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蒸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陆羽的《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不过春秋之后,直至汉朝,茶叶有几百年的断代,汉末之后,两晋南北崇尚清虚,士族雅士高谈阔论时品茶为乐,于是茶逐渐成为流行符号,开始走入大众视野。而彼时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如《广陵吾老传》中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可见饮茶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只不过饮茶的方式简单粗暴,都是将茶叶碾成粉之后直接倒进沸水,再加点盐葱姜蒜之类的调味品,喝上去分明是菜汤,哪里是茗茶?唐朝之后流行煮茶,算是略微有点进步了,只放盐和姜,其他调料很聪明的不放。再到宋开始流行点茶,各种调味品终于退出了茶的舞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香气和品质。
由此可知,人们对茶叶的认知经历了冗长的一个过程,徐佑深思熟虑之后,不打算直接采用明朝才发明的炒青法,而是先用唐朝的蒸青法来对时下的饮茶习惯进行第一步的改良。
蒸青不难,陆羽记叙的很详细: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徐佑的理解,并和老茶农们商议之后,理论结合实际,将蒸青法确定的顺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然后开始试验,起先几次,不出意外的失败,火候和手法不到位,致使茶香损耗太大,喝起来干涩无味,还不如以前的茶汤,所以有茶农积极建议往茶里放调料,徐佑严词拒绝。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品茶达人,他实在接受不了茶叶里放调料的做法,这个风气一定要改。
“继续!我不信造不出来!”
“竖子欺为陆氏无人吗?”
顾允拜访陆氏,说了徐佑开出的条件,陆宗周陆定安等都没说话,和陆绪年纪相仿却高了一辈的陆定贤顿时大怒,道:“以徐佑的野心,玄机书院必定规制宏大,三五年能建成就属万幸,何况限定两月完工,所用又得翻上数倍……大伯,六哥,这可是无底深渊,填多少钱才能填满?”
顾允沉声道:“十七叔,青符因文争而起杀意,所作所为,君子不齿,依律当严惩。幸而微之通情达理,以和顾陆两家的情分为重,既往不咎,宽宏大量,谈何欺人?再者,捐建玄机书院,重振儒门,也是利国利民之义举……”
“严惩?如何严惩?杀了那黄三,铲除六天有功;杀徐佑,徐佑又没死,顶多算有恶意,可青符不是圣人,心怀恶意又不违律,不是那徐佑猖狂放肆,多番惹恼青符,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顾允默不作声。
陆定贤和陆绪年纪接近,可名气却天差地别,这会的义愤填膺,看似为陆绪说话,其实是故意想让他身败名裂。大家族里的龌龊,顾允懒得参合,反正最后拿主意的是陆宗周,陆定贤叫的再欢畅,也不过是嗡嗡蝇虫,于事无补。
过了半响,陆宗周抚须微笑,道:“就按徐佑说的办吧,我这把老骨头歇息了太久,也该动动了……”
“大伯!”
陆定贤还要再劝,陆宗周笑道:“建书院乃千秋业,凡读书人都当支持才是,贤儿不可妄议!定安,你这两天去钱塘走一趟,先和徐佑见个面,聊聊大概的想法,只要不逾制,玄机书院的一应开支,全都由陆氏负责。”
陆定安为难道:“两个月?”
“怎么,你办不到?”
陆定安忙起身,道:“孩儿一定办妥!”
送顾允离开时,陆定贤斜眼讥嘲道:“顾太守,别忘了你姓顾,马上就是陆氏的女婿。顾陆朱张,四姓一体,为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娈童,从陆氏搜刮如此多的钱财,还要落大伯的颜面,也太偏心了些……”
顾允自然也听到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俊美如妇人的脸蛋不见喜怒,双手负后,身姿挺拔,淡然道:“十七叔,四姓一体,我是晚辈,不能拿你怎样。你这番胡话,我今日全当没有听到,不过,”他突然回头,目光里威严毕露,道:“若有下次,我可以保证,哪怕青符从此成了废人,你也绝无可能在陆氏有出头之日!切记!”
“你……你!”
陆定贤脸色气得铁青,可张了张口,却再不敢说什么过分的话。作为吴郡四姓目前最为力捧的下一代领军人物,顾允,他得罪不起!
更何况,这个昔日只知道画画的呆头痴儿,现在竟然有了几分为上者的威势,让人望之却步,不敢违逆。
等顾允的牛车远去,陆定贤这才愤恨的一拳砸在朱门上,眉目扭曲的可怕。他既恨顾允,又恨自己,身为长辈,却被后生小子压制的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这是奇耻大辱,不报,誓不为人!
之后十几天,徐佑没有露面,陆定安来钱塘后也避而不见,所有活动都由何濡陪同,去距离明玉山十余里外的灵秀山上转了转,看了施工所需的建造图纸,饶是早有心理准备,陆定安也被玄机书院的规模吓了一跳。
“何郎君,你们可粗算过造价几何吗?”
何濡叫来计青禾,示意他给个答案,计青禾拿出一叠厚厚的账簿,道:“若成雏形,估计需要千万钱;若见端倪,则要两三千万钱;若具声势,至少五千万钱!”
陆定安呆坐良久,苦笑道:“何郎君,微之算的一笔好账啊!”
又过几日,陆绪终于安然出狱,卧虎司和陆氏达成了什么协议,徐佑没有问过,反正从王复的来信里透着的喜悦,可知这次敲竹杠敲的收获不菲。信里还说陆绪双膝尽碎,以后能不能行走还要看运气,至少得耗费一两年的时光来医治康复。接他出狱的是陆定贤,看到陆绪的惨状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王复表示会私下里关注这个人,让徐佑放心,不会有任何不可测的后果出现。
朱智的信函几乎和王复的信同时抵达明玉山,比起王复那字里行间藏不住的狼狈为奸的窃喜,朱智的信就显得理智和成熟的多。他先是对徐佑遇刺表达了关心,然后对他的忍让表示赞赏,但整封信的重点不在于和陆氏的冲突,而是对玄机书院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建议。这些问题无不是老成持重的谋身之言,闪烁着阅尽世事的智慧和通达,可见朱智对徐佑是真的上心,而不是敷衍了事。
徐佑分别写了回信,叮嘱王复看紧李仙姬,又和朱智深谈了他对玄机书院的谋划,然后很快把这些事抛之脑后。足足一个多月,日日夜夜和茶农们共处一室,终于赶在顾允的大婚之前,将第一代用蒸青法泡制的茶叶制作了出来,无论香味还是口感,都比当下流行的生茶鲜美了无数倍。同时由天工坊开炉铸造的模具把散茶做成了茶砖,并命名为青雀舌,码成百余砖装上大鳊,浩浩荡荡往吴县逆流而上。
七月初五,顾允即将大婚,徐佑初一动身,前往吴县准备参加婚礼。
这还是重生之后,徐佑参加的第一场婚礼,诸多礼仪,已经先在明玉山练习了多次,避免到时候出乖露丑,砸了徐九斗的招牌。
同时跟随他出行的有清明、冬至、方斯年和纥奚丑奴,临下山时,於菟抱了丑奴许久,来南朝这些年,丑奴还是第一次离开她的视线,不过跟着徐佑出去游玩,於菟很放心。
或许,比在北朝的时候,还要放心!
陆羽的《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不过春秋之后,直至汉朝,茶叶有几百年的断代,汉末之后,两晋南北崇尚清虚,士族雅士高谈阔论时品茶为乐,于是茶逐渐成为流行符号,开始走入大众视野。而彼时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如《广陵吾老传》中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可见饮茶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只不过饮茶的方式简单粗暴,都是将茶叶碾成粉之后直接倒进沸水,再加点盐葱姜蒜之类的调味品,喝上去分明是菜汤,哪里是茗茶?唐朝之后流行煮茶,算是略微有点进步了,只放盐和姜,其他调料很聪明的不放。再到宋开始流行点茶,各种调味品终于退出了茶的舞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香气和品质。
由此可知,人们对茶叶的认知经历了冗长的一个过程,徐佑深思熟虑之后,不打算直接采用明朝才发明的炒青法,而是先用唐朝的蒸青法来对时下的饮茶习惯进行第一步的改良。
蒸青不难,陆羽记叙的很详细: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徐佑的理解,并和老茶农们商议之后,理论结合实际,将蒸青法确定的顺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然后开始试验,起先几次,不出意外的失败,火候和手法不到位,致使茶香损耗太大,喝起来干涩无味,还不如以前的茶汤,所以有茶农积极建议往茶里放调料,徐佑严词拒绝。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品茶达人,他实在接受不了茶叶里放调料的做法,这个风气一定要改。
“继续!我不信造不出来!”
“竖子欺为陆氏无人吗?”
顾允拜访陆氏,说了徐佑开出的条件,陆宗周陆定安等都没说话,和陆绪年纪相仿却高了一辈的陆定贤顿时大怒,道:“以徐佑的野心,玄机书院必定规制宏大,三五年能建成就属万幸,何况限定两月完工,所用又得翻上数倍……大伯,六哥,这可是无底深渊,填多少钱才能填满?”
顾允沉声道:“十七叔,青符因文争而起杀意,所作所为,君子不齿,依律当严惩。幸而微之通情达理,以和顾陆两家的情分为重,既往不咎,宽宏大量,谈何欺人?再者,捐建玄机书院,重振儒门,也是利国利民之义举……”
“严惩?如何严惩?杀了那黄三,铲除六天有功;杀徐佑,徐佑又没死,顶多算有恶意,可青符不是圣人,心怀恶意又不违律,不是那徐佑猖狂放肆,多番惹恼青符,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顾允默不作声。
陆定贤和陆绪年纪接近,可名气却天差地别,这会的义愤填膺,看似为陆绪说话,其实是故意想让他身败名裂。大家族里的龌龊,顾允懒得参合,反正最后拿主意的是陆宗周,陆定贤叫的再欢畅,也不过是嗡嗡蝇虫,于事无补。
过了半响,陆宗周抚须微笑,道:“就按徐佑说的办吧,我这把老骨头歇息了太久,也该动动了……”
“大伯!”
陆定贤还要再劝,陆宗周笑道:“建书院乃千秋业,凡读书人都当支持才是,贤儿不可妄议!定安,你这两天去钱塘走一趟,先和徐佑见个面,聊聊大概的想法,只要不逾制,玄机书院的一应开支,全都由陆氏负责。”
陆定安为难道:“两个月?”
“怎么,你办不到?”
陆定安忙起身,道:“孩儿一定办妥!”
送顾允离开时,陆定贤斜眼讥嘲道:“顾太守,别忘了你姓顾,马上就是陆氏的女婿。顾陆朱张,四姓一体,为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娈童,从陆氏搜刮如此多的钱财,还要落大伯的颜面,也太偏心了些……”
顾允自然也听到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俊美如妇人的脸蛋不见喜怒,双手负后,身姿挺拔,淡然道:“十七叔,四姓一体,我是晚辈,不能拿你怎样。你这番胡话,我今日全当没有听到,不过,”他突然回头,目光里威严毕露,道:“若有下次,我可以保证,哪怕青符从此成了废人,你也绝无可能在陆氏有出头之日!切记!”
“你……你!”
陆定贤脸色气得铁青,可张了张口,却再不敢说什么过分的话。作为吴郡四姓目前最为力捧的下一代领军人物,顾允,他得罪不起!
更何况,这个昔日只知道画画的呆头痴儿,现在竟然有了几分为上者的威势,让人望之却步,不敢违逆。
等顾允的牛车远去,陆定贤这才愤恨的一拳砸在朱门上,眉目扭曲的可怕。他既恨顾允,又恨自己,身为长辈,却被后生小子压制的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这是奇耻大辱,不报,誓不为人!
之后十几天,徐佑没有露面,陆定安来钱塘后也避而不见,所有活动都由何濡陪同,去距离明玉山十余里外的灵秀山上转了转,看了施工所需的建造图纸,饶是早有心理准备,陆定安也被玄机书院的规模吓了一跳。
“何郎君,你们可粗算过造价几何吗?”
何濡叫来计青禾,示意他给个答案,计青禾拿出一叠厚厚的账簿,道:“若成雏形,估计需要千万钱;若见端倪,则要两三千万钱;若具声势,至少五千万钱!”
陆定安呆坐良久,苦笑道:“何郎君,微之算的一笔好账啊!”
又过几日,陆绪终于安然出狱,卧虎司和陆氏达成了什么协议,徐佑没有问过,反正从王复的来信里透着的喜悦,可知这次敲竹杠敲的收获不菲。信里还说陆绪双膝尽碎,以后能不能行走还要看运气,至少得耗费一两年的时光来医治康复。接他出狱的是陆定贤,看到陆绪的惨状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王复表示会私下里关注这个人,让徐佑放心,不会有任何不可测的后果出现。
朱智的信函几乎和王复的信同时抵达明玉山,比起王复那字里行间藏不住的狼狈为奸的窃喜,朱智的信就显得理智和成熟的多。他先是对徐佑遇刺表达了关心,然后对他的忍让表示赞赏,但整封信的重点不在于和陆氏的冲突,而是对玄机书院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建议。这些问题无不是老成持重的谋身之言,闪烁着阅尽世事的智慧和通达,可见朱智对徐佑是真的上心,而不是敷衍了事。
徐佑分别写了回信,叮嘱王复看紧李仙姬,又和朱智深谈了他对玄机书院的谋划,然后很快把这些事抛之脑后。足足一个多月,日日夜夜和茶农们共处一室,终于赶在顾允的大婚之前,将第一代用蒸青法泡制的茶叶制作了出来,无论香味还是口感,都比当下流行的生茶鲜美了无数倍。同时由天工坊开炉铸造的模具把散茶做成了茶砖,并命名为青雀舌,码成百余砖装上大鳊,浩浩荡荡往吴县逆流而上。
七月初五,顾允即将大婚,徐佑初一动身,前往吴县准备参加婚礼。
这还是重生之后,徐佑参加的第一场婚礼,诸多礼仪,已经先在明玉山练习了多次,避免到时候出乖露丑,砸了徐九斗的招牌。
同时跟随他出行的有清明、冬至、方斯年和纥奚丑奴,临下山时,於菟抱了丑奴许久,来南朝这些年,丑奴还是第一次离开她的视线,不过跟着徐佑出去游玩,於菟很放心。
或许,比在北朝的时候,还要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