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海德小说网 www.haideh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工匠分级从一级直到六级,薪酬根据岗位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军工类别里,制作棉甲和打制火铳的工匠,要是同为五级技工,但因为岗位技术含量以及重要程度来讲,薪酬肯定不能一样。
制作棉甲的会被话为轻工。
一级轻工每月基本薪酬为八钱,最高六级则为三两二钱。
制作火铳的会被划为重工。
一级重工每月基本薪酬为一两,最高六级为四两。
评级由军器监和将作监的官吏,根据几年来工匠们的综合表现来进行评定,为防止出现有人拿到高级职称后出工不出力的局面,评级会每两年进行一次,不合格者不管你此前几级,会被直接降为一级,让你从新开始。
这些评定后的月俸只是基本薪酬,为了提高工匠们的积极性,计件制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而严格地管理和监督更是不可或缺。
毕懋康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已经卸任了军器监监丞一职,以东阁大学士衔致仕回乡养老去了。
军器监监丞已经交由他的弟子张继孟接任,而将作局局正则有毕懋康的侄子毕登辅担任。
通过锦衣卫呈报的信息来看,张继孟和毕登辅还是勤勉尽职的。
这两人继承了毕懋康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日常管理中从无懈怠消极,只要不是休沐归家,每天到岗后,一早一晚必定到处巡视一圈,一边随时发现和处置各种大事小情,他们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使得工匠们极少有怠工的情况发生。
由于把利益与识字挂到一起,成人学堂开设半年来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学堂初设时,听到上官宣布这项规定,工匠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闲暇时就一边议论一边抱怨,说与其休沐识字,还不如休沐让大家伙加班好。
大部分工匠认为,自己凭的是手艺吃饭,这识字读书有啥子用场?
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识字多了不还是干现在这行当吗?
自己可没想到能去应试做官,那是文曲星们的特权,作为一个刚被取消贱籍没几年的平民百姓,还是指着手艺养活一家老小就成。
再说,真要论起来,当官的还不一定赶得上咱们挣得多呢。
军器监那个独一份的六级技工刘老二,薪酬和计件加起来,每月足有六七两银子的进项,一年就是大一百两的样子,家里那三个儿子两个四级,一个三级,他们爷四个,一年的可是收入几百两呢。
没看刘老二整天嘚瑟那样子,冬日里居然穿上了鹿皮靴子,鞋铺里可是卖四两二钱一双咧。这都土埋半截的人了,还花好几石粮食的钱去买这双破靴子,见人就成心低头弯腰擦擦靴子上那不存在的土,生怕别人看不见一样,我呸!
这不是当年搁俺家门口捡菜叶子吃的时候了。
小人得志呗。
不过等到上官提到识字跟薪酬有关后,所有的抱怨声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可是朝廷定下的规矩,吃了几年好饭可都是朝廷赏下来的,啥都别说了,上官说啥咱就得照做,要不这饭碗说给你敲了就敲了,以后再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新设的成人学堂分为四个班,每个班有四十个座位,所用的桌椅板凳也是朱由检按照后世学校的样子描述后,有将作局的木工打制的,学堂里的布置也是一模一样。
黑板、粉笔、板擦都是很容易制作的,授课的先生请的都是年纪大的老生员,每月三两薪酬,管两顿饭,这待遇可是相当好了。
原本顺天府贴出告示,征集读书人前来给工匠们开蒙时,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与这些老贱籍们打交道幼儿斯文,所以前来应募的只有两个为生计所迫的老生员,成年扫盲班也只得先开了两班。
但到了第一个月的薪酬按时发放后,这两名老生员得意之余为了显摆一下,特意拿出银钱购买了鸡鸭鱼肉等食材,在家门口各自摆上桌子,全家人开始大吃特吃,以此来让向一直笑话他们穷的邻居们示威。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便在小范围内传扬开来,第二天,就有十几名读书人前来顺天府报名应募,结果因为成人班和孩童班只要八名授课先生,最终在经过一番比较和挑选后,顺天府留下了六人,其余的则是高声叫骂着离去。
据朱由检得到的消息,在渡过了最初先生们打骂生气的初级阶段后,成年扫盲班已经有接近百人识字超过了八十个,其余的工匠认字也大都超过了五十个,只有极少数脑子和心思都不在这上面的识字数不超过二十个的笨蛋,等到一年期满考试的时候可就有他们哭的了。
而孩童班的进展情况比成年班要好上许多,这也是朱由检最为关心的。
由于正处在对新生事物大量吸收的阶段,再加上没有其他杂事挂心,每日按点上课的四个孩童班共计一百五十名学生,平均识字已经超过了一百个,个别聪明的甚至在半年内识字达到了近两百个。
这样的成绩既让授课的先生赞赏不已,也让朱由检从心里感到高兴,甚至有个授课的老生员提出来,要在一年后单独教授那个识字最多的孩子经书文章,以便让他走科举出仕这条路,但在被禀报入宫后遭到朱由检的无情否决。
朱由检只是打算让这些孩子会识字读书,并不向再培养出那种旧式的官僚来。
等到孩子们普遍认识了一千字之后,就该轮到宋应星、汤若望等人来给他们当先生了。
他们将会把初级数学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等到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方以智和郑芝凤回归时,这些工匠家的孩童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了。
当初离京下西洋时,郑芝凤接到了朱由检的密令,要求他想方设法多在西夷各国游走,打听那些在数学、将作等方面有成就的西夷人,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到大明来,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书籍带回来。
朱由检特别嘱咐,一定要去尼德兰国,将一个旅居当地、名叫笛卡尔的法兰西人带回大明。
那可是被称为“近代科学始祖”的大牛人。
遗憾的是,牛顿这时候还么可有出生,要不然的话,几年之后,他会成为大明公民了。
朱由检吩咐郑芝凤,不管花费多少银钱也要尽量多招揽人才,甚至可以给他们爵位,只要来就行。
不愿意来的就先踩点,等回返大明时强行掳来。
工匠分级从一级直到六级,薪酬根据岗位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军工类别里,制作棉甲和打制火铳的工匠,要是同为五级技工,但因为岗位技术含量以及重要程度来讲,薪酬肯定不能一样。
制作棉甲的会被话为轻工。
一级轻工每月基本薪酬为八钱,最高六级则为三两二钱。
制作火铳的会被划为重工。
一级重工每月基本薪酬为一两,最高六级为四两。
评级由军器监和将作监的官吏,根据几年来工匠们的综合表现来进行评定,为防止出现有人拿到高级职称后出工不出力的局面,评级会每两年进行一次,不合格者不管你此前几级,会被直接降为一级,让你从新开始。
这些评定后的月俸只是基本薪酬,为了提高工匠们的积极性,计件制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而严格地管理和监督更是不可或缺。
毕懋康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已经卸任了军器监监丞一职,以东阁大学士衔致仕回乡养老去了。
军器监监丞已经交由他的弟子张继孟接任,而将作局局正则有毕懋康的侄子毕登辅担任。
通过锦衣卫呈报的信息来看,张继孟和毕登辅还是勤勉尽职的。
这两人继承了毕懋康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日常管理中从无懈怠消极,只要不是休沐归家,每天到岗后,一早一晚必定到处巡视一圈,一边随时发现和处置各种大事小情,他们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使得工匠们极少有怠工的情况发生。
由于把利益与识字挂到一起,成人学堂开设半年来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学堂初设时,听到上官宣布这项规定,工匠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闲暇时就一边议论一边抱怨,说与其休沐识字,还不如休沐让大家伙加班好。
大部分工匠认为,自己凭的是手艺吃饭,这识字读书有啥子用场?
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识字多了不还是干现在这行当吗?
自己可没想到能去应试做官,那是文曲星们的特权,作为一个刚被取消贱籍没几年的平民百姓,还是指着手艺养活一家老小就成。
再说,真要论起来,当官的还不一定赶得上咱们挣得多呢。
军器监那个独一份的六级技工刘老二,薪酬和计件加起来,每月足有六七两银子的进项,一年就是大一百两的样子,家里那三个儿子两个四级,一个三级,他们爷四个,一年的可是收入几百两呢。
没看刘老二整天嘚瑟那样子,冬日里居然穿上了鹿皮靴子,鞋铺里可是卖四两二钱一双咧。这都土埋半截的人了,还花好几石粮食的钱去买这双破靴子,见人就成心低头弯腰擦擦靴子上那不存在的土,生怕别人看不见一样,我呸!
这不是当年搁俺家门口捡菜叶子吃的时候了。
小人得志呗。
不过等到上官提到识字跟薪酬有关后,所有的抱怨声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可是朝廷定下的规矩,吃了几年好饭可都是朝廷赏下来的,啥都别说了,上官说啥咱就得照做,要不这饭碗说给你敲了就敲了,以后再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新设的成人学堂分为四个班,每个班有四十个座位,所用的桌椅板凳也是朱由检按照后世学校的样子描述后,有将作局的木工打制的,学堂里的布置也是一模一样。
黑板、粉笔、板擦都是很容易制作的,授课的先生请的都是年纪大的老生员,每月三两薪酬,管两顿饭,这待遇可是相当好了。
原本顺天府贴出告示,征集读书人前来给工匠们开蒙时,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与这些老贱籍们打交道幼儿斯文,所以前来应募的只有两个为生计所迫的老生员,成年扫盲班也只得先开了两班。
但到了第一个月的薪酬按时发放后,这两名老生员得意之余为了显摆一下,特意拿出银钱购买了鸡鸭鱼肉等食材,在家门口各自摆上桌子,全家人开始大吃特吃,以此来让向一直笑话他们穷的邻居们示威。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便在小范围内传扬开来,第二天,就有十几名读书人前来顺天府报名应募,结果因为成人班和孩童班只要八名授课先生,最终在经过一番比较和挑选后,顺天府留下了六人,其余的则是高声叫骂着离去。
据朱由检得到的消息,在渡过了最初先生们打骂生气的初级阶段后,成年扫盲班已经有接近百人识字超过了八十个,其余的工匠认字也大都超过了五十个,只有极少数脑子和心思都不在这上面的识字数不超过二十个的笨蛋,等到一年期满考试的时候可就有他们哭的了。
而孩童班的进展情况比成年班要好上许多,这也是朱由检最为关心的。
由于正处在对新生事物大量吸收的阶段,再加上没有其他杂事挂心,每日按点上课的四个孩童班共计一百五十名学生,平均识字已经超过了一百个,个别聪明的甚至在半年内识字达到了近两百个。
这样的成绩既让授课的先生赞赏不已,也让朱由检从心里感到高兴,甚至有个授课的老生员提出来,要在一年后单独教授那个识字最多的孩子经书文章,以便让他走科举出仕这条路,但在被禀报入宫后遭到朱由检的无情否决。
朱由检只是打算让这些孩子会识字读书,并不向再培养出那种旧式的官僚来。
等到孩子们普遍认识了一千字之后,就该轮到宋应星、汤若望等人来给他们当先生了。
他们将会把初级数学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等到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方以智和郑芝凤回归时,这些工匠家的孩童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了。
当初离京下西洋时,郑芝凤接到了朱由检的密令,要求他想方设法多在西夷各国游走,打听那些在数学、将作等方面有成就的西夷人,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到大明来,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书籍带回来。
朱由检特别嘱咐,一定要去尼德兰国,将一个旅居当地、名叫笛卡尔的法兰西人带回大明。
那可是被称为“近代科学始祖”的大牛人。
遗憾的是,牛顿这时候还么可有出生,要不然的话,几年之后,他会成为大明公民了。
朱由检吩咐郑芝凤,不管花费多少银钱也要尽量多招揽人才,甚至可以给他们爵位,只要来就行。
不愿意来的就先踩点,等回返大明时强行掳来。