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怀疑人生(书友兢兢业业寂寞哥万点加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郦城的菊花很有名,据说喝了这种菊花茶可以延年益寿,故司空王畅——刘表的老师,故太尉胡广——蔡邕的老师都常年饮用这种菊花茶,得享高年,故太傅袁隗寿命稍微短一些,不过那不是郦城菊花的责任,他是被董卓灭门的,要不然至少也得八十以上。
孙策才十六七,对长寿没什么兴趣,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意义上的茶,用菊花泡水算是最接近的。冬天火大,又要面对徐荣这个劲敌,喝点菊花茶降降火,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没有个空闲的时候,现在离开了宛城,身处军营之中,却突然清闲下来。虽说军营里的事也不少,但相比较而言还是简单一点,处理军务,随时注意徐荣的动向,然后就是和黄忠、文聘等人说说兵法,论论武艺。
黄忠和张辽交手数十合,打得很过瘾,再也不怀疑孙策之前的判断。他还说,张辽的武功还没到顶,再过十年,他有了更多的历练,身体和心态相匹配,才能真正进入巅峰。到了那时候,他未必是张辽的对手,人生五十,气血已衰,武功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孙策觉得黄忠说得有理,而且有点小得意。在人生最颠峰的时候斩夏侯,战张辽,黄忠应该感激他。虽说黄忠历史上也斩杀了夏侯渊,但是成名太晚了,而且那一战他是拼了老命,没多久就死了,没能享受几年荣耀。现在则不然,他至少还有二三十年风光,不出意外的话,他甚至可以活得比历史上还长。
成名要趁早啊。
趁着这个机会,孙策履行起了媒人的职责,向黄忠隆重推荐秦牧的姊姊秦罗。但结果很尴尬,黄忠娶过妻,夫妻感情不错,但一直没生育,所以他年过四十还没有子嗣。孙策推荐秦罗,黄忠连称不敢。秦家是关中豪强,论家世比他黄家可强多了,更何况是为妾。言下之意,就算妻子不育,他也不肯休妻另娶。
秦牧很为难。他姊姊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毕竟双方的身份家世摆在那儿,愿意嫁给黄忠已经是屈就了,怎么可能做妾。之前没打听清楚就送马,这事儿办得冒失了。黄忠也很不好意思。他妻子在老家,还没接到宛城来,平时和诸将来往也少,知道这事的人还真不多。收秦牧马的时候,他根本也没往这方面想——他知道秦牧有个姊姊,但和他年龄相差太大了。
见此情景,孙策没有再说什么,这是他们两家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比较好。他把话题扯回武艺上。张辽虽然跑了,但他的计划还没有结束,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和张辽碰上了,早点做准备总是好的。
黄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亲自和孙策切磋,模拟张辽的武功特点,充当陪练。
孙策用心揣摩,不敢有丝毫大意。
几天前,他向邓展提及此事时,邓展说了一番话,他深受启发。邓展说,武功这种事,首先看天赋,比如力量,比如反应,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名师指点,自己刻苦,才能练出一身好武功。但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会遇到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名师帮不上忙,刻苦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悟性。有悟性的人能一通百通,从此进入化境。没悟性的人,就算练一辈子也进入不了那个境界。
邓展说,孙策的身体素质有优势,要力量有力量,要反应有反应,有孙坚为他启蒙,自己又肯下功夫,所以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高手,甚至已经遇到了瓶颈,能不能突破这个瓶颈,就不是肯不肯吃苦的问题了,而是看有没有这个悟性。
悟性很神奇,邓展也说不清楚,他只是劝孙策不要着急。以他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武功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想再精进一步,他也许应该多读一些书。说到底,悟性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邓展还给了孙策一个建议,他练的太极拳虽然很粗陋,却值得好好研究。刚与柔,直与曲,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绝大多数人的武功都是以刚以直为主,就像拳法和矛法一样,比的就是谁更强,谁更快,太极拳能以柔克刚,以慢打快,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孙策对此深有同感。他对太极拳的理解很肤浅,与人动手还是靠本尊的武功底子,但偶尔应用太极拳的拳意却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效果。常听人说太极拳是讲道理的拳,重意不重形,他没有真正练过太极拳,其实并不影响他去应用太极拳的拳理。
话虽如此,要想真正打破瓶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只能按照邓展的建议,沉下心来,厚积薄发。
有黄忠、典韦这样的高手做陪练,有邓展这样的武学大师引导,他相信自己还可以更进一步。但只有陪练还不够,他还需要有份量的对手来激发他的潜能。
张辽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对手,他不想错过。
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张辽去而复返,向他挑战。
孙策正中下怀,大笔一挥,在战书上写下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来日再战。与此同时,他对来下战书的骑士说,希望文远能迷途知返,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收到孙策的回复,张辽都有些糊涂了。如果说只是为了离间他和段煨,现在段煨已经被孙策击败,孙策根本没必要再提这件事,而且说得有板有眼,情真意切的劝他回头。
难道是我记错了,我以前真的见过孙策,而且和他志同道合?
夜色之下,张辽坐在帐前,一边喝酒一边回想这一年多来的经历,特别是在洛阳的时光。他怎么也想不起孙策这个人。这件事很古怪,不合常理,但他却不敢确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那么多事,大将军何进死了,老上司故并州刺史丁原也死了,而且是死在吕布的手中,皇宫被烧了,洛阳被烧了,先帝死了,少帝立了又废了,董卓成了太师,天下大乱,山东州郡讨董,声势宣赫,转眼间又烟消云散,哪一件事不是匪夷所思?
也许我真的见过孙策,只是觉得愧对故人,所以不愿想起?
我投董卓错了吗?董卓之前是并州牧,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那么多朝廷重臣、名士儒者都承认他,我为什么不能承认?如果说吕布是武夫,为了富贵背信弃义,那么名士王允呢?
张辽独坐帐中,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酒,直到东方既白。
郦城的菊花很有名,据说喝了这种菊花茶可以延年益寿,故司空王畅——刘表的老师,故太尉胡广——蔡邕的老师都常年饮用这种菊花茶,得享高年,故太傅袁隗寿命稍微短一些,不过那不是郦城菊花的责任,他是被董卓灭门的,要不然至少也得八十以上。
孙策才十六七,对长寿没什么兴趣,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意义上的茶,用菊花泡水算是最接近的。冬天火大,又要面对徐荣这个劲敌,喝点菊花茶降降火,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没有个空闲的时候,现在离开了宛城,身处军营之中,却突然清闲下来。虽说军营里的事也不少,但相比较而言还是简单一点,处理军务,随时注意徐荣的动向,然后就是和黄忠、文聘等人说说兵法,论论武艺。
黄忠和张辽交手数十合,打得很过瘾,再也不怀疑孙策之前的判断。他还说,张辽的武功还没到顶,再过十年,他有了更多的历练,身体和心态相匹配,才能真正进入巅峰。到了那时候,他未必是张辽的对手,人生五十,气血已衰,武功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孙策觉得黄忠说得有理,而且有点小得意。在人生最颠峰的时候斩夏侯,战张辽,黄忠应该感激他。虽说黄忠历史上也斩杀了夏侯渊,但是成名太晚了,而且那一战他是拼了老命,没多久就死了,没能享受几年荣耀。现在则不然,他至少还有二三十年风光,不出意外的话,他甚至可以活得比历史上还长。
成名要趁早啊。
趁着这个机会,孙策履行起了媒人的职责,向黄忠隆重推荐秦牧的姊姊秦罗。但结果很尴尬,黄忠娶过妻,夫妻感情不错,但一直没生育,所以他年过四十还没有子嗣。孙策推荐秦罗,黄忠连称不敢。秦家是关中豪强,论家世比他黄家可强多了,更何况是为妾。言下之意,就算妻子不育,他也不肯休妻另娶。
秦牧很为难。他姊姊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毕竟双方的身份家世摆在那儿,愿意嫁给黄忠已经是屈就了,怎么可能做妾。之前没打听清楚就送马,这事儿办得冒失了。黄忠也很不好意思。他妻子在老家,还没接到宛城来,平时和诸将来往也少,知道这事的人还真不多。收秦牧马的时候,他根本也没往这方面想——他知道秦牧有个姊姊,但和他年龄相差太大了。
见此情景,孙策没有再说什么,这是他们两家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比较好。他把话题扯回武艺上。张辽虽然跑了,但他的计划还没有结束,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和张辽碰上了,早点做准备总是好的。
黄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亲自和孙策切磋,模拟张辽的武功特点,充当陪练。
孙策用心揣摩,不敢有丝毫大意。
几天前,他向邓展提及此事时,邓展说了一番话,他深受启发。邓展说,武功这种事,首先看天赋,比如力量,比如反应,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名师指点,自己刻苦,才能练出一身好武功。但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会遇到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名师帮不上忙,刻苦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悟性。有悟性的人能一通百通,从此进入化境。没悟性的人,就算练一辈子也进入不了那个境界。
邓展说,孙策的身体素质有优势,要力量有力量,要反应有反应,有孙坚为他启蒙,自己又肯下功夫,所以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高手,甚至已经遇到了瓶颈,能不能突破这个瓶颈,就不是肯不肯吃苦的问题了,而是看有没有这个悟性。
悟性很神奇,邓展也说不清楚,他只是劝孙策不要着急。以他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武功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想再精进一步,他也许应该多读一些书。说到底,悟性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邓展还给了孙策一个建议,他练的太极拳虽然很粗陋,却值得好好研究。刚与柔,直与曲,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绝大多数人的武功都是以刚以直为主,就像拳法和矛法一样,比的就是谁更强,谁更快,太极拳能以柔克刚,以慢打快,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孙策对此深有同感。他对太极拳的理解很肤浅,与人动手还是靠本尊的武功底子,但偶尔应用太极拳的拳意却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效果。常听人说太极拳是讲道理的拳,重意不重形,他没有真正练过太极拳,其实并不影响他去应用太极拳的拳理。
话虽如此,要想真正打破瓶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只能按照邓展的建议,沉下心来,厚积薄发。
有黄忠、典韦这样的高手做陪练,有邓展这样的武学大师引导,他相信自己还可以更进一步。但只有陪练还不够,他还需要有份量的对手来激发他的潜能。
张辽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对手,他不想错过。
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张辽去而复返,向他挑战。
孙策正中下怀,大笔一挥,在战书上写下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来日再战。与此同时,他对来下战书的骑士说,希望文远能迷途知返,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收到孙策的回复,张辽都有些糊涂了。如果说只是为了离间他和段煨,现在段煨已经被孙策击败,孙策根本没必要再提这件事,而且说得有板有眼,情真意切的劝他回头。
难道是我记错了,我以前真的见过孙策,而且和他志同道合?
夜色之下,张辽坐在帐前,一边喝酒一边回想这一年多来的经历,特别是在洛阳的时光。他怎么也想不起孙策这个人。这件事很古怪,不合常理,但他却不敢确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那么多事,大将军何进死了,老上司故并州刺史丁原也死了,而且是死在吕布的手中,皇宫被烧了,洛阳被烧了,先帝死了,少帝立了又废了,董卓成了太师,天下大乱,山东州郡讨董,声势宣赫,转眼间又烟消云散,哪一件事不是匪夷所思?
也许我真的见过孙策,只是觉得愧对故人,所以不愿想起?
我投董卓错了吗?董卓之前是并州牧,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那么多朝廷重臣、名士儒者都承认他,我为什么不能承认?如果说吕布是武夫,为了富贵背信弃义,那么名士王允呢?
张辽独坐帐中,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酒,直到东方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