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 翻译运动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目张胆的腐败和走后门,这在天朝实在是小事。
若说海军有没有肥缺,肯定是有的,党炫明也就是问问路,其中运作也不用刘钰伸手。
“四哥,这事儿……怎么说呢。海军现在也就有个架子,将来升不升海军部,还是要等廷议和陛下的决定。就现在来说,我劝你暂时不要急。”
“你们这么多人跟着齐国公走了一圈,陛下肯定会有安排。这样吧,我先去趟齐国公那探探底,得了消息便回你。”
“我这么说吧,现在往海军里面挤,不是好时候。”
将来一旦成立了海军部,里面冗员肯定会不少,很多肥缺也必然是这些勋贵子弟亦或是官员子弟占据,比如后勤、被服采购等等,而一线的舰长……这不是往里面挤就能挤进去的。
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到头来还是要看皇帝怎么弄。
党炫明没觉得刘钰在搪塞,只好说道:“齐国公那,也有风声。说是要成立了外交部,齐国公便主管,和礼政府并立。礼政府只管朝贡国,外交部管非朝贡国。说实在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非朝贡国,也没什么油水啊。你看,这一次朝鲜贡使团入京,礼政府那边又揩了些油水,房屋修缮、衣食住行,都有搂钱的惯例。”
“人家去朝鲜册封的,正使哪一个不弄个三万五万两?手底下的跟着分分,正副使吃肉,手底下人喝汤……这外交部,不像是有什么油水的样子。我是不想去。”
对朝鲜的揩油,自古有之。除了朝鲜之外,朝贡其实就是一种官方垄断的贸易,里面油水肯定不少。
外交……很多人还不能理解外交,总觉得若非朝贡,自由贸易,油水全被海关的人揩走了,那这外交部还剩下什么?
大顺又不是晚清,外交部意义重大,毕竟守土官长,能不能统治得看洋人的脸色。
现在这情况,确实别扭。
跪舔的,都归礼政府管;剩下贸易的,争端的,归外交部,又不用看洋人脸色,听起来着实像是个清水衙门。
刘钰笑道:“你就这么不看好?”
“不看好。就像是和罗刹勘界,这肯定是归外交部管,让礼政府去管,一则人家不是朝贡国,二则也管不明白。”
“勘界,能不能搂钱?当然能搂,可这钱……搂到手里,容易掉脑袋啊。去朝鲜就不同了,册封要钱,已然成俗。朝鲜王给,那能不要吗?都不用张口,自有惯例。”
“罗刹人就算给钱,勘界这么大的事,谁敢收?所以我说,这外交部,整个儿一清水衙门,发的还是陛下内帑。国库的钱好赚,内帑的钱拿着烫手啊。”
“哈哈哈哈……”刘钰猛笑了一阵,才道:“罢!罢!我这就去齐国公那打听打听。这样吧,过几日我摆个局,你把这一次去欧洲的朋友们都叫来,咱们好好聊聊。我那伯爵府还没建起来,先借我父亲那吧。这几天我也打听下消息,到时候咱们再说。”
“那我先走了。去舅舅、舅母那告个别。就不要留饭了。”
起身告辞,转去舅舅舅妈那,也说了一声,匆匆赶去了齐国公那。
一进门,多年未见的齐国公便来迎了刘钰,入了正堂。
之前来的时候,刘钰还是没有什么身份的子侄辈;现在大为不同,该走的礼仪一点不能少。
“守常啊,你来的正好。这一次去了欧罗巴,我是感慨良多,有太多话要说。陛下留了我两日,我也才说了一半。”
和党炫明的感慨完全不一样,齐国公的感慨要多的多,看得出神情也极为激动。
几年风霜,看上去老了许多,毕竟大半时间都在路上,俄国这样的破地方、西伯利亚的苦寒,太过熬人。哪怕只是路过,也必是吃了不少苦。
将自己刚从舅舅那出来的事一说,不免谈到了党炫明对这一次欧洲之旅的见识。
“他们这些娃娃,懂的什么?正是鸟之所见,食也;鱼之所见,水也;士之所见,义也;圣之所见,道也。”
“我走了这一圈,感慨良多啊。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洋人有些东西,天朝还是要学的。”
从党炫明的态度上看,刘钰倒真的没觉得党炫明有些骄傲自大,愚蠢无知。
而是欧洲的制度,此时真的没什么可学的。在文化上,天朝也依旧还有极大的优越感。
真正的实力隐藏在表面之下,很难说欧洲忽然爆发式的增长,到底算是量变引起质变,还是机缘巧合之下的一种忽然。
单就现在来说,哪怕到瓦特改良出蒸汽机,不要说东方,就连那么近的法国也是反应了好久,直到纺织业受到冲击之后才做出了应激反应。
倒是齐国公的感慨良多,如今激动,让刘钰颇为好奇。
“当时在法兰西,法国人邀我去看攻城拔寨,我就明知这是法国人在展示国威。虽说最后闹个了笑话,但我也是惊虑不安呐。”
“好在还未回来呢,就听说天朝军改了,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来了。守常,这件事做得好啊。若不然,这一次我回来,也必是要向陛下上疏,力陈军改之事。”
见又是说军队的事,刘钰不想谈这个,而是谦虚地揭过去后道:“我在舅舅那,听闻陛下欲将外交部委予国公?”
“不只是外交部。”齐国公不由叹了口气,皇帝让他管的事,他觉得有些头疼。
“又叫我主管翻译西洋书籍。这一次三四万两银子的书,又非是孔夫子时候的竹简,满满几十大车的书,成千上万。我虽不直接去做通译的事,可翻译的人手不足。”
“懂西洋语的,未必懂书中的内容。朝廷禁教,而懂西洋话的,天主教徒居多,陛下是不愿意用的。你可懂我的意思?”
翻译外来书籍,齐国公就是挂个名,做一下组织工作就是。这种事本来也是勋贵们的日常,刘钰的父亲还挂着名,为表达对前朝的重视和新旧交替,还挂名修明史呢。
齐国公的意思倒也好懂。
朝中,或者天下,懂西洋语言的人,其实真的不少。
但是,很多懂西洋语的人,精通的是,而不是科学。
哪怕如前朝徐光启那样的人物,几何原本的后半部,也看不懂,只能等着利玛窦翻译。
但利玛窦就是用这东西来钓鱼的,哪里肯一次性翻完?之后的来的几个传教士,水平也都有一般,好在之前朝廷出了几个人物,总算是翻完了。
可那都是两千年前的书了,这一次搞回来的一大堆书,翻译起来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正值朝廷禁教的背景,前朝也曾有过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可那个计划里的大多数书,都是些宗教类的书籍。
这一次肯定是要剔除宗教类的书籍的。
剔除掉宗教类的书籍,一些懂西洋语的人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他们懂的最多的也就是宗教类词汇,而且也担心这些人往里面添加宗教类的私货。
再者,让他们翻译个神学书籍还行,翻译翻译这些理工科的内容,尤其是这几年的新成果,寻常人也没那本事。
闻弦知意,齐国公是找自己借人?这和自己所设想的路线,完全不同,他不认为花大力气翻译一大堆的书,效费比很高。
“国公,其实要我说,翻译的事不急。我手里是有几个能翻译这些实学书的小伙子,但是……凡事有轻重缓急。”
“说句自大的话,哪些书该优先翻译,哪些书可以以后再说,小子心里是有数的。”
“我这边的人手,也挪不开。真要用的话,也得个三五年之后,我倒是培养了一批可以接手这些实学书翻译的,但现在都还没学成呢。”
“陛下给时限了?”
齐国公摇摇头,笑道:“没给。但陛下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只说什么欲求超胜,必先汇通,欲求汇通,必先翻译。陛下听我说了西洋开战的状况,也是急躁了。”
“花了几万两银子买了书回来,陛下也知道西洋人在机械、军阵上的优势,心里自然是着急的。”
“可这和军改终究不同。军改嘛,有太宗皇帝留下的底子,军官们培养起来容易;但这翻译,靠太宗皇帝留的底子,那就不够了。”
“陛下又刻意嘱托,翻译时,一定要严格审查。务求不使西洋宗教蛊惑人心之语流传,朝中为官的那些传教士靠不住,朝中懂西洋语的也多半是曾经的教徒。我是思来想去,只能从你这找人了。”
“可你既说有轻重缓急,我也不太懂何谓轻重。这样吧,你那边翻译出几本,便送过来,我也好交差。”
“主要是陛下叫我去选人,又不能用信教的,我去哪找那么多懂拉丁语的?”
说完了在人才上的缺陷,齐国公又说起来之前就深刻领教过的一件事。
翻译的信雅达。
当初找到刘钰,就是让刘钰帮着翻译一下给罗刹国的国书,当时听刘钰讲了大半天的俄国史和拜占庭简史,这才算是弄清楚翻译的好坏。
现在要翻译的,去掉宗教类书籍,有史书、有实学、有技术,这翻译起来就更难了。
翻译技术类书籍,得有相关经验;翻译史书,得懂西方的历史;翻译实学,得有数学基础。
这还可以归结为“人才”问题,可翻译的标准,才是真正头疼的地方。
“譬如你说的‘代数学’,那传教士却翻译成‘阿尔热巴拉’;你说的‘爱尔兰’,传教士却翻译成‘洗百尼亚’;你说的‘西班牙’,却翻译成‘以西百尼亚’……”
“如今,跟着你学的人,知道爱尔兰,却不知洗百尼亚;跟着传教士学的人,知道阿尔热巴拉,却不知道代数学。”
“同样一本书,若翻译的人不同,则几乎要成两本书,这如何翻译?”
“我若不是亲去了一趟欧罗巴,陛下纵然要我主持翻译,我也就是应付了事,找些人随便翻翻就好,我管是阿尔热巴拉还是代数学?”
“可如今既是亲去了,也应知道尺寸之长。既如此,这翻译就不是小事,万万要翻译好。”
“否则,当误国之大责啊。”
明目张胆的腐败和走后门,这在天朝实在是小事。
若说海军有没有肥缺,肯定是有的,党炫明也就是问问路,其中运作也不用刘钰伸手。
“四哥,这事儿……怎么说呢。海军现在也就有个架子,将来升不升海军部,还是要等廷议和陛下的决定。就现在来说,我劝你暂时不要急。”
“你们这么多人跟着齐国公走了一圈,陛下肯定会有安排。这样吧,我先去趟齐国公那探探底,得了消息便回你。”
“我这么说吧,现在往海军里面挤,不是好时候。”
将来一旦成立了海军部,里面冗员肯定会不少,很多肥缺也必然是这些勋贵子弟亦或是官员子弟占据,比如后勤、被服采购等等,而一线的舰长……这不是往里面挤就能挤进去的。
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到头来还是要看皇帝怎么弄。
党炫明没觉得刘钰在搪塞,只好说道:“齐国公那,也有风声。说是要成立了外交部,齐国公便主管,和礼政府并立。礼政府只管朝贡国,外交部管非朝贡国。说实在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非朝贡国,也没什么油水啊。你看,这一次朝鲜贡使团入京,礼政府那边又揩了些油水,房屋修缮、衣食住行,都有搂钱的惯例。”
“人家去朝鲜册封的,正使哪一个不弄个三万五万两?手底下的跟着分分,正副使吃肉,手底下人喝汤……这外交部,不像是有什么油水的样子。我是不想去。”
对朝鲜的揩油,自古有之。除了朝鲜之外,朝贡其实就是一种官方垄断的贸易,里面油水肯定不少。
外交……很多人还不能理解外交,总觉得若非朝贡,自由贸易,油水全被海关的人揩走了,那这外交部还剩下什么?
大顺又不是晚清,外交部意义重大,毕竟守土官长,能不能统治得看洋人的脸色。
现在这情况,确实别扭。
跪舔的,都归礼政府管;剩下贸易的,争端的,归外交部,又不用看洋人脸色,听起来着实像是个清水衙门。
刘钰笑道:“你就这么不看好?”
“不看好。就像是和罗刹勘界,这肯定是归外交部管,让礼政府去管,一则人家不是朝贡国,二则也管不明白。”
“勘界,能不能搂钱?当然能搂,可这钱……搂到手里,容易掉脑袋啊。去朝鲜就不同了,册封要钱,已然成俗。朝鲜王给,那能不要吗?都不用张口,自有惯例。”
“罗刹人就算给钱,勘界这么大的事,谁敢收?所以我说,这外交部,整个儿一清水衙门,发的还是陛下内帑。国库的钱好赚,内帑的钱拿着烫手啊。”
“哈哈哈哈……”刘钰猛笑了一阵,才道:“罢!罢!我这就去齐国公那打听打听。这样吧,过几日我摆个局,你把这一次去欧洲的朋友们都叫来,咱们好好聊聊。我那伯爵府还没建起来,先借我父亲那吧。这几天我也打听下消息,到时候咱们再说。”
“那我先走了。去舅舅、舅母那告个别。就不要留饭了。”
起身告辞,转去舅舅舅妈那,也说了一声,匆匆赶去了齐国公那。
一进门,多年未见的齐国公便来迎了刘钰,入了正堂。
之前来的时候,刘钰还是没有什么身份的子侄辈;现在大为不同,该走的礼仪一点不能少。
“守常啊,你来的正好。这一次去了欧罗巴,我是感慨良多,有太多话要说。陛下留了我两日,我也才说了一半。”
和党炫明的感慨完全不一样,齐国公的感慨要多的多,看得出神情也极为激动。
几年风霜,看上去老了许多,毕竟大半时间都在路上,俄国这样的破地方、西伯利亚的苦寒,太过熬人。哪怕只是路过,也必是吃了不少苦。
将自己刚从舅舅那出来的事一说,不免谈到了党炫明对这一次欧洲之旅的见识。
“他们这些娃娃,懂的什么?正是鸟之所见,食也;鱼之所见,水也;士之所见,义也;圣之所见,道也。”
“我走了这一圈,感慨良多啊。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洋人有些东西,天朝还是要学的。”
从党炫明的态度上看,刘钰倒真的没觉得党炫明有些骄傲自大,愚蠢无知。
而是欧洲的制度,此时真的没什么可学的。在文化上,天朝也依旧还有极大的优越感。
真正的实力隐藏在表面之下,很难说欧洲忽然爆发式的增长,到底算是量变引起质变,还是机缘巧合之下的一种忽然。
单就现在来说,哪怕到瓦特改良出蒸汽机,不要说东方,就连那么近的法国也是反应了好久,直到纺织业受到冲击之后才做出了应激反应。
倒是齐国公的感慨良多,如今激动,让刘钰颇为好奇。
“当时在法兰西,法国人邀我去看攻城拔寨,我就明知这是法国人在展示国威。虽说最后闹个了笑话,但我也是惊虑不安呐。”
“好在还未回来呢,就听说天朝军改了,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来了。守常,这件事做得好啊。若不然,这一次我回来,也必是要向陛下上疏,力陈军改之事。”
见又是说军队的事,刘钰不想谈这个,而是谦虚地揭过去后道:“我在舅舅那,听闻陛下欲将外交部委予国公?”
“不只是外交部。”齐国公不由叹了口气,皇帝让他管的事,他觉得有些头疼。
“又叫我主管翻译西洋书籍。这一次三四万两银子的书,又非是孔夫子时候的竹简,满满几十大车的书,成千上万。我虽不直接去做通译的事,可翻译的人手不足。”
“懂西洋语的,未必懂书中的内容。朝廷禁教,而懂西洋话的,天主教徒居多,陛下是不愿意用的。你可懂我的意思?”
翻译外来书籍,齐国公就是挂个名,做一下组织工作就是。这种事本来也是勋贵们的日常,刘钰的父亲还挂着名,为表达对前朝的重视和新旧交替,还挂名修明史呢。
齐国公的意思倒也好懂。
朝中,或者天下,懂西洋语言的人,其实真的不少。
但是,很多懂西洋语的人,精通的是,而不是科学。
哪怕如前朝徐光启那样的人物,几何原本的后半部,也看不懂,只能等着利玛窦翻译。
但利玛窦就是用这东西来钓鱼的,哪里肯一次性翻完?之后的来的几个传教士,水平也都有一般,好在之前朝廷出了几个人物,总算是翻完了。
可那都是两千年前的书了,这一次搞回来的一大堆书,翻译起来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正值朝廷禁教的背景,前朝也曾有过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可那个计划里的大多数书,都是些宗教类的书籍。
这一次肯定是要剔除宗教类的书籍的。
剔除掉宗教类的书籍,一些懂西洋语的人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他们懂的最多的也就是宗教类词汇,而且也担心这些人往里面添加宗教类的私货。
再者,让他们翻译个神学书籍还行,翻译翻译这些理工科的内容,尤其是这几年的新成果,寻常人也没那本事。
闻弦知意,齐国公是找自己借人?这和自己所设想的路线,完全不同,他不认为花大力气翻译一大堆的书,效费比很高。
“国公,其实要我说,翻译的事不急。我手里是有几个能翻译这些实学书的小伙子,但是……凡事有轻重缓急。”
“说句自大的话,哪些书该优先翻译,哪些书可以以后再说,小子心里是有数的。”
“我这边的人手,也挪不开。真要用的话,也得个三五年之后,我倒是培养了一批可以接手这些实学书翻译的,但现在都还没学成呢。”
“陛下给时限了?”
齐国公摇摇头,笑道:“没给。但陛下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只说什么欲求超胜,必先汇通,欲求汇通,必先翻译。陛下听我说了西洋开战的状况,也是急躁了。”
“花了几万两银子买了书回来,陛下也知道西洋人在机械、军阵上的优势,心里自然是着急的。”
“可这和军改终究不同。军改嘛,有太宗皇帝留下的底子,军官们培养起来容易;但这翻译,靠太宗皇帝留的底子,那就不够了。”
“陛下又刻意嘱托,翻译时,一定要严格审查。务求不使西洋宗教蛊惑人心之语流传,朝中为官的那些传教士靠不住,朝中懂西洋语的也多半是曾经的教徒。我是思来想去,只能从你这找人了。”
“可你既说有轻重缓急,我也不太懂何谓轻重。这样吧,你那边翻译出几本,便送过来,我也好交差。”
“主要是陛下叫我去选人,又不能用信教的,我去哪找那么多懂拉丁语的?”
说完了在人才上的缺陷,齐国公又说起来之前就深刻领教过的一件事。
翻译的信雅达。
当初找到刘钰,就是让刘钰帮着翻译一下给罗刹国的国书,当时听刘钰讲了大半天的俄国史和拜占庭简史,这才算是弄清楚翻译的好坏。
现在要翻译的,去掉宗教类书籍,有史书、有实学、有技术,这翻译起来就更难了。
翻译技术类书籍,得有相关经验;翻译史书,得懂西方的历史;翻译实学,得有数学基础。
这还可以归结为“人才”问题,可翻译的标准,才是真正头疼的地方。
“譬如你说的‘代数学’,那传教士却翻译成‘阿尔热巴拉’;你说的‘爱尔兰’,传教士却翻译成‘洗百尼亚’;你说的‘西班牙’,却翻译成‘以西百尼亚’……”
“如今,跟着你学的人,知道爱尔兰,却不知洗百尼亚;跟着传教士学的人,知道阿尔热巴拉,却不知道代数学。”
“同样一本书,若翻译的人不同,则几乎要成两本书,这如何翻译?”
“我若不是亲去了一趟欧罗巴,陛下纵然要我主持翻译,我也就是应付了事,找些人随便翻翻就好,我管是阿尔热巴拉还是代数学?”
“可如今既是亲去了,也应知道尺寸之长。既如此,这翻译就不是小事,万万要翻译好。”
“否则,当误国之大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