,他便落榜了。
人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没有人敢说。
于是在那个阳春三月里,这个书生便离开了淮阳城。
但凡是真正天才,都不会寂寂无名一辈子。
现如今在淮阳城再见他,想来都该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
荀方叹了口气,看向梁王,“梁王殿下,老臣再无疑虑,荀家长房唯梁王马首是瞻。”
梁王笑着起身,“荀尚书不必如此,之后的陈国还是那个陈国,荀家,自然还是那个荀家嘛。”
荀方苦笑,并不言语。
梁王转头看向齐王妃,轻声道:“至于齐王那边,便要麻烦齐王妃了。”
齐王妃点点头。
梁王满意起身,推门而出。
中年书生没急着走,他看了好几眼荀方,忽然说道:“荀老尚书,幸好当年晚辈落榜了。”
荀方抬起头来,默然无语。
中年书生缓行离去。
荀方重新坐下。
他转过头看向齐王妃,轻叹道:“若是齐王殿下有此野心,咱们父女何须借助他人。”
齐王妃神色复杂,终究没有言语,只是吹熄了那盏灯。
书房里重归一片漆黑。
——
淮阳城有夜禁,这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尤其是在倾举国之力与周人相战的时候,淮阳城里的夜禁被往些时日都要更为严格,只不过现如今倒是还好,离着夜禁,还有两个时辰。
秋风呼啸,夜晚的淮阳算不上暖和。
可总有那么些要谋生的小贩,天再寒,他们也要生存,于是淮阳城西的那处夜市也非常热闹。
在大红灯笼的灯光下,那些小贩面前的铁锅里有些滚烫的吃食,冒着烟,很暖和。
一身青衫的李扶摇背着剑匣,来到一处相对而言算是偏僻的小摊子前坐下,要了一碗饺子。
饺子是猪肉白菜馅,加上那卖饺子的小贩极为厚道,几文钱买到的一碗饺子,个个皮薄肉多。
李扶摇看着眼前的这碗饺子,没有急着下筷子。
因为筷子被对面那个人全部按在了手里。
李扶摇看着对面那个人,有些无奈。
因为那个人是他的半个朋友。
只不过李扶摇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在陈国淮阳城碰见他,按着他的设想,他们再次见面,应该是周国边境,他会在千军万马之间,看到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将军。
不过既然是设想,那便不是事实,能在这里看到这个家伙,李扶摇也觉得有些亲切。
现如今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位谢家宝树,谢应。
仔细想来,已经是两年未见了。
李扶摇看着那碗饺子,更看着比之前要坚毅许多的谢应,无奈问道:“你怎么来淮阳了?想来要是被那位陈国的皇帝陛下知道了,淮阳城里两千御林军都会不留余力的试着杀掉你。”
谢应揉了揉脸颊,笑着说道:“我也很想问你,你不在剑山好好练剑,为什么到处走?还到了淮阳城?”
李扶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剑山的事情,他不想对人多说。
谢应按着那柄腰间的家传宝刀栖客,轻声道:“我不在边境,反倒是来了淮阳城,我要做什么你肯定清楚。”
李扶摇皱眉道:“这样风险很大,我在这城中发现一个修士,境界深厚,比我要强太多。”
谢应沉默了很久,忽然极为认真的说道:“现在大周的处境真的不太好。”
所有关于起事和谋反的故事里,的确都缺不了银钱两个字。
无论是用来打赏那些付出生命的将士,还是用于收买那些将领,银钱都是极为直接和有用的东西。
因此在那些故事里,一旦决定要起事,最开始的举动便是要先找一位有很多钱的人。
淮阳城里的富人不少。
但他们的那些财富,比起来国库,仍旧是云泥之别。
可能够堂而皇之在短时间内从国库里拿银子的人,只有一位,户部尚书荀方老大人。
因此梁王起事,最开始便是需要这位荀老大人从国库里拿出些银子来。
这种事情,成化年间有个户部员外郎在机缘巧合之下做过,在那些流通的银子里贪污了整整三十万两,为得是请动那位陈国江湖第一杀手刺杀栾相国。
虽然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事后还将这件事嫁祸给了另外的户部官员,导致那位户部官员满门抄斩,但这件事被先帝知晓之后,这位户部员外郎还是死了。
妄动国库库银,下场定然极为凄惨。
现如今梁王要起事,要银子,于是他便找到了荀尚书。
也只有随着陈国立国之初便在的荀家,皇帝陛下才会放心把户部交给他们。
皇帝陛下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某个人,或者说是某个家族。
让荀方坐到这个位置,只是朝堂之中再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而已。
可既然是让荀方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这位荀家家主便会拥有户部尚书的权力。
比如无需要其他的旨意,便能打开国库,拿出梁王需要的东西。
不过在今夜,梁王和这位户部尚书似乎产生了分歧。
府外星光灿烂,月色极美。
但在这位户部尚书大人的书房内,若是不点灯,便是一片漆黑。
因此便有人点了一盏灯。
又是齐王妃。
这位淮阳城第一美人,亲手为梁王和荀方之前点了一盏灯,实际上当初也是她为这两人牵的线。
虽然是在荀方的授意下。
那位头发花白,但自有一番气度的老人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看着对面身材高大,一身灰衣的梁王。
梁王笑着开口,“荀老尚书,对本王的条件,似乎还有些不满,但现如今淮阳的局势,老尚书难不成不明了,有没有这笔银子,本王都要起事,本王之所以耐着性子来找老尚书敲定最后的事情,不过是念在老尚书和齐王妃是本王故人的面子上而已。”
荀方皱着眉头,没有急着说话,两人之前所讲的条件其实大抵都已经谈妥,理应已经敲定,可若不是来自那座相国府的一封信,两方本来就不必再继续会晤。
荀方至今都没有想清楚,既然是下定决心要离国的栾相国,为什么会对于现如今的朝堂还要干涉,更是给梁王写了那么一封信。
“纵使栾相国支持,可梁王殿下也该知道,起事之后也需要人心,荀家跟着陈国走过这么多年,有些事情反而比栾相国说话更有用。”
荀方继续沉声道:“况且若是梁王殿下起事成功,那些皇室子弟不一定真会认命,到时候还需要小女请齐王出面斡旋。”
梁王虽说被人认为是军事才能更高于其他,但既然是皇室子弟,又是先皇嫡子,自然从小便接受过来自皇族的教导,在心智和才能上,一点都不会差,因此荀方这些话,他很快便能判别是否会出现。
很可惜的是,这场他谋划许久的叛变,或者说是叫逼宫还是一些别的什么词语,一切都以那位皇兄身死,他坐上那个皇位而戛然而止。
身后的事情,他没有想过,或许是说没有仔细的想过。
在梁王来看,之后谁不服,大抵便是杀谁而已。
可现如今他忽然想起来另外一件事,皇室子弟不服,他或许可以用血来解决,可若是那些手上有重兵的将军不服呢?
现如今淮阳城内只有三千御林军。
而且御林军统领只是被他收买的。
既然是收买,那便是有可能有一日他们也被另外的人收买。
那如何才能坐得住这个皇位。
最紧要的自然还是让栾相国留下,支持他,站在他身后。
但实际上既然栾相国做了决定,便应该不会改变,那位相国大人不是那种因为一两件小事便改变主意的。
可那封信又是什么回事?
梁王把他理解为栾相国对于皇兄的失望,对于陈国庙堂的失望,既然失望,便要寻找希望,因此栾相国离国,离国之前给了他一封信。
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可栾相国终究要走。
依仗这位相国大人,并不现实。
因此梁王只能从其余人入手。
荀方之前所说,就是现如今梁王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军伍之中有誓死为他效忠的将军,可毕竟天高地远,在淮阳城里,可没有那些将军。
只有先安定这淮阳城内的局势,那些皇室子弟都没有任何话的话,那些就算是想打着勤王之名的将军也无法发作。
荀方和齐王妃现如今很重要。
荀方凭借自身威望可以帮他,齐王妃身后有齐王,谁都知道那位不愿意争权夺势的齐王有多爱齐王妃。
杀了皇帝陛下之后,皇室子弟不服梁王,那还能推谁出来?
唯独齐王而已。
先皇三位嫡子而已。
要是这个时候齐王妃劝说齐王出来坚定支持梁王。
堵住众人口舌。
才算是完美。
想到这个地方,梁王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荀方则是没开口,等着梁王开口。
齐王妃更是站在远处,守着那盏灯。
书房不大,但总有些灯光照不到的地方。
于是在阴影里生出一道声音,“荀大人,您的要求不过分。”
梁王嘴角勾勒出一个弧度。
有人从阴影里走出,来到那灯光所及之处。
是个中年书生。
荀方站起身,仔细看了很久,才感叹道:“原来有你在。”
中年书生点点头,“您的要求不过分,我想梁王殿下也会同意的,只不过,荀大人既然不愿意再让一些步,那便多拿些东西出来。”
这句话说得很直接,既然不愿意让步,便拿些更多东西来换。
荀家除去能在国库里拿出些库银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梁王清楚。
那位中年书生也清楚。
荀方也清楚。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向那中年书生,感慨道:“当年你落榜之后,老夫其实派人去找过你,实际上最开始,老夫是想把小女嫁给你的。”
站在远处的齐王妃一怔,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个中年书生,之前她只当这个人是梁王的幕僚而已,现在看来,倒是不止于此。
陈国科举在立国之后便有了,可这么些年来,出了那么些名落孙山的落榜考生,可没有哪一个能有这个中年书生出名的。
甚至这位中年书生,在走进考场之前,淮阳城上下便都觉得当年头榜头名非他不可。
毕竟他在少年时便已经名震陈国。
无论是文章才学,还是治政能力,这位都能说得上一个少年天才的称呼。
甚至有许多大臣都认为他入了朝堂之后,肯定就能成为第二个栾相国。
以后朝堂上不仅仅会有一席之地,甚至还能站上栾相国那个位置。
只不过陈国已经有了一位栾相国,因此那位皇帝陛下似乎不需要第二个栾相国了。
在当年那场科举考试里,他便落榜了。
人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没有人敢说。
于是在那个阳春三月里,这个书生便离开了淮阳城。
但凡是真正天才,都不会寂寂无名一辈子。
现如今在淮阳城再见他,想来都该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
荀方叹了口气,看向梁王,“梁王殿下,老臣再无疑虑,荀家长房唯梁王马首是瞻。”
梁王笑着起身,“荀尚书不必如此,之后的陈国还是那个陈国,荀家,自然还是那个荀家嘛。”
荀方苦笑,并不言语。
梁王转头看向齐王妃,轻声道:“至于齐王那边,便要麻烦齐王妃了。”
齐王妃点点头。
梁王满意起身,推门而出。
中年书生没急着走,他看了好几眼荀方,忽然说道:“荀老尚书,幸好当年晚辈落榜了。”
荀方抬起头来,默然无语。
中年书生缓行离去。
荀方重新坐下。
他转过头看向齐王妃,轻叹道:“若是齐王殿下有此野心,咱们父女何须借助他人。”
齐王妃神色复杂,终究没有言语,只是吹熄了那盏灯。
书房里重归一片漆黑。
——
淮阳城有夜禁,这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尤其是在倾举国之力与周人相战的时候,淮阳城里的夜禁被往些时日都要更为严格,只不过现如今倒是还好,离着夜禁,还有两个时辰。
秋风呼啸,夜晚的淮阳算不上暖和。
可总有那么些要谋生的小贩,天再寒,他们也要生存,于是淮阳城西的那处夜市也非常热闹。
在大红灯笼的灯光下,那些小贩面前的铁锅里有些滚烫的吃食,冒着烟,很暖和。
一身青衫的李扶摇背着剑匣,来到一处相对而言算是偏僻的小摊子前坐下,要了一碗饺子。
饺子是猪肉白菜馅,加上那卖饺子的小贩极为厚道,几文钱买到的一碗饺子,个个皮薄肉多。
李扶摇看着眼前的这碗饺子,没有急着下筷子。
因为筷子被对面那个人全部按在了手里。
李扶摇看着对面那个人,有些无奈。
因为那个人是他的半个朋友。
只不过李扶摇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在陈国淮阳城碰见他,按着他的设想,他们再次见面,应该是周国边境,他会在千军万马之间,看到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将军。
不过既然是设想,那便不是事实,能在这里看到这个家伙,李扶摇也觉得有些亲切。
现如今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位谢家宝树,谢应。
仔细想来,已经是两年未见了。
李扶摇看着那碗饺子,更看着比之前要坚毅许多的谢应,无奈问道:“你怎么来淮阳了?想来要是被那位陈国的皇帝陛下知道了,淮阳城里两千御林军都会不留余力的试着杀掉你。”
谢应揉了揉脸颊,笑着说道:“我也很想问你,你不在剑山好好练剑,为什么到处走?还到了淮阳城?”
李扶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剑山的事情,他不想对人多说。
谢应按着那柄腰间的家传宝刀栖客,轻声道:“我不在边境,反倒是来了淮阳城,我要做什么你肯定清楚。”
李扶摇皱眉道:“这样风险很大,我在这城中发现一个修士,境界深厚,比我要强太多。”
谢应沉默了很久,忽然极为认真的说道:“现在大周的处境真的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